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声学楼论坛  (http://nju520.com/bbs/index.asp)
--  音乐鉴赏和器材评价室  (http://nju520.com/bbs/list.asp?boardid=4)
----  转贴:关于音乐的一些知识  (http://nju520.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04)

--  作者:音响初哥
--  发布时间:2005-11-12 16:31:37
--  转贴:关于音乐的一些知识

男女人声的差异

由於男女的生理结构的不同,一般女声要比男声高约一个八度音.根据测量,男女声的声带长度略有差异;女高音约1.4至1.7公分,女中音约1.8至1.9公分.男高音约1.8至2公分,男中音约2.1至2.7公分,男低音约2.4至2.5公分.由此可知声带细长者属於低音;声带宽短者属於高音.东方人的声带成年男子约1.7至2.3公分;女子约1.2至1.7公分,西方人略为长一些.至於声带则和体重无关,但与身高成正比.所以高个子的人大多唱低音.但声音的高低并不完全由声带的长短宽窄来决定,因为声带细长的声乐家唱出来的高音可能比声带宽短的歌者更高更美妙,所以自然歌唱的高低音决定於肌肉筋骨拉动声带的能力,及声带本身的伸缩性如何.因此人声之差异除先天之生理结构及人声成长的不同外,最重要的是後天训练的改变了.在此要特别强调,音质和音色是两种不同的声音观念,音质在成人定型後较难改变,但音色,强弱,力度,音域的高低都可藉训练改变而发展出来.

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

【音区】音的高低范围。不同音区的音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音色】不同人声、不同乐器及不同组合的音响上的特色。通过音色的对比和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

【和声】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结合。和弦进行的强和弱、稳定与不稳定、协和与不协和,以及不稳定、不协和和弦对稳定、协和和弦的倾向性,构成了和声的功能体系。和声的功能作用,直接影响到力度的强弱、节奏的松紧和动力的大小。此外,和声的音响效果还有明暗的区别和疏密浓淡之分,从而使和声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

【复调】两个或几个旋律的同时结合。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肘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调式】从音乐作品的旋律与和声中所用的高低不同的音归纳出来的音列。这些音互相联系并保持着一定的倾向性。而调性则是调式的中心音(主音)的音高。在许多音乐作品中,调式和调性的转换和对比,是体现气氛、色彩、情绪和形象变化的重要手法。

音乐语言的各种要素互相配合,具有千变万化的表现力。旋律尽管是音乐的灵魂,但其它要素起了变化,音乐形象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在一定条件下,其它要素甚至可起重要作用。

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

复调音乐它是主调音乐的对称,多声部音乐的一种。它是以若干个旋律同时进行而组成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在横的关系上,各种声部又彼此形成良好、协调的和声关系。复调音乐还分:(1)因对比的方式所写的复调音乐称“对位音乐”,简称“对位”,即对位式的复调音乐。(2)以模仿方式为基础所写的复调音乐,通称“卡农”,即“轮唱”或“轮奏”。(3)用衬托的方式所写的复调音乐称“支声复调”。复调音乐以对位法为其主要创作技法。

主调音乐它是复调音乐的对称,多声部音乐的一种。其中有一个声部(通常是高音部)旋律性最强,处于主要地位,其他声部则以和声等手法对主旋律进行烘托和陪衬。

歌剧音乐:序曲;咏叹调;宣叙调

歌剧音乐是欧洲十六世纪以来一种社会影响较大的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综合艺术体裁。欧洲十八、十九世纪的歌剧音乐一般包含有序曲及幕间曲、咏叹调及其它抒情性的独唱、宣叙调及咏叙调、合唱及重唱等。

序曲:它是当歌剧还未开幕前,由管弦乐队演奏的音乐,其使命在于综合地叙述全部歌剧发展的重要关键场面,奏出剧中代表主角的旋律,它仿佛是剧情的缩图。合唱常用于歌剧中的群众场面。

咏叹调:歌剧主角的独唱,相当于戏剧中的独白,它的任务是表现歌剧中主要人物各自的特性,描绘他们的“肖像”。咏叹调是歌剧中最精采的音乐,它有完整的结构形式和情感层次,可以单独演唱。

宣叙调:接近于咏叹调的一种短小的乐曲,它经常出现在咏叹调之后。宣叙调又名"朗诵调",是一种朗诵式的歌曲,相当于戏剧中的对白。

音名、唱名、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

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都有着各自的名称。这些名称,在不同的国家不尽相同。被广泛采用的是:C D E F G A B。以C D E F G A B七个字母命名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

