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看音箱之1)
音箱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标准
音箱,真的是“要说爱你不容易”。
没有音箱当然是不行的。就算你不看家庭影院了,现在液晶电视机那个破音还真的叫人难受。何况有的时候也要多多少少的听点音乐或者电视台的音乐会。
但是,真的要去买一个音箱了,却会无从下手。哪怕你还算是懂一点音响方面的知识的,也往往是这样。
为什么?
因为,除了外观外,一个音箱厂家说明书里提供的所谓技术指标,基本都是没用的东西,甚至是一个“忽悠”。你从那些技术参数里根本看不出音质的好坏!你拿出一大笔钱买来的极可能只是中看不中用的垃圾!而且还投诉无门……
因为这些产品都是“合格产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而且,“音箱是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你不喜欢或是说不好听,是你自己的事的。
其它的工业产品,这样的问题就少得多了。
音箱事实上也是一种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东西。但是,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不是把艺术性有意无意的强调到一个不应该的地步?是不是把科学性降低到谁都可以“达标”的水平?
因为,艺术性是虚的或很有“弹性”的,也没有什么标准。只要你想吹,就可以怎么吹。这里的成本是很低的。
而科学性则会有一个很大的技术门槛和成本门槛。所以,我们的音箱的技术参数尽管有一些,也是很不到位的。例如大家最关心的失真指标,往往就看不到!多数厂家都是不标明这个指标的。
如:音箱的频响曲线等,是在1W,1米的条件下测试的,而且还是在消音室里。所以,哪怕这个音箱的技术指标看起来很好,也没有什么用。因为,有多少人是在1W的功率下听音乐的?!如果在10W的功率下,原来说是失真在2%的,现在可能就变到10%了,你还不受罪才怪!
好像汽车的百公里油耗一样,你总不可以只是说是“6升,时速100公里”,
还得说在其它条件下(如城区)的油耗情况的。
为什么对于多数人的实际使用情况下的音箱技术指标,我们会采取这样讳莫如深的做法?不明白。
也许,真的像有些人说的,如果把技术指标定高了或规范定高了,很多企业会死掉。
是吗?
为什么我们的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要那么低呢?
可能是我们把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比例,有意无意的颠倒了。而且是颠倒到一个本末倒置的地步,颠倒到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来忽悠大众的地步。
市场上那么多“香武仕”们的出现,多多少少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音箱首先应该是科学的,然后才是艺术的。
如果我们的技术标准更合理了,更规范了,更符合实际了,好的产品才会有好的市场。而假冒伪劣产品,我们的技术监督部门也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它们清除出局了。
外行所言,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