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楼论坛信息发布区自由交流室 → [讨论]和专业人士谈发烧


  共有2944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讨论]和专业人士谈发烧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2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9 12:16:24 [只看该作者]

说到这里,我总是感觉技术深度还停留在普通电学知识层面,作为一名曾经是电子线路老师的我,研究这些现象感到十分吃力,如果只是一般基础知识的层面,就不要再讨论了。
应该说更深的层面我也在研究,并一直寻找水平高一点的专家,当然不是音响界的专家。我身边的专家有上百位,很少有人跳出这个行业的知识范围。倒是一名航空业的博士,从他的导师那里得出分子结构层面的物理阐述。相对来说理论和现象相对接近一些。
还有一位曾经是国际广播电台的老专家,把物理现象引入到分子层面,解释了为什么短线能起作用的看法,我获益匪浅。
这里说这现象,本意也不是学术研究,自由交流这个栏目本身就是一个闲谈,我说我的见闻,你说你的看法,信也好,不信也好都没有关系。
我无意冒犯你,正常的讨论应该是相互交换看法,至于现象存在不存在最多是表示怀疑,没有亲身经历表示怀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没有经历的情况下下结论就不是科学态度了。我特别欢迎具体的分析问题,你的疑问我尽量提供现象的真实情况,甚至我自己不成熟的想法。
比如说在电源线之间加了一个线圈,其直流电阻可以忽略不计,尽管它的长度只有几公分,而发电厂到功放的距离依然是几十到几百公里,这一个线圈会对设备产生影响吗?这个情况是可以用普通电学知识解答的,所以,短与长不是主要的。线圈是电磁相互作用,那么除了电磁作用就不可能有其它形式吗?其它形式的的情况又能和电磁作用有什么区别?再就是材料用量,量变与质变是科学原理,这就好像说超导理论绝大多数人都不掌握,你硬要用电工知识去否定它的存在,是不是很不合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2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9 12:29:10 [只看该作者]

说的很对,我不是搞声学的,也没有妄谈纯声学问题,最多是电声沾点边,更熟悉的是电子线路。声学、电声、电子等等是一个大的系统,很难有人什么都搞的很清楚,所以才要讨论,取长补短。
既然您是搞声学的,我提一个刚刚遇到的问题,就是界面效应。这个提法是我的一个同行在他的老师那里听来的。
具体是这样的,在音箱与观众之间下方有一个容积几千立米的腔体,结果发现在观众位听觉有明显的缺陷,能否解释这个现象并给一个解决方案。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2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9 12:54:54 [只看该作者]

一看这位朋友就是了解KTV的,很好,可以进一步讨论。
刚才您说BOSE的事情,应该纠正一下,BOSE的典型配置是两只高音,一只向前,一只向后(侧后)。恰恰是这个BOSE,某协会专家在十多年前对我说过,他们有专门的研究报告,先是低音没有分频网络,后来研究增加分频网络,结果推出以后演唱感觉不好,就又放弃了。回到没有分频网络的状态。由于时间久远,当时有没有电子版,这个报告没有保存下来。
关于声阻塞,确实是可以通过现有基础知识加以解释,我也没有提出什么高深的东西,只是给了一个更明确的名词而已。谈何神秘。
我不觉得声阻塞是一个纯声学问题,应该更偏重于电子,只是有了扬声器单元,最多再加上电磁理论,至于发出的声音,只是电磁能量的换能结果,而发出声音以后的向外扩散以及反射、驻波等才是声学问题,我没有讨论那个层面的事情。现在的问题是,电学层面就已经出了问题。虽然声阻塞是一个听觉感受,内在原因还是在于电子线路范畴。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2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9 13:14:25 [只看该作者]

上面几位朋友,很高兴与你们讨论问题,我想讨论时,应该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现象,另一个层面是分析。关于现象,没必要费很多口舌,现象就是现象,客观存在,只是信与不信,问题好解决,试验一下就知道了;关于分析,欢迎用多种不同的角度说话,某人的某分析(包括我自己)只是个人看法,这里不可能讨论出一个理论出来,不管怎样,对他人都是有益的。
在这里再次重申,我不是地地道道的发烧友,只是二十年前参与过,也只是低烧。
在专业音响方面,主要是使用者,不过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发现很多问题,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许多尝试,这其中肯定有从实践来在经过分析(也可说是理论把)回到实践中检验。目前想说的核心问题是向专业音响人士说发烧友的勇于实践精神和一些看问题的理念,我个人认为对专业人士是有借鉴作用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3-09 13:47:46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huxueyou
  2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93 积分:76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6-22 14:18:0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9 14:17:42 [只看该作者]

