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声学楼论坛 (http://nju520.com/bbs/index.asp) -- 行业动态室 (http://nju520.com/bbs/list.asp?boardid=3) ---- 大陸在電聲系統要多長時間可以超過臺灣 (http://nju520.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1239) |
-- 作者:goaden -- 发布时间:2006-4-22 16:16:40 -- 大陸在電聲系統要多長時間可以超過臺灣 大家討論一下大陸在電聲系統要多長時間可以超過臺灣 |
-- 作者:penghong_110 -- 发布时间:2006-4-23 16:56:04 -- 好像很久以前就超过了。 |
-- 作者:db -- 发布时间:2006-4-23 17:11:01 -- 超过了吗? |
-- 作者:TMS -- 发布时间:2006-4-23 19:12:34 -- 转"郎教授回答同学的432个问题集合(不完全统计}" 短时间不会,看看工厂管理。 |
-- 作者:LHC8010 -- 发布时间:2006-4-23 19:22:00 -- 日本人真实的生活水平 纸盆的话还是台湾的技术比较领先。其他的很难比较,这个一听就听出来了。看曲线都没用。 |
-- 作者:天空 -- 发布时间:2006-4-24 16:41:47 -- 以下是引用LHC8010在2006-04-23 19:22:00的发言:
纸盆的话还是台湾的技术比较领先。其他的很难比较,这个一听就听出来了。看曲线都没用。 同感!包括工藝,外觀目前都好像還是台灣的領先一點.可能是產品的價格關系吧! |
-- 作者:penghong_110 -- 发布时间:2006-4-24 16:44:32 -- 中国的扬声器系统在全世界量是第一的,没有什么可比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04-25 07:57:18编辑过]
|
-- 作者:goaden -- 发布时间:2006-4-24 20:22:43 -- 大哥不是看量的. 1.比較客戶 2.比較部品材料 3,比較利潤 4.比較品質 5.比較產品機術含量 |
-- 作者:DAAS -- 发布时间:2006-4-24 21:52:07 -- [灌水] 以下是引用goaden在2006-04-24 20:22:43的发言:
大哥不是看量的. 1.比較客戶 2.比較部品材料 3,比較利潤 4.比較品質 5.比較產品機術含量 OK,那么lz就来比较一下? 偶们继续跟帖子! |
-- 作者:LHC8010 -- 发布时间:2006-4-24 23:08:15 -- 1、国内的外观绝对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台湾的水平。 2、客户?其实双方都差不多。 3、利润?也差不多,关键是国内一般首先降价来拉客户。台湾人不会,即使打价格战,终究还是国内获胜。但是,这个不代表国内品质会下降。 4、品质这个嘛,还是看各厂的条件的。毕竟我们这一行手工的多(不只是装配,包括配件的生产),自动化的地方少。品质高,成本就高。据我所知,6个PPM离我们这一行还相当遥远。 5、比不上的就是技术了。主要就是在配件方面。箱体结构—可仿;组装工艺和生产控制—可跟。差就差在对材料的使用上面,台湾人掌握技术还是很块的。 6、最后一个不能不提,这就是台湾人对技术的执着,我很佩服。 |
-- 作者:DAAS -- 发布时间:2006-4-25 8:20:08 -- OK, 那么,台资厂的算不算是台湾厂? |
-- 作者:goaden -- 发布时间:2006-4-26 8:21:02 -- 以下是引用LHC8010在2006-04-24 23:08:15的发言:
1、国内的外观绝对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台湾的水平。 2、客户?其实双方都差不多。 客戶一樣? 比較一下美隆.嘉茂.愛聲.淇譽等工廠的客戶.都是海外業務. 国内的外观绝对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台湾的水平? 從客戶群可以判斷其外觀.品質的要求 |
-- 作者:penghong_110 -- 发布时间:2006-4-26 8:25:45 -- 我觉得没有什么可比性,以上厂家好像在中国大陆! 不如楼主把中国台湾的做电声系统厂家的品质拿出来瞧瞧,发张图片也好啊! 也让我们中国大陆的同胞们学习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04-26 08:28:52编辑过]
