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楼论坛信息发布区行业动态室 → 电声器件行业的未来和前途(讨论)


  共有2130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电声器件行业的未来和前途(讨论)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国明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蜘蛛侠 帖子:1443 积分:10273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5-11-10 16:39:3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25 23:34:28 [显示全部帖子]

前途吗, 如果不改变, 没有前途
前景呢, 如果照旧, 没有前景
(请参考郎咸平的讲话)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国明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蜘蛛侠 帖子:1443 积分:10273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5-11-10 16:39:3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29 1:58:23 [显示全部帖子]


我看到电脑屏幕上跳出来的警 告字眼了, 还以为是自己的系统出了病 毒,吓了一跳. 被确认为有问题的字眼我也看到了,
好像也不是什么太严重的词, 因为问题字眼在其他很多新闻官方网站里经常见到, 说实话, 国内很多站点的内容要
过火多了,都平安无事, 不知这里怎么查得这么严? 看IP这个论坛原来挂在福 州, 而且24小时被某种程序(或某人)监控
看来福 州那边很不地道啊. 奥 运 会开过了, 连WIKI百科都对国内开放了, 福 建怎么还这么闭塞呐?

所以话题换成: 论坛的前途和未来的讨论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国明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蜘蛛侠 帖子:1443 积分:10273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5-11-10 16:39:3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29 4:11:27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discolight在2008-10-27 23:36:51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我个人认为:国内是否重视研发,跟企业的领 导人有直接的关系,

跟市场是否足够大没有直接的关系,

华为、中兴,每年的研发投入以亿为单位,

别人都说中国的汽车工业不行,偏偏深圳BYD王传福,用5年的时候,从0到50亿,别人的投入也是以亿RMB为单位

前面说的都是上百亿、千亿的市场份额,

再说一些小的:我们电声行业:歌尔声学、瑞声声学,豪恩电声,他们的投入每年应该在500万RMB以上吧,


为什么说研发资金的跟老板有直接的关系?

因为商人逐利是天生的,有些人是看见什么赚钱就投资什么,恰好中国大部分人都是这样,

如是房地产升值最快,制造业的大笔资金打入房地产行业,holo126网友如果关注郎 咸 平,应该明白这个观点,

我2006年任职公司的2个老板,在广州有6套房子,3台奔驰,

2008年认识一本行业的老板,在广州有3套房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7 23:51:09编辑过]

  DISCOLIGHT在误导别人, 国内企业的问题只是老板重不重视研发么? 重视研发同重视人才是两个概念. 华为那么重视研发, 又怎么样呢, 里面的工程师不一样
  很苦? 而国内的其他企业还没有一家在发展形势上能像华为那样的. 就算是龙头都这样,其它的就不要说了. 另外还举了个例子说什么半路出家做音响生意那家
  掌舵人的例子(原来以前是个卖香水的), 真让人笑死了. 什么都要讲专业与非专业, 同卖香水的谈扬声器, 我不知道能谈出个什么名堂来, 至于管理大师什么
  的,更是糊弄人的套话, 专业搞传 销的讲得比这要好多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国明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蜘蛛侠 帖子:1443 积分:10273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5-11-10 16:39:3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29 22:44:54 [显示全部帖子]



