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声学楼论坛 (http://nju520.com/bbs/index.asp) -- 音箱及分频器设计室 (http://nju520.com/bbs/list.asp?boardid=26) ---- 音箱资料共享 (http://nju520.com/bbs/dispbbs.asp?boardid=26&id=7865) |
|||||||||||||||||||||||||||||||||||||||||||||||||||||||||||||||
-- 作者:Aaron -- 发布时间:2007-4-1 10:55:53 -- 音箱资料共享 供大家参考 |
|||||||||||||||||||||||||||||||||||||||||||||||||||||||||||||||
-- 作者:Aaron -- 发布时间:2007-4-1 10:56:51 -- 听音房间的声学处理 用于欣赏重放音乐的房间,它的听音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重放声的音质,设备最好,环境不良,也难有好的效果,但这一点常被忽略。房间的声学特性,在很大程度上与室内装潢及房间布置有关。理想的听音房间的形状尺寸,应按黄金分割比例,三个尺寸(长、宽、高)不成整数倍的关系,以使房间内的驻波影响降低,提高听感。其次要隔声,使房间内外不致干扰,并使声音扩散,还要有适当的吸声,以免声波往复反射激发出某些固有频率(简正频率)的声音干扰,造成声染色。但在现实生活中,用作听音房间的声学特性一般都不理想,所以若对声音的质量要求很高时,除信号源、器材外,还要对房间采取一些声学处理。 房间里声源发出的声音通过六个途径传到聆听者的耳朵,①音箱发出的直达声(direct sound),②地板的反射声,③天花板的反射声,④音箱后墙的反射声,⑤两侧墙的反射声,⑥聆听者背后墙壁的反射声。只要改变声波的任一反射条件,就会使声音发生变化。对于反射声的强度必须适当。 我国一般房间的墙面都是相互平行的刚性墙,高度都在3m以下,对16m2左右的房间而言,在低频段容易产生共振,使某频率声音得到异常加强,造成低音轰鸣声,严重影响重放声的质量,这种声染色是家庭听音室最常见的问题。这种房间共振还会使某些频率(主要是低频)的声音在空间分布上很不均匀。产生声染色可能性最大的频率为100~175Hz,以及250Hz附近。 对房间的声学处理,重点在侧墙和天花板。原则上室内声波的处理扩散应多于吸收,目的是使共振强度降低,要防止过度使用吸音材料,以免房间的混响时间太短(< 0.3秒)而使声音干涩不圆润。对音箱后面的墙壁,最好不要有大片吸声物质,通常不需作处理,砖墙或水泥墙面会使声音饱满,充满活力。 侧墙可均匀适当地设置一些吸声和扩散物,如厚重的羊毛毯就是极好的全频吸声物体,薄的地毯及壁毯只对中、高频有吸收作用。木制无门书柜则是一种很好的声音扩散物,用来调整低频有很好效果。此外,桌、椅、床垫、沙发等家具都能对声音的传播起调整作用,都可用作声学处理。最理想的声学处理是在侧墙上贴以适当的扩散板,但费用昂贵,又影响美观,一般家庭很难接受。凸圆弧是很好的声音扩散兼有吸声的装置,可以适当利用。在作吸声处理时,墙壁的下半部比上半部更重要,可使用穿孔板及薄板等共振吸声结构处理。 薄的地毯、挂帘、壁毯等主要对中、高频有吸收作用,对低频的吸声作用很小,太多使用会导致房间里的中、高频声音的混响时间偏短,使得声音缺乏色彩,不够明亮。木质墙裙等木板,可有效吸收低频,但在安装时要与墙壁间留有适当空隙,必要时在其间还要放置吸声材料。但切记不能把大量的夹板钉在墙上,也不要大量在房间里敷贴吸声毯和帷帘。否则,由于高频被大量吸收,会造成声音死板发干,细节减少,以及音量的减小。 为了使声音很好扩散,不致来回聚在一起成为有害的驻波,就要改变该频率声音的行进路线,需要注意的是那些用以扩散声音的板或装置必须有足够大的尺寸,至少要达到声音波长的一半,否则不足以达成改变声波行进之效果,如100Hz的中低频要求超过3.4m或1.7m ,1000Hz的中频要求超过34cm或17cm。