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楼论坛技术交流区电声器件与系统设计音箱及分频器设计室 → [原创] “狼音”&“松香味”——声学系统间谐波 探析


  共有676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 “狼音”&“松香味”——声学系统间谐波 探析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的指纹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业余侠客 帖子:73 积分:107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5-30 15:41:45
[原创] “狼音”&“松香味”——声学系统间谐波 探析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0-9 13:39:01 [只看该作者]

 

 

●   谐波(Harmonic)——频率为基波的倍数的辅波或分量。基波可以是交流信号/电磁波或者声波——从严格意义上,谐波频率是基波频率(fo)的整数倍;但从广义上,任何与基波频率不同的成分都可以称之为谐波。

 

谐波可以分为奇次谐波与偶次谐波——第3/5/7次等为奇次谐波;而第2/4/6次等为偶次谐波—— 奇次谐波频率为3fo/5fo/7fo等;偶次谐波频率为2fo/4fo/6fo等。


“间谐波”(Inter  Harmonics)——频率为基频非整数倍的分量。“间谐波”一般用于电力系统——主要由电压波动/非线性负荷等引起,其特点为波形畸变/音频噪声/闪变/能耗↑等。

 

“间谐波”也有奇次/偶次之分——但奇次“间谐波”频率并非3fo/5fo/7fo等;偶次“间谐波”频率并非2fo/4fo/6fo等——为了与传统意义上的奇次谐波/偶次谐波区别,可以称之为“类奇次谐波”/“类偶次谐波”。

 

 

 

●  “次谐波”(Sub-harmonics)——低于基频(fo)的谐波,包括“分谐波”(FH)/“次间谐波”(SIH)——“分谐波”(Fractional  harmonics)即fo/2,fo/3,fo/4…,包括“奇次分谐波”(OFH)/“偶次分谐波”(EFH)。

 


“分谐波”(FH)对于乐器是一种普遍现象——弦乐器如小提琴运弓用力而缓慢时易产生之;管乐器吹奏短促音或高音时也会产生——“分谐波”对音色的影响较大,可以增强表现力(音头)。

 

对于扬声器,“次谐波”是一种失真——其影响甚于谐波失真(HD),因为高频对低频掩蔽很弱,其听感比高次谐波更明显——尤其是“大动态”时,可以使音质劣化。

 

“次谐波失真”(SHD)包括“分谐波失真”(FHD)/“次间谐波失真”(SIHD)——
实际上,同乐器/扬声器一样,电子系统(放大器)也存在“次谐波”,以及SHD(FHD/SIHD)。


“分谐波”(FH)的和谐性优于“次间谐波”(SIH);“奇次分谐波”(OFH)的和谐性优于奇次谐波(OH)——“分谐波”可以使“音底”醇厚,避免声音单薄/“发飘”——而“次间谐波”则会使声音臃肿/混浊/粗糙。


对于声学系统的“分谐波”及其失真(FHD)——有关学者已进行相关研究,如《分谐波与音质》/《扬声器的分谐波失真》等——但对于“间谐波”则较少涉及。

 

 


●  将“间谐波”概念创造性地引入声学系统(乐器/音响)——可以更准确地诠释“狼音”/“数码声”/“晶体管声”等问题——下面内容为探讨性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抛砖引玉。

 

“间谐波失真”(Inter  Harmonics  Distortion)——可以简称为IHD——事实上,一般音频指标的谐波失真(HD)往往只注重奇次/偶次谐波,而忽略了“间谐波”。

 

同为“声染色”——胆机的偶次谐波可以改善音色,使声音温暖/柔和;晶体管石机(B类/AB类)的奇次谐波则会声音尖硬;而“间谐波失真”更不动听(粗糙/冷硬)——声音和谐性:偶次谐波>奇次谐波>间谐波。

 

 

 