您的研究精神可嘉可表,不过关于发烧,我有一点自已的看法。很多发烧友,连设备都没有烧透,就去透那些小玩意,总以为能找到一把神奇弹弓能打下高科技的F22,这不是笑话吗?
线材上的一点点损耗都不愿放过,功放技术攻下了吗?纸盆技术攻下了吗?
要发烧,先自己烧功放,烧喇叭,烧不好就买,前提也要把技术吃透。把主要设备烧透了,再来烧线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3-09 16:46:02编辑过]


妙高音响,专业音频设备供应商 www.musesaudio.com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2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9 14:58:44 [只看该作者]

这样说我有很多同感,就是一个BMB,我研究了十多年。开始觉得没什么,国内的同行们也都时不时的说超过它了。可是实践证明都错了,越研究就越感觉深不可测,不断地有新认识,新发现。
我也曾奢望过国内的那么多研究机构,怎么就搞不出好东西,让使用方,让企业打个翻身仗。
勇于实践的精神很可贵,那么多企业都在做实践的事情,都是可贵的,不能说理论上不吃透就不能实践,其实很多认识是在实践中加深的。我在研究所的时候就时常翻阅日本专利,发现一个小小的改进,都要申请专利,而那些东西让国人看都是嗤之以鼻的。可偏偏一点一滴的改进,才积累成了有竞争力的产品。
正像上面的一个朋友所说,到头来也许就是个恍然大悟,原来诀窍在这里,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小问题。而这个小问题花费你许多年的精力。
不要嘲笑丑小鸭,纵观历史,多少个大发明家都有丑小鸭的经历。
说勇于实践,就有源源不断的新发现机会,多少重大发明,是来自偶然发现,而支撑偶然发现的就是不断实践这个前提。
这话可能说大了,不愿意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有点理想也不是坏事。
最后,问一个问题:在功放的电源线上加一小段特殊线,就能明显的改变听觉效果,这个事情如果是真的,值得不值得研究?不要说存在不存在这个现象,我是说如果。而且不是您所说的一点点,而是非常明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3-09 15:05:36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2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9 16:19:36 [只看该作者]

和专业人士谈发烧(续2)

 

说到把音箱看做乐器以后,我不由得陷入一种困境。虽然这种说法最早是从发烧友那里提出的,可这种思维又恰恰违反了发烧的某种“原则”。

在发烧友那里,都是极其反对人工修饰的,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人工味。这也是常常和专业人士格格不入的重要方面。例如在发烧友那里,几乎见不到均衡器、效果器、激励器等各种周边设备,在他们看来,周边设备就是人工修饰。而把音箱当做乐器来考虑无外乎又是高保真以外的认为修饰。前面提到的那个换保险丝的发烧友对我说,他就是发烧的叛逆者,曾经偷偷地在系统中加了激励,并骗过赫赫有名的发烧“大师”北京音乐台发烧门诊部的几个人。

在我进入专业领域以后,也一直反思专业的做法和发烧的做法哪个更具优势。同样的,在做专业工程时,也偷偷地引入发烧的某些做法。例如,在系统中所发现的问题尽量通过问题点自身的改进去消除,当各种问题都逐步解决的时候,那些周边设备常常变成了多余的东西。这时周边设备的加入往往不起好作用。

例如均衡器,加入以后无论做不做调试,听觉感受反而变差了,索性甩开不接,可是一旦验收怎么办,均衡器毕竟有助于拉平频响特性。为此我与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们讨教,让我感到以外的是,竟然有人告诉我:验收的时候接上,拿一个好的测试结果,验收完了拆掉,取得好的听觉效果。一些其它的工程商说的更不道德,加入一大堆东西是为了赚钱,任何评审都说不出什么,这是专业的标准套路,不加还可能会遭到非议呢,何苦放着赚钱的机会不用。至于听觉,怎么好就怎么办,但是即便不接,指示灯都亮着。

所有人都赞同哪里出问题在哪里解决的思路,也都反对(至少是不提倡)这里出问题那里补偿的修补方式。只是专业和发烧有各自不同的使用条件,设备也不尽一直,真这样做了,会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挑战。

