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质量推行的要素
(公司质量活动月所写)
产品质量,5S体系,ISO体系。。。所有这些要提高,要运行得好千万不能忽略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那就是人的因素。人,是所有活动执行的主体。那么,我们的产品质量,我们的5S,我们的ISO管理体系,所有这些,都是依靠人来执行。不管你一个公司的自动化程度有多么高,但最终还是依靠人这个生物体来统筹运作管理,即使实施自动化,也只是在执行,在完成人的意图。
所以,人的素质的高低及认知程度,决定着我们的质量体系运行的结果。要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状况,也就必须提高从业人员质素和认知程度。素质是什么?那就是知识、技能、执行判断能力、学习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认知能力等等。
对于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来讲,如何管理好人,如何拥有高素质的团队,这是非常重要要的。尤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以生产产品为目标的工厂,尤为重要。高素质高认知的团队,是我们产品质量保证的根本。否则,不要说质量,就连最基本的生产任务都难以完成,而且不良率居高不下,客户投诉频频发生。
我们时刻关心产品质量,每年都有一个质量活动月,把质量改善活动落到实处。关键的一点,不能把这种活动当作一种形式,写几篇标语,出几篇作文,仅此而已的话,又有多少实际意义呢?我们必须建立一个长效机制,从最根本的地方入手。
作为管理者,不能只是把这些东西推到普通员工那里。当然,全员的参与这是必须的。作为管理者,不要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质量吗,让下面去执行就是了,执行不好是下面的问题”,这是完全错误的。作为高层管理者,必须首先勇于自我反省:我本人管理思路怎样?我的经营目标是什么?我的管理团队建设的怎么样?团队的人员构成及素质怎么样?我的每一个团队运作情况怎么样?能做到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不能一味地跟着感觉走。在我们公司,作为外资企业,我们用人的标准有一个特点,第一条,你的外语水平如何,有没有达到日语一级或英语N级?而不是看这个人能力如何素质如何等方面。我们又不是开翻译公司,为什么要如此用人?语言是一个工具,我们要去掌握,这无可厚非,但如果要做到唯外语化,实在是舍本逐末。
人员的素质是什么?应该包括比较多。知识、技能、执行判断能力、学习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等等。
人,作为活动的主体,作为一种资源,必须合理地配置。配置不当,导致管理臃肿,工作效率及质量低下。一个人,不一定适合某一个岗位,更不能永远适合某一个岗位。作为管理者,应该让这一潭死水活起来,这样才有生机,才能保持活力。
我们技术部门,对于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适合技术工作的素质,当然也不外乎知识、技能、执行判断能力、学习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等等,有许多人就不一定适合这个岗位。可能有的人在技术干了几年,但还是不知道做什么,不知道怎么做。有些人,虽然入公司时间不是很长,但还是能反映出有较好的质素。
比如,技术部门做样品时,他们因为在实习以及教育过程中,掌握了许多的技巧和方法,所以他们知道如何去开展、去控制质量。“我们要使用指套,不然会造成不良!”,“我们技术课做焊接作业,为什么没有温度计?如何控制焊接质量?”,“这个CORD线焊接需要的温度是多少?”,在涂布胶水前,他们会问:“需要胶比、粘度是多少?”等等,这是很简单、最基本的东西,但这就是素质,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的。在实际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真的详细考虑了吗?即使你不明白为什么,但是能够仍然去执行,这就是执行力。
我们想提高产品质量,从长远来看,就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从业人员的水平,这才是关键所在。改善产品质量,首先改善人。不管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会管理,管理自己的业务,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有了较高素质的团队,还需要有好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平衡权力及利益关系,建立相对完善的薪酬奖惩体系,使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发挥,那么我们的质量、绩效肯定会有根本的改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8 10:15:1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