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楼论坛技术交流区电声器件与系统设计音箱及分频器设计室 → 电阻、电容、电感的非理想状态与分频器设计、应用的探讨


  共有2498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电阻、电容、电感的非理想状态与分频器设计、应用的探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松香味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611 积分:4129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6-3-23 18:06:06
电阻、电容、电感的非理想状态与分频器设计、应用的探讨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9 1:30:38 [只看该作者]

关于“分频器的设计经验”,我想这里一定有许多高手,希望他们能上来谈谈。

个人的体会是分频器的元器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明显偏离“理想元器件”状态?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例如:普通的电阻就常常明显偏离了理想电阻的状态而存在电感,这是引起理论设计与实际测量结果发生偏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无感电阻当然好,但价格贵啊,怎么办?电感并联后电感量会下降,多个金属膜电阻并联使用,就可以获得足够的功率承受能力,同时可降低电阻“自身原来附带”的电感量,使这个(并联)电阻“趋于”接近理想,成本也可以得到适当控制,元器件来源也十分丰富。

电感、电容同样可能存在明显偏离理想元器件状态的情况,例如电感的直流电阻太大,电容的直流内阻太高、“附带”电感太大等等,这些情况是需要注意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解决又不增加太多成本的,我们就不应该“偷懒”O(∩_∩)O。

事实上:明显偏离理想状态元器件的使用,也是“恶声”的根源。

版主评定:好评,获得10个金币奖励好评,获得10个金币奖励
(理由:好议题!希望大家多讨论)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imxp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野兔新任书记员
等级:版主 帖子:809 积分:14423 威望:2 精华:10 注册:2005-11-6 0:00:3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9 7:54:29 [只看该作者]

由于问题的复杂性,用手工定量分析会显得比较困难。一些模拟软件已经可以考虑非理想元件带来的影响,例如LEAP/LSPCAD等。


你在楼上拍板砖,拍板砖人在楼下拍你。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一张专辑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492 积分:482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7-3-20 17:25:45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9 8:37:21 [只看该作者]

这题目很好.我们经常遇到但现有条件下无法解决的问题.郁闷!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玛田音箱
  4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蜘蛛侠 帖子:1078 积分:1277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6-7-27 20:39:17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9 12:01:47 [只看该作者]

精辟,声音这个东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QQ:伍肆叁捌玖零玖陆叁
SKYPE:MT13425115072
手机:壹捌玖-零贰伍伍-玖壹壹壹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松香味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611 积分:4129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6-3-23 18:06:0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9 13:10:32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imxp在2009-10-09 07:54:29的发言:
由于问题的复杂性,用手工定量分析会显得比较困难。一些模拟软件已经可以考虑非理想元件带来的影响,例如LEAP/LSPCAD等。

谢谢imxp版主的参与支持。
我没有使用过LEAP/LSPCAD等这些软件,不过这些软件我想应该需要输入相应的“非理想参数”值吧,但是元器件的“非理想参数”值厂家往往没有提供,需要自己测量,这样一来,测量这些非理想参数就成了头痛的问题,不知道imxp版主有什么好建议?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mmc
  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131 积分:84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7-23 1:01:5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10 1:26:10 [只看该作者]

如果真的是做高档的,这些问题当然需要考虑到,但往往是...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一张专辑
  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黑侠 帖子:492 积分:482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7-3-20 17:25:45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10 8:22:56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玛田音箱在2009-10-09 12:01:47的发言:
精辟,声音这个东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精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imxp
  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野兔新任书记员
等级:版主 帖子:809 积分:14423 威望:2 精华:10 注册:2005-11-6 0:00:3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11 8:22:37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松香味在2009-10-09 13:10:32的发言:

谢谢imxp版主的参与支持。
我没有使用过LEAP/LSPCAD等这些软件,不过这些软件我想应该需要输入相应的“非理想参数”值吧,但是元器件的“非理想参数”值厂家往往没有提供,需要自己测量,这样一来,测量这些非理想参数就成了头痛的问题,不知道imxp版主有什么好建议?

正是这些非理想参数才描述了其和理想参数的差异.
测量也不是那么困难,只要建立一个恰当的描述的模型,就可以进行测量了.Q值表可以测量出电感的内阻,用检查其高频谐振频率的方法可以转换算出电感的等效并联电容.
业余情况下,电感用一个内阻和理想电感的串联来描述,已经足够可以反映其在分频器工作频段内的工作状态了.
电容基本也可以用理想电容和串联内阻来描述.至于损耗角等,其实在分频点附近的影响不大,倒是影响了频率高端.这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



你在楼上拍板砖,拍板砖人在楼下拍你。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松香味
  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611 积分:4129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6-3-23 18:06:0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13 1:19:29 [只看该作者]

业余情况下,电感的内阻好测量,等效并联电容就很难准确获得;

电感的内阻问题好解决些,加大线径往往效果显著,但是等效并联电容往往也随之改变,这很难把握并改善;

电容基本也可以用理想电容和串联内阻来描述,但是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电容“串联内阻”差别是非常大的,例如同一品牌不同耐压(不同型号)差别就非常大,业余条件很难测量得知;

电容的串联电感和串联内阻是引起损耗角的元凶,对高频音质音色的影响明显,却无法对付。目前有效的办法就是在高频通道上尽量选择使用高品质电容了,用相同品牌相同容量的多个小电容取代单个较大容量电容也是一个有效方法,但是容易引起“音染”…………

这些就是搞音响电声产品工程师们头痛的事情了O(∩_∩)O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okk
  1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279 积分:1696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6-1-20 17:30:5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13 12:05:17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松香味在2009-10-09 13:10:32的发言:

谢谢imxp版主的参与支持。
我没有使用过LEAP/LSPCAD等这些软件,不过这些软件我想应该需要输入相应的“非理想参数”值吧,但是元器件的“非理想参数”值厂家往往没有提供,需要自己测量,这样一来,测量这些非理想参数就成了头痛的问题,不知道imxp版主有什么好建议?