例如工程现场有很长的信号传输线和音箱线,信号线的分布电容和音箱线的寄生电感是影响传输特性的主要因素。例如某工程功放与音箱之间的传输线长达100米,对于定阻系统来说,这是一个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的严重问题。传输线的衰减,对于不同的频率,有不同的响应,通常的分析是危害高频段(实际试验低频段也有很大影响)。信号线的分布电容虽然与音箱线情况不同,衰减的却同样的是高频段。有业内前辈曾无私的向我提供过关于线材的测试结论,我也自己做过专门测试,证实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说他是挑战在于,发烧那里的几米音箱线都有相当的讲究,那么上百米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专业工程的通常做法是把功放放在音箱附近,功放与其它机房设备之间用光纤等数字化模式。可是问题来了,音箱分散怎么办?调音便利程度下降怎么办?现场条件恶劣怎么办?等等。其实,最高明的做法还是在传输线自身来解决,一切都迎刃而解了。这样也就回归了发烧的理念。

我曾在某期刊上发表过关于音箱线的论文,特别提到国内外关于消除(或减小)寄生电感的多种方法。限于工艺水平的制约,国内的线缆厂还不能像国外那样做出真正意义上的无感线,于是就按照发烧友那样自制,其实说来也简单,多条单股细线并接,只要不卷绕就能很大限度的降低寄生电感,而这些细线本身是符合相关规范的,绕过了验收资质问题。

这话一说就长了,简化设备是发烧的理念,顺着这个思路,绝大多数问题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回到正题,我很想也同样的对发烧友谈谈专业,发烧友的许多做法有相当地优点,也有不少的问题。就说人工味这个问题,在我参与了录音领域的后期制作以后发现,那个环节就已经融入了相当的人工因素,并不是百分之百的现场效果。相反,不少号称纯现场录音的节目源,反而不被市场认可,就是发烧友自己也不认可。既然节目源(片源)就已经是人工的“杰作”,又何必那么追求扩声环节的人工因素呢。

能够理解的是,到了模拟领域(含周边设备的扩声环节),确实有设备越多,附加各种失真也更多的问题。结果加入设备是为了修正缺陷,但是修正的同时又带来修正以外的其它不良因素,得失权衡变得很艰难。

发烧友群体,是一个可爱的群体,尽管有些做法让人听了发笑,我还是认为他们很可爱。那里的业余性质,造就了思维上的没有禁锢,可以无拘束的去大胆想象,大胆实践。记得一个曾经是外资企业高管的朋友说,日本有一家企业的老板,雇佣了几个纯粹外行的人,并且不需要正常上班,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免费用这个企业的产品,然后不断地挑问题。在他看来,企业内部员工都受过企业文化的熏陶,观察问题已经有了某种心理倾向,不能做到真正的判断中立。这也许就是国人所说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我在办厂生产音箱的时候(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组装车间的都是打工妹,应该说是根本不懂鉴赏的“白丁”。可是时间不用长,几个月以后,有人对我说,过去我上街看什么音响都觉得好,可是现在上街听到什么音响都没有我们的好。我问她,这种感觉是现在才有呢还是刚来的时候就有呢,她对我说,刚来的时候没有,好久不上街了,昨天一上街,感觉就变了。

我相信这个打工妹的感受,因为每天在这里干活,天天听一种音响,耳朵已经熏陶出来了,有了明显的倾向化。所以我要求我的营销和技术人员要经常听现场音乐会,在没有扩声设备的环境下感受自然地声音是什么样子,但是无论怎么样,他们的倾向还是不可避免的难以消除。

还有一次,一个干了近四十年的专家朋友和我打赌,说就他四十年的“修炼”最知道用户需要什么,我说好啊,刚好这里有三十多名刚入学的学员,就让他们做裁判。这些人相当的部分没有在音响圈混过,应该比较中立。于是就开始了盲测(盲唱),然后打分,他自己也是投票方。结果出来以后发现,他的投票与少数票接近。我说服吗?。。。。

这种现象在国内的企业比比皆是,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觉得自己的产品好,我相信他们是发自内心的,最现实的检验是KTV领域,唱歌的顾客多数不懂音响,没有任何倾向性,这个歌厅好唱好听,这个歌厅就生意火,那个歌厅感觉不好就没人去。说他检验最准确是这个行业排出了“关系”因素,实实在在地客观。他们为什么不想办法做这样的检验呢。