可见,驻波的有害影响,最实际的方法还是移动音箱或聆听位置。但格状结构的书架具有声波扩散作用,百页窗也有一定的声波扩散效果。 架空的木地板对低频有吸收作用,在房间较小时,就可以防止低频量感的过度。如果房间里声音的低频发出轰鸣声,可在地板的近反射声的反射点附近,铺设厚重的羊毛地毯。 当声音刺耳、低频量感不够,显得单薄,而音量开大又吵人时,就应在两侧墙的近反射声的反射点设置吸声物覆盖处理。如果发现声音太干,应优先取掉地毯。房间角落放置玻璃纤维作成的吸声块或布坐垫,可作混响时间的最后调整。 房间的隔声一般均不理想,听音房间的理想隔声对一般家庭而言是难以办到的,门、窗、墙、地板和天花板都会将室外的声音传进来,并将室内的声音传出去,特别是对低频传得更 |
|||||||||||||||||||||||||||||||||||||||||||||||||||||||||||||||
-- 作者:Aaron -- 发布时间:2007-4-1 10:57:44 -- 远。门窗是隔声的薄弱环节,通常能作处理的也仅门和窗两项,如可将窗作成双层,即在已有的窗上再加一层,当然这时的窗要有好的密封性,这是花费最少而效果不错的方法。对于门的隔声处理,可以采取带空腔的中空双层门,面板使用胶合板制作,中间铺敷吸声棉。墙的隔声量与它的厚度及表面处理有关,对已建好的砖墙的两面均匀地抹上一层水泥,提高它的面密度是最有效而经济的增大隔声量的方法。泄漏声音的缝隙和孔洞对房间的隔声也有影响,特别对中频部分的隔声量影响较大,必须封死。 对于客厅,由于通道的关系而影响室内声场的平衡,可在不对称的墙面与角落加上吸声材料,以尽可能让两侧的反射声均衡。 听音房间对重播声音质量的影响远较一般人想象为大,实际上改变聆听空间的特性,其收效常比更换器材为大。
附表1 常用吸声材料平均吸声系数
附表2 常用吸声材料的频率特性
|
|||||||||||||||||||||||||||||||||||||||||||||||||||||||||||||||
-- 作者:Aaron -- 发布时间:2007-4-1 10:58:36 --
|
|||||||||||||||||||||||||||||||||||||||||||||||||||||||||||||||
-- 作者:Aaron -- 发布时间:2007-4-1 10:59:05 -- 听音评价 音响器材不仅要有通常的技术质量检查,使它符合一定技术指标,还必须通过人的听感进行声音质量的主观评价,这就是听音评价或音质评价。因为音响器材的重放声音质量并不能以技术指标、规范要求等定量或定性的考核作出准确的结论,所以音响器材质量的最后评定,音质评价是极其重要的。 所谓听音评价,是通过对比试听(AB比较),使听者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被测的音响设备中,分辨出优劣来,再进行统计分析。但听音评价是一个涉及人的心理听觉和生理听觉的系统的最终效果,牵涉诸多技术和艺术领域,而且主观评价因人而异,一致性较差,与人的文化背景、主观习惯、偏爱和修养等因素有关,故而极为复杂。例如,事前的暗示会影响听感,盲目测试也会影响听感,训练有素的耳朵与心理因素的影响远超过耳朵天生的敏锐程度。通常对音响设备采用的是相对评价,就是将评价样机和参考样机重放同一组节目源,区别其差异作出评价。 音质评价的节目内容,应包括男、女声语言,钢琴曲、弦乐曲、管弦乐曲、打击乐,男、女声独唱及合唱,戏曲,自然声等。听音评价可以采用反复两次重放相同的一段节目进行,为了保证可靠的听觉记忆,每段节目内容不宜太长,常是一个乐句不中断的片断,在20秒钟以内。听音评价必须在适当的音量下进行,要特别排除试听设备和环境的外来干扰影响,以及评价者心理判断上的干扰因素。避免使用电子音乐及流行音乐录音作评价节目,因为用那种节目对音质作出绝对判断是困难的。 |
|||||||||||||||||||||||||||||||||||||||||||||||||||||||||||||||