●   弦乐器—— 一般为“弦振动”耦合“板振动”(如小提琴)或“膜振动”(如二胡),小提琴也可形成整体性的“壳振动”——而管乐器则主要为“气柱振动”(驻波)。

 

“弦振动”/“气柱振动”谐波频率与基频成整数倍关系(奇次/偶次谐波)——“板振动”/“膜振动”谐波频率与基频不成整数倍关系——即“间谐波”。

 

成整数倍关系的偶次谐波才动听(构成“谐和音程”)——而成整数倍关系的奇次谐波与不成整数倍关系的“间谐波”——声音都不和谐,后者更甚。

 

从这种意义上,管乐器比弦乐器更动听——尤其是双簧管等“开管”(包含偶次谐波),音色圆润/柔和—— 弦乐器波形参差,而管乐器波形整齐/平滑。


奇次谐波的和谐性优于间谐波,如果处理得当会给人的耳目一新的感觉——“擦弦声”/“弹指声”/“笛膜感”中就包含着奇次谐波以及奇次分谐波——可以使声音更自然/逼真,↑质感与临场感。

 

 
 
●   演奏弦乐器——需要丰富的经验与高超的技巧来抑制不和谐的谐波(奇次谐波/间谐波等),才能使声音“好听”——否则很容易出现“狼音”。

 

“狼音”(Wolf-Tone)——是每个弦乐器演奏者挥之不去的梦魇,是困扰许多提琴制作家最头痛的问题——也是声学上至今尚未根本解决的问题之一。

 

德国物理学家亥姆霍茨(Helmholtz)用“双重冲撞”理论(Coupled   Oscillator)来解释之——即琴弦的共振频率与琴身的共振频率发生冲撞时,就会发生“狼音”。

 

一般认为——“狼音”是由弦振动某个频率与共鸣箱的共鸣频率(Resonant  Frequency)发生共振引起——其实这并不准确。

 

 

 

 

●   当弦振动产生的奇次分谐波/奇次谐波与板振动/膜振动的次间谐波/间谐波发生共振时——会导致“狼音”,使声音不和谐——而前者产生的偶次分谐波/偶次谐波与后者次间谐波/间谐波共振时,则可降低不和谐性,使声音动听(松香味)。


实际上,弦振动也可能会产生次间谐波/间谐波——弦材质均匀性差/着弓点位置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之——若弦振动产生的次间谐波/间谐波与板振动/膜振动的次间谐波/间谐波发生共振时,产生的“狼音”比前者更不和谐。


若弦振动产生的奇次分谐波/奇次谐波/次间谐波/间谐波与共鸣箱的共鸣频率(共鸣箱有多个共振峰频率)发生共振——则产生的“狼音”更为严重。


“狼音”主要由“次谐波”(奇次分谐波/次间谐波)以及部分频率的谐波(奇次谐波/间谐波)引起——由于弦乐器“板振动/膜振动”的本质属性,间谐波/次间谐波无法避免——故弦乐器的“狼音”问题基本上无法完全避免。


“松香味”——实质上就是弦乐器(如小提琴)弦振动产生偶次谐波/偶次分谐波,↓板振动间谐波/次间谐波的不和谐性,使其干涩的声音变得温润动听——↑松香,摩擦系数↑,有助于↑偶次谐波/偶次分谐波,↓“狼音”。

 

 

 

 

●  数字音源(如CD机/DVD机/PC声卡)——由于“量化噪声”(DAC)/非线性因素等会产生“间谐波失真”(IHD)与“次谐波失真”(FHD/SIHD);数字压缩技术(如MP3/AC-3/DTS)也会产生IHD/FHD/SIHD——故其音质生硬,即所谓“数码声”。


电子管放大器“线性好”,以偶次谐波失真为主,“间谐波失真”(IHD)↓——故其音色听感好(MOS管与其类似)——A类放大器工作于“线性区”,无开关失真(SWD),IHD↓,是晶体管放大器中音质最好的,音色接近胆机。