说得很好啊, 你们提到了BYD, 说穿了王传福就是靠不住的人, 所以你们认为中国电声的希望还能寄托在王传福, 周海昌, 葛南尧, 姜滨这些人的身上吗?
不行的, 他们经营企业搞管理确实是没得说, 搞上市融资发行圈股什么的都是一把手, 一流人物, 但是说到搞活带动一个行业, 就是另一码事了. 一个容器, 能盛多少水只能由它的容积决定. 一把尺子, 能量多远只能由它的长度决定. 树木,有高有矮, 人的才能, 有大有小,一个人的作用不能超越他的能力所发挥的极限, 否则必然办出坏事. 将领带兵, 有多有少, 有的将领最多只能带一万人, 有的却能带十万人,这是能力的差别.所以对企业来说, 规模太小固然容易被蚕食, 但规模太大也未必就是好事. 说了半天, 关键的问题还是中国电声行业该怎么办? 可以说, 中国电声行业的前途, 就是你们声学楼的前途, 也就是看帖的诸位的前途, 声学楼有前途了, 电声行业就有前途, 否则大家都没前途. 这些因素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声学楼还是目前这样散兵游勇, 那么就没前途, 如果你只想: 我只关心我以后的前途如何如何... 那么对不起, 你不适合关心中国电声行业的前途, 这个问题对你太困难了, 你的思考属于杞人忧天. 实际上, 中国的电声行业需要一场革命, 这场变革的性质是什么呢, 就是首先要把电声行业内的精英筛选出来, 变革一个大背景大环境难以改变, 但作为行业内部的专业人士, 一个冲浪者, 变革自己行业则要容易得多.变革的实质是什么? 我提倡试行电声行业内的共产主义,诸位,为什么如今各行各业都那么糟糕? 简单地原因可以归结为:因为资本的入侵使大部分国人缺乏免疫力. 有人说外国人百年资本主义经济搞得很发达, 对不起别人有免疫力但你没有, 如果电声行业内率先实现共产主义, 其涵义将是丰富而深远的. 其形式也是多样的, 比方说, 大家在这里搞资料资源共享, 按需索取, 别的网站卖5美元一份的论文你在这里免费一点就下下来了, 实际上就是共产主义的一种表现. 限于时间篇幅, 具体的先不多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9 22:46:49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国明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蜘蛛侠 帖子:1443 积分:10273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5-11-10 16:39:3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31 7:15:4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discolight在2008-10-30 00:01:29的发言:

本贴的主题: 电声器件行业的未来和前途

 

我把电声器件行业分两类企业来看:

 

拾音器件厂家: 由于拾音器件的使用特点,只能整合到其他产品中:手机、玩具、MP3、照相机、摄录机,
                     厂家的技术不能进行再增值

 

喇叭单元厂家: 喇叭单元厂家,厂家的技术可以进行再增值,
                     喇叭单元--音箱--销售渠道(典型的如HIVI,已经进入产业链整合阶段)
                     产业链整合是运作的最高境界,可以自行参考“高盛养猪”,有兴趣我再论述Bird Nest的产业链整合)

 ------是分成两类, 但分法错误了, 应分为:
消费电子型  和  电子服务型 

消费电子面向最终消费者, 如PHILIPS, 松下,索尼,TCL等等.
电子服务型不面向或很少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 主要面向生产消费电子或其他类型的企业.如GGEC, 东亚电子,歌尔等等.

后一类是前一类的供应商, 前一类是后一类的客户. 这种分法的科学之处在于: 这是按照客户的不同来进行划分的,
不同的客户类型, 决定了企业不同的经营方针. 所以业界普遍接受这种分法


按照商业规律:“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但是由于拾音器件的产品特性,只有一个篮子可放!

没有篮子,怎么办?造篮子,跨行业发展!

 

把BYD的抄袭,股市圈钱、为人处世放在一边,看看王传福是怎么造篮子的:

王传福是做手机电池起家的,做手机制造业务,从郭台铭富士康挖了2-300人,

----FOXCONN名声在外, 本来就不是什么好公司, 从那里挖走的人什么料道也可想而知了.
BYD如果真从FOXCONN挖人, 那么很显然, 他比FOXCONN还次一级. 

王传福也没有做过汽车行业,但是他进入了,还成功了

国明先生在前面的回帖中有2个观点:

 

1、做香水的掌舵音响企业,真让人笑死了,

2、管理大师,更是糊弄人的套话

 

纵观国际大型企业,职业经理人,企业掌舵人的功劳永远大于技术人员,因为他们把企业带入了正确的方向,

事实说明王传福的跨行业成功了,没做过汽车行业,也没做过手机制造行业,

----王传福的汽车还没弄出来, 成不成功还很难说. 行业不是那么好跨的, 先不说汽车,BYD从一个电池生产商跨进电声领域,
已经算跨行业了, 这一步跨得成不成功还很难说那 

在看看管理大师的功绩与成就:

sony的盛田昭夫是做业务出生的,sony的手提式收银机、录音机,

雄霸世界的电子产品的wailkman就是在他的坚持下诞生的:收音机,去掉大喇叭,装上小耳机,
http://baike.baidu.com/view/73643.htm 盛田昭夫的生平介绍

----SONY的成功不是个别领导者的例子, 而是有关日本民族精神的问题.

