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楼论坛信息发布区行业动态室 → 瑞声(AAC)逆境中努力实现弯道超越


  共有1030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瑞声(AAC)逆境中努力实现弯道超越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钟灵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1041 积分:713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7-8 10:40:2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2-19 20:59:33 [显示全部帖子]

800多名高素质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这次金融危机会裁掉多少?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钟灵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1041 积分:713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7-8 10:40:2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27 16:41:44 [显示全部帖子]

电声巨子

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首要的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决定了它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不只是使经济在量上即规模和速度上迅速增长,也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在经济结构、劳动结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变革。
一方是求知若渴的民营企业,一方是急于将高新技术进行成果转化的科研院所,江苏远宇电子集团与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携手协作”,开拓了环保、洁净、能源的新市场。
“双方合作研发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较一般的锂电池,具有安全可靠和寿命长的特点,这个项目在常州实现产业化和规模产业化,将会彻底解决我们国家在锂电池隔膜方面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并将此应用于通信、家电、动力车、汽车等多个行业。”江苏远宇集团董事长潘中来如是说。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钟灵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1041 积分:713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7-8 10:40:2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27 16:42:18 [显示全部帖子]

“苏南模式”向“温州模式”的大胆尝试

1963年,从常州市二中高中毕业后,潘中来做过粮食局助征员、财税局财务助理员,还做过家电维修人员,直到1976年,进入当时的庙桥镇广播电视配件厂,担任生产技术厂长兼新品开发负责人,开始了他探索企业发展的漫长道路。
10多年集体企业的摸爬滚打,让潘中来渐渐看到了“苏南模式”的集体企业显露的弊端。“集体企业尚未转制,仍以业务员为主轴转动,而不愿意在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上下工夫,必然让事业止步不前。”
无力回天,就自己单干。捧着技术的“饭碗”深感无用武之地的潘中来,当时正在积极研发一项新产品——HC-12电磁式讯响器。这一产品可以用于电子玩具、闹钟等电器,当时只有日本的西铁城公司能做,在国内市场尚属空白。
1988年,潘中来抓住机遇,拿出多年的积蓄自己开办了武进特种器材厂,成功研发出这一新产品,并通过常州外贸局顺利与香港一家公司取得合作,供应HC-12电磁式讯响器。这一研发在当时轰动一时,相继被授予武进县科技进步二等奖,常州市科技进步四等奖。
告别“苏南模式”的集体经营道路,成功转型走上“温州模式”的个体创业,一炮打响的潘中来没有沉浸在幸福的光环中,而是快马加鞭,考虑企业的长久发展。他专门聘请电声行业的专家“坐镇”主持技术开发,而自己将精力转化到市场开发、寻求引进产品机遇上来。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钟灵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1041 积分:713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7-8 10:40:2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27 16:43:03 [显示全部帖子]

“两代人完成企业一个阶段的历史使命”

1989年开始,潘中来积极与南京大学的声学专业挂钩合作,进行产学研一体化探索。同时,考虑到企业的产品要走出国门,就必须了解国外市场的信息,潘中来还经常到深圳、香港等市场进行取经,渐渐地,他发现了自身研发的产品与市场所需产品存在的差异。
“由于当时企业的产品还是依赖中电深圳工贸公司进行包销,一方面企业不能直接与需求商接触,了解不到需求商第一手的需要,从而也不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另一方面,作为中介的工贸公司对企业产品了解度不够,并不能给企业产品相对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必然导致企业和市场的脱节,影响企业的发展。”循着这样的推理和分析,潘中来最终决定,企业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要在内部成立一个外贸部门,第一时间了解市场动态。
1991年开始,从“大哥大”到微型手机的发展,让潘中来一下看到了微型电声产品的发展空间。1994年,相中美国高端电声产品的市场,他在美国洛杉矶成功筹建开创了威尔逊电子公司,派自己的大儿子和儿媳赶赴美国,进行国外市场的开拓。
“至此,两代人便完成了企业一个阶段的历史使命。”潘中来感慨地说,从乡镇集体企业的一名技术人员,到创办民营企业,再到跨国企业的筹建,是他的功劳;而跨出国门后企业的飞速发展,乃至全球化发展,是儿子的功劳。两代人亲密合作,交相呼应,才有了远宇后来的壮大和发展。
1997年,全球金融风暴,在亚洲经济不景气的行情下,潘中来的企业却在逆境中快速成长,关键是他与当时全球手机最大的生产商——摩托罗拉公司取得了稳定的贸易往来,真正得到了国内、国外市场的有用信息。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钟灵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1041 积分:713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7-8 10:40:2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27 16:43:41 [显示全部帖子]

资本运作助企业壮大发展

“一家企业有一定积累的时候,不使企业在文化、国际操作模式上提高的话,想成为全球知名公司的供应商便会十分艰难。”潘中来深刻感觉到,要实现企业的资本运作进而上市,不仅要企业在资金上有这个实力,还要企业在内部文化上达到一定层次。
美国子公司通过与海外风险投资的接触,经过重组,于2005年8月在香港成功上市。随即,潘中来专门聘请新加坡国有资产的董事、南洋理工大学的校董事担任上市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实现整个董事会结构的国际化,支持企业发展。资本运作的成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诚信度和产品质量,诺基亚、索尼爱立信等公司也纷纷前来寻求合作意向。
“好的产品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而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实力的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能掌握未来。”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潘中来并没有忘记“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至理名言。他秉承创业初期的“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市场创新”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人力资源计划。
目前,集团8000多名员工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就达到1000多名。集团的几家骨干企业积极从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先进国家和地区直接引进国际精英人才,以提升企业的国际化操作水平和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能力。近两年来,引进的国际精英人才已有20余名,这批人才精通技术、国际贸易,通晓国际市场行情,成为集团人才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21世纪,全球能源短缺与大工业生产造成的严重污染是全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潘中来带领他的远宇集团,更是审时度势,提出了将绿色环保新能源材料及产品技术作为远宇集团新的发展方向,与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所紧密合作,控股有机化学所锂电新材料开发,并在常州科教城建立产业化生产基地。同时,与南京大学合作投资研发新一代PEMFC燃料电池项目,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在常州科教城建设一个江苏远宇新能源产业基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