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楼论坛技术交流区测试、标准与评价、鉴赏音乐鉴赏和器材评价室 → 对SRS的批判(5年前)


  共有4393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对SRS的批判(5年前)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philip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124 积分:217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5-11-11 22:44:23
对SRS的批判(5年前)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3-10 21:24:22 [显示全部帖子]

5年前在另一家公司工作曾有机会今距离接触了SRS的一系列“技术”。经过测量及试听,结果大失所望。于是给SRS公司的工程师们写了封信,希望给予解答,但也没有终于回复。现在翻出来觉得写得有点尖刻,但话粗理不粗,便决定贴出来分飨一下。

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了,再也没有理会SRS。不知现今怎么样了?

----------------------------

谢谢你为XX公司作的一切.望我们能在技术合作上取得进展.您可以将以下文字转述给SRS有关人员.

正如您所说,我对SRS公司的诸多技术存在疑问.作为一员电声工作者,我甚至不敢看SRS公司制作的一些宣传材料,怕它们会动摇我以前所学到的声学甚至是电学方面的基本观点.同样的疑问也存在于国内很多声学专家中,我想如果SRS公司不做一些技术上的解释的话,早晚会有一些对它不利的观点发表出来,而这些观点会建立在客观的测量数据基础上.

我们XX公司业已在很多机型中采用了SRS公司的环绕声"技术",但正如我所料,目前为止没有一款取得理想效果(商业上带来多大成就我不知道).有时候我们用很廉价的芯片就可以取得甚至比它好的效果.

以下困惑,希望能得到SRS公司技术权威的解释(而不是照本宣科般的解释)希望他们要么不予回答,要么就说实话.

一. SRS公司动辄"心理声学",很容易让人感到是利用心理声学这门学科的不成熟性,或者是人们主观上对声音感受的易受操纵性,来掩盖这些技术在客观测量上的不足.建议贵公司在一些技术推介资料中,多提供一些让人信服的数据和测量方法,而不是把向直接消费者推销的那一套用在工程师身上.

二.有关SRS 3D.

1. 每逢介绍SRS时都要提到HRTF(人头相关函数),但HRTF是人耳固有的,它是任何时候都存在的.也就是说,HRTF与SRS的有无无关.是吗?

2. 既然HRTF与SRS无关,那么如果SRS中如果有加装了HRTF效应,也就是双重的HRTF效果,这是不允许的.

3. HRTF并不能成为环绕声的基础,它只是表达了人耳对外界声波的过滤作用,表明了人耳的天然过滤器作用,与声音定位并没有什么关系.真正影响人耳方位感的是双耳的声强差和相位差,这是声学最基本的常识.正像一只耳朵聋的人无法听到声音的方位一样,但这只耳朵同样有HRTF.

4. 即使真的运用了HRTF,又怎样从测量数据上来证实?

5. SRS妄图提取录音中的环境声,如果到录音棚去看看,就会发现这是错误的想法.大多录音棚都做了很强的吸声处理,混响,延迟等效果都是通过电处理出来的.假设一个声音从全消声室取得(完全没有环境声),那么SRS就没有效果了吗?

6.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SRS与HRTF无关,与提取环境声无关,它只是对左右声道作了一些加加减减的处理,使得左右声道在不同的频率的声音幅度产生差异.也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环绕声电路.

三. 有关TRUBASS.

1.在资料中介绍的原理中说是运用了人耳的非线性效应,的确,人耳是存在非线性效应,但那时非常微小的效应,不足以发展一门技术!我们可以做个试验,一个100Hz和一个150Hz的纯音信号馈给扬声器时,人耳并不能明显的感到一个50Hz的信号!

2. 如果真的以这个原理为基础,又怎样从测量数据上证实?

3. 在我们的测量表明,TRUBASS加上后,喇叭两端的电频响上低频段得到了提升(150Hz以下),这表明低音效果的提升完全是通过传统的方法得到.为什么非要说是"利用人耳非线性原理"呢?

4. 在宣传资料中,都说道当运用trubass时,功率增加很小(有的甚至说不增加功率),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这些语言都是非技术人员编造出来的迷惑消费者的吗?稍微有一点声学或者电学常识便知那是不可能的.我们的测试中也否认了这一点:低频声压增加一点,喇叭功率也必须要增加一点,与常识没有一点违背之处.

5. 综上所述,trubass等同于一个低频提升的多端均衡器或者是一个在电视机中常用的低音增强器(bass booster).如果说有点区别的话,那就是trubass对较高电平的输入电压进行了限幅处理.

四. 有关focus

1. 在介绍focus时没有用到夸张的语言,但不知为什么,并未对它的原理做详细介绍. 当有人向我介绍focus时,我断言,它肯定是将高频作了提升.测量结果表明果然如此.这么简单的手法也能称得上一门技术吗?有没有其他的玄妙?请予以指点.

2. 有必要提醒的是,在现有的背投彩电中,为了弥补喇叭位置造成的高频损失,都对高频作了恰当的提升,而这些根本都不需要增加成本的.focus比它优越在哪里?

五. 有关trusurround.

到了trusurround,资料中又运用了夸张的语言,说是运用两个喇叭能出现AC-3的效果,甚至普通双声道节目也能够出现真正环绕声的效果.请问您们自己相信吗?这些话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不论运用什么技术,两只喇叭所发出的声音只能介于这两只喇叭构筑的平面内,这与Dolby公司的真实环绕声有本质的区别.

六. 有关CS 5.1

我无法看下去........

当然也有在一起的WOW.....

七. 在这些宣传资料中,经常提到运用某个技术,竟然能将一只麦克风里面录制的环境声(环绕声)分离出来,言下之意即是通过一只麦克风就能完成声像的定位,这简直是荒谬! 即使象人耳这种高智能型的传感器,也必须通过两只来辨别方位.目前为止还没有(也不可能)有这种智能话筒,他能分辨出环境声和直达声的区别,又怎么能够提取出来呢?不用说从技术上很难提取,其实就根本找不到要提取的对象!你能对一个录制的节目的电信号告诉我哪部分是环境声吗?我们可以想象以下的一个实验:

乙声源

甲声源


在上图中,由于两面墙的隔离与反射,人会感到甲声源在后方,乙声源在前方,而麦克风却没有这种鉴别能力.

再说即使你提取出来了,你最终又是通过左右两个音箱重放,又怎样体现你分离出来的环绕声呢?

不可否认,SRS公司的上述"技术"都是有它的主观效果的,关键是要敢于承认它援用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对工程师.针对我们的测量结果,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这种宣传手法是为了表明自己"技术"的先进性,不惜借用一些玄妙的不成熟的理论来蒙蔽人们,从而获取高利润.

其实,以上效果我们完全可以用低成本实现.比如trubass,我们可以用廉价的"低音增强器来实现(即对低频段做提升);比如focus,我们只需通过对高频端作提升便可实现;至于SRS,那么最简单的环绕声处理电路也可以出差不多或者更好的效果.

由于条件有限,无法看到SRS公司对外的所有的技术资料,以上理解如有偏颇当请原谅.愿意与SRS的工程师作些更深入的探讨!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03-10 21:27:29编辑过]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