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楼论坛技术交流区测试、标准与评价、鉴赏音乐鉴赏和器材评价室 → 对SRS的批判(5年前)


  共有4394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对SRS的批判(5年前)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spl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62 积分:1302 威望:1 精华:0 注册:2005-12-15 11:02:51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3-11 17:59:26 [显示全部帖子]

华南理工大学的环绕声技术有较高的水准,AES曾经刊登过他们的文章。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spl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62 积分:1302 威望:1 精华:0 注册:2005-12-15 11:02:5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7-28 10:48:58 [显示全部帖子]

 

 "3. HRTF并不能成为环绕声的基础,它只是表达了人耳对外界声波的过滤作用,表明了人耳的天然过滤器作用,与声音定位并没有什么关系.真正影响人耳方位感的是双耳的声强差和相位差,这是声学最基本的常识.正像一只耳朵聋的人无法听到声音的方位一样,但这只耳朵同样有HRTF."

 

很多年过去了,Lz的板砖仍在。今天有闲,再次看了看,私下揣摩,也许SRS工程师不回的原因有很多种,

可能是砖头太重(责难大于批评探讨),也可能是砖头不正(基本概念不清楚,无法立论)。

 

看到上述LZ提出的第三条, 不禁要问: 1. 难道HRTF不是环绕声的基础吗?      2. 难道ITD,ILD等等不是HRTF的一部分吗?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spl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62 积分:1302 威望:1 精华:0 注册:2005-12-15 11:02:5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7-29 10:35:37 [显示全部帖子]

首先声明:本人与SRS没有任何关系,下列发言不代表任何公司和机构,仅仅个人浅见,供坛子里的网友批评指正,相互学习提高。

 

很偶然的机会,看到LZ的下列发言,内容很丰富;很显然,LZ对3D音效有某种个人意见,并把这种意见很直接的扔给了SRS,

可惜没有获得任何反馈,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本人不才,尝试和大家一起探讨Philip提出的这些“老”问题,期望起抛砖引玉的效果。

下文蓝色为原文,黑色为我的发言。

 

一. SRS公司动辄"心理声学",很容易让人感到是利用心理声学这门学科的不成熟性,或者是人们主观上对声音感受的易受操纵性,来掩盖这些技术在客观测量上的不足.建议贵公司在一些技术推介资料中,多提供一些让人信服的数据和测量方法,而不是把向直接消费者推销的那一套用在工程师身上.

“感觉的东西”比较难直接用数据量化,而且因人而异;

 

二.有关SRS 3D.

1. 每逢介绍SRS时都要提到HRTF(人头相关函数),但HRTF是人耳固有的,它是任何时候都存在的.也就是说,HRTF与SRS的有无无关.是吗?

    HRTF用系统的概念,解释头、耳、躯干等等对声音的作用,从概念上方便了进一步的声处理;

    难点在于1)因人而异 2)不同角度的HRTF太多,取舍不易;3)HRTF的脉冲响应精度不易取舍;4)其他;

    所有的与人相关的3D声处理,绕不开这个概念;

2. 既然HRTF与SRS无关,那么如果SRS中如果有加装了HRTF效应,也就是双重的HRTF效果,这是不允许的.

    SRS如果是愚蠢的双重HRTF,应该被拍砖!

 

3. HRTF并不能成为环绕声的基础,它只是表达了人耳对外界声波的过滤作用,表明了人耳的天然过滤器作用,与声音定位并没有什么关系.真正影响人耳方位感的是双耳的声强差和相位差,这是声学最基本的常识.正像一只耳朵聋的人无法听到声音的方位一样,但这只耳朵同样有HRTF.

    人对外界声波的滤波,自然包含了双耳之间的强度和相位关系。HRTF是大概念,ITD等等是对其的合理简化。

 

4. 即使真的运用了HRTF,又怎样从测量数据上来证实?

    这是一个好问题!

 

5. SRS妄图提取录音中的环境声,如果到录音棚去看看,就会发现这是错误的想法.大多录音棚都做了很强的吸声处理,混响,延迟等效果都是通过电处理出来的.假设一个声音从全消声室取得(完全没有环境声),那么SRS就没有效果了吗?

    录音师如果制作的是全的节目源,估计也不是给普通消费者听的。

    录音师人工添加的REVERB等等效果,也是环境效果的一部分。

 

6.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SRS与HRTF无关,与提取环境声无关,它只是对左右声道作了一些加加减减的处理,使得左右声道在不同的频率的声音幅度产生差异.也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环绕声电路.