三星没有李建希,10几年前就垮掉了,

苹果没有乔布斯,也不会有现在的辉煌,

----三星的例子同上,属韩国民族精神问题. 


通用电气没有杰克.韦尔奇,也没有曾经的辉煌

我前面提过一次,电声器件行业的未来和前途,应该融合职业经理人的意见,
                因为他们做这些企业发展规划的事情更擅长,这是他们的专业

 

职业经理人的基本任务简单概述如下:
决定目标,分配工作;
分层管理,制定衡量标准;
评估员工,奖罚分明

决定目标排在第一位,职业经理人在了解企业所在行业的产业环境,了解竞争对手的现状,
了解了企业内部各种资源之后,会决定一个发展方向,因此能否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与未来,
这跟做香水行业,再做音响行业,没有必然的关系,前面说的王传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电声器件行业,没有职业经理人这一说法,企业的总经理,就是职业经理人,
因此,电声器件行业如何发展,需要看各个企业的老板的造化,

如果自己的企业,老板觉得找不到出路,我建议找一个职业经理人,对企业有好处。

----对"职业经理人", 另一个专业的讲法就是MBA, 工商行政管理者. 这是一个舶来品, 大量实例证明, 所谓管理, 并不必须经过
系统的专业的学习, 简单说, 只要有条件,任何人都是管理学家. 大部分中国的企业领导者都是在自身取得一定的成功后, 转去学习
培训,拿一个MBA学位, 确切点说, 这是一种包装, 而有些人就是有做生意的天分, 像阿里巴巴的马云,海尔的张瑞敏等等,有的
企业家还甚至被聘为大学的教授.
 

继续说请战bird nest的公司,此公司的老板王总,是技校毕业,自力更生,企业做到一定的规模之后,陷入了发展瓶颈。

---请战鸟巢公司并非他请的徐姓经理人的功劳, 主要是该公司老板的功劳. 徐姓经理是被他赶鸭子上轿的.
 当然这家公司老板的志气比较大, 拿下鸟巢音响项目为国人争了光, 还是很好的.但主要是以为老板好,而且他技术方面
也并不是像所讲的那样不行, 因为他在投标前已经经营很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主要是老板的功劳.

我看了老兵版主的很多帖子,当自身的技术不足时,需要请三所、x老师做外援,这很正常,

这位王总技校毕业,知识结构,发展思路肯定有自身的限制,找职业经理人重新规划企业的发展是很正常的,

 

也符合国际大企业的管理、运作模式,因此希望电声行业的同行能够重视。


本人文笔有限,今天写这个帖子花了2个小时,尽量让论述的逻辑结构清晰,希望对大家有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30 00:06:45编辑过]

  讨论比较热烈, 很不错啊, 慢慢批吧, 我的回复见上面蓝色字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31 07:32:39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国明
  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蜘蛛侠 帖子:1443 积分:10273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5-11-10 16:39:3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31 17:27:37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feiyanfeng在2008-10-31 17:06:49的发言:

郎咸平在“中华文化不养高科技”中详细的阐明了“外行领导内行”在高科技行业是可行的,

可行度有多高??
电声企业(中国)主要是电声工厂!!
工厂里要面对的问题,,很多 很实际
电声工厂外行领导内行,,肯定没内行领导的容易

 说得好, 就连内行自己都很难领导内行, 还请外行来领导. 简直是天底下最大的笑话. 一般这种情况并不是让外行来领导了, 而是请他来做销售,
 如果销售做得好则好, 不行还得走人. 比如微软的前中国总裁吴士宏, 跑到TCL去, 业绩不起色还不是最后走人了, 而且吴士宏也不算技术外行了,
 人家在IBM也做过高管的, 是中国的打工皇帝, 现在还没有谁能超过她的记录的, 事情很久了也是陈年旧事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国明
  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蜘蛛侠 帖子:1443 积分:10273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5-11-10 16:39:3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31 22:55:47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discolight在2008-10-30 00:55:59的发言:

我很赞同国明先生的以下发言:

“提到了BYD, 说穿了王传福就是靠不住的人, 所以你们认为中国电声的希望还能寄托在王传福, 周海昌, 葛南尧, 姜滨这些人的身上吗?但是说到搞活带动一个行业, 就是另一码事了. ”

 

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肯定会出现挤压对手,打击对手生存空间的做法,这是必然的。
让企业来带动行业发展,除非像微软那样的企业

行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技术竞争的结果,南大声学主要是传授基本理论知识,要产业话,必须依靠企业实现。

由于拾音器件、喇叭单元器件,从产品特性来说,是声、电互转器件,已经没有太多花样可玩,

已经没有太多新技术可挖掘,电声器件行业如果发展,我认为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向新兴领域进军,
 

如果有这方面的想法,可以私下与我联系

国明先生的的以下问题,我不赞同,我会依次论述:
中国的电声行业需要一场革命, 这场变革的性质是什么呢,
 就是首先要把电声行业内的精英筛选出来,
我提倡试行电声行业内的共产主义
简单地原因可以归结为:因为资本的入侵使大部分国人缺乏免疫力.

1、制造业是产、供、销一条龙,国明先生说的把电声行业的精英筛选出来,是组成一个公司,还是干什么?
目标要明确,否则人心不齐,不了了之;

2、电声行业共享主义,论文下载共享,异想天开,海阔天空的想法非常不错,

    不过行业的发展不是靠论文推动的,一定是靠新技术推动的,这一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用机器织布已经论述得很清楚,

3、资本的入侵确实存在,“大部分国人缺乏免疫力”没有根据,请说说具体现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30 00:57:17编辑过]

 
 我同意产学研相结合的观点, 南大, 中科院声学所, 北邮....现在都有企业同他们合作, 学校的老师教授有理论也有深度, 这是不假, 但是最后科研成果
 的转化能做到哪一步,效率有多高, 仍然是问题. 举个例子,04年歌尔就与中科院声学所合作搞MEMS麦克风了, 当时中科院就已经把MEMS的理论搞得
 比较成熟, 歌尔据说还有若干项专利, 可现在四年过去了, 歌尔的MEMS MIC在哪? 前不久听说刚申请到一笔什么款准备生产, 还在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生产也是小批量生产. 所以四年搞一个项目还没搞定, 这个效率也是值得怀疑.所以说到产学研三位结合, 听起来很美.实际肯定还是有问题的.
 
 说到拾音器件, 喇叭单元器件,已经没有太多花样可玩, 这话又大错特错了. 恰恰相反, 声学能玩出的花样是最多的. 声学同光学作为物理两大分支, 可说
 达到平起平坐的地位, 光学有多少花样可玩, 声学就有多少. 因为声学是机电声三位一体的结合, 里面的名堂恐怕还更多, 现在已普及的电声应用, 我个人
 感觉还不到整个声学应用范围的1/10. 玩不出花样说明你不是一个好的魔术师, 没有在声学上面花心思. 就像人的大脑, 科学家说潜能开发的还不到全部
 7%, 就连爱因斯坦也只用了14%, 这话应该相信吧, 声学的应用现状同这个差不多.我随便说一个超前的应用吧,你家现在用上声控门锁了吗? 你知道声
 指纹是怎么一回事吗? 指纹锁(光学应用)技术已经很先进了, 现在只有高端才有应用,但5年后恐怕才能普及民用,声指纹锁则还要进一层,是10-15年以后
 的事情.声指纹锁的安全性将比活体指纹锁还要高。

