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楼论坛信息发布区行业动态室 → 中国最大的学术造假


  共有966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中国最大的学术造假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danny
  2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
等级:黑侠 帖子:533 积分:574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11-3 9:29:1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3-8 18:38:44 [只看该作者]

我今天在网上看到的报道,我转贴一下:


学习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danny
  2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
等级:黑侠 帖子:533 积分:574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11-3 9:29:1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3-8 18:40:15 [只看该作者]

“汉芯事件”覆水难收
2006-03-08 17:30:00 来源: Chinabyte

  导读“汉芯事件”太过有趣:举报故事离奇、当事一方沉默,加上媒体普遍“失声”……一切都使人心痒难耐。下一幕会是什么?仿佛是场“××猜猜猜”的娱乐节目,而调查结论扭扭捏捏的就是不出来。文章导读1、“高科技担保公司”受质疑 2、媒体应当追问到底


  评论尚未明朗的重大事件是典型的“高风险作业”。


  然而“汉芯事件”太过有趣:举报故事离奇、当事一方沉默,加上媒体普遍“失声”……一切都使人心痒难耐。下一幕会是什么?仿佛是场“××猜猜猜”的娱乐节目,而调查结论扭扭捏捏的就是不出来。


  对于公众来说,台前幕后正经历怎样的“板块运动”不得而知。但有一点:除非高层下决心“动一批人”,最终的结论和处理仍有极大变数;另一方面,对此事的调查势成骑虎,结论已到了“不得不发”的阶段。


  “高科技担保公司”受质疑


  汉芯不只是颗小小的芯片。


  陈进依托的是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百年大学。具体而言,为汉芯在技术上撑腰的是一批“国字号权威”。组织调查的难度不止于技术问题,更需要智慧和决心。怎样考察权威的言行,是此番调查的看点之一;与此同时,人们也难免“投鼠忌器”之忧。


  众所周知,在我们的高科技管理模式中,权威专家对于官方决策有重大的影响。简而言之,他们事实上组成了技术领域的“担保公司”。一旦权威点头称许或是坚决否定,从企业到官员都要慎重考虑。


  此番匿名举报,说的是汉芯天方夜谭般的造假问题;如果举报属实,等于是说芯片业的几大权威在能力、诚信方面有所缺失,这不能不更令人急于听到调查的结论。


  “民工打磨” - 举报怎么都像是个恶毒的玩笑。然而,公开消息就存在让人“看不懂”的地方。


  回到2003年:“2月26日上午由上海市科委主持,由王阳元、许居衍、邹世昌院士、863专家组组长严晓浪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汉芯一号’0.18微米DSP芯片的成果进行成果鉴定。据专家认定,‘汉芯一号’及其相关设计和应用开发平台属于国内首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下午,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门主持新闻发布会,向海内外新闻媒体、社会各界发布了‘汉芯一号’诞生过程。……”


  上午专家碰头开成果鉴定会,下午开新闻发布会。这是“超英赶美”的速度。


  据了解,芯片鉴定不能只做DEMO(插到系统板上跑应用),更不能放几张幻灯片了事,要从CODE(代码)入手,独立地检验各环节的正向工程,最终确认这是可复制(而不是可打磨)的新产品。这样的鉴定可能要一、两个月;鉴定成功,说明是真货、可以批量生产。


  汉芯1号被举报为“民工打磨”,那么它是否曾经接受过规范的鉴定?官方调查报告不能不对此予以澄清,这事关一众行业领军人物的英名。如果他们丢失了公信力,涉及芯片业的重大决策,有关部门还能听取谁的意见呢?第1页:第2页:共2页。12


  导读“汉芯事件”太过有趣:举报故事离奇、当事一方沉默,加上媒体普遍“失声”……一切都使人心痒难耐。下一幕会是什么?仿佛是场“××猜猜猜”的娱乐节目,而调查结论扭扭捏捏的就是不出来。文章导读1、“高科技担保公司”受质疑 2、媒体应当追问到底


  媒体应当追问到底


  遗憾的是,媒体对于汉芯的报道过去、现在都没有“做足一百分”。


  其实在汉芯1号发布之后,可追问的就很多:鉴定是否符合程序?与IBM的合作是否落实?“150万片国际订单”进展如何?……这并不是八卦,陈进应当为他嘴里说出来的话负责;媒体职责所在,更应当追问到底。


  同样令人遗憾的是,从今年一月出现举报至今,依然寥寥。事到如今,局势依然云山雾罩。其实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很多:


  1


  、陈进运作“汉芯”的思路和小故事?他的企业怎样攀上了政府公关的高峰?


  2


  、汉芯系列产品的鉴定程序是否科学、规范?代码、文档、样品有无缺失?


  3、参与汉芯系列产品鉴定的专家组成员名单能否完整公示?


  4、按照有关法规,鉴定专家对其结论承担怎样的责任?


  5、为何众多知情、不知情的专家、业内人士都对此保持沉默?


  6、网上有传言称:鉴定组成员、国家863计划集成电路设计专家组组长严晓浪与投资汉芯并承担多项863项目的斯威特集团董事长严晓群是“亲兄弟”,此说当真否?


  7、对举报的调查是怎样启动的?程序如何?如何确保独立性?


  8、处理方面:依据怎样的标准问责造谣者 / 造假企业?


  除了严肃的话题,见到陈进的记者还可以跟他聊聊:最近天气如何?跑了哪些路,做了哪些“运动”?有无新的旅游计划?举报者是否已经调查出来?……遗憾的是,陈的手机老是关着。旅游方面,已经有媒体打听到他去了深圳。


  前景难料 事不宜迟


  无论举报是真是假,汉芯事件已经构成了对我国高科技管理体制“诚信度”的挑战。到目前为止,应对难言及时、到位,负面影响还在扩大。


  众所周知,芯片业历来是“国之重器”,政府的投资、支持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比如,从汉芯产品发布会可以看出,无论技术上有无“裂缝”,这本身是个“产、官、学”紧密结合的项目。这种项目出了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可想而知,对汉芯的举报和当事各方的沉默已经带来了公众的信任危机。危险的是:如果对此认识不足、继续回应缓慢,调查报告的结论将失去可信度。


  对汉芯的举报很可能是不实之词、甚至一派胡言。因为如果汉芯真有问题,那么备受高层倚重的几大权威统统难辞其咎;在现有的体制之下,决策时尊重专家意见的管理部门将面临困惑和尴尬。“意见领袖”失去了权威和严肃性,政策的延伸和人事格局都将面临挑战;在民间,芯片业将被认为是个充斥着骗子的行当。


  如果对汉芯的举报被确认属实,那么,我们的高科技管理体制需要沉重的反思和调整-如果举报被认定为“造谣”,反思和调整将推迟到下一个丑闻的爆发。


  众目睽睽,不应该再拖下去了。《南方都市报》登了篇文章,标题是《“汉芯一号”造假案需要一个明快的处理》。“明快”二字用得好,仁至义尽。



学习
 回到顶部
总数 22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