-- 作者:Aaron -- 发布时间:2007-4-1 10:59:19 -- 一个好的音响系统的重放声音,应该是平衡的声音,低音丰满柔和,中低音浑厚有力,中高音明亮透澈,高音纤细洁净。总体感觉是不浑、不硬、不毛,层次好,有真实感。重放某些音色熟悉的语言或音乐节目,是判断器材重放声音质量的重要依据。 调频广播播音员的讲话是良好的语言声源。听惯的歌曲录音可作为判断录音座抖晃及音箱相位特性的声源。调频广播电台间隙处的噪声是判断音箱高频辐射指向性的良好声源。钢琴曲是判断瞬态响应和互调失真的绝佳声源,瞬态响应好的速度感好,细节再现能力强,富有层次,声音清脆透明,短音清晰。大提琴的表现正在人耳敏感频段,也是各种人声和乐器的主要频段,所以只要重现大提琴声是丰满的,充满光泽的,甜甜的,松柔而有余韵的,那么整个系统的声音就将是准确的。 听音中,如果大提琴及定音鼓等不同乐器的低音混浊难分,说明音箱系统(包括听音房间)存在较大的低音共振或互调失真。如果铙钹、三角铁等高音尖锐突出,具有真实感,说明音箱系统高频段的响应良好。如果打击乐及拨弦乐有拖音且难区分各个音,说明音箱系统有大的瞬态失真。如果歌声不自然,说明音箱的相位连接错误,如有抖动或走调,说明录音设备的机械部分的抖晃大或带速不对,利用低音提琴或电倍斯的声音可判断低频中段至中频下段这一区域的表现。双簧管的声音可判断中频。三角铁的声音可判断高频。但当你听出乐器声音在其频率范围内的整体表现中的某一点可能有问题,如特别大声或小声时,最好用同样频率范围的另一种乐器声音复查一遍,如双簧管的上半部音域不妥,可听短笛的下半部音域,或中提琴的最高音。 音质评价可从8个方面来进行,即明亮度、丰满度、清晰度、平衡度、柔和度、力度、真实感和立体感。 明亮度 高、中音充分,听感明朗、活跃。不良的系统则听感灰暗。 丰满度 中、低音充分,高音适度,响度合宜,混响适中,听感温暖,舒适,富有弹性。不良的系统则听感单薄、干瘪。 清晰度 语言可懂度高,乐队层次分明,有清澈见底感。不良的系统则听感模糊、浑浊,声像不明确。 平衡度 节目各声部比例谐调,高、中、低音均衡,左、右声道一致性好。不良的系统 |
|||||||||||||||||||||||||||||||||||||||||||||||||||||||||||||||
-- 作者:Aaron -- 发布时间:2007-4-1 10:59:40 -- 则不平衡。 柔和度 声音扩散良好,松弛不紧,高音不刺,听感悦耳、舒服。不良的系统则听感尖硬。 力 度 声音坚实有力,出得来,能反映声源动态范围。不良的系统则力度不足、出不来,动态范围受压缩。 真实感 能保持原声的特点。不良的系统则听感不真实,失真,有声染色及炸、破、颤抖等现象。 立体感 声音有空间感,声像定位准确,声像群分布连续,有适当宽度及纵深感。不良的系统则定位漂移,声场缺乏纵深感,宽度不当。 根据听音感觉,使用一些特定的形象化表达所听声音意见的词汇,就是音质评价术语。 厚––––薄 声音坚实有力,上得去,出得来,能反映声源的动态范围。此力度与低频及中低频(100~600Hz)能量有关。 丰满––––干瘪 丰满度应与音乐的形式和乐器的特性相一致。主要与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有关。 混––––干 此由混响时间及特性决定,应根据音乐和乐器的特性决定混响有无。 愉快––––不愉快 声音 |
|||||||||||||||||||||||||||||||||||||||||||||||||||||||||||||||
-- 作者:Aaron -- 发布时间:2007-4-1 11:00:09 -- 玩音响是一件好玩的事 玩音响,广州俗称发烧,是件很有意思的活动。“发烧友”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喜欢音乐,追求音乐的质量,故而追求高保真的音响器材;一种是纯粹追求音响的升级换代,陶醉在更换器材的满足感中,音乐反而变成了试金石。虽然看起来后者有点“不务正业”,但娱乐嘛,喜欢就行,无可厚非。