被广泛采用的音名,除了C D E F G A B之外,还有do re mi fa sol la si。这些音名因多用于歌唱,故又叫做“唱名”。

在乐音体系中,音名C D E F G A B所代表的音是固定不变的。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所代表的音则因唱名法的不同而异。

将基本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而得来的音叫“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叫“升音级”,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叫做“降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全音,叫做“重升音级”,将基本音级降低全音,叫做“重降音级”。


--  作者:音响初哥
--  发布时间:2005-11-12 16:37:35
--  

器乐曲的基本分类

音乐作品总的可分为:声乐、器乐、戏剧音乐(包括歌剧音乐、舞剧音乐、戏剧配乐等)三类。

但由于戏剧音乐的音乐部分也不外是声乐和器乐,所以通常把它分别并入声乐和器乐中去。另外,音乐作品又有创作音乐和民间音乐之分,通常讲的“外国音乐作品”都是指专业创作的音乐作品。

器乐曲从曲名、曲式结构、演奏方式等等方面来看都是各种各样的。但它基本上又可分为两、三大类。例如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室内乐和交响音乐;单声音乐和多声音乐。多声音乐中又可分为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以上各种类型,也是音乐作品的各种体裁,是各有特点的。此外还有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之分等,

室内乐(chamber music)

室内乐(chamber music)通常指由少数演奏者演出的重奏曲。

17世纪初发轫于意大利。原指在皇宫内室和贵族家庭演奏、演唱的世俗音乐,以别于教堂音乐及剧场音乐。

室内乐重奏不同于管弦乐合奏,前者每一声部由1人演奏,后者每一声部则由多人演奏。按声部或人数的多寡,室内乐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直至九重奏等多种演奏形式。因所用乐器种类不同,室内乐又有单纯弦乐器演奏的重奏和弦乐器与钢琴、管乐器混合演奏的重奏之别。

弦乐四重奏是室内乐的重要形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各1件组成;弦乐三重奏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各1件组成;

而弦乐五重奏则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2或1)、大提琴(1或2)组成。

通常所称钢琴三重奏、钢琴四重奏、钢琴五重奏等,系指2件、3件或4件弦乐器与钢琴重奏的形式。

亦有由管乐器与弦乐器演奏者,如W.A.莫扎特所作由双簧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演奏的《大调四重奏》。

此外,尚有弦乐器、管乐器与钢琴混合使用的重奏,如Z.菲比赫的《小提琴、单簧管、圆号、大提琴五重奏》,以及几件管乐器的重奏或加入打击乐器的重奏等。

近代室内乐通常用奏鸣曲套曲形式,有4个乐章(亦有少于或多于此数者),演出中不追求个人技巧的任意发挥,而强调声部间的默契配合。

古典室内乐多为主调和声风格,同时又具有丰富的复调因素,声部织体缤密精细,富于个性,能生动细致地表现风俗性、抒情性、戏剧性等多方面的音乐形象,尤擅描绘意境,刻划心理,表达哲理。代表作品如 L· van贝芬、 J.勃拉姆斯、nII.H.柴科夫斯基等人的四重奏。

这一体裁早在中世纪后期和文艺复兴时期业已存在,其含义与近代不同,主要指琉特、哈普西科德独奏的器乐经文歌或数件乐器演奏的世俗声乐曲,曲式自由,无固定结构。

巴罗克时期,室内乐的主要形式是三重奏奏鸣曲和独奏奏鸣曲。前者由女人演奏(两个高声部由小提琴、双簧管或长笛担任,低声部由大提琴或大管担任,又有哈普西科德或管风琴演奏和声背景);后者由3人演奏(独奏1人,数字低音2人)。

室内乐于17世纪晚期传至法国、德国、英国诸国,后来,在J.海顿的笔下得到高度发展。他总结前人经验,确立了弦乐四重奏的典型形式,并使之后于室内乐的主导地位。这一时期,莫扎特和贝多芬又有效地发挥了中提琴、大提琴的表现性能,使4个弦乐声部更显均衡。贝多芬还运用交响曲的某些手法,丰富了四重奏的音响色彩和表现力(如《c大调弦乐四重奏》),并使钢琴与弦乐声部相结合的重奏形式得到进一步发展。F.舒伯特的室内乐则不仅具有戏剧性倾向,而且富于歌唱性特点(如《小调四重奏》)。

