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声学楼论坛  (http://nju520.com/bbs/index.asp)
--  基础理论室  (http://nju520.com/bbs/list.asp?boardid=17)
----  有倒相管道和被动辐射体两者的音箱的设计  (http://nju520.com/bbs/dispbbs.asp?boardid=17&id=11474)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11-17 8:05:12
--  有倒相管道和被动辐射体两者的音箱的设计

某电视机公司要某扬声器厂设计个小音箱,

有倒相管道,另外还要设计一个被动辐射体加在这个小音箱上.

......

哈哈,

这样的一个设计啊!

希望引起有价值的讨论.


--  作者:中山门
--  发布时间:2007-11-17 13:00:54
--  

搞成双调谐的,高端用倒相管,低段用无源辐射器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11-17 14:59:16
--  
以下是引用中山门在2007-11-17 13:00:54的发言:

搞成双调谐的,高端用倒相管,低段用无源辐射器

那实际上就是两个小音箱叠在一起了.

我以为这样的设计是有意思的.

-------

本帖主要是讲在一个小音箱里,一个单元或两个单元.

加一个倒相管,再加个无源辐射体.

这样的设计如何呢?


--  作者:imxp
--  发布时间:2007-11-17 15:36:13
--  

巧的是,前阵子还真模拟过(LSPCAD6)这样的情况,当时因其他情况没有真做一个出来。

有点意思的。。。。。。


--  作者:松香味
--  发布时间:2007-11-17 16:56:12
--  
一个小音箱里,一个单元或两个单元.

加一个倒相管,再加个无源辐射体.

那么,无源辐射体的意义是不是用于修正(短路)小扬声器中频某频率峰?使中频声压适当降低,高频和低频相对延伸就更好、更平坦些。

因为小口径扬声器中频往往比较“突出”,…………

如果真是这样,无源辐射体的安装位置就有讲究了…………


--  作者:寒山
--  发布时间:2007-11-17 18:51:45
--  

倒相管和无源辐射器并行,理论上相当于单个可等效为单个无源辐射器

但等效后的谐振频率变为:feq=fpr/(sqrt(1+Mp/Mpr)

其中Mp为倒相管的等效声质量,Mpr为无源辐射器的等效声质量.

feq/fpr=Qeq/Qpr

Qeq为等效后的无源辐射器的Q,Qpr为无源辐射器的Q.

因此,理论上似乎与无源辐射器没什么本质差别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11-18 9:11:58
--  
以下是引用寒山在2007-11-17 18:51:45的发言:

倒相管和无源辐射器并行,理论上相当于单个可等效为单个无源辐射器

但等效后的谐振频率变为:feq=fpr/(sqrt(1+Mp/Mpr)

其中Mp为倒相管的等效声质量,Mpr为无源辐射器的等效声质量.

feq/fpr=Qeq/Qpr

Qeq为等效后的无源辐射器的Q,Qpr为无源辐射器的Q.

因此,理论上似乎与无源辐射器没什么本质差别

非常欣赏这样一个思路.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

这样一个设计是不是必要呢?

就是说:

采用无源辐射体就单纯采用无源辐射体好了,何必再加一个倒相管呢?

无源辐射体再加倒相管又会带来多大的好处呢?

考虑到增加了部件,工程上的复杂增加了,是不是得不偿失呢?


--  作者:Eagle
--  发布时间:2007-11-19 18:01:33
--  
呵呵,至少别人又多一个卖点,又可以炒作一番,其实不符合科学的卖点并不少见,还能蒙倒不少钱的。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11-20 9:27:05
--  
以下是引用Eagle在2007-11-19 18:01:33的发言:
呵呵,至少别人又多一个卖点,又可以炒作一番,其实不符合科学的卖点并不少见,还能蒙倒不少钱的。

是啊,但是如果这个项目是整机厂下给扬声器厂的,

那么,我的问题就是利润空间够不够了.

部件多了,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成本上升,....

且慢谈开发成本的增加.


--  作者:y12356
--  发布时间:2007-11-20 12:09:20
--  

这样可能会比只倒相管的箱体要小一点.


--  作者:wsf912
--  发布时间:2007-11-22 10:07:50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倒相管和无源辐射器并行,理论上相当于单个可等效为单个无源辐射器

但等效后的谐振频率变为:feq=fpr/(sqrt(1+Mp/Mpr)

其中Mp为倒相管的等效声质量,Mpr为无源辐射器的等效声质量.

feq/fpr=Qeq/Qpr

Qeq为等效后的无源辐射器的Q,Qpr为无源辐射器的Q.

因此,理论上似乎与无源辐射器没什么本质差别

寒兄是如何推导出来了,可否细说一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Acoustics
--  发布时间:2007-11-22 15:32:02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passive.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音响初哥
--  发布时间:2007-11-28 13:31:15
--  
以下是引用一个老兵在2007-11-18 09:11:58的发言:

非常欣赏这样一个思路.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

这样一个设计是不是必要呢?