B类/AB类放大器交替处于“线性区”/“截止区”——会产生交越失真,而采用负反馈又会使TIMD↑——交越失真/TIMD都会产生“间谐波失真”(IHD)/“次谐波失真”(FHD/SIHD)以及奇次谐波,使声音粗糙/冷硬——即所谓的“晶体管声”。


数字功放工作于“开关状态”,非线性失真↑——虽然避免了交越失真,但会产生开关失真(SWD);工作频率高(可达1-2MHz),则SWD↑——实际上SWD就包含大量IHD/FHD/SIHD,故其音质冷硬(晶体管声+数码声)。


放大器会产生电信号的奇次/偶次谐波失真——实际上,放大器的非线性因素↑,更易产生“间谐波失真”(IHD)与“次谐波失真”(FHD/SIHD)——尤其是数字功放(SWD/EMI↑)。

 

长期以来,大家都在“胆机”/“石机”(偶次谐波/奇次谐波)之间争论不休——却可能忽略了另一个重要因素——“间谐波”/“次间谐波”或许才是导致放大器失真的“祸魁罪首”。

 

实际上,“间谐波”/“次间谐波”对于音质的劣化影响大于奇次谐波——使声音不和谐/粗糙,听感比奇次谐波失真更差——大多数非线性失真(HD/TIMD/SWD等)都与“间谐波失真”/“次谐波失真”(FHD/SIHD)有关。

 

电源污染(高频纹波)/EMI(尤其是SWPS)/电压波动等都会导致间谐波/次谐波——改善电源滤波性能/↓EMI等有利于降低“间谐波失真”与“次谐波失真”。

 

 

 

●   电动式锥盆扬声器( ECL)“分割振动”包括弯曲波“径向振动”(节圆)与纵波“周向振动”(节径)——前者声辐射大于后者,而前者可以产生间谐波/次谐波——“间谐波失真”与“次谐波失真”会使音色不和谐,音质劣化。

 

静电式扬声器ESL(膜振动)/弯曲波模式扬声器BML(板振动)与弦乐器类似——主要产生“间谐波”/“次间谐波”,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奇次谐波/偶次谐波——从本质上看,其音质/色并不和谐。

 

在一定程度上,频响曲线(FRP)可以反映“间谐波失真”/“次谐波失真”的状况(尤其是扬声器系统)——FRP平滑,则“间谐波失真”/“次谐波失真”↓ ;反之,则IHD/FHD/SIHD↑。


ESL/PRL(Planar-Magnetic Ribbon Loudspeakers)虽然为“膜振动”——但由于整体性/同相位振动,且振幅小,失真(HD)小——故其IHD/FHD/SIHD↓。

 

但是,ESL/PRL听起来仍然会有一种“不自然”的感觉(怪怪的)——实际上就是由于IHD/FHD/SIHD的缘故(音色不和谐)——尤其是振膜面积↑时驻波模态/数量↑,IHD↑。 故ESL/PRL更适合作高频单元/耳机。


扬声器(ECL/BML等)↑振膜刚性/阻尼,可以↓“分割振动”——从而降低“间谐波失真”/“次谐波失真”,使音色更和谐——声音“和谐”是Hi-Fi的本质。

 

 

振膜刚性↑,机械阻抗↑,则分割振动↓,IHD/FHD/SIHD↓(抗性)——振膜刚性↓,虽然分割振动↑,但阻尼↑,IHD/FHD/SIHD↓(阻性)。

 

实际上,刚性↑,只是↑振膜开始分割振动的频率(fo↑)——在高频段,刚性振膜的分割振动↑,比柔性振膜更明显且无节制,IHD/FHD/SIHD↑(强化)——铝带式(AL Ribbon)泛音↑,“金属味”↑。

 

柔性振膜(如PP盆/软球顶)分割振动↑(fo↓),但其阻尼大——有利于↓IHD/FHD/SIHD(柔化),使声音的和谐性↑。 

 