 我提出要筛选电声行业的精英, 这是未来的要求. 这些潜在的精英现在都是年轻人,如果真能够成为精英,那以后可以改变电声界.倒不是非得集中起来成立
 一个公司,当然成立一个公司也是一个选项,有这个选项总比没有要强.很多人手中有这个力量, 但自己没意识到,所以要有人提醒,你告诉他你有这个力量, 
 他意识到了,就可以有机会将力量发挥出来,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The power of intelligence. 电声共产主义只是我提出的一个概念(虽然还不太成熟),你
 可以认为很荒唐,随便怎么想都行, 但我这个理论不是照搬马克思的那一套, 资料共享只是一种帮助理解这个概念的一个解释, 我提倡从技术的平等逐渐走向
 经济的平等, 这是可行的, 因为要改革, 至少懂技术的人比不懂技术的机会要大. 难道你不认为当今中国贫富差距太大了吗? 因为这些差距使社会变得畸形,
 人人变得唯利是图,这还不是"缺乏免疫力"的表现吗? 你看那些疯狂上市圈老百姓钱的公司,明明自己公司没多少斤两, 还硬要上市, 上市后把股价糟成这样,
 那就是所谓现代的"社会精英","职业经理人"干出来的事, 现在经济不景气, 其实原因主要在他们身上, 同美国的经济危机根本没什么关系, 人家美国是发达国家,
 对这种问题是司空见惯的,欧洲没有哪一年不危机. 而中国的经济危机,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那么到了懂技术人的头上就变成什么样
 了呢? 无论对内、对外都是奴才, 我想这是每一个知识分子都不愿看到的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31 23:03:52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国明
  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蜘蛛侠 帖子:1443 积分:10273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5-11-10 16:39:3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 9:45:1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discolight在2008-11-01 06:31:18的发言:

 

我从电声应用转入到数字音频DSP研发,32x16编组的数字调音台所需的算法仿真全部完成,

后续64x24编组调音台核心64x24算法已经验证通过, 

我目前是在2种DSP平台做仿真测试,如果让我来主持研发,100万的资金1年内可以出3台工程样机, 

200万可以量产,后续销售100万, 

 

数字音频产品的市场前景,各位都是行业高手,市场前景应该可以预测到,

 

到目前为止,我找过国内3家大的企业,下面说的第一第二见面谈过,

第一个老总说:只能给你3000元月薪,搞出来再多少股份都没关系,

第二个老总说给你们的股份多少国家科技创新有规定,但是要保证你们不干了,产品要能继续量产,

第三家公司是位于花都xx公司总工联系,只在电话里面简单的聊了几句: 

总工直接说:“你们是搞不出来的”

我答:“是否能做出来请来我家里看样板”

我反问:“xx先是否了解过YAMAHA的数字调音台”

总工答:“YAMAHA的数字调音台没听说过”

我彻底晕菜,继续聊下去浪费时间,
 

再次重复我的观点:关于产学研的效率,实质是利润分配、信任、信心这些问题交织在作祟

 

第一个企业:在下今年x8岁,父母已经年迈,3000月薪我在广州要生活,要赡养父母,

前面的研发我个人已经投入了不少资金,心血,因此敝人不能接受, 

第二、第三个是关于信任、信心的范畴,不做太多讨论

 

我本人经历过销售公司、工程公司、生产工厂、研发管理,本论坛中有人提到“民营企业的10种死法”我大部分都经历过,
 

中国是一个比较奇怪的国家,很多事情知道了病根,就是不敢下猛药,

牵扯到的东西太多,不做太多论述

 

国家的问题不能回避,这时候更需要企业家的睿智,

关于企业家上市圈钱,咱们心理都有数,我们这些人对此行为不耻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继续睡觉,大家早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01 06:46:31编辑过]

产品应用技术总工程师
 

呵呵, DISCOLIGHT先生找错公司了, 你应该找三基这样的公司, 他们现在在招总工, 绝对适合你. 三基也是2008奥运会场馆的音响提供商之一.



