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模拟建筑声学设计
王 鹏
清华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工程师

讲师简介: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至今从事建筑声学工作,现工作于清华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声学设计和建筑声学模拟与测量。

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声学设计越来越成为人们在评价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与国内比较而言,国外对于使用计算机进行建筑声学的研究,已经有许多年了,并且推出了许许多多的应用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建筑声学设计,如丹麦的ODEON,意大利的RAMSETE,比利时的Raynoise,已及德国的EASE等等。这些计算机软件都已经进入市场,一些建筑声学工程顾问公司使用这些软件,进行建筑声学顾问工作,使用软件模拟来预测建筑的声学质量,以及对建筑声学改造方案进行可行性预测。

计算机软件模拟方法的优势在于,建立几何模型之后,能够非常方便的短时间内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提供给工程师或建筑师声学方案设计的合理性的参考信息。在建筑项目设计的各个阶段计算机模拟能发挥其便捷性和指导性的预测意见。
课程题纲:
1、计算机模拟在厅堂音质中的应用
2、计算机模拟在体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计算机模拟在建筑规划和交通噪声中的应用
4、计算机模拟在工业降噪领域的应用
5、计算机模拟与实际测量之间的误差分析
■ 小空间声学装修设计
朱相栋
清华大学建筑声学硕士

讲师简介: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建筑系,主修建筑设计专业,清华大学建筑声学硕士。工作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物理实验室,专业从事建筑声学工程设计与技术咨询工作。

小空间,顾名思义是指室内空间相对尺寸较小的房间,其房间尺寸一般在3~5m,尺寸略大的能达到10m左右。其声学设计主要包括混响时间控制和室内声场控制。由于小空间内房间尺寸较小,与声波波长能发生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小房间固有的共振模式会引起某部分频段声音能量衰减不同于正常的衰减过程,或者共振频率集中于某一频段,造成声染色现象,使得声音的某些频率成分被大大的加强,从而导致原有音色的失真或产生染色效应。

混响时间是室内音质重要的衡量指标,不同的房间其要求的混响时间要求亦不同。因此应该选择不同吸声特性的材料进行合理搭配,控制室内混响时间曲线的平直性(响应)。在小空间内如混响时间过长,容易造成室内声音尾音过长,含混不清,影响听音效果。
本课程主要侧重于小空间内存在的房间共振、驻波振颤回声等声学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及相关处理方式进行介绍。
课程提纲:
1、小空间室内声学指标
2、小空间声学设计难点
3、小空间室内声学处理方式
3.1室内体型比例选择
3.2室内扩散处理
3.3室内吸声处理
4、与周围环境的隔声处理
5、实际工程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