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声学楼论坛  (http://nju520.com/bbs/index.asp)
--  行业动态室  (http://nju520.com/bbs/list.asp?boardid=3)
----  电声行业和“天王”的联想  (http://nju520.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24726)

--  作者:xiushuicunren
--  发布时间:2013-8-15 10:12:31
--  电声行业和“天王”的联想
前些日子,拜读了那个关于台湾N大天王的贴。
天王者,某方面的德高望重之人也。

除了什么文艺界外,在现代技术行业,并不大多天王的吧?为什么在我们电声行业会有(或者特别的有)这样的“天王现象”?
可能的一个原因是:电声技术并不只是一个纯技术性的东西,很多东西目前还未可以从技术的角度来完全解读。
所以,有人说电声技术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如果是这样的话,天王问题也许就较明白了:因为艺术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实实在在的存在的。
基本的基础理论和一般的工艺,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至少很多人是可以慢慢的掌握的。特别是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现代,甚至整个过程是很快的。
而要掌握这些并没有在书本里详细论证和记载了的东西,就很不容易的了。
至少不是一个可以短期速成的。

比如,学习小提琴,哪怕你在努力和再长期奋斗,也未必就成得了一个”演奏家“的。
所以,在电声行业里,你打拼N年,一般也只是成为一个合格的电声工作者,可以很好的完成一个”工业设计“的。
而要成为一个可以被称为”天王“或类似称呼的人,可能就不容易的了。你得有一些过人之处!

所以,天王也不是”神“,只是一个前辈,一个在这个行业里深耕细作多年而且又有一些”艺术“天分和修养的人。
他们之所以会成为天王,和一位楼主说的一样,至少有一条:迷恋电声。

而所谓”迷恋“,是指在解决了吃饭等生存条件后,还在孜孜不倦的做着电声行业的事情。

联想是:
如果做电声并不只是为了生存,一些人慢慢的就会成为某种天王了。
而且这好像也和什么体制无关的,和一个人的素养或机遇可能更相关。

在一个大型电声企业里见到过一个总工程师,年过花甲很多了,是一位”老人“。他在什么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自然是不如现在毕业的的年轻人的,但是企业还是要在这样的前辈的领导下进行研发。
国外的那些高端的什么音响企业,老板兼总设计师,更是不乏这样的老前辈。

是不是呢?
请指教了!







--  作者:arch
--  发布时间:2013-8-15 13:44:18
--  
谈天王、大师、大侠,无非是误以为电声界是传统的手工艺者小社会

学生需要拜师学艺,学成了还要难忘师恩

电声江湖上侠客见面,不对付就切磋几招




其实电声早就是普通的工业门类,没什么神秘的地方

纯声学理论有点数学,听音需要训练,但都是普通的专业能力

电声大师跟气功大师一样,都是无中生有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  作者:SPL100
--  发布时间:2013-8-15 19:30:52
--  

本人理解天王是从业早,经验不是一般的丰富。曾接触过一个天王,感觉笔记做的很勤,凡是开发过的产品都有详细记载,还有心得。数据库很全。

现在除了台湾的四大天王,还有谁号称天王。


--  作者:小芯
--  发布时间:2013-8-15 20:39:35
--  

 

 

做电声不只是为了生存

 

 

迷恋电声.

 

 

艺术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实实在在的存在的

 

要想成为天王,还需要个人的修行。

 

 

 


--  作者:errantry
--  发布时间:2013-8-16 10:51:26
--  

台湾电声四大“天王”在全球排名前五的电声公司做设计的有吗?如果没有,何以号称“天王”?


--  作者:jma
--  发布时间:2013-8-16 15:12:50
--  
以下是引用errantry在2013-08-16 10:51:26的发言:

台湾电声四大“天王”在全球排名前五的电声公司做设计的有吗?如果没有,何以号称“天王”?



天王,是指他们对电声的热爱和迷恋。


--  作者:xiushuicunren
--  发布时间:2013-8-16 16:23:28
--  
再看看另一种“天王”级的工人:
    据报道,著名的Mclntosh(麦景图)公司的一个关于生产线上的工人的情况是:平均工龄16年,很多是超过20年的。
    一些关键岗位的工人甚至在这个公司工作了43年......

