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论坛上"音箱设计的N个级别"的帖子又被翻出来, 这帖子我以前没看到, 这两天一看, 写的是很不像话, 作者对音箱设计的知识似懂又非懂,
次序很混乱, 应该是个三脚猫把式的工程师写的. 然而这样的帖子也被加了精华, 也是好笑. 当然因为这里是论坛, 所以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精华帖
是版主加的, 版主是哪来的? 是超级版主指定的, 那么版主的水平肯定要比超级版主次, 但超级版主的水平也没有高到不可思议的程度, 由递推法
可知, 最后的这个"精华"评定, 水分还是很大的, 而里面看了帖就对号入坐的, 比如自称什么"业余九段八段"的人, 更是不值一哂.
为了避免类似的贴子给搞技术的工程师误导, 所谓误人子弟, 这样的事是祸 国 殃 民的, 我重写一篇音箱与扬声器设计的次第, 以正视听.
实际上音箱设计与扬声器设计是两个范围的技能与职业, 两者都可称为电声工程师, 但是他们可以互不相关, 搞音箱设计的可以完全不懂喇叭设计,
而搞喇叭设计的可以完全不懂音箱设计, 大家不要觉得好笑, 实际上这是很正常的. 在实际的业务中, 我们知道喇叭厂是音箱厂的供应商, 音箱厂
是喇叭厂的客户,那么供应商做的事情, 应该就是同客人做的事情是区分开来的, 完全不同的, 这完全合理. 在一些外文资料文献里,对音箱工程师的
区分与喇叭工程师的区分也多有提及, 认为两者是不同的, 有兴趣的可去翻一翻这些资料. 在实际的例子里, 我们可以看到南大毕业的一般搞音箱的居多,
他们对音箱比较在行,对喇叭设计反而不行, 而海大毕业的搞喇叭的比较多. 这同两个行业划分是有关系的, 喇叭厂在供应链里居次, 感觉比较低一等,
实际上做的事也比较苦的, 所以名牌大学毕业的, 像南大这种,不太愿意去喇叭厂吃苦. 道理就在此. 但是国外专家认为, 喇叭是电声基础,比音箱更重要,
所以一般认为喇叭工程师比音箱工程师要难得. 实际上, 很多优秀的喇叭工程师后来转为音箱工程师都有成功的例子. 而音箱工程师想往喇叭工程师那
转呢, 就很难. 举几个例子, 如南大有个声学硕士, 在一家电视机厂做,后来跳去飞利浦了, 行内人都知道他不懂喇叭, 因为他没在喇叭厂做过.再比如声学楼
的超版初哥,我看他也不懂喇叭,因为他几个单位都是上层单位,都是喇叭厂的客户, 早年他跟***混, 一直都是搞音箱,后来的什么美律声学(应为律美声频)啊, 给人家设计
设计消声室, 算算混响什么的这些就属于建声了,都是上层服务层面的, 同喇叭差得就更远,就不需要喇叭设计方面的技能. 而国光的某霍姓工程师, 从国光做
喇叭起家的,后来转去JBL做音箱,就是从基层转向高层的例子, 这种转型是很成功的, 以后会有大发展.因为他基础打得好. 总之, 做音箱做喇叭,是要真的到
一线工厂呆过,才可以学到本领, 如果光是泡论坛, 上个什么培训班, 看几本书,那些都是纸上谈兵. 没有用. 只有理论结合实践,才有效果. 我自己本来最早也是
对音箱感兴趣,后来多亏日本人带了我教给我喇叭设计知识,才有所领悟, 所以我自己的经验也是日本人的经验, 没有骗大家的.
所以, "音箱设计的N个级别",本来是应该只论音箱,不论喇叭的.我们从上面的分析看到, 要论就论一样, 不能两样都来. 但是音箱喇叭现在大家似乎分得不太开,
所以我重新规划的级别里,两种东西放在一起讨论, 应该也行得通. 那么我也把音箱/喇叭设计分为九个级别.
第一级, 装配级(木工级)
这一级是最低阶,也就是通常人说的"木匠+喇叭", 只要会锯木板,拧螺丝,上胶水, 就基本达到要求了.这也是大多行外人士的级别, 但是要知道, 木工也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 光是木匠这门手艺就分为九级,如果你能达到鲁班的那种鬼斧神工, 那这种木工级也不能认为它就是低级的.