职位: 产品应用技术总工程师

职位性质:全职  

发布日期:2008/8/28

截止日期:2009/3/17

工作经验:3-5年

学历要求:本科以上

招聘人数:1人

语言能力:不限

职位月薪:8000~9999

简历语言:中文

工作地点:北京

职位类别:产品经理·品牌经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类)+电子工程师·电路工程师(电子·电器·通信技术类)+电声工程师(电子·电器·通信技术类)+首席技术官CTO·首席信息官CIO(经营管理类)+总监·事业部总经理(经营管理类)

职位类别详述:

职位描述:

具备丰富的专业音响产品应用与调试经验,熟悉电子、电声等专业音响理论知识,5年以上同业工作经验。


北京三基音响工程有限公司隶属于三基音响企业集团,作为三基音响企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担负着专业音响应用技术研究、销售渠道的建立与维护、大型国际及国内项目的运作等重要职能,是三基音响集团重要的北方区域中心。2007年,北京三基公司正式迁入北京总部基地,结伴于国际、国内的诸多大型企业总部的工作圈之中,为企业今后的更加迅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企业沟通学习氛围,也为公司员工提供了非常出色的工作平台和工作环境。

成立于1996年的三基音响企业集团,目前已是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演艺设备与技术协会理事单位、首批中国演艺设备工程企业专业音响技术能力等级评定一级资质企业。现今共有员工600多人,由北京三基音响工程公司、北京声海音响工程公司、广州三基音响器材公司、深圳三基音响公司、ELDER(东莞)音响制造有限公司、香港声海音响有限公司、爱达乐器音响事业部等分支机构组成。

凭借良好的信誉、出色的产品质量和领先的技术,目前三基音响企业的产品已销售到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以欧美地区为主),同时还成为一些世界知名品牌的正式产品供应商。在国内市场,主要品牌β3 和 3G Audio也已成为市场知名品牌,公司业绩和发展状况均位于同行业领先地位,并且2008北京奥运场馆已有2个项目的扩声系统全部采用公司的产品。

未来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三基企业通过不断引进和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与空间,积累了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如今,三基企业集团已具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百余人,其中包括专职大型系统工程应用设计的德国高级工程师,致力于产品研发技术管理的在日本及欧洲电声企业积累了30多年经验的老专家,还有活跃在工程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博士和MBA工商管理硕士,为适应北京公司的发展,特向社会公开招聘充满热情,具备足够专业技能的各类人才!

联系方式:

公司网址:www.3g-sys.com

E-mail:zg@3g-sys.co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01 09:54:36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国明
  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蜘蛛侠 帖子:1443 积分:10273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5-11-10 16:39:3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2 7:09:27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discolight在2008-11-01 10:18:13的发言:

 

第二家就是国明先生所说的公司,我并不是有意在这里摆弄我的历史,
只不过是说行业现象,实话实说,如果有3g的朋友在这里看见,希望见谅,
我在行业里也做了很多年,基本的职业道德还是有的,
我的父亲是木匠,从小教育我做一个正直的人,我的职业经理人上司教我做一个敬业、不断学习的人,
wen总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企业家与长者,给我提了很多建议,非常感激,

关于3g的事情咱们不要讨论了,以免让人误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01 10:29:34编辑过]

  3G不行那你可以去找欧科,在中山的一家德国厂, 是德国百灵达下属的公司.他们专做调音台,PA音响的,   你说的64X32之类的调音台欧科肯定有做,
  据我所知欧科的调音台在中国属于一流水准. 产品全部销到欧洲那边的,你可以试试把项目卖给他们或同他们比较一下. 但是你说的一百万的资金一年
  出三台样机, 仔细分析下这里有问题, 而且只能搞出两三台样机(没有任何市场效益), 这个投入产出比是很不划算的. 没有哪个老板会傻到这个地步,
  当然你的项目也许不错, 可是没有实践证明, 你说你可以请人去你家看样机, 也就是说你已经搞出成品了, 那为什么还要企业投入研发资金呢?  也就是
  说你的年薪是一百万或几十万喽, 这对一个技术人员来说这是不实际的, 所以还是踏实点为好. 如果3G付了这笔研发投入, 一年后你走人了, 把技术也
  带走了, 那3G老板找谁去? 所以他说的要把技术留下也是很实在的.从网站上看3G的技术还是很不错, 产品质量和技术实力比那个LAX要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