此后的作曲家如勃拉姆斯、B.斯美塔纳、A.德沃扎克、L.亚纳切克、柴科夫斯基、C.德彪西等都曾致力于室内乐的创作,并有重要作品传世。20世纪,室内乐仍是作曲家所重视的一个创作领域,不少作品运用了现代作曲手法。18世纪末以后,随着市民阶级的兴起,演奏场地从宫廷走向音乐厅,听众人数渐趋增多。室内乐的概念已由专指重奏曲而扩大到包括独奏曲、独唱曲(限于少数乐器伴奏者)和重唱曲以及小型管弦乐合奏等在内的更广阔的范围。

管弦乐团的组成

一个管弦乐团一般由二十个以上的成员组成,最多可超过一百人甚至更多。对于一个有一百人的大乐团,一般木管乐、铜管乐、敲击乐各占约10%,其余为弦乐组。弦乐中大概有20把第一小提琴,18-20把第二小提琴,14把中提琴,12把大提琴,8把低音大提琴。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实际演奏时要看演奏的是什么曲目来决定,甚至可加上钢琴、竖琴等其他乐器。


--  作者:音响初哥
--  发布时间:2005-11-12 16:42:30
--  

音、音级、音列、半音和全音

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的乐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叫做“音级”。音级和音不同。音级专指乐音而言,音则包括乐音和噪音。

将音乐体系中的音按照一定的音高关系和高低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起来,叫做“音列”。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的最小计量单位,叫做“半音”。半音与半音之和,叫做“全音”。全音与半音,是指两个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不要与某一单独音级相混。

标准音和中央C

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其高度都有一定的标准。音的标准高度,历代不尽相同。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高度(第一国际高度)是每秒钟振动440次的a音,即以小字一组的a为“标准音”。国际间有了统一的音高标准,为理论研究、乐器制作、文化交流诸多方便。每秒振动约261次的c音在乐音体系中叫中央c,它位于基本音级首位。

三和弦和七和弦

三和弦:

三和弦的构成是由三个音按三度叠置而成的一种和弦。和弦最下面的音称为根音,根音上的三度音称为三音,根音上的五度音称为五音。

(1)大三和弦。根音与三音相距为大三度,根音与五音相距为纯五度的三和弦。

(2)小三和弦。根音与三音相距为小三度,根音与五音相距为纯五度的三和弦。

(3)减三和弦。根音与三音相距为小三度,根音与五音相距为减五度的三和弦。

(4)增三和弦。根音与三音相距为大三度,根音与五音相距为增五度的三和弦。

基本乐理----七和弦

七和弦

七和弦的构成是由四个音按三度叠置而成的一种和弦,其显著特点是根音与最上面的音相距为七度,故名七和弦。

(1)大小七和弦。以大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小七度的和弦。也称为属七和弦

(2)大七和弦。以大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大七度的和弦。

(3)小七和弦。以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小七度的和弦。

(4)减七和弦。以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减七度的和弦。

(5)减小七和弦。以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小七度的和弦。也称为导七和弦。

主题发展的主要手法

欣赏大型音乐作品时,能听出主题是很要要的,但之还不够,还要学会听懂主题是怎样发展成一首大型作品的。主题的发展手法主要有重复、变奏、展开、对比、再现等,而这些发展手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经常是混合使用的。现分述如下

(1)重复:原样地重复一次乐句或主题,是最基本的发展手法。重复已经不再是主题的第一次陈述,而是起强调和巩固的作用。

(2)变奏:在原来音乐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小的变化,这种变化了的重复,比简单重复要复杂一些。

(3)展开:从陈述过的主题材料中,抽出一些小片段加以变化发展,其中有一种手法叫做模进,即模仿进行。就是把主题的某一小片段,在不同高度上重复。

(4)对比:把不同性质的主题材料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能产生矛盾的因素,从而丰富音乐内容。对比发展中又可能引出新材料,这就又出现新旧主题之间的对比和矛盾,从而使乐曲的发展更为复杂。

(5)再现:是一种特殊的重复,这是音乐经过一段发展之后,或者在出现一段新的音乐材料之后,原来的主题又重新出现。这种主题的再度出现,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在音乐内容经过呈示、发展之后。这是的主题再现,已经具有了结论的意义。因此主题的现对于乐曲结构的完整和内容的统一,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  作者:音响初哥
--  发布时间:2005-11-15 16:58:26
--  

