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声学楼论坛 (http://nju520.com/bbs/index.asp) -- 行业动态室 (http://nju520.com/bbs/list.asp?boardid=3) ---- 伪科学及其它 (http://nju520.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846)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6-3-15 8:22:40 -- 伪科学及其它 昨晚,几个同道朋友相聚.闲聊中一朋友聊起电声技术界的报刊和书籍, 说:郁闷啊,那么多的伪科学以及似是而非的文章和论调. 另一个朋友说:唉,你说的是文章,我要说职场上,自称专家的有多少是真正的专家!? 有的是海外或是什么头衔来的,或是某专家介绍来的,拿钱多些倒也罢了, 指手划脚搞坏了,还得我们这些无名之辈来收拾. 我对朋友们说,你们比我年轻时还是好很多, 至少你们有地方可以说你们想说的了,也至少可以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有选择了. 我有句话,当时没说.就是: 好在当今许多企业的负责人所承担的责任已比过去明确很多, 哪位老板愿意请谁是他的权力,钱花得值不值,他再也不能装糊涂了. 即便是口上不能说,心里早就明白了.钱花的只自己的,冤了,就是教训. 很少会有这样的老板,说:钱是我自己挣的,我这样花,我乐意,你管得着吗?! 即便他是这样说了,就不信他敢对他太太和子女说这个. 关于文章,书籍,我早就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老话. 有缘的千里来相会,无缘的当面还错过.历来如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03-15 08:29:24编辑过]
|
-- 作者:水仙 -- 发布时间:2006-3-15 9:42:44 -- 是啊,尽信书不如无书,特别是打着科学旗号的伪科学书籍和文章. 但一般人没有鉴别能力啊.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年此论题曾引起争议)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6-3-15 10:45:04 -- 有的比较明显,比如我的一个天津朋友廖先生批过高保真发烧界的一些怪论, 我印象里最深的是说什么CD唱片放在冰箱里冻一冻,音质可改善. 还有一些就比较迷惑了. 比如十年前,有某国大牌收录机说它的某一便携式能达到2000瓦音乐功率. 当然.如果我们在某时某地因条件所限,认识不清,说错了, 就不在此类. 又比如,在我们这个论坛上进行讨论,过程上的说法,而且有的是难以下结论的, 当然不能冠以什么什么的. 还是说老实话的好,当然我感到在一定场合和条件下是有难度的.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6-3-15 10:52:17 -- 请大家理解,我发这个帖子的目的. 是希望在科学和技术上有求真和务实精神. 老实说,这主要是针对厂家的一些宣传和某些写手们的. 而在我们这个论坛上,看帖的多,写帖的少. 好多网友怕说错话,就不写了. 这样不好. 我衷心期望大家多发言,多讨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03-15 10:54:27编辑过]
|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6-3-15 11:01:29 -- 这一段时间,有不少网友发了主帖,有的题目是开的好的, 我们要为他们鼓掌. 许多跟帖也写得好.我个人很欣赏几个网友的发言. 比如,KGB是把开发,市场和管理一道想的,很有深意啊. |
-- 作者:潜水艇 -- 发布时间:2006-3-16 18:28:37 -- CD唱片放在冰箱里冻一冻,音质可改善. 还有一种说法是“把CD的外边缘按一定的角度和宽度切掉,可以改善XXX” 不知道是否有理论依据? |
-- 作者:海子 -- 发布时间:2006-3-24 16:50:14 -- 包括很多名人写的技术文章,在实践中基本都无法实现或与现实状况相反,他们提供的只是理论.理论必须与实践结合才有效.所以也不能简单地说他们就是伪科学,只能是说假科学吧.哈哈! |
-- 作者:松香味 -- 发布时间:2006-3-30 13:50:37 -- 以下是引用潜水艇在2006-03-16 18:28:37的发言:
CD唱片放在冰箱里冻一冻,音质可改善. 还有一种说法是“把CD的外边缘按一定的角度和宽度切掉,可以改善XXX” 不知道是否有理论依据?
还是自己判断吧。 冻一冻,音质可改善??? 如果“把CD的外边缘按一定的角度和宽度切掉,可以改善XXX”,那么厂家就是把“半成品”买给消费者。 |
-- 作者:huanggexiong -- 发布时间:2007-4-28 15:41:44 -- 造假似乎是国人得流行病,并非只在电声界。 “六基色”?“一亿三千万色”? 512×512×512=134217728,512线水平解像度,DVD水平而已,离高清远着呢。说法不同,但吓唬消费者的效果可大不一样。至于“六基色”至今俺还是没搞明白。 到底该怪厂家作假?还是怪消费者无知? 都应该怪。但作为虚假广告,该那个部门管?为何不作为? 问题多着了! |
-- 作者:潜水艇 -- 发布时间:2007-4-30 8:55:01 -- 楼上的,能这样算吗?汗啊 那个“六基色”基本可以确认是造假了,还有“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 “都应该怪”??消费者怎么可能每个行业都很清楚呢? 这么一个市场氛围是怎么被营造和保持下来的呢?值得讨论啊 |
-- 作者:老军医 -- 发布时间:2007-4-30 9:58:19 -- 的确,不是每个消费者对每个行业都能掌握大概技术的~~ 很多厂商都是夸大其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