不过在介绍音响的玩法之前,要有个声明,就是音响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所以很容易上瘾,一上瘾就控制不住自己掏钱为自己的系统升级换代,所以进入音响圈之前,要有思想准备,要的节制,量力而行,不然的话很容易变成败家子。 不过音乐不拒贫富,发烧不分贵贱,也不要以为要有很多钱才能玩音响。这种以器材高低档来区分发烧水平的看法是没有水平的,真正的高手,能在有限的钱财下,把器材发挥到最高水准,聆听到音乐的真正含义。所以广义来说,任何能重放出音乐的东西就是音响,就能发烧一番。无论是一部用耳机听的随身听,还是一对连在电脑上的音箱,都能玩出花样。 当然,我们所说的HIFI是有一定要求的。HIFI是HIGHFIDELITY的缩写,中文叫高保真,是指尽量还原录音现场的过程。也就是说,重播音乐时越能接近你在录音现场聆听到的效果,就越高保真,越HIFI。(所以目前极为流行的像MP3之类的以牺牲音质来换取高压缩率的东东是很不HIFI的)。那么,我们玩HIFI应该怎样开始呢? 玩HIFI,一般必须有三个部分:音源、放大器、音箱。音源一般是CD机,现在多数由DVD机身兼音源与影源两职,当然也可以是随身听,调谐器、DAT卡座;放大器也叫功放,用来放大由音源输出的讯号,推动音箱;音箱则负责发出声音。音源用讯号线连接到功放上,功放则由音箱线连结到音箱。有些厂家为了某部分市场,有时也出一些变种,例如把DVD机与功放做到一起,也有把功放做到音箱里面,如许多电脑音箱就是这个样子的。 所以,当入门者要玩音响时,可先因地制宜看看自己现有什么器材,比如自己家里已有一套组装机的,可以再加一只CD机或DVD机,有一部很不错的CD机随身听的,也可先买一部功放与音箱先听听效果,然后再决定怎样升级 玩音响这东西是个无底洞,可以几百元弄一套电脑箱在电脑上听音乐,也可上百万搞一套顶级的东东,所以要量力而行,切切不可盲目追求高档,否则倾家荡产也玩不到“最高档”。决定预算后,再按计划看看多少钱买音源,多少钱买音箱与功放。做计划有两个好处,一是心中有数,不会蒙查查到音响店时被店员花言巧语下糊糊涂涂买了一堆不好的东西;二是较好的分配资金,可以合里搭配,发出靓声的机会会大些。计划好后也不要急于出手,不妨多问问前人,多看点报纸杂志,先知道点情况充实自己。要是还不懂可上网到各音响论坛问问,如音响在线发烧论坛,那里就有一些热心的朋友常驻。最后,到了去买音响的时候,不要被店里的促销宣传所迷惑,也不要被店员的花言巧语所打动,坚持自己的喜爱,这样就能迈出发烧第一步了。其实音响入门非常容易,当你第一次掏钱买音响之后,就已经入门了,当然任何发烧友都会化钱交点学费,这是难以避免的。 |
|||||||||||||||||||||||||||||||||||||||||||||||||||||||||||||||
-- 作者:Aaron -- 发布时间:2007-4-1 11:01:01 -- 玩音响应该具备些什么 钱!对,玩音响没钱不行。一套音响设备少则几千元,多则几十万上百万元。得是,是不是有了钱,买回一套价值不菲、能播出声音的设备就叫玩音响呢?是不是低收入的普通工薪族就只能在HIFI门外徘徊呢? 一些先富起来的大款们不论出于什么目的,大多都拥有一套从商品价值来说非常高级的音响,家里摆放的不是金嗓子就是麦景图,ATC、卓丽、AE等名牌音箱更是让烧友们看了直流口水,是不是这些大款们都是音响,手里把玩的除了自制的土炮音箱、功放外,还有经过打摩的CD机,论品牌名不见经传,论商品价值除几个元器件值钱外其它的都是自己的手工制作,但您却能在发烧圈里常常看到这些朋友的身影,听到他们对发烧文化的高谈阔论,不论是音响器材、电子线路;还是发烧经验,音乐欣赏都能说出个一二三。 由此可见,玩音响肯定是需要钱的,但并不是一定要有很多钱才能实现的。我们换个角度来说,一个拥有十万元级音响的大款,家里除了几张VCD、DVD碟片外,连一张正版的音乐软件都没有,那套高级音响在其家中充其量看看家庭影院,唱唱卡拉OK,声场、定位、音质一切免谈。而一个只拥有几千元土炮的音响的朋友,却能让你在他的音响里听出音质的优劣;表现出钢琴的雄伟、小提琴的纤细,大鼓的低沉和小号的明亮,与之交谈,还能听到一大堆足以让人回味的音乐和音响理论。您认为是谁更像在玩音响呢?当然,有钱是玩音响的首要条件,但在玩音响这个领域,只是有钱那是远远不够的,钱并不是必要条件。 |
