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楼论坛信息发布区教学培训室 → [讨论]《扬声器系统的理论与应用》讨论专题


  共有934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讨论]《扬声器系统的理论与应用》讨论专题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国明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蜘蛛侠 帖子:1444 积分:10278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5-11-10 16:39:36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3 20:52:04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ZY在2012-04-07 12:32:30的发言:

看过此书一些感兴趣的章节,有一些看法:

 

1、应用篇与理论篇没有充分融合,例如应用篇中多处将Revc称为“直流阻抗”,显得既不统一又不严谨。

2、排版不够精致,例如P207页语句中有空格。

3、理论篇P141页中表达有误,原话“若箱内吸声材料太多,Qtc降得太多以致Qtc<<0.7,出现欠阻尼,则密闲箱低音模糊而不够刚劲有力。”

4、应用篇P244-P245页中写到“虚线为音箱被置于完全自由场的空间内的声压响应情况,此时-3dB为55Hz。”描述有误。

5、应用篇331页中叙述副机为闭箱,但P334页中给出的确为带倒相管的Pro-E图。

 

虽可能有更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发现,但对于搞系统的来说,还是本值得看的书。

 

 这本书的编委都是声学楼的网友, 所以水平有限, 难免会有错漏. 另外书的名称覆盖范围很大, 但看到读者反馈,估计都是照本宣章, 没有什么作者自己

 在电声方面真正的领悟和体会 (这个原因有二, 一是作者比较保守, 这几个编委在技术上都还算比较保守的人. 二是作者也没有真懂, 当然这不是说作者不懂,

 作者都是很有水平的大师, 但是我说他们没有真懂是指作者的水平还没有达到一种极高的境界, 也就是说没有些秘诀分享出来, 因为他们也不知道.) 所以难以

 吸引大家的眼球就不奇怪了.

 这类参考书出得也比较多了, 一定要有新意才行.  书我没有看过, 不过很想看一下, 很遗憾在新浪网ishare里没有搜到, 应该过一段时间就能看到网友制作了
 电子版共享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国明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蜘蛛侠 帖子:1444 积分:10278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5-11-10 16:39:36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4 20:30:04 [显示全部帖子]

水仙说得有点道理, 很多技术学到手都很辛苦, 别说几十块的书了, 几百块一本都不能卖, 卖了这些技术都给他们拿去做山寨产品了.
因为他们并不是真正想来学技术的人.  所以像VanceDickson那样的畅销书作者你不能不佩服他, 既卖好了书, 又没泄露太多技术. 这些技巧是我等需要学习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国明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蜘蛛侠 帖子:1444 积分:10278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5-11-10 16:39:36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5-6 6:50:59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门外汉在2012-05-05 17:27:05的发言:

有时候别人总结一个经验或者一句话(秘籍)可能要几年的时间 。
告诉别人,别人就比自己节省几年的时间 。这点是作者付出了大量的实践和验证获得的。

 

我认为,如果已经出书,就出书的本质上是应该将这些秘籍写入其内的。           相传某教授相当保守,就连理论都不想写全呢。

其次,现在的作者都是一线的工作者,写了秘籍多少对自己的技术地位有些冲击。

 

假如,此书的作者都到了退休的年龄,或者这些秘籍早就收入其中。


 
 很多时候不是不想写全, 而是没能力写全, 因为本来学过来的东西, 如果是有问题的, 那么传给别人的东西, 也会带有同样的问题. 比如说, 清华大学出的教材讲的知识都是漏
 的, 那还有什么可说的? 关于秘籍呢, 看怎么运用了, 心法不对, 只学得一招半式, 其实没有太大作用. 并且就算学到手也不容易真正用好. 所以说到底还是一句话, 基本功要打好.
当然很多书里都会有一些秘籍的, 有时候整本书里, 就一两页纸最有价值.但是也要会发现. 像扬声器系统的理论与应用,这样一本书, 他应该是讲音箱设计的. 因为它说的是"系统",
那么设计系统的秘籍在哪里? 电声类比. 我们来看一下他的目录,附在下面, 当然里面介绍说中国是"第一电声大国"有误, 很多人都这么说, 包括一些专家, 实际上这个讲法是错误的, 第一电声大国是美国. 中国只是OEM生产, 不能叫作电声大国. 苹果的iPhone全部都是中国生产的, 能说中国是"第一iPhone大国"吗, 这是很滑稽的.

