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国明说的,声学基础是给本科生开的基础课,重基础是南大课程的一大特色,当然这可能也是南大一直在学术界的名气远大于企业单位的原因。
声学基础基本上可以算是莫尔斯理论声学的删节版,这本书基于一点来讲,就是认为大家至少已经学习了两门课程:《数学分析》和《数学物理方法》。
而除了声学基础外,南大还开设了电声学、声辐射原理、非线性声学等众多展开性的课程,这些课程只是声学基础的一个章节。就学完这些课程之后,
大家还是较为一致的推崇把声学基础置为红宝书的地位。
如果说想通过一本书几节课就想把声学搞通,未免太高估了这本书,至于马大猷先生的现代声学理论基础,这本书太全了,以致只能作为工具书来
使用。就基础理论来说,声学基础可以算是我看到的声学著作或课本中讲解较为清晰而难易程度相对较低的了。
这里就拿贝塞尔函数举例,这个函数到底是啥不重要,关键要知道它是二维局域空间的一个本征态即可,这个本征态是由边界约束所导致的。了解这
点之后,那么所谓两端固定弦振动,就是一维局域空间的本征态。再进一步可以推广,三维局域空间同样存在离散的本征函数。具体如何求解并不重要,
我们只要知道四周嵌定的振膜有离散的振动模态,这些模态形成的原因是两个:四周嵌定和旋转对称。声学基础中对模态的讲解花费了很大的篇幅,就是
希望不要过多的纠结于数学,而要看物理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