|||||||||||||||||||||||||||||||||||||||||||||||||||||||||||||||
-- 作者:Aaron -- 发布时间:2007-4-1 11:01:14 -- 其实,玩音响更多的是需要玩者的兴趣;需要有艺术的修养;需要兼备物理学、电子学、结构学、生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我们所说的“玩”实际上应该是一种多学科、多领域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是一种把科学技术与音乐艺术相结合的个人化艺术修养活动。 谈到艺术,一方面是艺术本身的存在,另一方面是欣赏这种艺术的人,而最主要的却是人的一种参与性。如果看电影或看戏剧时,我们清醒地告诉自己;“那是在做戏,银幕上和台上的都是假的”。那我们就会把参与的权利或者说参与的意识给剥夺了,自己就会对电影或者戏剧感到毫无兴趣。人们之所以会被艺术所打动,这实际是是一种参与的结果。要领略到艺术的魅力,我们就必须参与,而且参与的程度越深,领略到艺术的趣味就越多,也就越能享受到艺术的美。一方面是人本身参与艺术的愿望和要求,而另一方面,是艺术要留有给人们参与的空间。让人一目了然的艺术品不一定是件好的作品。这咱作品让人感到索然无味。反过来说,如果一件作品过份深奥,人们也难以认识,自然也不会给人们留下参与的空间,同样难以让人产生兴趣。 就音响而言,不论是欣赏音乐大师们优雅的音乐作品还是欣赏打烂玻璃、枪炮齐鸣等特殊音响效果,其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要求将录音师制作的音乐软件真实地还原出来,再现在听者的面前,音响理论将这种实际听感与原来录音之间的差别称为“还原度”。这种逼真的还原过程就是理智的音响玩家们的最终追求。它是如此地具有魅力,以至于让发烧友们不惜人力物力财力,毕生追求,毫无回头之意。这正是音响艺术留给人们参与的极大空间。从艺术的角度来讲,这就是“留白的艺术”。 |
|||||||||||||||||||||||||||||||||||||||||||||||||||||||||||||||
-- 作者:Aaron -- 发布时间:2007-4-1 11:01:26 -- 画家和雕塑家的创作最讲究的就是留白,顾名思义,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简单地说,它不是表示无,而是表示了一定的空间。同时在作品中形成虚实的对比,以产生变化,来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它引起了人们不尽的赏玩,不尽的品评,从而带来无尽的妙趣横生。诗人、散文家和小说家的创作也讲究留白,它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无尽的体验。人们热爱它们,就是因为这一切能让人们产生无穷的美感。对音响逼真还原的追求,就是体验这种留白过程,一方面大家都知道,从原始声音通过录音再将它还原出来就目前的技术而言肯定会有误差和损失(也就是常说的失真)的,另一方面发烧友总希望失真越小越好,希望将原始的声音完完全全、原原本本地搬回到自己家里、重现在自己的面前。这种对声音逼 |
|||||||||||||||||||||||||||||||||||||||||||||||||||||||||||||||