就是说:

采用无源辐射体就单纯采用无源辐射体好了,何必再加一个倒相管呢?

无源辐射体再加倒相管又会带来多大的好处呢?

考虑到增加了部件,工程上的复杂增加了,是不是得不偿失呢?

老兵老师提的这个问题是根本所在!!

可能采用这种设计的人压根就没想这么多,呵呵!

根据寒山的推导结论,可不可以这样考虑:无源辐射器是个三参数谐振器,调整参量比较烦琐,加个倒相管可以理解成一个微调器件,这样可以降低无源辐射器参数的精度要求,而倒相管的调整是容易进行的.


--  作者:寒山
--  发布时间:2007-11-28 15:57:27
--  
个人不太赞成这样的设计,虽然理论上,倒相管可以对无源辐射器进行微调,但多一个变量也就多了一份不确定因素,增加了一份设计难度!!
--  作者:qige
--  发布时间:2007-11-28 15:59:23
--  

个人认为,无源辐射箱的工作原理与倒相箱完全相同,只是调试困难罢了,调试的手段,一是增减空盆重量,二是选用不同顺性的空盆,效率也比倒相箱略低,因为空盆自身需消耗一定的振动能量,既然两者原理相同,同时在一个箱内使用从原理上来说,因该没有问题,只是成本增加调试复杂而已,倒相管的调整与空盆的调整,两者互相影响,共同影响阻抗曲线双峰,需反复调整很多遍啊(单是一个无源辐射箱就需很长时间调整,别说两者结合了)。从技术层面和成本控制两方面来看,实际意义不大,如果有人订货,还是值得一试,毕竟我们都没有尝试过啊。


--  作者:松香味
--  发布时间:2007-11-28 22:19:49
--  

空盆口径面积通常会比倒相管大,辐射出来的中高频比倒相管相对会多些。在使用大口径空盆无源辐射器时,低频扬声器的工作频率不高,问题相对不大,甚至可以忽略。在使用小口径空盆无源辐射器时,低频扬声器的工作频率往往就比较高,问题相对会突出而不能忽略。

个人观点,请多指教。


--  作者:liyy
--  发布时间:2007-11-28 22:39:25
--  
以下是引用松香味在2007-11-28 22:19:49的发言:

空盆口径面积通常会比倒相管大,辐射出来的中高频比倒相管相对会多些。在使用大口径空盆无源辐射器时,低频扬声器的工作频率不高,问题相对不大,甚至可以忽略。在使用小口径空盆无源辐射器时,低频扬声器的工作频率往往就比较高,问题相对会突出而不能忽略。

个人观点,请多指教。

罗列的种种现象只有一个结论:没设计好!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11-29 8:36:47
--  
<寒山:个人不太赞成这样的设计,虽然理论上,倒相管可以对无源辐射器进行微调,但多一个变量也就多了一份不确定因素,增加了一份设计难度!!>

同感.

--  作者:jma
--  发布时间:2011-10-12 15:53:01
--  
继续,,
--  作者:国明
--  发布时间:2011-10-12 23:43:12
--  

我以前有没有发文批判过这种设计的? 好像有的, 记不清了.

这种空纸盆+倒相管的设计法.可以说是电声设计里的败笔,你去看看世界上知名品牌音箱,

没有一家这么搞的.

前面的一些回复, 比如什么设计困难,不易调试等等,都没有说到点子上.

 

简单地解释, 空纸盆音箱和倒相管音箱,音质各有其特点,各有优缺点,

但是把它们混在一起,各自的优点均被对方的缺点所掩盖, 这样优点不明显,反倒缺点就被放大了.

另外一个重点是, 空纸盆的调谐与倒管调谐,差了1阶,关于失真我们知道, 偶次失真,人耳听感比较舒服,

易于接受,奇次失真则不行了,人耳感觉很明显.这相差的1阶调谐,正好是奇数,所以这种音箱声音听起来会

比较难听,当然是对音箱有一定鉴别能力的耳朵来说.

 

举一个正面的例子: BOSE曾开发出一些很复杂的音箱, 含二,四,六阶混合调谐,这些调谐都相差偶次,所以

音质能很好地融合.

 

一般地,声学的设计的原则就是要从简与合理,宁可放弃一些优点,不如专攻一面,将自己的优势尽量发挥.

 

南大的某声学硕士,以前在某知名外资音响企业里就职时就曾异想天开地搞出一款产品使用这种设计(现在已经挑到另一家外资音响企业去了),阻抗曲线测试时搞出来三个峰, 让人笑死,当时他看着结果自己也糊涂了.他开发的产品后来好像还量产了,当然就算专业搞电声的诸如上面那些人都是半信半疑的,不知这种设计的症结所在,一般消费者更哪能明就里的.

 

所以,照本宣张搬教条做电声设计是不行的, 意想天开更不行. 这种在电路图计算,理论计算上都没问题,实际却行不通就是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