同理——二胡的声音比板胡/快板的更“动听”(和谐),其皮膜的阻尼比桐木/竹的大——IHD/FHD/SIHD↓。


 

 

 

BML采用蜂巢板(泡沫板)可以同时↑振板的刚性/阻尼——降低 “间谐波失真”/“次谐波失真”——中空结构相当于无数个“壳结构”(刚性↑);内部空气可↑阻尼。


NXT技术(DML)的实质就是↑“间谐波”(↑ 分割振动)——采用“偏中心节点驱动”(避免与前20-25个节点重合)以↑弯曲波振动的模态密度,效率↑/但音质↓ ——↑振板刚性可↓失真,但又会↓分割振动(矛盾)。

 

  


●  音响系统可以与弦乐器进行类比(放大器—弦,扬声器—音板/膜)——放大器与弦都会产生奇次/偶次谐波——而扬声器与音板/膜都会产生“间谐波”/“次谐波”。

 

“音响系统的狼音”——当放大器产生的奇次谐波/奇次分谐波与扬声器的间谐波/次间谐波发生共振时,也会产生类似于弦乐器“狼音”的失真——使音质/色不和谐,听感↓ (不“动听”)。

 

而电子系统(音源/放大器)比弦乐器更复杂——电子系统更易产生“间谐波失真”/“次谐波失真”——若电子系统的奇次分谐波/奇次谐波/次间谐波/间谐波与扬声器系统的次间谐波/间谐波发生共振时,导致的“狼音”比前者更严重。


与电子系统不同,扬声器系统谐波大多为间谐波/次间谐波——而放大器会产生电信号的偶次谐波/偶次分谐波——ESL/PRL与胆机配合,可以使声音更动听。

 

 

 

 
● “煲机”(Run in)——使放大器(电子系统)或扬声器(机械系统)通过“磨合”达到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非线性失真——实质上就是降低“间谐波失真”(IHD/SIHD),使声音更和谐。
 
煲机还有利于放大器/扬声器↓奇次谐波/↑偶次谐波——故声音能够从未煲机前的“冷硬/粗糙”——变为煲机后的“醇和/柔顺/细腻”。

 

↑偶次谐波并不会↓间谐波/次间谐波,而是“中和”之——使声音变得更和谐动听(不和谐性↓/和谐性↑)——“松香味”实际上就是一种“掩饰效应”。

 


EMI/电源污染等都会导致放大器的间谐波/次谐波,使音质劣化,音色不和谐——这才是PC多媒体音响“音质差”的真正原因——↓EMI有利于改善音质(↓IHD/SIHD)。
 

 


随着用电器数量/种类的不断增加,电源污染/EMI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采用电源净化装置,可以有效降低“间谐波失真”(IHD/SIHD)——是使音响系统更Hi-Fi的一个“诀窍”。

 

相对于振膜材料选择/扬声器调校,采用电子管/放大器优化设计等方式——电源净化针对性↑,从源头控制间谐波/次谐波——可以事半功倍。

 

 


动铁耳机扬声器无折环/弹波,一般采用金属振膜——非线性失真小,频响曲线平坦,“间谐波失真”(IHD/SIHD)↓——虽然泛音少(发干),但其声音更和谐,音质如水晶般晶莹剔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9-07-20 14:00:48编辑过]


Go
Deep into
The DOS level
To
Probe
               Trueness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qiumingxun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2 积分:8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4-16 15:40:1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0-25 11:24:11 [只看该作者]

好长的一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的指纹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业余侠客 帖子:73 积分:107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5-30 15:41:4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0-28 16:35:00 [只看该作者]

 

 

 

习作一篇——请多指正。



Go
Deep into
The DOS level
To
Probe
               Trueness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xiushuicunren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修水 村人
等级:青蜂侠 帖子:1597 积分:1022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1-12 23:0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13 10:28:39 [只看该作者]

好清新的文章,拜读了。

顺便说一句,““弦振动”/“气柱振动”谐波频率与基频成整数倍关系(奇次/偶次谐波)——“板振动”/“膜振动”谐波频率与基频不成整数倍关系——即“间谐波”。”这句话,可能在一点条件下成立。但也可能只是近似的,如在传输线音箱里,就未必有这样准确的结果。

 

不知道是不是?