五度相生律、纯律和十二平均律的结构及频率计算方法

田 阔

音乐的律制在音乐史上始终是人们所探讨的问题之一,其研究的核心是音与音的频率关系。自古至今,律制的标准是很多的,其中五度相生律、纯律和十二平均律是影响最大的三种律制。如今,世界上广泛应用十二平均律,但五度相生律和纯律的影响仍然十分巨大,并且也是讨论乐器原理所必然要涉及到的。古代还曾出现过如中庸平均律等律制,现在基本已经淘汰。
在探讨音律的问题之前,首先应该认识到这样几个基本问题:
一、音的频率体现了音的高低,高音比低音的振动频率高;
二、相差八度的两个音,频率比为1:2,例如小字一组的c1音的振动频率是小字二组的的c2音的振动频率的二分之一;
三、所讨论的音频一般限定在一个八度之内,如计算到八度以外,则应在频率上乘或除2的整数次方倍,以使这个音回到这个八度以内的同音名的音。

音律讨论的是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必须还要有一个参考音为标准,这里假设以小字一组的c1音为基准,设其频率为x。

(一)十二平均律和音分概念
十二平均律是将一个八度等分为十二份,作为十二个半音。从声学的角度,两个音程相等(例如c1-#c1和#c1-d1)表示这两个音程中各自两个音的频率比相同,而不是频率差相同(#c1与c1的频率比等于d1与#c1的频率比)。c1的频率为x,假设#c1的频率为y,则 y/x 即是十二平均律中的半音关系频率比。设y/x=t 为这个固定比例,则:
xt 表示的是#c1 的频率, (xt)t=xt2表示的是d1的频率,依次类推,可以得到c2的频率为:
xt12=2x , 则 t= =1.059463
由此可以计算出八度以内每个音的频率 (以c1为标准1):

音名 c1 #c1,bd1 d1 #d1,be1 e1 f1 #f1,bg1 g1 #g1,ba1 a1 #a1,bb1 B1 c2
频率 1 1.0595 1.1225 1.1892 1.2599 1.3348 1.4142 1.4983 1.5874 1.6818 1.7818 1.8877 2

若再将每个半音等分成100份,每一份称为一个音分,则每两个音分之间的频率比t\'为:
t\'= =1.0005778

可以看出,在十二平均律中,两两半音之间的频率比为1.059463,音高每差一个音分,高低音频率比为1.0005778倍。

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引入对数算法,则有:
12ln t=ln2, ln t= 0.05776;
100ln t\'=ln t, lnt\'= 5.776×10-4
这样,音频之间的比例关系就转化为对数的加减关系了。

现在,我们看一看一般乐队对音时所用440Hz (国际标准音a1) 和442Hz 相差多少音分:
Δ= =7.852 (音分)

如果将a1降低两个八度即大字组A音,频率为440/4=110Hz,若音准差也为2Hz,即112Hz,其相差的音分数为:
Δ=ln(112/110)/lnt\'=31.195 (音分)

由此可见,相差相同的Hz数,越往低音方向,音的偏差就越大。

(一)五度相生律
五度相生律的音的产生方法是,以一个音为基准,分别向上下按照纯五度方式产生出音阶中的其他音。一般以C音为基准,产生出的音列为:

…bF-bC-bG-bD-bA-bE-bB-F-C-G-D-A-E-B-#F-#C-#G-#D-#A-#E-#B…
← ↑ →
向下 中心 向上

所谓五度关系其实在物理本质上是体现了两个音频率的3:2的关系,即某个音的上方纯五度音频率为该音的1.5倍,而其下方五度音的频率为该音的2/3(如g1的频率是c1的1.5倍,f的频率是c1的2/3,将f音提高八度,则f1的频率是c1的4/3)。那么,首先算出C大调音阶的几个音相对于C音的频率比和音分差:

音名 C D E F G A B
推算次数 0 2 4 -1 1 3 5
与C频率比 1 9/8 81/64 4/3 3/2 27/16 243/128
1 1.125 1.2656 1.3333 1.5 1.6875 1.8984
音分差 0 203.91 407.78 498.04 701.96 905.86 1109.74