|
-- 作者:LHC8010 -- 发布时间:2006-4-26 18:36:17 -- 算吧,在大陆工作的台湾人(电声行业的)还是很团结的。不过有些厂从台湾搬过来后质量(和以前的比)反而下降了,这个不一定是成本下降的问题。 |
-- 作者:goaden -- 发布时间:2006-4-27 8:12:07 -- 以下是引用penghong_110在2006-04-26 08:25:45的发言:
我觉得没有什么可比性,以上厂家好像在中国大陆! 不如楼主把中国台湾的做电声系统厂家的品质拿出来瞧瞧,发张图片也好啊! 也让我们中国大陆的同胞们学习学习!!! 中國大陸已是世界工場.但核心機術.業務都在臺灣 |
-- 作者:penghong_110 -- 发布时间:2006-4-27 8:24:44 -- 我不认同楼上的观点,核心技术,业务都在中国台湾。 如果真的如楼上所说:那所有的日资企业如丰达的技术核心在中国台湾,丰达接单在中国台湾。所有外资企业都在中国台湾接单,专利也在中国台湾,然后在中国大陆生产。中国大陆的企业也是通过中国台湾接的单。 外单可能是通过中国台湾,但中国大陆的内需可能不会全通过中国台湾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04-27 08:27:56编辑过]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6-4-27 8:35:20 -- 以下是引用goaden在2006-04-27 08:12:07的发言:
中國大陸已是世界工場.但核心機術.業務都在臺灣
我相信这句话大部分是对的, 但是关于核心技术,有个定义的问题. 工艺和材料上,比较突出,然而在设计和扬声器在整个电声系统的配合上就未见得了. 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要平心静气,千万不要伤了和气. 我个人对台资的商业能力是佩服的. 另外,希望台湾同行要开阔眼界,认识到扬声器只不过是电声的一部分. 双方要相互学习.在广东,有不少厂得益于相互的配合和学习. |
-- 作者:jsnj_lu -- 发布时间:2006-4-27 10:36:46 -- 目前的情况来看区别与几个方面: 1.咨询,内地的咨询比较台湾也好台资厂也好是有距离的,这方面我们不得不服. 2.材料,内地的厂家(包括成品厂家)不得不信,我们的材料及用料比不上人家. 3.技术,因为有上面几面,显而易见的就存在差距了,他们长期接触新的东东,在技术上就是领先与内地 4.态度,好比小学生与大学生了. 以上观点主要是涉及原材料. ![]()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6-4-27 10:45:06 -- 啊.要补充一点,我对于台资的扬声器零部件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也是非常佩服. 这和他们很早就参于世界名牌扬声器的配套开发和生产有关. 如果要找什么欠缺的话,感到开发上不大平衡. 比如有一个比较有名气的纸盆厂,纸盆是做得不错了, 本来应深入搞得更好,然而他们又去搞什么单元了. 也许这两年已调整过来了,我就不知道了. 想到FRANKKORT的那本难懂的书,还有FINECONE软件,那个厂倒是应当关心的. 然而,........ 为他们的立场辩护,也许搞太深入的开发,收效不看好吧,投资者要把经济收入当重中之重吧.COPY加上些实验基础上的改进更容易见效吧. 这样看来,外国的有些真正的好振膜在中国的销路在相当长的时期在销路上不要发愁啊.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6-4-27 14:22:48 -- 本来不打算进来讨论的.后来看有的网友比较认真,因而给带进来的. 对于中国台湾扬声器企业的成功是佩服的. 然而,有不少不足是不得不提的. 比如我在本网站写的"扬声器技术不等于电声技术"等就是针对那种不足的. 我多年是把AUDIO翻译成声频,音频或电声的,也许不是很准. 但是扬声器技术不等于电声技术可是要把握的. 唉,这一立场是不能不坚持的,想想我介入多年的那份杂志<电声技术>, 我的老朋友和新朋友们都不能同意在那份杂志上把不是扬声器技术的文稿"踢"出去啊.这也许就是我不得不来表个态的原因啦. 看来有台湾专家来到这个网站了,真诚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