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声学楼论坛 (http://nju520.com/bbs/index.asp) -- 基础理论室 (http://nju520.com/bbs/list.asp?boardid=17) ---- 关于正负3DB一说 (http://nju520.com/bbs/dispbbs.asp?boardid=17&id=7757) |
-- 作者:后卫 -- 发布时间:2007-3-27 13:09:55 -- 关于正负3DB一说 有个疑问,比如,大多喇叭单元检验标准的SPL所取的范围是+/-3dB! 比如一个单元的灵敏度是取90+/-3dB,如果一只是88DB,另一同机种的为92DB,皆在90+/-3dB范围内,事实上这相差四个DB,听感上已有明显的不在一个层次了....取+/-3dB不太实际吧.... 为何取值范围如此之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03-28 12:29:44编辑过]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3-28 1:25:57 -- 好议题. 当年(三十多年前),一个老同事和他的小组(例行实验室) 将一组扬声器单元作对象,跟踪测量它们的谐振频率和灵敏度等主要指标. 目的是观察和记录单元随季节的变化. 他们每天作一次测量,加上环境的记录, 积累了一年多的数据. 最后是出了份报告,我记得南京大学声学教授沙先生还有个评论.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3-28 1:34:36 -- 结论? 记得几个大厂(天南海北等)和几个做收音机的大厂的检验部门和标准(三所和四所)的制定人之间有过 争论和讨论. 我没参加过,但是从产品开发的立场出发,感到指标宽些没坏处. 呵呵,那时还不是现在这样竞争的啊. 后来给美国GE公司出产品,他们认可就完事了呗. 倒是寿命和环境实验是必须认真对待啊. |
-- 作者:后卫 -- 发布时间:2007-3-28 15:12:18 -- 4楼老兄,如果两个同类单元的曲线出现上下6dB的悬殊,也是不可思议的事了. |
-- 作者:后卫 -- 发布时间:2007-3-28 15:24:59 -- 多谢老兵同志的指导,但我的问题还是未得到满意的答案.......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3-29 1:51:53 -- 以下是引用后卫在2007-03-28 15:24:59的发言: 多谢老兵同志的指导,但我的问题还是未得到满意的答案....... 其实我已回答了. 那样的规定在一定的时期不宜规定太死. 产品的一致性是重要的, 整机和系统厂当然希望是越严越好, 那末从供应商的角度来讲,是希望在保证一定利润空间的情况下, 有个恰当的控制. 这件事,只有掌握大量的测量数据和对市场的调研才能作真正正确的回答. 其实,你们自己也可以测测看的. 我们在二十多年前做过很多工作的,放在内部资料里了,有的就是个人的 工作笔记了. 其实就是辛苦和繁复的测量和记录加分析. 在前年,对于高挡的扬声器,我提出,在标准测试条件下, 是不是以正负1分贝作要求, 但是,我的一个校友,一个知名扬声器厂的总工程师(曾在有名的整机厂做过研发的), 认为:太严了. |
-- 作者:WAMM -- 发布时间:2007-3-29 9:31:49 -- 其实从品管的角度来说,+/-3DB是最大公差,但是并非生产时公差在此之内就不用管制的,一般在公差之内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超过三DB就可以认为有异常而要出对策了,可以借助品管的多种手法加以控制. |
-- 作者:后卫 -- 发布时间:2007-3-29 9:46:39 -- 以下是引用WAMM在2007-03-29 09:31:49的发言: 其实从品管的角度来说,+/-3DB是最大公差,但是并非生产时公差在此之内就不用管制的,一般在公差之内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超过三DB就可以认为有异常而要出对策了,可以借助品管的多种手法加以控制 就因为是最大公差,才可以取这个值的范围吧,在一个范围内,出现悬殊有N个dB显然是不合理的. 往往规格书里都这么写,似乎不规范也不实际... |
-- 作者:WAMM -- 发布时间:2007-3-29 10:07:35 -- 一致性的控制是困难的,所以听说有些名牌产品也只能是把喇叭测试后配对使用,质量标准公差值的确定要考虑成本定位和生产工艺及技术可行性,所以你可以同你的老板商量下,搞个内部标准,根据实际情况低于国标或高于国标都行,只要你们的客人能接受就得了.补充下偶只是提个建议而已哦,被投诉了不要怪我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03-29 10:15:46编辑过]
|
