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非常普通上午,按照惯例我尚未起床,手机也按照惯例不识时务的在枕边响起来,我懒散地拿到耳边,按下接听,传来小熊低沉的声音:
"初哥,在哪呢?"
"在广州呢!"
"王文春的事知道了吗?"
"王文春?王文春什么事?"
"在樟木头一家西餐厅吃饭,发生火灾...."
"人呢?"
"去世了!"
"人没了?"
"没了,我在去樟木头的路上......"
"就这么没了?"
"就这么没了!!!"
"............."
王文春,熟悉但又有点陌生的名字,相比于他的同学,我和小唐、周泰似乎相处和了解更多,和他的接触不是很多,最多的信息是从小唐和周泰哪里得知。他的同学有时候喜欢称呼他的绰号,是个很不雅但叫着让人感觉特别亲昵的名称,我当时就在想,这个人能容忍别人称呼他这个外号,一定是个比较随和也比较憨厚的人。
最早听到这个名字是在95年,当年上声和美隆各有四个从南大毕业分配过来的应届毕业声,上声是周泰、贺志雄、苏慧、李林珍,美隆是唐中军、王文春、何健、彭健飞(而我恰恰比周泰他们早一个月进入上声工作),因为清溪和塘厦相邻,他们周末时时常互有走动,而我因为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老婆)在惠州,每个周末都会回到惠州,因此美隆的几个师弟一直无缘得见,过完周末回到工厂,会听到他们提到王文春的绰号,很是好奇,就问了真名,算是知道全名了,大名仍然印象不深,绰号却永记难忘了!
再后来,我到深圳工作,时常听到旧日惠州工作的同事提及,言谈中很是敬佩,了解到美隆的两年工作经历,他们的进步确实很大,也很为师弟们高兴。
真正见到,是在2000年还是2001年(记不太清楚了),在惠州河南岸,我们公司的工厂门口,匆匆一面。那天很巧,我从深圳去工厂办事,办完事出来抽烟,恰好碰到我旧日的同事老查和他一起来工厂送样,我还不认识他,通过老查介绍,我才知道原来他就是王文春,和想象中差不太多,尤其体型和我比较相似,由于他们要进去办事,匆匆谈了几句就握手告别了。
再次见到,已是今年三月份了,那次是我因为业务关系到惠州去找他,出了汽车站,他开车过来接我,然后到他的公司去,(同去的还有一个人),主要是谈工作上的事,真正感受到他的稳重,讲话不紧不慢,很是和气,这次算是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
今年四月份(一个礼拜六),同样是因为业务的关系,我到惠州去拜访他,和他谈了两个多小时,谈到了未来的发展及愿景,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一个非常有进去心的同时又非常塌实的年轻创业者的形象。
最后一次见到,可能和很多朋友一样,是在今年五月份的IEAT,因为熟悉的人太多,只能简单谈了几句。没想到这一次竟成为永远的记忆!
和很多人相比,我对他的了解可能算是非常之少,我甚至不知道他老家在哪里,多大岁数;但当突然意识到这个胖墩墩的形象从此就要从我们世界中永远消失的时候,我的心莫名地痛,一天未能平复,只能在这里把我们有限的交往经历记录下来,遥祭文春师弟!
文春师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