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声学楼论坛  (http://nju520.com/bbs/index.asp)
--  公告建议室  (http://nju520.com/bbs/list.asp?boardid=21)
----  《电声技术》月刊问题  (http://nju520.com/bbs/dispbbs.asp?boardid=21&id=13499)

--  作者:老军医
--  发布时间:2008-7-8 16:39:32
--  《电声技术》月刊问题

本人菜鸟,想问各位一个菜鸟问题。

《电声技术》这本月刊,里面有很多技术含量挺高的文章。请问,有多少人是完全看懂的呢?我倒是没多少篇文章能看得懂D……

也许真的是本人电声基础比较差,要有待学习学习加强了!


--  作者:钟灵
--  发布时间:2008-7-8 16:58:54
--  
电声器件方面,基本可以看懂.
但非电声器件类的,就不知所云,有些似乎还跟电声技术无关.
--  作者:baker
--  发布时间:2008-7-8 17:25:03
--  
客观的讲,《电声技术》确实是很好的电声方面的学术资源
--  作者:jma
--  发布时间:2008-7-8 19:12:47
--  
以下是引用feiyanfeng在2008-07-08 17:39:56的发言:

是在批评现在的电声技术缺少,,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好文章吧
哈哈

电声技术学术论文多,这是其一。
其二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文章太少,或许有,只是人家没有投稿罢了。


--  作者:小平头
--  发布时间:2008-7-8 22:30:29
--  
我都没得看,可怜,看来以后要自己订了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8-7-9 8:02:15
--  
以下是引用钟灵在2008-07-08 16:58:54的发言:
电声器件方面,基本可以看懂.
但非电声器件类的,就不知所云,有些似乎还跟电声技术无关.

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很好的开端.

如果能翻到<电声技术>杂志的几十年来的老刊,会有更多的收益的吧.

将发现它是从双月刊成为月刊的,...

其实在公开发行之前,它的前身是
<通讯和电声>,内部刊物,季刊.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8-7-9 8:09:51
--  
以下是引用钟灵在2008-07-08 16:58:54的发言:
电声器件方面,基本可以看懂.
但非电声器件类的,就不知所云,有些似乎还跟电声技术无关.


<电声技术>有比较严格和广泛的约稿条件.

如有机会,请读一读

JAES,美国声频工程协会会志,
那儿的选题范围还要宽.

我的感想:

这儿很多读者对电声器件比较了解,
但是对电声技术的全貌和相关分枝的融合,
还需要多了解.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8-7-9 8:18:45
--  
一个感触:

中国大陆里的大学或大专的教材
似乎和实际有脱节.

美国那儿,在九十年代,
就电声或声学等,似乎也有过脱节.

但是近年来有变化,
如大名鼎鼎的马省理工学院的大学课程里也设定电声技术的教材,
它是从信号和系统的分析出发来全面考察电声技术的,
涉及的电声器件的分析,如无一定的数学基础,
他们的教材也会感到难懂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07-09 08:19:29编辑过]

--  作者:老军医
--  发布时间:2008-7-9 8:19:08
--  
老兵老师说《电声技术》前身是个季刊,后来逐渐变成双月刊,再到现在的月刊。

是技术文章投稿多了,还是杂志想创造更多利润呢?

刚才我看了一下六月份的杂志,杂志里的文章90%都是论文!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8-7-9 8:27:58
--  
以下是引用老军医在2008-07-09 08:19:08的发言:
老兵老师说《电声技术》前身是个季刊,后来逐渐变成双月刊,再到现在的月刊。

是技术文章投稿多了,还是杂志想创造更多利润呢?

刚才我看了一下六月份的杂志,杂志里的文章90%都是论文!

应该是投稿量增长的关系.

八十年代,要是想被评定为工程师,还是要论文的,
能在电声技术上刊登一篇文章的话,在论文要求这一评定标准上就OK了.

九十年代,大学老师评定职称,在<电声技术>上发表也算业绩,
但是就大学那边的相应的计分办法而言,似乎在声学学报和电子学报上发一篇抵得上
电声技术上发几篇的.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8-7-9 8:43:33
--  
电声技术这样一份杂志对大家的工作极为重要.