沈勇写了这本书, 看他有没有新意,还要看目录. 从目录上看, 内容排版基本上是按音箱的种类来划分, 这样的布局还是比较老套, 和VanceDickson的Cookbook类似.刚才说了秘籍在电声类比,那么电声类比, 书中第三章讲了, 我认为篇幅太少,远远不够.实际上那些运用,包括分频器,全部都是围绕着第三章来讲.  总得说来,这本参考书是一本泛泛而谈的技术书籍, 讲得比较全, 但深度,从目录上看, 显然不够, 适合阅读对象是水平从初级工程师到高级电声工程师为止的读者.这么一看范围还是比较广的.
 
编辑推荐  这本《扬声器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由沈勇等编著,是为声学工程师和在校相关专业的学生而编著的。作者在从事电声学研究的20多年里,常常有工程师或学生前来发掘有关扬声器系统的书籍。他们对专业书籍的渴望深深地触动了我。国内专门介绍扬声器系统的书籍很少,这与世界第一电声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很多声学工程师实际经验丰富而缺少理论基础。很多在校大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较多而缺少实际经验。如果能编著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籍,可以为中国电声事业的发展做一点贡献。

内容简介   扬声器系统历史悠久又创新不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扬声器系统得到了大量应用。《扬声器系统的理论与应用》分理论篇和应用篇两部分,理论篇系统地介绍了各种扬声器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应用篇重点介绍了几种常用扬声器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测量手段,并通过设计案例呈现。 《扬声器系统的理论与应用》适合声学工程师和在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使用。

目录 上篇 理论篇
 理论篇概述
 第1章 声学和电声学的基本概念
1.1 声学的基本概念 1.2 声学简史 1.3 电声学与电声换能器的基本概念 1.4 电声学简史

第2章 声辐射基本特性 2.1 辐射声场 2.2 辐射阻抗 2.3 理想脉动球源和点声源 2.4 理想线声源 2.5 理想面声源

第3章 电-力-声类比线路 3.1 电、力、声的相似性 3.2 电路互易法则和电路图 3.3 力电类比、力学互易法则和力学线路图 3.4 声电类比、声学互易法则和声学线路图 3.5 电力变量器和力声变量器 3.6 电-力-声类比线路

第4章 直接辐射式扬声器单元 4.1 概述 4.2 扬声器单元发展历程 4.3 动圈式扬声器单元工作原理 4.4 锥形动圈式扬声器单元的阻抗分析 4.5 锥形动圈式扬声器单元的频响分析 4.6 锥形动圈式扬声器单元的参考效率 4.7 锥形动圈式扬声器单元的位移特性 4.8 球顶形动圈式扬声器单元 4.9 动圈式扬声器单元的热效应

第5章 号筒扬声器 5.1 概述 5.2 号筒扬声器发展历程 5.3 Webster方程 5.4 指数形号筒扬声器 5.5 号筒扬声器的指向性 5.6 号筒扬声器的失真 第6章 扬声器系统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6.1 概述 6.2 扬声器系统发展历程 6.3 扬声器系统基本原理 6.4 Thiele-Small参数 6.5 扬声器系统的指向特性 6.6 扬声器系统的失真特性 6.7 扬声器系统的箱体形状 6.8 扬声器系统的箱体结构和材料

第7章 封闭式扬声器系统理论 7.1 概述 7.2 封闭式扬声器系统发展历程 7.3 封闭式扬声器系统设计方法 7.4 封闭式扬声器系统的低频响应分析 7.5 封闭式扬声器系统的阻抗分析 7.6 封闭式扬声器系统的位移特性 7.7 封闭式扬声器系统的群延迟特性 7.8 封闭式扬声器系统的瞬态特性 7.9 封闭式扬声器系统的参数 7.10双低音封闭式扬声器系统 7.11 填充吸声材料的封闭式扬声器系统