-- 作者:后卫 -- 发布时间:2007-3-29 10:50:43 -- 以下是引用WAMM在2007-03-29 10:07:35的发言: 一致性的控制是困难的,所以听说有些名牌产品也只能是把喇叭测试后配对使用,质量标准公差值的确定要考虑成本定位和生产工艺及技术可行性,所以你可以同你的老板商量下,搞个内部标准,根据实际情况低于国标或高于国标都行,只要你们的客人能接受就得了.补充下偶只是提个建议而已哦,被投诉了不要怪我哦. 呵呵...老板不会管这些细节. 如果,同型号单元,灵敏度出现较大的差异,是不能接受的.通俗点来说,不配对的话,装成箱后,两只箱的灵敏度也会有明显差异,这可不是什么好事.顾客听出来了,肯定会不满意,, 也对,不钻这牛角尖了.管他什么标准,以事实为依据来做就是了. |
-- 作者:bravechen -- 发布时间:2007-3-29 21:01:11 -- 找个板凳坐都这么晚了,哎呀!~~晕,还是先学习了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3-30 1:07:15 -- 以下是引用Liangheo在2007-03-29 19:59:29的发言: 我的理解是:这个正负3分贝应该是指一只喇叭的响应曲线在有效频带内的波动极值。但同型号同批次的喇叭响应曲线应该是有较好的一致性。一般要求两只喇叭曲线的分歧在1分贝左右是比较理想的,当然根据不同的需要会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出现你说的那种现象,这个或者这批喇叭是可以判不合格的。不过这是个人观点,不知是否正确,请老兵先生解惑。 这个正负3分贝在老国标里就是指灵敏度的误差. 当时(三十年前)我们在设计产品时总是搞到上限,这样保险, 比如夏天潮湿,同一个扬声器的灵敏度要掉的,4英寸的纸盆单元可能掉1个多分贝吧, 大口径的还可能掉的更多. 再说,我们设计人员当时都有个追求高灵敏度的潜意识. 在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有更大的裕量,在大生产时,永远不找我们设计的麻烦才好. 所以对那儿正负3分贝的允许容差既使有疑问,基于我们的立场, 一方面,我们在设计和工艺文件上是设定了限于的, 另一方面,因为产品标准是检验科和标准室主管,一旦成为技术文档,想更改就难了. 过去的惯例还是: 如有更改,还是得由设计人员提出,任何一个设计人员不会自行单独提出 修改意见的.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3-30 1:22:09 -- 以下是引用一个老兵在2007-03-29 01:51:53的发言: 其实我已回答了. 那样的规定在一定的时期不宜规定太死. 产品的一致性是重要的, 整机和系统厂当然希望是越严越好, 那末从供应商的角度来讲,是希望在保证一定利润空间的情况下, 有个恰当的控制. 这件事,只有掌握大量的测量数据和对市场的调研才能作真正正确的回答. 其实,你们自己也可以测测看的. 我们在二十多年前做过很多工作的,放在内部资料里了,有的就是个人的 工作笔记了. 其实就是辛苦和繁复的测量和记录加分析. 在前年,对于高挡的扬声器,我提出,在标准测试条件下, 是不是以正负1分贝作要求, 但是,我的一个校友,一个知名扬声器厂的总工程师(曾在有名的整机厂做过研发的), 认为:太严了. 这段话讲的是一致性.对不起,和主帖有关,但是是另一个概念了. 啊,我要作检查啊.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3-30 1:36:10 -- 这儿有三个问题. 1.指标本身应该有允许的容差, 楼主怀疑这个容差设大了. 一般地讲,我支持楼主的怀疑,但是强调要有大量的测试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2.产品有稳定性问题,还有一个产品的一个批量里有个一致性的问题, 我记得声学楼有个老帖子的. 3.声学测量和环境有关系,这就是国标和IEC标准里对测试环境作出规定的原因. 在测量扬声器的时候,就广东来说,夏天的大潮湿天,能不能保证呢? 我想,也需要测量数据.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3-30 1:39:06 -- 总之,我以为,这个问题多讨论是有益的. 测试一线的人员应该有深切的体会吧. |
-- 作者:一张专辑 -- 发布时间:2007-3-30 10:13:47 -- ![]()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4-12 22:38:47 -- 以下是引用一张专辑在2007-03-30 10:13:47的发言: ![]() 我想,是这样的.一般的原则是企业标准或规定的指标应达到国标或超过国标. |
-- 作者:flying -- 发布时间:2007-4-13 15:59:11 -- 呵呵,学习了 |
-- 作者:benson-zhuang -- 发布时间:2007-4-13 19:07:11 -- +/-3dB只是批量中最高靈敏度與最低靈敏度之差值,它是一個大范圍,一般生產中某些客戶會要求左右音差小於3dB或2dB! |
-- 作者:YANDONG7383 -- 发布时间:2007-4-13 19:14:27 -- 听了老兵回得贴,总是有很多收获!向老兵敬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