我在想,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多年从事音响行业的内行,也许长期听音箱里出来的声音,有了某种听音习惯,尽管是五花八门的不同音响,可毕竟是音响里的声音,共同的缺陷,共同的优点把耳朵熏陶成理所当然的参照。如果听到一种音响,就有意无意的往上靠。而外行人则不同,没有什么框框,好听就是好听,与自然声响接近的就不觉得累,差别大的就不舒服。如果音响是给专业人士享用的也就罢了,偏偏是这些外行人,那就不能小视了。

有一次协会组织广东考察,一个很知名的企业老总对我们说,他的产品相当好,只是发愁没人往剧场剧院推荐。我们听了他们的产品以后,不好对他讲太多,因为他们的产品确实比同类进口产品差很多,剧场剧院是一个对音质极其挑剔的场合,这种差距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客户也一定会感受到,怎么推荐啊。

我特别想对企业界说一句话,搞产品最难的是什么,最难得是战胜自我,怎么排除心理倾向,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的产品。有了差距感,才有进步的动力。

这种情况在国外也同样有,就说BMB,几乎所有的经销商都说,已经停产的450是最值得怀念的,那个时代已经不存在了。尽管450以后经历了十多年,相信厂家在这期间也做了大量开发研究,并且按照厂家的说法,现在的产品远远好于那个450,可是市场是公正的,人们怀念450说明对现有产品的不满。这里最需要重视的是,为什么厂家的感觉好与市场的感觉不好发生矛盾,说到底还是缺乏自知之明的能力。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huxueyou
  2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93 积分:76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6-22 14:18:0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9 17:05:25 [只看该作者]

你已经误入岐途了,你说的有些理是对的,有些理是错的。
关于人工味,你的看法我完全反对。发烧为什么要追求反原?
在CD内里作品,是已经完成了的艺术品,听众喜欢这张CD,就是因为这CD的歌唱者和音效处理师的技术。
之所以追求高反原,就是力求这张CD恢复创作时的水平。
追求创作状态,才是真正HIFI意义。
而人为的在后期播放加入其它的元素,就破坏了原创作状态,就不再是在欣赏原创作队伍的作品了。



妙高音响,专业音频设备供应商 www.musesaudio.com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2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9 19:33:27 [只看该作者]

欢迎这样挑毛病。
和您探讨的是,许多烧友并不赞同CD的录音和制作环节,买这CD常常是为了歌手、乐队、甚至指挥家,也可能是作曲家,例如找贝多芬的作品,柏林爱乐乐队的演奏,或者邓丽君的歌,等等。可是当CD买到手以后大失所望,录音和制作太差劲了,怎么加了这么多多余的效果、修饰什么的。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我就曾经为了某作曲买了许多版本拿回来作比较。
所以,看问题有很多种角度,扩声可以看做是一个系统,扩声加上播放(CD机或电脑)又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还可以把信号载体(CD碟,U盘,甚至而网络)包括在内。
对人工味的理解可以使广义的,也可以是狭义的,为什么要强求呢。
作为探讨,我在想一件事,能不能倒过来,后期制作为扩声设备量身定做,也就是根据扩声设备的特性,去修改源信号。这件事已经在某工程上实施了,只是不知没有推广价值。这样一来源信号就更不是完整作品了,它与扩声设备共同还原作曲和演奏的意图。
例如一个宾馆,一个商场或者车站等公共场所,循环播放一些背景音乐,而大范围的定压扩声系统有着某些缺陷(音域窄,混响时间长等等)或者建声的缺陷,完全用周边设备矫正还不如直接把源信号改了,不仅实现了周边设备的某些功能,还能完成周边设备无法完成的工作,还原的音质水平很可能远远高于周边设备,又降低了成本,好处多多啊。对于发烧友的个性化服务也是一个思考的线索。。。
我就针对发烧器材的共性缺陷修改了CD作品,发给不少人品评。例如晶体管功放不如胆机听觉柔和的问题,书架箱的频率下潜不够问题等等。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备量身定做,你把测试曲线发过来,我给你矫正频响特性。要知道,用后期制作来矫正,比周边设备的矫正附加问题可少多了,因为是在数码环节矫正,几乎完全没有模拟设备的的附带失真成分。还可以修正原始CD的制作缺陷。想法够大胆吧。
一切皆可讨论,自由交流就应该畅所欲言。您说对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3-09 19:55:32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KING6688
  3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125 积分:118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8-19 8:42:1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9 23:20:29 [只看该作者]