松香味DX是怎样设计分频器的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松香味
  1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611 积分:4129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6-3-23 18:06:0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13 20:27:38 [只看该作者]

业余手段,计算器帮忙,手工操作,反复试验修正,业余爱好而已,属于基本不计成本一类O(∩_∩)O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qq370148746
  1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川三居
等级:业余侠客 帖子:75 积分:55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10-14 21:30:57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16 23:30:42 [只看该作者]

可以提供一下公式吗,公式有些太少了,公司也是很少用分频器,久久后望了很多,都交给老师了,能帮忙给一下你的计算方式吗?
                      万分感激!!!



人生从学习中成长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玛田音箱
  13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蜘蛛侠 帖子:1078 积分:1277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6-7-27 20:39:17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17 9:04:28 [只看该作者]

电阻的电感量是有一点点,如何降低他的电感量。并联可以降低电感量,但是根据电阻所在的位置,可以说这个电感量有好也有坏,比如电阻在分频的最后面,跟喇叭串连,电阻的自身电感量可以衰减超高频的频率,这样有人觉得好,有人觉得不好,说好的人一般是做专业音箱的,说不好的人一般是做HI-FI音箱的,如果电阻跟电路并联,最好是无感最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08-12 13:00:48编辑过]


QQ:伍肆叁捌玖零玖陆叁
SKYPE:MT13425115072
手机:壹捌玖-零贰伍伍-玖壹壹壹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玛田音箱
  14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蜘蛛侠 帖子:1078 积分:1277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6-7-27 20:39:17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17 9:17:01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松香味在2009-10-09 01:30:38的发言:
关于“分频器的设计经验”,我想这里一定有许多高手,希望他们能上来谈谈。

个人的体会是分频器的元器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明显偏离“理想元器件”状态?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例如:普通的电阻就常常明显偏离了理想电阻的状态而存在电感,这是引起理论设计与实际测量结果发生偏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无感电阻当然好,但价格贵啊,怎么办?电感并联后电感量会下降,多个金属膜电阻并联使用,就可以获得足够的功率承受能力,同时可降低电阻“自身原来附带”的电感量,使这个(并联)电阻“趋于”接近理想,成本也可以得到适当控制,元器件来源也十分丰富。

电感、电容同样可能存在明显偏离理想元器件状态的情况,例如电感的直流电阻太大,电容的直流内阻太高、“附带”电感太大等等,这些情况是需要注意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解决又不增加太多成本的,我们就不应该“偷懒”O(∩_∩)O。

事实上:明显偏离理想状态元器件的使用,也是“恶声”的根源。


电感的直流电阻太大,可以通过增加多股铜线并绕。来减少电阻。减少寄生电容,
电容的直流内阻太高。
好象是好事情吧。你希望内阻低吗?那高音不很惨?
总结:一句话,尽量少使用电子元件。多在喇叭上面下功夫。这才是提高声音的理想方法。



QQ:伍肆叁捌玖零玖陆叁
SKYPE:MT13425115072
手机:壹捌玖-零贰伍伍-玖壹壹壹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玛田音箱
  15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蜘蛛侠 帖子:1078 积分:1277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6-7-27 20:39:17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17 9:17:52 [只看该作者]

当你可以随意控制喇叭曲线的时候。你就不在觉得分频这个东西多么复杂了。


QQ:伍肆叁捌玖零玖陆叁
SKYPE:MT13425115072
手机:壹捌玖-零贰伍伍-玖壹壹壹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松香味
  1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611 积分:4129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6-3-23 18:06:0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17 18:08:18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玛田音箱在2009-10-17 09:17:01的发言:

电容的直流内阻太高。好象是好事情吧。你希望内阻低吗?那高音不很惨?

怎么见得?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松香味
  1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611 积分:4129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6-3-23 18:06:0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17 21:04:47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玛田音箱在2009-10-17 09:17:52的发言:
当你可以随意控制喇叭曲线的时候。你就不在觉得分频这个东西多么复杂了。

“随意控制喇叭曲线”谈何容易!如果真能这样,分频器就是多余的了。

果真能够抛开分频器,我想,初级阶段的“天籁之音”就实现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imxp
  1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野兔新任书记员
等级:版主 帖子:809 积分:14423 威望:2 精华:10 注册:2005-11-6 0:00:3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17 22:23:06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抛开分频器就能实现?似乎理由不足吧



你在楼上拍板砖,拍板砖人在楼下拍你。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imxp
  1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野兔新任书记员
等级:版主 帖子:809 积分:14423 威望:2 精华:10 注册:2005-11-6 0:00:3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18 9:12:49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松香味在2009-10-17 21:04:47的发言:

“随意控制喇叭曲线”谈何容易!如果真能这样,分频器就是多余的了。

果真能够抛开分频器,我想,初级阶段的“天籁之音”就实现了…………

松香味兄的意思,似乎是扬声器系统的各种失真主要是由分频器单元的非理想性或者“分频”这个动作造成的?



你在楼上拍板砖,拍板砖人在楼下拍你。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okk
  2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279 积分:1696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6-1-20 17:30:5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18 11:07:52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松香味在2009-10-13 20:27:38的发言:
业余手段,计算器帮忙,手工操作,反复试验修正,业余爱好而已,属于基本不计成本一类O(∩_∩)O


到了革新的时候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去HIFIDIY下一个LSPCAD吧,对分频器而言,绝对是一番新天地。


 回到顶部
总数 48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