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一个很贴切的比喻。
原汁原味,一直是一个命题,一直被推荐和崇拜的东西。
不过,原汁原味何处寻?!
你在听什么高保真的录音的时候,就已经不是原汁原味了。录音大师就已经根据他的理解做了很多“选择食材和用量多少”的调整,而且不同的录音器材也有不同的音色特点。
比如:你在一个没有进行扩音的音乐会里,三角铁的声音一般是很难被清楚听到的。但是在一些录音里却往往被明显的“放大”,可以很清楚的听到三角铁那特殊的高频声了。
所以这些,从录音制作者的角度就是进行美化了。
从而,当然就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了!
一个CD碟或什么录音,就已经是原作的一种演绎,是不是可以说是一个原作的“失真”呢?
所以,原汁原味可能并不是一个标准或追求。
说到原汁原味,也讲一个生活里的真实例子:
一些饭店,不知道为什么想一鸣惊人,竟把“原汁原味,不添加味精”作为他们的菜品的特色的广告。
但是,时间才是最后的裁判:虽然开始的时候也有的人来尝试,好像也有一个卖点,生意也蛮可以的。但是,结果是客人越来越少,最后关门大吉去了。
我想,人们也许会去试试原汁原味的东西,但是这毕竟是太过“清淡寡味”了,最后还是被大多数的人放弃的。
当然,楼上说的一句话还是非常在理的:那碗水,你得要先找到。
不过,按照现有的技术水平,找到这碗水,好像并不是很困难的吧?至少不是要求特别高的时候。
那些真正做高保真的厂家,我想他们的技术水平应该不至于连基本的技术指标都达不到的吧?
看来,功夫还是在找到这碗水后的调料、用量等等方面了。
这算不算是玩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