 看了上述各位大师的讨论,其实觉得楼主倡导的在于对声音的追求精神!!!而国内的相关专家却拿着标准或者规范教条一直的卖弄,缺少耐性,多了一份浮躁!殊不知很多的世界顶级音响都是在不断地实验和摸索中成就更高的品质!出发点不一样。美国的音响或者单元,一直为产品增加附加值,让消费者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身心享受!而国产的音响或者单元,追求的是花最少的钱,偷工减料抄仿人家的成果。到达自己赚钱的利益最大化。不管美国的BOSE,还是美国的监听音箱,电影棚专业音箱,其扬声器单元,电子功放,箱体结构,线材电源等等,都是为了产品的最佳品质孜孜不懈的努力!经得起消费者的时间验证。。。而国人缺少了这份精神!
  支持楼主!!!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3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0 7:26:36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大师,万不可这样称呼,连个发烧友都够不上,楼上几位可能是。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Eagle
  3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吃素的鹰
等级:版主 帖子:1102 积分:14331 威望:2 精华:5 注册:2005-11-11 8:11:09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0 9:01:21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KING6688在2014-03-09 23:20:29的发言:
 看了上述各位大师的讨论,其实觉得楼主倡导的在于对声音的追求精神!!!而国内的相关专家却拿着标准或者规范教条一直的卖弄,缺少耐性,多了一份浮躁!殊不知很多的世界顶级音响都是在不断地实验和摸索中成就更高的品质!出发点不一样。美国的音响或者单元,一直为产品增加附加值,让消费者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身心享受!而国产的音响或者单元,追求的是花最少的钱,偷工减料抄仿人家的成果。到达自己赚钱的利益最大化。不管美国的BOSE,还是美国的监听音箱,电影棚专业音箱,其扬声器单元,电子功放,箱体结构,线材电源等等,都是为了产品的最佳品质孜孜不懈的努力!经得起消费者的时间验证。。。而国人缺少了这份精神!
  支持楼主!!!

其实你这种观点正是中国出不了精品的根源之一——因为中国人都相信月亮是西方的圆谁还能出得了精品?如果我告诉你,去年在国外一世界名牌耳机公司的开发部门看到他们把一国产耳机当初市场竞争对手在研究(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中国还有这么一个国产品牌,惭愧!),你会相信么?如果我告诉你我第一次听说一国产耳机功放品牌是从一美国同行那里听到的你相信么?目前国内确实有很多人鼠目寸光,做些烂货来欺骗消费者,但也有不少人在踏实做好东西,但你们这些人根本就瞧不起国产货!!!直到国外同行都开始研究、使用中国货(中国品牌)的时候,你们还是一个劲的相信月亮只有西方的才圆!同样的东西,挂上西方品牌,国人就以仰视的心态去寻找其优点,趴在地上到处找那个点的声音最好!对其缺点早已抛在九霄云外,即使是缺点那也是个性!挂上国产品牌,就高傲的很挑鼻子竖挑眼,怎么看都不如法眼!对其优点抛在九霄云外,即使有优点也是偶然!

上述两个品牌,我不想也不会提他们的名字,不想帮他们做广告。

楼主确实一个爱研究的人,但很可惜,他的知识不系统。遇到问题,东找点知识来解释,西找个外行的“专家”来请教。把一些本可以用电声知识解释的问题,用千奇百怪的、高深莫测的理论去解释。越搞越神秘,越神秘越越用千奇百怪的理论去研究。

国外的理论就了不起?举个很简单的例子:BOSE的直接反射技术是不是很牛逼?当年炒得多火热?为啥其它品牌不用?你会说那是BOSE的专利,我告诉你专利有效期只有10~15年。直接-反射技术出来几十年了,专利早过期,你看到其它品牌用吗?既然那么好的东西,为啥其它品牌不用?多动脑子、多分析,而不是嘴巴!

