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原木音箱的讨论,俺认可liangheo的观点
箱体的作用就是隔声,隔不掉的就是失真,不存在哪个失真“更好”的说法
下面批评几个概念,简单说下箱体问题,列几篇文献
===“微观”===
梧桐树的音源细胞等“微观”说法近似玄学了
物质的微观结构的运动方向,跟声波在其中的传播方向,这是两个概念
就有内部结构的固体中的声波而言,只要不均匀部分的大小不超过声波波长,就不妨碍声波通过
只有当障碍大于声波波长的时候,才有散射等问题
而无论是胶合板中的木渣和实木板里的细胞都小于20k对应波长的尺度
也就是说,一块实木板跟一块澳松板里的声波,从微观上看观察,其振动方式不会有本质不同
===“音色”===
这是另一个被电声玄学弄得不明不白的词
扬声器厂商的一个臭毛病,就是不比谁的失真小,而比谁的失真“好”,古今中外皆然
扬声器做不到不失真。做到失真小很费钱。厂商从成本考虑,总要在单体和箱体上做取舍
于是有了这个音箱温暖厚重,那个音箱脉络清晰等说法
这么说的云里雾里的,但是可以来钱,耳朵不灵光的人会买这些东西
实际上不存在“放小提琴的效果更好”的音箱
用实木做个跟小提琴差不多大小的箱子,模态当然有重合的区域
但问题是,这个小提琴听起来就成了另一个小提琴了
用薄金属板做个箱子,播放破锣的声音肯定特有感觉,但能说它“放锣声的效果更好”么
===问题的实质===
实质是板振动的声辐射问题
无论何种板的振动都不发出宽频声波,而是基频及其以上的一系列峰
设计音箱的过程中,应当削弱这些峰
采用实木等可以将基频推到高频区,那里的声辐射效率更低
采用内阻更大的材料,如MDF等,可以削弱振动幅度
所以实木和MDF其实都有问题,只不过失真的方式不同
下文中Tappan较推荐实木覆盖阻尼材料的做法
同样,他曾用复合板材做过尝试,也取得了较好的隔声效果
===文献===
P. W. Tappan, Loudspeaker Enclosure Walls, J. A. E. S. Vol. 10, July 1972, No. 3.
Karjalainen, Matti; el al. Comparison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s and Measured Low-Frequency Behavior of Loudspeaker Enclosures J. A. E. S., 2001; Vol. 49, No.10.
Kevin J. Bastyr, On the Acoustic Radiation from a Loudspeaker’s Cabinet, J.A.E.S., Vol.51, No.4, 2003 April
1972 年,Tappan 从声学基本理论出发,进行了大量实验
首次针对扬声器箱壁振动的问题做了较完整的分析
他提出良好箱体的量化指标,认为与理想刚性箱体的情况相比,箱壁导致的声压变化应小于1dB
文章利用等效电路法进行了理论分析
将振动的箱壁视为后腔空气弹性元件的一个并联支路,模拟了箱壁振动导致的频响变化
同时,共进行了90 多组实验
得出的结论是,箱体内的吸声材料、板的内阻和谐振频率的高低是决定板振动对声辐射影响的主要因素
他同时提出了改进方案,包括采用高内阻材料、夹心材料,在箱体内部增加支撑等
这些设计思路在以后的音箱中得到沿用
文章没有给出具体的算式
囿于当时的计算机能力,也没有尝试数值计算等手段
但是该文结构简单,逻辑完整,实验丰富,目前仍是箱壁振动方面的很好资料
随后的Iverson 从上文出发,引入板振动理论和计算公式,研究了板振动的模态和激发方式
文章主要根据Tappan 的数据进行演算
由于板振动的边界条件不易确定,文章仅指出在固支与简支谐振频率之间的一个可能范围
类似的问题至今仍然困扰着相关的建模工作
后来,数值计算手段得到了发展
Karjalainen 等人在低频模拟了普通扬声器箱体内的声压
该文列举了各种可以用于计算的解析方法和数值方法,取得较好的计算精度
实验中,在腔体内划分了网格并布置了小型传声器,将测试得到的声压与计算值进行了对比
该文没有尝试计算箱壁的振动速度,进而利用边界元方法计算对外部声场的影响,认为这些工作应由后人完成
原文指出,困难在于参数难以取得,且板之间的连接情况难于估计和量化
另有振膜分裂振动的问题
最近的一篇文章来自Bastyr,与上文的内容互补
利用激光测振仪测试了箱体的振动速度分布,用边界元方法模拟了外部声场
这份研究的内容相对简单,仅测量了一个实际的扬声器系统,做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