一个高端的音响企业,除了设计外,也许有很多的工艺方面的东西是诀窍的。
这样的工人。也可以说是“工人界”的天王了吧?他们的技术和工艺也许也是高端产品能成为高端的一个基础的。

工人尚且如此,何况的那些决定产品性能的研发部门的工程师们。没有很长时间的行业经验行吗?

--  作者:farmer
--  发布时间:2013-8-16 19:38:59
--  

首先 能成为天王者 应该有 有容乃大 海纳百川之胸襟,也必然在某方面有可敬,可取之处 ,如敬业 学识 心胸等。 成长时 多看着别人的长处,自己也才能提高,共勉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08-16 19:40:54编辑过]

--  作者:SPL100
--  发布时间:2013-8-16 20:14:57
--  

工人尚且如此,何况的那些决定产品性能的研发部门的工程师们。没有很长时间的行业经验行吗?

严重赞同。


--  作者:一张专辑
--  发布时间:2013-8-17 13:03:28
--  
接触过一些台湾工程师,有实实在在做事的,有吹牛的,真能称得上天王的还无法验证。大凡天王者,必有过人之处。
--  作者:xiushuicunren
--  发布时间:2013-8-17 15:10:04
--  
没想到,这样的贴也会成为“热门”贴......

就再说说扬声器单元的振膜,这个看起来简单但要真正做得好很难很难的东西。
记不清谁说的,一张普通的振膜只是几毛或稍多一点点钱,但是,好的振膜要几十、几百元......

很多单元方面的事情可能也就是那么回事的,大家都差不多的程度了,但是振膜方面的差距就大了去的了,成为核心技术。
高技术的新型材料的振膜先不说,就是常见的振膜我们也做了不知道多少年。但是,这里面的”水“,一样很深很深。
一些采用自有技术的国产小单元,做的好的也可以买到300元或更多。而一般的这样单元10多元,而且还没有人要......

可以做出这样好的小单元的人,可能也是在这方面做了很长、很长时间的研发的吧?他们的成功除了个人的聪明才智外,坚持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而坚持,就是一个不断寻求新的工艺的过程。而新的工艺或材料,大家都知道的书本里是很少很少有什么可以参考的。无论南大还是北大的书,都不会有做这样的振膜的”指路明灯“的,要自己去摸索。
他们成功过程当然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
我也知道很多人也是在研发高端的振膜的,但成功者少之又少。

这样的人,是不是也可以称为振膜方面的”天王“?

--  作者:kimi
--  发布时间:2013-8-19 9:50:58
--  
以下是引用errantry在2013-08-16 10:51:26的发言:

台湾电声四大“天王”在全球排名前五的电声公司做设计的有吗?如果没有,何以号称“天王”?

哪前五?


--  作者:玛田音箱
--  发布时间:2013-8-19 14:14:51
--  
这个行业有喇叭状元,;喇叭杀手等等人才辈出
--  作者:seasun
--  发布时间:2013-8-19 17:22:16
--  
基础扎实,技术积累,经验丰富,涉猎广泛。
--  作者:xiushuicunren
--  发布时间:2013-8-21 16:36:59
--  
以下是引用seasun在2013-08-19 17:22:16的发言:
基础扎实,技术积累,经验丰富,涉猎广泛。
解读16字经:
基础扎实:就是要把相关的东西从理论上深入了解。不然就会走很多“冤枉路”,会发明或解决一些众所周知的问题。只是基础,是必要条件!
技术积累,经验丰富:就是长期实践,从很多失败里吸取经验和教训。在这里,没有长期、持久的衰减是不行的,而且必须是在有很好的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否则,最多也只是失败的教训。没有这个阶段,再有聪明才智也难。
涉猎广泛:不但是指书本(这当然重要),而且对很多具体的东西有深入研究、试验的兴趣和条件。如果只是“空对空”,也是没有用的!没有实际动手的欲望和条件,也难成事。


--  作者:hill
--  发布时间:2013-9-7 6:28:35
--  
看过几篇香港科汇何亚宁先生的文章,一查发现简介不多,何先生现在哪里高就?
--  作者:alongtail
--  发布时间:2013-9-10 15:56:01
--  
小马哥,你那有没有关于电声行业的宣传的ppt,内容漂亮好看的
--  作者:凰之嚎
--  发布时间:2013-9-12 11:09:22
--  
表示电声行业圈子很小,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