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声学楼论坛 (http://nju520.com/bbs/index.asp) -- 行业动态室 (http://nju520.com/bbs/list.asp?boardid=3) ---- [转帖]扬声器技术三大发展动向 (http://nju520.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3269) |
-- 作者:Acoustics -- 发布时间:2006-10-26 13:18:48 -- [转帖]扬声器技术三大发展动向 作者:奋达科技企业集团总裁 肖奋 就目前形势来看,扬声器技术有三种发展趋势: 一、扬声器将继续向小型化、低失真、高灵敏度、大动态范围、宽频带和良好的瞬态响应发展。 毋庸置疑,小是趋势,时尚小巧的外观、出色的便携性、无与伦比的优良音质将是首当其冲的需求。超薄型扬声器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早已成事实,而针对LCD、等离子电视以及汽车用薄型扬声器也有不少厂商已经或正式投入巨资研究开发。我们都知道手机已嵌入了更多的功能,如MP3播放器、录音、和弦铃声、多媒体影片播放、立体环绕音乐等,这些功能是手机目前的新卖点。同时,iPod的推出也将引领小型化的新潮流。据相关信息称,今明两年iPod的销量将突破4亿部。而这些都为微型扬声器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动力,我们行业只有研发和生产出尺寸更小、功率更大、频响更宽的扬声器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专业音响和汽车音响仍将向长冲程、大功率、高灵敏度、宽指向性、低失真方向发展。 就汽车超低音扬声器来说,欧美国家将12英寸超低音做到单向振幅50mm、功率2000W甚至4000W、灵敏度超过100dB,其宽指向性可使听者全身感受到低频而非听出来的低频。综观其结构可发现,其在磁路设计和振膜材料方面均有较大的突破。 三、平板扬声器虽然已面世几年,发展仍比较缓慢,关键是其音质的改善与提高及频响的拓宽阻碍了其发展。 如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平板扬声器也将成为扬声器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一。据了解,飞利浦公司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他们申请的专利项目被称为“3D SFD Tweeter TM(3D SFP高频增补环)”,实际上是在软平板扬声器金属防护网的表面,加装了一个直径3mm紧贴并略高于网面安装的类似装饰品的银色金属圆环,这一专利的应用是大幅度提高SFP软平板扬声器高频响应的关键。当振膜受驱动发声时,这个金属环就变成了一只被动的高频扬声器,1.1万赫兹以上中高频段的响应立刻得到明显的提高和改善。 另外,飞利浦公司还在使平板扬声器中频响曲线平滑问题、优化磁路设计方案、拓宽指向性等诸多改善平板扬声器技术参数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功。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平板扬声器以其优美的外形设计和音质一定会大放光彩。 另外,和其他行业一样,电声行业的绿色制造也是大势所趋。我国实行的欧盟RoHS指令纳入回收废弃的电子电器产品有10大类145种,几乎涵盖我国全部出口的电子电器产品,当然扬声器及其系统也不例外。同时,电子技术和电声技术的组合应用方面也急需新的突破。 综上所述,我国扬声器发展的总体目标:应是全面与欧美新技术接轨,加强与欧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成我国新材料研究与扬声器设计方面的进步,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的精神,加强行业整合,排除恶性竞争,让自己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从事研发和创新工作,在上述几方面争取有新的突破。同时,结合微型化的特点,加强与电子技术的配套与整合,使整机水平快速提高,使我国由电声大国转变成电声强国。
|
-- 作者:音响初哥 -- 发布时间:2006-10-26 15:44:25 -- 呵呵,了解下老板们关心的问题也是好的!! |
-- 作者:ZY -- 发布时间:2006-10-26 16:02:28 -- 奋达,肖奋 |
-- 作者:czgang -- 发布时间:2006-10-27 17:20:26 -- 关键是你的产品是以市场还是客户为导向 |
-- 作者:dinzhiguang -- 发布时间:2006-11-1 1:48:10 -- 学习 |
-- 作者:欧阳风 -- 发布时间:2006-11-1 10:55:29 -- 不错. 肖老板精神可嘉! 奋达音响会越来越好. ![]() ![]() ![]() ![]() |
-- 作者:潜水艇 -- 发布时间:2006-11-2 13:59:28 -- 不错嘛,NXT那个专利(飞利浦的改进方案)也被公开了,呵呵 |
-- 作者:欧阳风 -- 发布时间:2006-11-7 17:14:25 -- 电声器件技术创新方向及重点: 已进入21世纪,当今世界由于数字化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 通迅设备的迅猛发展,对电声 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们中国更容易看出,消费电子日新月异, 发声领域不断拓宽.我国电声行业能否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从众多电声强国之中脱颖而出, 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促进我国电声行业继续发展的新动力.这一点对于电声工作者来说更值得思考. 制作工艺精细化、环保化等方向发展。最好是根据不同电声领域来分别谈.如: 1.专业扬声器;2.用于家庭高保真组合音响系统的扬声器(AV扬声器); 3.汽车扬声器 ;4.电视电脑扬声器 ;5.通讯用扬声器;6.平板扬声器 话题讲大了,请各位多来参与啊.
