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PK洋货的国产单元—从贵价喇叭的忽悠说起
一帖激起千层浪,国产喇叭国产音葙确实多年来难有精品,大概原因多是商业化严重,老是跟在老外屁股走,做出点好东西也要借洋名洋人来抬高,缺乏理想缺乏自信缺乏恒久的追求,好喇叭好音葙确不是光读飽书就能做出来的,无新材料的突破,恐怕国人永远都不能超越洋人,因投入确和人差太远了.但当国人经艰难努力确做出好东西时,又老是相轻,不信、不听、不看、不传、不用,真是茅盾,(从三寸全频号角葙回帖人数和关注程度观察)殊不知能做出好东西的人由于一心埋头研发,大多不会也没有时间去写书,去搞商业开发,钱也大多用到研究上去,往往因此埋没.HI-FI糸统中音葙最重要也最难做,没有好嗽叭好音葙根本无从谈起,而没有好纸盘也没有好喇叭,百种纸盘百种声音,其最关键的是中频段的表现.(指纸盘HI-FI单元),除了看过一些书,拆过几十只喇叭,既不懂理论也未曾做过喇叭,但接触了很多各种各样国产洋产,小至一寸大至三十寸的喇叭,特别是认识了李万钧老前辈,听了他研制喇叭的经历和感慨,看过音响世界杂志对他的採访,八十二岁了还在努力想做最完美的单元,二十多年来投入的资金达三百多万,我去到他在深圳的住房,(有时在北京)除了破旧的木椅木床暖水瓶21寸彩电外,其余全是研究单元的东西,为了寻求制造纸盘的特殊材料,这么大年纪每年还要往国内的某些大山跑.从部队将军位置退休后,经十六年才研发成满意的纸盘,再经六年国家发明专利审批,才正式委托台湾厂家小量生产(限于原材料)并说他的全频单元上限要到20K,口径只能做到5寸半,再大只能是中低音,因此他提供给我试制音葙的单元也只有三寸、三寸半、四寸半三种,本人喜欢的是三寸,几年的试用,一千几百人的评论,即使单独一只做葙,除了低频量感外,十寸内的国内外全频单元,在整体听感上能胜它的少之又少,那八只三寸全频号角葙,用6V6胆机推,敢于摆擂台,叫板各种名葙,为的是揚名国货,打破观念,多少国内外厂家要包他的喇叭,就是不同意,原因是想让他的研究心血能用到真正发挥作用-hifi产品的地方.由于未正式量产、未正式商品化、也未定价和投放市场.说了这么多是因有感慨而发,有条件又有心的可实地考察,听听是否夸大其词,名不符实.这里涉及万钧前辈的情况,未经他同意发表,望他如看到请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