 

风兄此文令人耳目一新,继续讲下去,谢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的指纹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业余侠客 帖子:73 积分:107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5-30 15:41:4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13 18:29:48 [只看该作者]

 
贻笑大方了!——修兄是低频系统方面的专家。

 


“传输线式音箱”类似于管乐器(气柱振动),开管(λ/2共鸣)/闭管(λ/4共鸣)——理论

上应该是可以产生奇次/偶次谐波的。

 

实际上,电动式锥盆扬声器ECL(膜振动)/弯曲波模式扬声器BML(板振动)主要产生“间谐波”,尤其是在中高频段——请问中低频段“活塞式振动”模式下,ECL/BML是否可以产生奇次谐波/偶次谐波?

 

 
因为缺乏相关数据,其实只是“纸上谈兵”,抛砖引玉而已——如果有实验条件,感兴趣的“大侠”不妨验证一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18 07:26:06编辑过]


Go
Deep into
The DOS level
To
Probe
               Trueness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的指纹
  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业余侠客 帖子:73 积分:107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5-30 15:41:4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3 17:44:02 [只看该作者]

 

 

 

CD格式文件(采样频率44.1kHz)与HD Audio 高清音频(96kHz/192kHz)或视频伴音(48kHz)文件相互转换时——SRC非整数倍重采样会改变声音信号波形,而导致失真。

 

 

实际上,SRC(Sample Rate Conversion 采样率转换)问题也是“间谐波失真”(IHD/SIHD)问题——SRC可以产生与原频率信号非整数倍的间谐波(IH)/次间谐波(SIH) 。

 

 

 

 




Go
Deep into
The DOS level
To
Probe
               Trueness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10 6:33:32 [只看该作者]

一篇很好的文章,学习了。
不过只是从谐波失真角度描述听感,似乎缺了点什么?
例如在消声室听音乐和在音乐厅听音乐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这是人们已经习惯了有混响的环境,完全的保真反而觉得不舒服。由此,在混响时间很短的环境中加入人工混响,也能缓解这种不舒服。
同样,器乐本身也有混响,只是表现在内部,以往习惯于用共振来描述,也是局限的,混响与共振是有区别的。
经常在现场听器乐演奏的人会发现,震颤的余音常常大于录音以后的重放,电声系统重放时,那些余音有了很多丢失。从录音、后期制作、编码解码、。。。。等等,直至扩声还原,有了太多影响损害这些余音的因素。还是不具体追究了。
如果将损害了的余音人工修补,同样能得到润色甚至温暖的感受,可能比胆机还要更暖。一个经过这种修饰的试音碟,已经在另一个网站(CA001)发出了一百多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不良反应(尽管使用者有各种各样的不同设备)。说明人们普遍喜好这些增强了的余音存在。
当然,表现听感还有很多方面,不赘述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10 6:38:37 [只看该作者]

补充一句,上面所说,不是否定楼主的观点,而是一种补充,仅供参考。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的指纹
  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业余侠客 帖子:73 积分:107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5-30 15:41:4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10 12:33:20 [只看该作者]

 

 

 

欢迎交流探讨——

实际上,往往并不“Hi-Fi”的声音(如胆机/BBE)更符合心理声学,更“好听”——谢谢!



Go
Deep into
The DOS level
To
Probe
               Trueness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qinbin
  1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业余侠客 帖子:65 积分:98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4-7 19:57:2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12-11 22:13:20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