很多你听到、看到的“理论”不过是商业说辞,骗消费者的。你要找真正的理论派,多看看世界公认的权威学术杂志,那上面看到真正的理论多一些。只是多一些,其实还是会存在一些鱼目混珠的东西,但至少不会像你在人广告上看到那些“理论”那么虚假。

一个以线材著称的品牌要做耳机,好端端的线不用,非要用非常规的线——以线材著称的品牌当然不能用普通线。接上耳机,发现声音真的不同。我就不信邪,不相信线材对声音影响这么大,比喇叭还大。一测电阻,好嘛!人家普通线阻抗小于1欧姆,它那条线阻抗大好几倍,当然声音不同了!是好是坏?用这样的东西去给消费者、发烧友做演示,一定有人顶礼膜拜!沿着这条路,继续发展,就可以搞出很高深的理论出来让发烧友相信它的线才是好东西!这个故事绝对真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3-10 09:23:35编辑过]


^_^ 天地生万物,是物皆有道;得道可明,未得必惘。惘因未得道,而
明亦未必得道,终即始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3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0 9:30:51 [只看该作者]

以偏概全。
整体上说,中国与国外相比确实存在差距,同意这一点吗。
中国确实有好东西,可是没人信,却要通过国外的什么品牌,什么期刊来造势。
中国的部分好东西改变不了整体的差距。
期刊分学术、中级、科普几大类,网站属于哪一类,是不是一定拿些多数人看不懂的东西才行?
我的专家朋友圈都是外行的?口气太大了吧。他们在国家认可的专家库中都有位置,否定专家库吗?我想问问你是专家库的成员吗?晒一晒聘书如何?
其实我并不在意这些,而是看实际能力。如果自信有水平,有能力好啊,我刚刚发了几个求助,回复一下立刻知道水平了。这样的求助还要多发几个,就是想看看这里有多少伪专家。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Eagle
  3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吃素的鹰
等级:版主 帖子:1102 积分:14331 威望:2 精华:5 注册:2005-11-11 8:11:09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0 9:36:51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泊尔在2014-03-10 09:30:51的发言:
以偏概全。
整体上说,中国与国外相比确实存在差距,同意这一点吗。
中国确实有好东西,可是没人信,却要通过国外的什么品牌,什么期刊来造势。
中国的部分好东西改变不了整体的差距。
期刊分学术、中级、科普几大类,网站属于哪一类,是不是一定拿些多数人看不懂的东西才行?
我的专家朋友圈都是外行的?口气太大了吧。他们在国家认可的专家库中都有位置,否定专家库吗?我想问问你是专家库的成员吗?晒一晒聘书如何?
其实我并不在意这些,而是看实际能力。如果自信有水平,有能力好啊,我刚刚发了几个求助,回复一下立刻知道水平了。这样的求助还要多发几个,就是想看看这里有多少伪专家。

你找一个搞核武器的专家,国家最牛逼的人,问他回锅肉怎么炒。他的回答你说权威还是不权威?不权威,人家是两院院士;权威?你的那些牛逼的专家开发过什么世界公认的喇叭、音箱、耳机没有?晒出来看看!!晒不出来就别再说这个专家那个专家的,爱因斯坦在这个时候也不敢说自己是专家!你那些专家真的牛逼?叫他们来这里讨论一下。我从来没说自己是专家,我只不过是电声行业内的一个从业者。

跟你没法说,冷静的告诉你,你却横着扯,你的那些问题,这个论坛真正懂理论的人已经不屑回答你了。我也不会再回答你的问题,说不清、浪费时间,我还要做自己的事情。你继续!你当这个论坛的人都不懂,就你懂也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3-10 09:52:55编辑过]


^_^ 天地生万物,是物皆有道;得道可明,未得必惘。惘因未得道,而
明亦未必得道,终即始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3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0 10:03:10 [只看该作者]

我所说所有技术问题,都属于专家擅长范围,炒回锅肉的话我说不出来,也丢不起这个人。
说线材的神秘问题吗?我已经较清楚这里的情况。
1.不相信事实,否定事实,而不是表示疑问并亲身验证。
2.所有问题都可以用公知的理论解答,理解不了的一律成为伪科学。
3.有人提出非常规研究线索,不管这人是什么人,断言是假专家。
4.善于拍砖,不回答问题,不知道是回答不了,还是怕出丑反被别人拍。
5.这里的学术气氛不浓,帽子满天飞,听不到“商榷”这个学术界最常用的词。也感受不到具体问题的讨论气氛。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Eagle
  3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吃素的鹰
等级:版主 帖子:1102 积分:14331 威望:2 精华:5 注册:2005-11-11 8:11:09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0 10:30:23 [只看该作者]

你的那些问题,要给你解释清楚,得从声学基础理论开始讲,谁有这空?人家不回答你,是你在自己的“理论”世界走得太远,却从一开始就跟电声理论不在一条线。你自己找声学基础开始看,看不懂的地方上来问,会有人给你回答。