-- 作者:Aaron -- 发布时间:2007-4-1 11:01:39 -- 真还原追求自然会引起发烧友们无尽的参与,他们必须应用已经学习到的相关知识甚至学习更多的其它知识,通过动脑动手来实现这种声音完美再现的追求,从而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无限的乐趣,并且在这种无限中显现着玩者的品味和修养。每次的进步与成功都是成绩的体现;都是音响艺术修养的一次提升。 有这么一位发烧初哥,说是初哥只是说他步入音响发烧的时间不长,但论年纪,却是一位已经退休的建筑工程师。一套仅值几千元的音响,在他的手里可以说是玩之不尽。为了能充分发挥那套音响的最佳效果,他对自己那套音响进行了仔细研究,音箱被他折成了箱体和元件,从结构、用料、做工到元件的选用、线路结构一一进行研究。为了调整音场,不仅精确地计算了家里所有房间的混响、延时时间;大动干戈把客厅四壁用一些难以入目的吸音材料装饰了一番;还查阅了许多资料和学习声学原理,做了大量的听音实践。为了弄清声音的残响是怎么回事,甚至将音响搬到卫生间至试听。现在,这位发烧友依然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和学习。可以说这位老初哥从玩音响中得到了乐趣,学到了以前没有学到的知识,在玩音响中得到了艺术的升华。这不正是真正的发烧精神吗?这种行为不正是一种真正对音响艺术的正确追求吗? |
|||||||||||||||||||||||||||||||||||||||||||||||||||||||||||||||
-- 作者:Aaron -- 发布时间:2007-4-1 11:01:53 -- 在这里我一直都在说一个“玩”字,似乎一点也不严肃,仿佛是无关紧要的东西一样。其实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来说,“玩”是如此的重要,以至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工作之余,都愿意投入到轻松愉快的“玩”中去。可以说,玩是和工作一样重要的大事。记得有这样的名言:“不会玩的人就不会工作”。如果说玩音响不严肃的话,我们就有理由说欣赏音乐、绘画、雕塑、书法和文学的作品,就是玩世不恭。这显然是不对的。当我们因艺术作品的卓越而对那些艺术家们尊敬有加时,我们也因艺术作品的卓越而对那些艺术家们尊敬有加时,我们也应该给创造音响这种特殊艺术品的工程师们留下一席之地。当我人通过音响这种特殊艺术品的工程师们留下一席之地。当我们通过音响欣赏心爱的音乐时,难道会对音响的创造者、制作者无动于衷?如果说音乐是音乐家们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的话,那么音响有可能就是打开这些财富的金钥匙。 游戏是轻松愉快的事,但是玩音响却是极其严肃而且极其艰苦的事。我们对音响艺术的追求事实上是一种一贯的行为,大凡资深一点的发烧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过去的年代里,表现为对各种收音机、录音机、落地式音响的追求,到了现在,已经上升到对Hi-Fi、HI-END的追求,事实证明人们的追求也是阶段性的,还远远没有达到尽头,甚至可以说永远无法达到尽头。发烧历程已经从矿石收音机进化到HI-FI时代,而SACD、DVD-AUDI0、数字音响正不停地向发烧友们暗送秋波,所谓HI-END只是一种理想的说法,它并不意味着HI-FI时已经END了。这种追求得以实现的基础是高科技的发展,同时还有地域文化的丰富积淀。事实让我们看到,科技上具有领先地位的美国,音响是首屈一指的。但就品味而言,具丰富文化积淀的欧洲所生产的音响却独占鳌头。电子技术极其发达的日本却造不出几款让发烧友满意的音箱。所以在发烧界才会有所谓英国声、美国声、德国声等等不同音响声音表现的风格之分,这难道还不能说明地域文化对艺术的影响力有多大吗? 以上杂谈,只想向朋友们表明:玩音响是多么的艰辛,但又是多么地富有艺术魅力,它包含了发烧友们的多少追求,同时也显现出这一群特殊的人在这一领域的修养与品味。当我们努力在艺术的殿堂中寻觅适合自身艺术欣赏要求的音响器材时,也就在音响这一行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为我们自己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我们就不可回避地思考到“玩音响,我们应具备些什么?”这个发烧友们必然要遇到的严肃问题。 |
