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质评价的“发烧语”及其技术含义
高保真扬声器系统除了对上面谈到的物理性能的客观指标进行测量和控制以外,还要对扬声器系统的放音效果进行最终的主观音质评价,这是因为物理特性与音质评价还没有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主观的感觉不一定能用客观的指标衡量。当然,听音试验的实践也揭示了音质评价术语与各种物理量之间的某种联系。
1.声音有水份(圆润):中高频混响足量,频响宽且均匀,声音出得来,有一定的响度和亮度。失真小,混响声与直达声的比例合适。在听觉上感到不干、圆润、有水份。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声音发干,干涩。
2.声音柔软(柔和):低频段频响展宽,低频、中低频也出得来,高频段无峰值且高频段下降。混响适当,失真小,阻尼好,在听觉上感到高音不刺耳、低音松驰柔软舒适。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声音尖硬。
3.声音明亮:整个音域范围内低频、中频成份适度,高频段量感充足,并有丰富的谐音和谐音上较慢的衰变过程,混响适当,失真小,瞬态响应好,听感明朗、活跃。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声音糊,灰暗。
4.声音厚(丰满):低频及中低频量感强,特别是200~500Hz声音出得来,高频成份够,声能平均能级较高,混响合适,失真小,声音厚实、有力,听感温暖、舒适,有弹性。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单薄、干瘪。
5.声音清晰(清澈):频响宽且均匀,整个频带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小,混响适度,瞬态响应好,中低频段适度,高频段没有噪声和失真,并能出得来。语言可懂性高,乐队层次分明,声音有清澈见底感。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模糊,浑浊。
6.声音有力度:中低频段量感充足,高频成份不缺,混响足够,失真小,声音坚实有力且出得来,能反映声源的动态范围。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力度不足,无力。
7.声音结实:中低频段声能平均能级较大,高频及中高频不缺,直达声比例较大,混响声适量,响度高,失真小,声音厚实、明亮。
具有相反意义的音质评价术语:声音空。
8.声音木:高频及中高频欠缺,低频及中低频成份较多,但量感不足,混响时间偏短,听起来不活跃、呆板。
9.声音缩:声能密度较小,声音送不出来;缺中音,混响声少,响度低,清晰度差,音色不丰满。
10.声音脆:中高频及高频成份过多,低频成份不足,整个频带频响不均匀,失真较大,声音单薄、不厚实。
11.声音发尖:低频量感不足,中高频段(2kHz~6kHz)提升过多,频响分布不均匀,失真大,在听觉上感到刺耳。
12.声音发闷:低频量感过强,特别是在150Hz左右,且低频段失真较大,瞬态响应不好,高频和中高频成份欠缺,在3kHz~4kHz以上严重衰减,高频混响不足。
13.声音发飘:声能平均能级较小,响度低,缺少中音,直达声不够,间接声过多,造成声音焦点不实,声像发虚且飘动。
14.声音发炸:声能密度过大,高频及中高频成份过多,且在高频段有噪音,有过载削顶失真。
15.声音发破(劈):声能密度太大,严重的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以及过载削顶失真都会产生破的感觉,严重的还会伴有“噗噗”的杂声。
16.声音发沙:通频带失真较大,有附加的高次谐波,且伴有瞬态失真,听觉上感到声音沙哑。
17.声音发毛:高频有中高频成份过多,且在这个频段有噪音及失真较大,在听觉上有高频附加音,声音毛糙不干净。
18.声音发散:声音不结实,焦点虚,主旋律不突出,混响过大,中频欠缺,频响不均匀,听觉上感到声音凌乱分散。
19.声音发哄:低频中频某段夸张,有共振,频响不均匀,混响时间太长,例如混响使用不当,就会有一种哄哄的“浴室效应”,在300Hz提升过多也会产生哄的感觉,影响清晰度。
20.铜皮声(或称金属声):中高频某段突出或有峰,频响不均匀,失真大,欠阻尼,瞬态响应不好。质量不好的动圈传声器或高音扬声器,在听觉上常常会感到音质硬,且伴有一种铜皮声,俗称为金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