^_^ 天地生万物,是物皆有道;得道可明,未得必惘。惘因未得道,而
明亦未必得道,终即始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3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0 10:35:08 [只看该作者]

一个以线材著称的品牌要做耳机,好端端的线不用,非要用非常规的线——以线材著称的品牌当然不能用普通线。接上耳机,发现声音真的不同。我就不信邪,不相信线材对声音影响这么大,比喇叭还大。一测电阻,好嘛!人家普通线阻抗小于1欧姆,它那条线阻抗大好几倍,当然声音不同了!是好是坏?用这样的东西去给消费者、发烧友做演示,一定有人顶礼膜拜!沿着这条路,继续发展,就可以搞出很高深的理论出来让发烧友相信它的线才是好东西!这个故事绝对真实!
你说的这段话感兴趣,改变电阻的事情我在二多年前做过,回想是小儿科了。不过这个品牌真的就是通过电阻的改变影响听觉吗?很多事情一般人只是看到表面现象。我不是肯定这个品牌,只是不想轻易否定,因为不了解情况,说肯定和说否定都没有根据。
有些线材确实在改变听觉的同时,改变了电阻,这个电阻也许是“副产品”,不是内在原因。有人向我介绍过碳纤维线,能改变听觉,但是电阻也变了。
我说的材料,测不到电阻。常规的仪表都测不到,可以认为是零,与你说的情况对不上。
我要是你,就应该问问这个品牌的技术,有疑问不去问,轻易下断言否定,估计这个品牌会不服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泊尔
  3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373 积分:21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1-10 10:16:5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0 10:45:35 [只看该作者]

你的那些问题,要给你解释清楚,得从声学基础理论开始讲,谁有这空?人家不回答你,是你在自己的“理论”世界走得太远,却从一开始就跟电声理论不在一条线。你自己找声学基础开始看,看不懂的地方上来问,会有人给你回答。
说的是我刚刚发的几个求助吗?这是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真心真意想得到回答,你就当是我全都知道基础知识,给一个回答就可以了,若我看不懂,会找专家讨教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ToneLiu
  3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侠之大者 帖子:160 积分:101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6-28 12:18:18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0 10:54:24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泊尔在2014-03-10 10:35:08的发言:
一个以线材著称的品牌要做耳机,好端端的线不用,非要用非常规的线——以线材著称的品牌当然不能用普通线。接上耳机,发现声音真的不同。我就不信邪,不相信线材对声音影响这么大,比喇叭还大。一测电阻,好嘛!人家普通线阻抗小于1欧姆,它那条线阻抗大好几倍,当然声音不同了!是好是坏?用这样的东西去给消费者、发烧友做演示,一定有人顶礼膜拜!沿着这条路,继续发展,就可以搞出很高深的理论出来让发烧友相信它的线才是好东西!这个故事绝对真实!
你说的这段话感兴趣,改变电阻的事情我在二多年前做过,回想是小儿科了。不过这个品牌真的就是通过电阻的改变影响听觉吗?很多事情一般人只是看到表面现象。我不是肯定这个品牌,只是不想轻易否定,因为不了解情况,说肯定和说否定都没有根据。
有些线材确实在改变听觉的同时,改变了电阻,这个电阻也许是“副产品”,不是内在原因。有人向我介绍过碳纤维线,能改变听觉,但是电阻也变了。
我说的材料,测不到电阻。常规的仪表都测不到,可以认为是零,与你说的情况对不上。
我要是你,就应该问问这个品牌的技术,有疑问不去问,轻易下断言否定,估计这个品牌会不服的。

 

"我说的材料,测不到电阻。常规的仪表都测不到,可以认为是零,与你说的情况对不上。"

 

大师,您说的什么神仙材料,测不到电阻?在绝对零度下么?这个我还真不信。。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pzpzp
  4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业余侠客 帖子:58 积分:96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4-15 10:50:38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0 10:58:39 [只看该作者]

泊尔是个追求高品质的’发烧友‘没错,你的口才也不错,但你对电声的概念、分析电声问题的思路跟你说的呆过十年研究所大相径庭。上面给你提出问题的那些网友可以说是站在电声界前列的人物,他们给你说的那些东西并不是想说明他们有么的牛逼,而是实实在在的做事道理。电声这东西以目前的研究深度确实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总结去发现,但不代表一个电器元件的改动或是结构件的改变就意味着对电声产品有了很深的研究。

 回到顶部
总数 101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