|||||||||||||||||||||||||||||||||||||||||||||||||||||||||||||||
-- 作者:Aaron -- 发布时间:2007-4-1 11:03:14 -- 我的音响为什么不好听? 我的音响为什么不好听?这个问题真是大哉问,因为造成音响不好听的原因太多了,如果连自己都弄不清楚的话,我想旁人恐怕更难替您发现原因。音响不好听的原因可能是您买到的器材品质不如您意,所以不好听;也可能是您的搭配不当,所以不好听;当然更可能是喇叭摆位不对,所以不好听…。总之,不好听绝对是事实,它也一定有其不好听的因素存在。 在这里,我想撇开其它,单单提两个一般人很容易忽略、而且不会去仔细考虑的原因。或许,您府上音响不好听的原因就是这么简单而已,它明显的摆在您的面前,但是您每天听音响时却视而不见,而拼命往牛角尖钻。这二个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它就是一个大原因,那就是「您的音量是不是开得太大声了?」经由这个大原因,才会转成二个小原因:喇叭无法负荷太大的音量;空间也无法负荷太大的音量。 |
|||||||||||||||||||||||||||||||||||||||||||||||||||||||||||||||
-- 作者:Aaron -- 发布时间:2007-4-1 11:04:36 -- 您的音量开得太大声而不自知 大部份人存在着一个误解,以为只要是音响器材,我喜欢开多大声就多大声,音响器材无论大小声都应该可以唱得很好。事实上,音响器材在最大声与最小声时都有其天限存在,不是您爱唱多大多小声都可以的。关于唱小声,这不是我们今天的主题,就略而不谈,我们只谈大声的部份。 为什么音量不能开得太大声?原因有二个,一是扩大机与喇叭可能早已受不了那么大声而产生严重的失真;二是聆听的空间无法承受那么大声。扩大机的失真很容易了解,那是因为它本身没有那个力,您却要它连吃奶的力量都用尽,结果当然是瘫在那里。至于喇叭,这就是我所要说的重点了。通常,每一个喇叭单体所能承受的功率(或说发出的音量)都有其限制存在,如果在其能力范围内,它可以发出失真很低、很悦耳的声音。但是,一旦音量超过它本身的负荷,它就会产生严重的失真。单体一失真,所发出的声音就会刺耳难听。 |
|||||||||||||||||||||||||||||||||||||||||||||||||||||||||||||||
-- 作者:Aaron -- 发布时间:2007-4-1 11:04:49 -- 喇叭有失真天限,不能开太大声。 在这里,我可以举几个例子证明:其一,如果您觉得声音难听刺耳时,将音量关小,通常它就不难听了。其二,一般迷你床头音响,如果您在一定的音量下听时,经常会发现竟然比自己的大套音响还好听。当然,开大声后就完全走样了。其三,如果您的汽车隔音还算不错,在汽车里以适度音量听音乐时,往往也有很好的声音表现。从以上几个日常生活中可以获得的例子中,可以充分验证「适当音量」的重要性。可惜,一般人往往高估了自己的音响组合,以为那么贵的价钱买来的小喇叭,说什么也要能够发出很庞大的音量才对。其实,无论您是花了多少钱去买喇叭,小喇叭就是小喇叭,它所能发出来的音量有其很大的限制存在。即使您的喇叭单体比一般要好,也只是增加一点音量的承受能力而已。 |
|||||||||||||||||||||||||||||||||||||||||||||||||||||||||||||||