我想,大家在这儿的评论对编辑部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杂志社的编辑部的工作人员,一代代,一批批,..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他们敬业,认真,负责,
但是也受诸多因素限制,....

提意见和建议是对他们的支持,
而写文章就是更大的支持了.

怎么样写出文章,有一定内容,
同时保留本岗位的机密,
还是做得到的吧.
--  作者:水仙
--  发布时间:2008-7-9 9:21:36
--  

《电声技术》2008年第6期,刚拿到手。
初步看了目录,第一篇就是南京大学孙广荣教授的《混响时间百年研究》,比较系统且浅显易懂,没有繁杂的推导过程。
而NXP的顾善勇所写《手机扬声器密闭后腔与开放后腔的应用》也是言简意赅,图文并茂,既讨论了腔体的影响又讨论了阻尼对声压和振幅的影响,有比较强的实用价值。
GGEC的霍鹏所写《浅析扬声器磁路系统设计中的几个误区》,文章简洁,但确实一针见血地道出了目前常见的扬声器磁路设计的三个误区,且推翻了某些论著里常引用的错误观点。

本人所写《振动扬声器设计初探》,主要介绍一些基本原理,简化太多,不值多看。(其中,有些图的单位标注有问题,不一一指出)


--  作者:水仙
--  发布时间:2008-7-9 9:29:05
--  
刚看到后面,第6期还有一篇杨定军先生的论文《DSP技术在电声(部分消费性电子产品)中的应用》,也是结合实际应用来写的,列举了MAXXBASS、DOLBY、ST等公司有关DSP芯片在电视机中可能的应用实例。
--  作者:水仙
--  发布时间:2008-7-9 9:32:43
--  
那些硕士生的论文,是有点偏理论化,这也可以理解,因为他们确实没有从事过实际工作。另外必须发表论文,才能拿到学位。
--  作者:水仙
--  发布时间:2008-7-9 9:37:28
--  
“怎么样写出文章,有一定内容,同时保留本岗位的机密,”

这确实是国内一些企业老板忌讳的事,他们不想技术人员抛头露面或公开秘密。
因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所写文章很少看到,也很少有时间去写。

不相信年轻一代的工程技术人员没有理论和技术。

--  作者:ZY
--  发布时间:2008-7-9 9:38:17
--  
以下是引用水仙在2008-07-09 09:21:36的发言:

本人所写《振动扬声器设计初探》,主要介绍一些基本原理,简化太多,不值多看。(其中,有些图的单位标注有问题,不一一指出)

水仙DX太谦虚了。


--  作者:WAMM
--  发布时间:2008-7-9 9:57:11
--  

个人认为基础知识可以共享,但有些东西,别人多年的经验,研究心血,提示一点已经很不错了,要别人完全无偿的奉献,是不应该的.当然,愿意这样做的人,比如在这儿的许多老师,前辈,我们更是要致以最高的敬意!


--  作者:kirin
--  发布时间:2008-7-9 10:10:14
--  
向超班学习
对比多年电声技术的期刊,,会发现从2000年以后杂志的内容(文章)多了,,
但好的文章却少了,,从03年后,,好文章就更少了,,再加上什么增刊,,可以看到
杂志越来越厚,,文章越来越多,,但能跟扬声器实际开发设计结合的文章缺少了,,
同时理解能出一篇好的文章真的不容易,,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际验证的好文章更不容易(大家努力吧,,除了<<电声技术>>似乎国内就无其他电声杂志(关于扬声器)的可以看)
个人对他的期望是:每期都有一篇文章值得自己仔细去看,,每三期有的文章值得(必须)去好好学习
10元钱,,买篇好文章贵不贵??
最近能看到些好的文章,,感谢那些作者
感谢超班

--  作者:chenqf
--  发布时间:2008-7-24 13:56:41
--  

是啊


--  作者:音响初哥
--  发布时间:2008-7-24 15:47:39
--  
电声技术

越来越看不懂!!

越来越多应景!!

越来越多钱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