    所谓左右声道的加加减减,可能是为了表示Gardner的传统CTC而已,至于SRS是否仅此而已,结论稍稍武断。

 

三. 有关TRUBASS.

1.在资料中介绍的原理中说是运用了人耳的非线性效应,的确,人耳是存在非线性效应,但那时非常微小的效应,不足以发展一门技术!我们可以做个试验,一个100Hz和一个150Hz的纯音信号馈给扬声器时,人耳并不能明显的感到一个50Hz的信号!

   Waves的MaxxBass已经商用多年,这个仁者见仁而已;

2. 如果真的以这个原理为基础,又怎样从测量数据上证实?

   基频缺失效应是一种感觉,难为SRS了,呵呵;也许需要一定数量普通人的统计样本来说明问题。  

3. 在我们的测量表明,TRUBASS加上后,喇叭两端的电频响上低频段得到了提升(150Hz以下),这表明低音效果的提升完全是通过传统的方法得到.为什么非要说是"利用人耳非线性原理"呢?

   这一砖比较准确!

4. 在宣传资料中,都说道当运用trubass时,功率增加很小(有的甚至说不增加功率),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这些语言都是非技术人员编造出来的迷惑消费者的吗?稍微有一点声学或者电学常识便知那是不可能的.我们的测试中也否认了这一点:低频声压增加一点,喇叭功率也必须要增加一点,与常识没有一点违背之处.

   同样正中要害! 

5. 综上所述,trubass等同于一个低频提升的多端均衡器或者是一个在电视机中常用的低音增强器(bass booster).如果说有点区别的话,那就是trubass对较高电平的输入电压进行了限幅处理.

   真是这么简单?

   事情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目前平面电视都向超薄型发展,因此Bass的技术尤其重要;

   如果TrueBass真有宣传的那些效果,电视机会是第一应用场合;

 

四. 有关focus

1. 在介绍focus时没有用到夸张的语言,但不知为什么,并未对它的原理做详细介绍. 当有人向我介绍focus时,我断言,它肯定是将高频作了提升.测量结果表明果然如此.这么简单的手法也能称得上一门技术吗?有没有其他的玄妙?请予以指点.

     双声道和单声道,都同样的感觉?还是仅仅针对双声道?

2. 有必要提醒的是,在现有的背投彩电中,为了弥补喇叭位置造成的高频损失,都对高频作了恰当的提升,而这些根本都不需要增加成本的.focus比它优越在哪里?

   如果1.的猜测正确,2有意义,否则没有意义;

   良好Focus应该基于人声提取技术,做特定频带的动态提升,而不是高频的简单EQ, 希望SRS不至于这么次!

 

五. 有关trusurround.

到了trusurround,资料中又运用了夸张的语言,说是运用两个喇叭能出现AC-3的效果,甚至普通双声道节目也能够出现真正环绕声的效果.请问您们自己相信吗?这些话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不论运用什么技术,两只喇叭所发出的声音只能介于这两只喇叭构筑的平面内,这与Dolby公司的真实环绕声有本质的区别.

    理论基础简而言之就是普通环境的HRTF。虚拟,永远不能完全代替实际。广告用语,可以理解啊。

 

六. 有关CS 5.1

我无法看下去........

当然也有在一起的WOW.....   

七. 在这些宣传资料中,经常提到运用某个技术,竟然能将一只麦克风里面录制的环境声(环绕声)分离出来,言下之意即是通过一只麦克风就能完成声像的定位,这简直是荒谬! 即使象人耳这种高智能型的传感器,也必须通过两只来辨别方位.目前为止还没有(也不可能)有这种智能话筒,他能分辨出环境声和直达声的区别,又怎么能够提取出来呢?不用说从技术上很难提取,其实就根本找不到要提取的对象!你能对一个录制的节目的电信号告诉我哪部分是环境声吗?我们可以想象以下的一个实验:

    1.单耳也有一定的定位功能;

    2.确实有一些研究是基于 盲原分离和独立分量分析的,如果SRS是严肃的,他们的成果应该基于这些基础知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