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楼论坛技术交流区电声器件与系统设计音箱及分频器设计室 → [原创]幅频特性曲线解读


  共有2994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幅频特性曲线解读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imxp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野兔新任书记员
等级:版主 帖子:809 积分:14423 威望:2 精华:10 注册:2005-11-6 0:00:3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29 21:02:44 [显示全部帖子]

每一个参与发声的器件都是核心,怎么回是边沿呢,呵呵



你在楼上拍板砖,拍板砖人在楼下拍你。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imxp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野兔新任书记员
等级:版主 帖子:809 积分:14423 威望:2 精华:10 注册:2005-11-6 0:00:34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4-4 10:09:14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okk在2009-10-24 11:34:47的发言:
#5 楼下方怎么会丢了一张图,补在此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801fig9 cumu fm post.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24 11:36:56编辑过]

其实瀑布图看共振也是有局限的。事实上频响曲线上的每一处波动都是共振引起的。但瀑布图只是反应了其中比较高Q的共振。而且存在两个问题:

其一是:1k以及一下比较高Q的共振不容易在图上反映,这是由于其采用的时间轴太短的原因,为什么不取长?----这又需要合格的消声室来进行测量,一般没有这个条件,包括STEREOPHILE。

其二是:对于5k以及以上的共振也不容易在图上反映,这又要归咎于其采用的时间轴太长了,取短的话,测量的采样频率、话筒的上限都要提高,这也是很需要钱的东西。呵呵。

另外,高Q的共振并不一定象低Q的共振那样容易被人察觉。所以说看瀑布图是很技术上面的问题,一般的消费者和爱好者的确难以从中看出什么问题或者能依靠其得到有效的判断依据。

最后,由于STEREOPHILE提供的由JA测量的瀑布图中的垂直轴刻度(总刻度)几乎都相同,这样在测量一些高音单元在频率最高端有严重的谐振峰的系统时,由于高音的峰很高会自动“压低”了其他频段在瀑布图的显示,而显得更干净一些。典型的例子如Totem的所有系列都用的硬球顶单元,它们的瀑布图看起来特别地好,而事实上呢?

 



你在楼上拍板砖,拍板砖人在楼下拍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