第二级. 参数级(公式级)
在这一级里, 开始对喇叭,音箱的参数有所了解,比如知道灵敏度,阻抗, 功率,这些基本参数的意思.并开始会用一些现成的公式去算这些参数了, 如箱体的体积,
一直都是有一些参考公式去算的, 而通过这些公式,算得的结果, 基本都正确. 你不需要去知道和了解这些公式的来由和出处.
第三级, 模拟级(软件级)
在这一级里, 你不满足用公式去算箱体, 因为这还不够直观,而且速度太慢. 你学会了使用一些简单的模拟软件如国产的小蜜蜂,或掌握一些高级模拟软件如LEAP的
初级功能,同时在测试方面,也初步会使用一些电声测试软件,如LMS,尽管还不是太熟练.对于喇叭工程师, 可能会使用SPEAD,FINECONE等软件.
第四级. 电路级(类比级)
在这一级里, 开始不满足那些现成计算公式及到手就得出结果的模拟软件, 所以你开始对数理知识有一些深入的学习, 学习了南大的"声学基础"里面的某些章节,
初步了解了电声类比线路,开始试着自己推导公式去计算频率响应与谐振频率.对一些公式的由来,也逐渐云开雾散,知道这些公式的推导方法及原理.
第五级. 延伸级(博览级)
在这个级别, 开始搜索,阅读国外的英文资料, 广泛了解各种喇叭,音箱设计的要点, 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尽管这些知识还没有完全系统化.但对音箱喇叭及常规设计方法可以
说是非常熟悉了.此时对喇叭,音箱的各种参数有这比较深入的认识,如Qms,Qts.等等.
第六级. 精进级(融汇级)
在这个级别, 开始接触到一些高级设计辅助软件, 有限元FEA设计分析,并对电声CAD软件有更多的接触,对电声辅助设计软件有更深刻的认识, 如LEAP,LMS等,能够充分合理
应用他们,甚至能达到出神入化的水平. 同时在数理基础上的回顾,也不断加深, 脑海里开始有比较清晰的印象,将所有似乎不相关的各个知识点,用一条主线贯穿起来.
第七级. 讲授级(声障级)
这个级别是对上一个级别的深化, 此时对电声理论滚瓜烂熟, 对软件应用也是了如指掌, 因此可以开堂讲授办班培训, 去培训普通工程师了.声学楼超级版主,国内的一些大师,
南大的博导**, 惠州超声的两个加拿大工程师, 包括我自己,都是在这一级别徘徊.这个级别说来也是比较尴尬,此时对设计水平来说,已经达到一个顶峰, 向上空间已经十分有限,
犹如加速时接近声速,遇到的阻力极大,一般人很难继续突破, 需要高超的见识与方法. 如果不是有志于穷尽一生在电声行业,一般也用不着继续突破了. 国内的电声界,还没有
人突破这个级别.
第八级. 研究级(巨匠级)
这个级别是突破前面的技术障碍以后的级别, 可以描述为"用方法去产生方法",在电声领域自如的研究.时而独创一些新方法, 这个级别的一些特征包括(但并非达到后一定如此):
能够自己设计,编写电声设计软件,或有限元分析软件. 自行设计一些电声测试软件, 自己有独创性的电声理论,自成一家, 尽管还没有得到世界的公认. 国外的一些优秀电声工程师
多数能达到这个级别,如LEAP的作者, FINECONE的作者, 写"COOKBOOK"的VANCE DICKSON等.
第九级. 大师级(成就级)
最后的这个级别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才能达到. 可以描述为"用理论去产生理论",此时被世界公认为权威, 写出的作品对后世有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达到这一级别的,都是世界
知名的电声大师.如ACOUSTICS的作者LEO BERANEK, THIELE-SMALL理论的发明人MR.THIELE. 国外一些大学的电声教授,如VANDERKOOY. 而KLIPPEL的发明人DR.
WOLFGANG估计也刚刚入门九级.
另附达到相应级别的技术职称:
中国 国外
1-3级相当于: 助理工程师. n/a
3-4级相当于:工程师. Assitant Engieer
5-6级相当于:高级工程师 Engineer
7级相当与: 超级工程师,超级版主,教授*,研究员* Senior Engineer
8级相当于: 暂缺 Professor/Scientist
9级相当于: 暂缺 Professor/Scientist/Master/Giant
注*:教授,研究员本应归入后面级别,但因为国内教授学者等水分太多,所以只能归入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