如果再向上方和下方进行推算,就可以算出带升降号的各个音与C音的频率比。注意,这里的升降号是绝对不可以互换的。我们计算一下就能明白。例如bG和#F这两个音,bG是由C音向下方推算六次获得的,其频率为 1024/729 (1.4047),转化为音分值为588.27;#F是由C音向上方推算六次获得的,频率为 729/512 (1.4238),换算成音分值为611.73。由此可见,在五度相生律中,bG比#F要低。同样可以算出,bD比#C低,bA比#G低…-…,这种差别在以五度相生律为基础的音乐中是十分重要的,限于篇幅,就不多谈了。
另外,在以五度关系产生的音列中,很容易找到自然大小调的音阶:任何相邻的七个音可以组成以从左面数第二个音为主音的自然大调音阶,或以从右面数第三个音为主音的自然小调音阶。

(三)纯律
纯律的计算方法是这三种律制中最为复杂的,其产生办法与首调概念密切相关,一般基于以下两个推算原则:
1、某个音的上方纯五度音与这个音的频率比为3:2;
2、某个音的上方大三度音与这个音的频率比为5:4(适用于计算大调音阶),或这个音的上方小三度音与这个音的频率比为6:5(适用于计算小调音阶);

以C大调音阶为例,以C音为中心,各个音的推算方法如下:

A(F的上方大三度) E(C的上方大三度) B(G的上方大三度)
↑ ↑ ↑
F←--(纯五度)--------C-----(纯五度)----→G------(纯五度)------→D

由此可以计算出以纯律为基础的C大调音阶的各个音的频率关系和音分值:
音名 C D E F G A B
与C频率比 1 9/8 5/4 4/3 3/2 5/3 15/8
1 1.125 1.25 1.3333 1.5 1.6667 1.875
音分差 0 203.91 386.31 498.04 701.96 884.36 1088.27

可见,C大调音阶中按纯律推算出的E、A 和B三个音均比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中相对应的音要低一点。如果作进一步的推算,就可以产生一个纯律所特有的体现音与音关系的"网",可以通过这个"网"算出其他音的频率和音分值。纯律之所以复杂,就是因为它体系中的音不仅象五度相生律一样会出现如bD和#C不等音高的状况,有时即使是同一个音,在不同的首调中也可能出现不同音高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尤其是键盘乐器在音乐转调上的巨大困难。古人曾为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出了十分复杂的键盘系统,但终究没有推广开来。


附:按照纯律推算音频的关系图(部分),其中带箭头的横线表示纯五度关系,指向右上方的斜线表示上方大三度关系,指向右下方的斜线表示上方小三度关系;通过简单的计算可以得出,在这个关系网中,同音名不同位置的音的频率是不同的(如左侧的F和右下方的F音高就不同)。这个图还表示了自然大小调的音阶:图中任何一个上三下四的梯形表示了一个以下面一行第二音为主音的自然大调音阶;任何一个上四下三的梯形表示了以上面一行第二个音为主音的自然小调音阶。

(四)三种律制的比较
以C大调音阶为例,现在可以总结一下三种律制的区别(以音分差为标准):
音 名 C D E F G A B C
五度相生律 0 203.91 407.78 498.04 701.96 905.86 1109.74 1200
十二平均律 0 200 400 500 700 900 1100 1200
纯 律 0 203.91 386.31 498.04 701.96 884.36 1088.27 1200

这三种律制在应用上是各有长处的:五度相生律的音与音之间的关系都是非常和谐的纯五度,音与音的先后接合自然协调,适用于古代早期的单音音乐;纯律根据自然三和弦定律,在和弦音的同时接合时纯正而和谐,一般适用于复音音乐;十二平均律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机械的律制产生方法,属于是五度相生律和纯律的调和产物,在音的先后接合和同时接合时都不十分纯正自然,但由于它转调十分方便,在键盘乐器的演奏和制造上均有许多优点,因此后来被广泛采用。
木管乐器的制作一般是按照十二平均律的原则,而铜管乐器的泛音音列几乎完全符合纯律的体系(有机会再讨论这个问题)。我认为,在没有象钢琴那种完全不能改变某个音高的乐器时,一般情况下,乐队的演奏应该以纯律的原则为基础,这样演奏出来的音乐一定和谐优美。当然,只有非常熟练的演奏员才能体会到这种差别。但对于人的耳朵来说,纯律音乐还应当是最美的。

实际上,律制的结构和应用是十分复杂的,在这里只能作比较简单的介绍。注意一点,音乐中对律制的应用不是死板的,往往与音乐的内容,作曲家的要求,指挥的演绎,演奏者的水平等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即使是最伟大的演奏家,也不可能完全严格按照某种律制来演奏音乐。律制虽然是严格的,但应用应该是有所变通的。另外,世界各地均有其民族独特的律制结构,不同风格的音乐有时也会应用不同的律制。在演奏民族音乐、地方音乐或特殊风格音乐时,只有按照其特有律制来进行,才能更好的体现它所应有的特色。这大概就是音乐中所要求的某中"感觉"吧。


--  作者:xj
--  发布时间:2005-11-15 16:59:30
--  

顶一下,多谢初哥了.