![]() ![]()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07 17:15:04编辑过]
|
-- 作者:欧阳风 -- 发布时间:2006-11-7 20:09:43 -- 要不我们另开一桌,各位要来看看噢! 见另一个贴子,题名: "电声器件技术创新方向及重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08 08:06:43编辑过]
|
-- 作者:一米阳光 -- 发布时间:2006-11-7 22:58:24 -- 我觉得:汽车扬声器,专业扬声器,AV扬声器是发展的主流! |
-- 作者:菜鸟的菜 -- 发布时间:2006-11-8 10:36:50 -- 谈谈个人对专业扬声器的一点点看法: 1:专业扬声器.专业扬声器在国内的发展从2001年好象高潮迭起,首先是以番禺的进口货为主,然后国内的一些经销商看到其利润非常可观,开始仿制,由于音质的差异大,箱体自己生产,采用进口单元来组装.目前随着国内电声材料的改进和市场成本的压力,一些中低档的产品开始系统的采用国产扬声器单元.发展到现在,做得不错的专业扬声器(包括单元和系统)厂家在国外比较有影响力的已经出现了三家左右.但是我们要看到,在这个大潮里,当年在家用扬声器行业出现的鱼龙混杂,泥沙具下的情况再次在这个行业中发生.假洋鬼子开始横行,挤占着这个行业正常的发展空间. 具体到单元,我认为在大家采用的材料差不多的情况下,要作出有特色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在功率和音质上的火候比拼了,大功率,高声压,低失真.功率上主要在散热环节做出改进和改良,各种层出不穷的散热处理措施在一些厂家已经得到很好的利用.也为单元和系统搭配后的功率保障提供了相应的支持.至于音质,目前国内的单元和国外的单元的差异可能就是在大家所谓的速度反映上的差距了.举一个很真实的例子.同样的音箱,装上一个国产的单元和一个进口的单元,在2米以内,国产单元的听感优于进口单元,但是在5米以后,就非常的明显的差异出来了,国产单元装配的音箱没有力度,而进口单元的力度依旧强劲,8米以外的地方,就感受不到国产单元装配的音箱的力度了,进口单元装配的音箱的表现力依然强劲,相信这样的认识是在作过PA系统开发的人员中都有遇到过的问题. 对专业扬声器,我的认为是由于我们中国有着物美价廉的电声原材料供应和这么多年来的人才积累,国外电声产业开始向中国转移,他们会把很多的产品带来中国研发和生产,但是在高端产品方面出于技术保密或者产权问题,仍然会选择在国外研发生产. 所以国内的同行要一起努力,争取早日掌握解决这些瓶颈,在专业扬声器领域成为技术强国. 由于时间关系,蜻蜓点水般的说一些,各位有心的朋友们可以继续深入的讨论. 希望有时间也和大家共同讨论其他的几种扬声器的发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08 17:24:08编辑过]
|
-- 作者:bishuiyiren -- 发布时间:2006-11-20 19:23:58 -- 就外置扬声器来说,大家觉得 美律这个品牌怎样?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6-11-21 0:16:33 -- 以下是引用菜鸟的菜在2006-11-08 10:36:50的发言: 谈谈个人对专业扬声器的一点点看法: 1:专业扬声器.专业扬声器在国内的发展从2001年好象高潮迭起,首先是以番禺的进口货为主,然后国内的一些经销商看到其利润非常可观,开始仿制,由于音质的差异大,箱体自己生产,采用进口单元来组装.目前随着国内电声材料的改进和市场成本的压力,一些中低档的产品开始系统的采用国产扬声器单元.发展到现在,做得不错的专业扬声器(包括单元和系统)厂家在国外比较有影响力的已经出现了三家左右.但是我们要看到,在这个大潮里,当年在家用扬声器行业出现的鱼龙混杂,泥沙具下的情况再次在这个行业中发生.假洋鬼子开始横行,挤占着这个行业正常的发展空间. 具体到单元,我认为在大家采用的材料差不多的情况下,要作出有特色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在功率和音质上的火候比拼了,大功率,高声压,低失真.功率上主要在散热环节做出改进和改良,各种层出不穷的散热处理措施在一些厂家已经得到很好的利用.也为单元和系统搭配后的功率保障提供了相应的支持.至于音质,目前国内的单元和国外的单元的差异可能就是在大家所谓的速度反映上的差距了.举一个很真实的例子.同样的音箱,装上一个国产的单元和一个进口的单元,在2米以内,国产单元的听感优于进口单元,但是在5米以后,就非常的明显的差异出来了,国产单元装配的音箱没有力度,而进口单元的力度依旧强劲,8米以外的地方,就感受不到国产单元装配的音箱的力度了,进口单元装配的音箱的表现力依然强劲,相信这样的认识是在作过PA系统开发的人员中都有遇到过的问题. 对专业扬声器,我的认为是由于我们中国有着物美价廉的电声原材料供应和这么多年来的人才积累,国外电声产业开始向中国转移,他们会把很多的产品带来中国研发和生产,但是在高端产品方面出于技术保密或者产权问题,仍然会选择在国外研发生产. 所以国内的同行要一起努力,争取早日掌握解决这些瓶颈,在专业扬声器领域成为技术强国. 由于时间关系,蜻蜓点水般的说一些,各位有心的朋友们可以继续深入的讨论. 希望有时间也和大家共同讨论其他的几种扬声器的发展. 行家的看法! 能不能讲讲那三家的名子? |
-- 作者:khaudio -- 发布时间:2006-11-28 17:56:00 -- 强顶! 学习了! |
-- 作者:oyxp2 -- 发布时间:2006-11-29 16:23:57 -- 学无止境 |
-- 作者:Roman -- 发布时间:2006-11-30 10:40:23 -- 顶!!!!!! 学习!!!!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6-12-9 13:04:46 -- 上去. |
-- 作者:neil -- 发布时间:2006-12-11 23:39:12 -- 就是应该对扬声器的发展前景以及空间充满信心!!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7-4-10 8:02:45 -- UP. |
-- 作者:zhouyingchang -- 发布时间:2007-4-12 12:15:00 -- 老板历害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