第8章 管道倒相式扬声器系统理论 8.1 概述 8.2 管道倒相式扬声器系统发展历程 8.3 管道倒相式扬声器系统基本原理 8.4 管道倒相式扬声器系统的低频响应分析 8.5 管道倒相式扬声器系统的电阻抗特性 8.6 管道倒相式扬声器系统的位移特性 8.7 管道倒相式扬声器系统的群延时特性 8.8 管道倒相式扬声器系统的瞬态特性 8.9 倒相声导管 8.10管道倒相式扬声器系统的设计 8.11 双低音及双倒相管

第9章 无源辐射式扬声器系统理论 9.1 概述 9.2 无源辐射式扬声器系统发展历程 9.3 无源辐射式扬声器系统基本原理 9.4 无源辐射式扬声器系统的低频响应分析 9.5 无源辐射式扬声器系统的电阻抗特性 9.6 无源辐射式扬声器系统的位移特性 9.7 无源辐射式扬声器系统的瞬态特性 9.8 无源辐射式扬声器系统的设计

第10章 带通式扬声器系统理论 10.1 概述 10.2 带通式扬声器系统发展历程 10.3 四阶带通式扬声器系统的低频响应分析 10.4 四阶带通式扬声器系统的电阻抗特性 10.5 六阶带通式扬声器系统的低频响应分析 10.6 六阶带通式扬声器系统的电阻抗特性

第11章 扬声器阵列理论 11.1 概述 11.2 扬声器阵列发展历程 11.3 声柱 11.4 声墙与扬声器簇 11.5 求和模型乘积理论和积分模型 11.6 连续扬声器阵列

第12章 分频网络 12.1 概述 12.2 分频网络发展历程 12.3 一阶分频网络 12.4 二阶分频网络 12.5 三阶分频网络 12.6 高阶分频网络 12.7 准二阶分频网络 12.8 准三阶分频网络 12.9 准四阶分频网络 12.10补偿网络和响应整形电路 12.11 衰减网络

第13章 扬声器系统的测量 13.1 概述 13.2 声学测量环境 13.3 测量信号 13.4 阻抗特性测量 13.5 寿命试验 13.6 频率响应测量 13.7 声压与特性灵敏度测量 13.8 指向特性测量 13.9 谐波失真测量

第14章 扬声器系统的音质评价 14.1 概述 14.2 声源 14.3 乐器 14.4 人的发声器官 14.5 节目素材 14.6 听音环境 14.7 人的听觉 14.8 试验方法

篇应用篇 应用篇概述

第15章 无源扬声器系统设计 15.1 概述 15.2 设计方法 15.3 正向设计 15.4 逆向设计 15.5 分频器设计 15.6 设计案例

第16章 小型有源扬声器系统设计 16.1 概述 16.2 扬声器单元及其分频器设计 16.3 小型有源扬声器系统的结构设计 16.4 小型有源扬声器系统的电路设计 16.5 案例分析

第17章 电视机扬声器系统设计 17.1 概述 17.2 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17.3 电视机音响结构设计 17.4 电视机音响电路设计 17.5 电视机扬声器的设计要求 17.6 电视机高级电声设计 17.7 平板电视机电声设计

第18章 多媒体扬声器系统设计 18.1 概述 18.2 多媒体扬声器系统设计方法 18.3 多媒体扬声器系统案例分析 18.4 音质评价与系统设计 第19章 汽车扬声器系统设计 19.1 概述 19.2 汽车扬声器系统发展历程 19.3 汽车内声学环境的特点 19.4 汽车扬声器系统的设计 19.5 汽车扬声器系统的测量和评估 19.6 车内噪声控制

附录A 汽车扬声器系统比赛主要组织及其规则介绍  附录B 原装和改装汽车扬声器系统品牌介绍 参考文献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