-- 作者:Aaron -- 发布时间:2007-4-1 11:05:01 -- 用男高音与小提琴来试音量 到底该如何正确的使用喇叭,使它们发出不失真的适当音量呢?很简单,只要用您的耳朵去听就行。在这里我提出二种声音来测试,一种是人声,一种是小提琴的声音。先说人声,人声是最难表现的乐器,也是一般喇叭单体的最大考验,尤其是男高音与女高音。请您拿一张男高音的唱片来听(最好是帕华洛帝,他的声音能量最具摧毁性),您只能将音量开到男高音唱到很强处听起来还不会「难听」的地方为止。如果开始觉得难听,那就已经超过喇叭的负荷了。 喇叭发出难听这个界线的音量到底会有多大声?我不知道,有些喇叭可以唱大声些,有些则只能唱小声。到头来您可能会蓦然发现,怎么我的喇叭只能唱这么小声而已?再大声就开始难听了。不要怀疑,喇叭单体不是超人,它无法让您无限制的驱动而不失真。到底喇叭单体在超过负荷时的失真会有多严重呢?如果不是工程师,我们可能无从得知,因为喇叭的说明书出从来不会列出喇叭的失真数字。倒是扩大机因为失真很低,所以即使列出失真数字大家反而不去注意它了。 人声试过之后,再来我们用小提琴来试。不必用协奏曲,只要用小提琴奏鸣曲就可以了,这样只有一支小提琴与一座钢琴,您可以听得比较清楚。要注意,当您觉得小提琴的声音开始紧绷,刮耳,变尖锐时,那里就是极限,此时您应该再将音量降低一点,一直到小提琴的声音听起来不会紧绷、而且 |
|||||||||||||||||||||||||||||||||||||||||||||||||||||||||||||||
-- 作者:Aaron -- 发布时间:2007-4-1 11:05:14 -- 甜美的琴声能够显现出来为止,那里就是最适当的音量。 要有庞大的音量就必须有庞大的单体群。 或许当您依照要领调好音量之后,会很失望,因为那么小的音量并无法满足您的听觉。没错,现实是很残酷的,否则为什么会有多单体四件式的大喇叭、或大口径的单体出现?喇叭设计工程师们深知喇叭单体的天限,所以,为了不失真的呈现庞大的音量,他们必须使用几十个小单体或数量较少的大口径单体,让每一个单体仅发出最适当的音量。想想看,几十个不失真的单体所呈现的轻松自然庞大声音,岂是您一个高音一个中低音单体的小喇叭所能相及的? 因此,无论您使用的是什么喇叭,了解自身喇叭的天限,将它的音量控制在最适当的情况下,这就是让您的音响声音不难听的最大秘诀。您有没有发现,怎么深夜听音响特别好听?除了电源充足是可能的原因之外,外界的噪音降低,您的音量开小声(已经觉得够了)恐怕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
|||||||||||||||||||||||||||||||||||||||||||||||||||||||||||||||
-- 作者:Aaron -- 发布时间:2007-4-1 11:05:26 -- 聆听空间负荷不了太大的音量 聆听空间又不是喇叭或扩大机,怎么也有负荷的问题?当然有!这也是一般人很容易去忽略的问题。其实,聆听空间的音量负荷就是空间内六面墙的声音反射负荷。在北美,大部份的房间都是以木板、石膏板隔成,板与板之间都有夹层,这是标准的软调空间。像这样的空间可以吸收很多的声音能量,也就是说它的声音负荷量很大。无论是高频段、中频段或低频段,这样的空间都能够吸收。反观台湾的聆听空间,都是砖墙或水泥灌浆的六面墙,这样的坚硬墙面所能吸收的声音能量自然无法与软调空间相比。一个是吸收,另一个却大多是反射;软调空间的吸收有时候可能会使低频量感不足,但是大部份都能使高频顺耳;而硬调空间的低频不会逸失(还会增强)但却也很容易因为高频反射太强而刺耳。权衡得失,我倾向音响迷应该拥有软调空间,因为这样的空间对于音量的负荷比较大,比较不会让您觉得声音吵杂刺耳。 |
|||||||||||||||||||||||||||||||||||||||||||||||||||||||||||||||
-- 作者:Aaron -- 发布时间:2007-4-1 11:05:39 -- 正三角形摆位法很好用 如果您不想改变硬调子的空间,有没有办法解决空间内反射音太多太强,空间负荷不了这个问题呢?有!第一个最简单又不必花脑筋的方法当然就是降低音量,这个方法我想就不必再多加说明了。第二个方法就是利用喇叭「摆位八法」中的「正三角形摆位法」(有些空间可能还要变成「长边摆法」加上「正三角形摆位」)。为什么要用正三角形摆位呢?最大的关键就在于这种法摆先天上喇叭就离四面墙较远,当喇叭离墙较远时,它所产生的反射音也会较弱,这样一来,我们所听到的乱七八糟反射音就会减少,耳根也就能够清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