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器声学原理探析之 管乐器篇——
● 一般管乐器发声原理并非“亥姆霍茨共鸣器”,而是驻波(波导)——实质为“并联共鸣”,而前者为“串联共鸣”。
管乐器驻波——可视为管内空气柱声质量Ma与声顺Ca的“并联共鸣”。
● 埙 ——是一种特别的管乐器。
一般管乐器主要为“并联共鸣”(驻波)——而埙主要为“串联共鸣”(亥姆霍茨共鸣器) 。
倒相音箱只是单一共鸣频率——而埙则有多个共鸣频率,并将其按一定音程排列,能够演奏出各种曲调(类似于陶笛),埙相当于“一腔多管”亥姆霍茨共鸣器——笛箫等“开管”则无法形成亥姆霍茨共鸣器。
埙音孔全封住时,可形成“闭管”(λ/4共振),为“并联共鸣”——同吹瓶。
● 驻波与声辐射——
同为“并联共振”——管乐器空气柱驻波形成声波辐射,与弦/膜/板共振驻波形成辐射不同——前者为纵波/气体/振幅大;后者为横波/固体/振幅小——但两者都是“对称性振动/同相辐射”。
管口“波腹”——形成驻波的两列波振速V交替达到最大值,向外振动/形成声波辐射——与“弦驻波”不同(双向辐射),“管驻波”两列波交替向外辐射(单向) 。
● 实际上——管乐器声管内气流速度达一般不到声速Co,即Ma<1,故S↓/v↑(流体“连续性方程”) 。S↓,则管径d↓;v↑,则p ↓(伯努利方程)——故d↓/v↑/p↓。
单簧管为筒形“哨口”,则d↑/v↓/p↑——故为波节,形成“闭管”;
双簧管为细长“吹口”,则d↓/v↑/p↓——故为波腹,形成“开管”。
管乐器发声并非管内“驻波”的声音——而是管口空气被激励的结果,管内形成驻波的并非声波(Ma<1),而是气流振动的机械波——虽然声波可在波导管内传播。
● 管乐器(如唢呐)吹口端d↓——声压Pa(与气压P成正比)↓,体速度u↑(与气流速度v成正比)——则声阻抗Za↓(Za=Pa/u),故更容易吹奏。
开口端d↑,Pa↑/u↓/Za↑——声导纳Ya↓,则声能不易传导至周围介质空气中。只有形成“驻波共鸣”时——开口端Pa↓(min)/u↑(max),Za↓/Ya↑,才更容易辐射声波。
从这种意义上,笛/箫比唢呐辐射效率更高—— 一般认为“管乐器开口端采用喇叭花形状,可以↑Rr(S↑),↑Wr/σr ”并非完全准确——但是d↑/Za↑/u↓,有利于↓“湍流”(气流噪声)。
□ 乐器声学原理探析之 体鸣乐器篇 ——
● 三角铁——
三角铁为“棒振动”——可产生弯曲波/压缩波,后者可形成“端辐射”。
面外弯曲波可产生“λ/2驻波共振”(两端波腹) 。
三角铁若无缺口,则可产生“环形驻波”——但共振频率f0↑ /低频响应↓。
棒围合起来——环形比直线辐射能量更集中,↑ 模态密度。Rr ↑(相当于↑ 面积S),则Wr↑——拐角处压缩波会发生相位突变,而“旋转”为弯曲波。
● 钟——
钟为“壳振动”,类似于“鱼洗”——既有“环形驻波”(λ共振),也有纵向驻波(λ/4共振)——共鸣腔空气柱可形成“波导”共鸣(λ/4共振) 。
钟可产生“柱面波”;钟口压缩波可形成“端辐射”——压缩波与声波(同为纵波)直接耦合,形成声辐射。“自由端反射”使振幅A↑ ,声功率Wr↑。
圆钟——相对于扁钟,瞬态响应↓,但更悠扬。
● “锥形钟”——钟可采用圆锥结构(周长渐变);若采用不同周长,则为“塔形钟”——由于“环形驻波”(λ共振)的f0不同,若按一定音程设置f0,则可形成音阶而演奏乐曲——音调比编钟更丰富,单一钟相当于多个大小不同的编钟组合——不知是否已经存在这种乐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9-07-20 14:54:5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