PS:好长啊,呵呵,慢慢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5 17:02:05编辑过]

--  作者:音响初哥
--  发布时间:2005-11-15 17:14:49
--  
呵呵,你是第一个跟帖,谢谢!
--  作者:知春
--  发布时间:2005-11-15 17:16:41
--  
本月20号的最后两堂课会讲音质评价相关的知识,欢迎大家旁听!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5-11-15 17:35:15
--  

很好很好!

不过要DOWNLOAD下来慢慢看了.


--  作者:一个老兵
--  发布时间:2005-11-15 17:37:07
--  

扬声器的从业人员爱听音乐是大好事哪.


--  作者:谁是谁
--  发布时间:2005-11-15 18:14:08
--  

我也来凑热闹,贴个短的吧!

乐音体系和十二平均律

前人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形成了“乐音体系”。“乐音体系”中的各个音,起先只是按1(do) 、2(re) 、3(mi)、 4(fa) 、5(so) 、6(la) 、7(si)这七个音排成自然音阶。公元1596年,也就是明代万历24年,我国律学家朱载堉在《律吕精义》一书中,根据数学开方的计算方法,将八度音平均分成十二个音程相等的部分。他把这种音律称为“平均律”,一个律就是一个半音,十二个律分别叫:

黄钟 c 大吕#c 太簇 d 夹钟#d 姑洗 e 仲吕 f

蕤宾#f 林钟 g 夷则#g 南吕a 无射#a 应钟 b

这与今天音乐上的“十二平均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古代有一种“古差”,例如:#c音略高于bd音,这种“音差”在古代单音音乐中是可行的。很可惜,朱载堉的发明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更没有运用在音乐创作实践中。过了近一百年,西方也有人开始研究“十二平均律”这个课题了。先是一个叫韦克梅斯特的德国音乐理论家,他也是在一组(八度)音内,根据其振动频率,互相均等地分成十二个半音,先是在理论上取得一些成果,其最大贡献是发现等音。到十八世纪,德国作曲家基巴斯蒂安.巴赫,才把“十二平均律”按音乐上的二十四个大小调,写成了键盘乐器用的《平均律曲集》,对音乐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应该说,最早建立“十二平均律”学说的是中国,但是由于巴赫是第一个把“十二平均律”系统地运用于创作实践的人,因而人们尊称他为“十二平均律之父”。
“十二平均律”中,由于有些音是等音关系,因此转起调来十分方便。许多键盘乐器,如钢琴、手风琴、以及竖琴、扬琴等多弦乐器,都是依据“十二平均律”来定音的。除了“十二平均律”外,还有用“纯律”和“五度相生律”来确定乐音体系中各个音的音高的,但都不如“十二平均律”科学、方便。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是“十二平均律”。


--  作者:liyy
--  发布时间:2005-11-16 12:05:46
--  

这个帖子很好,很多人知道黄钟大吕,却未必知道其真实含义!

唉,可惜很可能楼主的一番心思要白费了,现在有几个人能静心来看这些东西呢?大多数人关心有没简便公式,这些基本功根本不会去练的!


--  作者:kinlon
--  发布时间:2005-11-16 15:15:28
--  

谢谢初哥,很好!


--  作者:kinlon
--  发布时间:2005-11-16 15:19:56
--  
以下是引用知春在2005-11-15 17:16:41的发言:
本月20号的最后两堂课会讲音质评价相关的知识,欢迎大家旁听!

很难相信两堂课的时间有什么意义,对于音质评价.相关的理论漫天遍野!


--  作者:danny
--  发布时间:2006-3-10 22:04:17
--  
我们再看看从扬声器里发出的音乐吧!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jsnj_lu
--  发布时间:2006-3-11 10:02:36
--  

不错!

不错!

初哥是花了些心思,谢谢!

顶就要多顶几下先!!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珍桢
--  发布时间:2006-3-11 10:16:07
--  
不知道搞这行的有几个人听过现场音乐会?小弟偶早就想去听了,可是有时间的时候又没有钱,有钱的时候又没时间.555!
--  作者:珍桢
--  发布时间:2006-3-11 10:17:22
--  

最主要还是没有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