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楼论坛技术交流区电声器件与系统设计音箱及分频器设计室 → 扬声器单元的隔振


  共有356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扬声器单元的隔振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xiushuicunren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修水 村人
等级:青蜂侠 帖子:1597 积分:1022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1-12 23:03:00
扬声器单元的隔振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2-25 10:45:52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隔振技术也不怎么样

《音响论坛》20067月,214期“音响界需要这种喇叭!”一文,谈到Paradigm Referance Signature S8音箱。

其中一个标题是“单元固定也有学问”,说这个音箱的扬声器单元是采用这个系列的IMS技术(Isolation Mounting System,即隔离固定系统。

它的扬声器单元不是直接固定在障板上,而是通过一层丁酯橡胶层和箱体板连接,而且连螺丝和盆架间的连接也加入垫片。

所以,Paradigm 很自豪的说:IMS对于箱体谐振产生的问题并不是“降低”而是“消除”。

其实,这话是说大了的,也是IMS技术做不到的。

可以先这样来分析。

这层丁酯橡胶,可以看成是一个有一定弹性的弹簧支座。就按照弹性减振的理论来看看结果会是什么。它所说的“箱体谐振产生的问题”,其实只是一个扬声器单元的振动传递到障板的问题。

如果这层丁酯橡胶的弹性系数很小,就是它太硬了,扬声器单元的振动会有很大的一部分会传递到障板。

如果它的弹性很好,就是说这层丁酯橡胶很软很软。虽然扬声器单元的振动是会较少的传递到障板上了,但是问题还是一样多。首先是,这么软的基础,扬声器单元就没有可能保持正常的位置,在工作的时候扬声器单元本身就会发生很大的振动(包括垂直障板的振动和晃动)。

所以,充其量,他们所做的只是在选择一个折中方案:一块不太软又不太硬的丁酯橡胶垫片,在传递振动的量和保持扬声器单元本身的稳定这两方面平衡。

从此可以看出,所谓的IMS技术,振动的传递只可能是减少了,根本不可能是被“消除”了的。

以上只是从一般的、比较容易为人理解的角度说的。其实,问题还远没有这么简单的。

再深一点的分析:这种方法,从机械振动来考虑,是属于“刚性基础的振动隔离系统”,或者“部分弹性基础的振动隔离系统”。这样的方法在音箱里算一种新技术的。但是,从一般的机械振动专业的知识来说,也是“小儿科”的,它的应用比比皆是,一般的工程技术人员都会的。

对于这样的隔振系统,要考虑它的“隔振系数”,即传递力的幅值和激振力的幅值之比。从隔振的理论知道,隔振系数随着激振力的频率和物体的固有频率之比r变化而变化。而且只有r>1.4142的时候才能实现振动的隔离。

此外,当r小于这个值的时候,不但不能隔振,还会增加传递到基础的力。

从扬声器单元的工作状态可以知道,激励力的频率是非常丰富的,完全有可能出现这种放大了的振动传递。

     这就是这个隔离技术在音箱里应用的一个隐患。很多电声业界的人士以前对这个方法也多有微词,这里只是从机械振动的角度进行分析而已。

所以,对于这样的大话,甚至是著名公司的大话,也不能都当真的。

而且,还真的应了他们说的这句话:单元固定有学问。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xiushuicunren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修水 村人
等级:青蜂侠 帖子:1597 积分:1022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1-12 23:0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2-25 11:04:33 [只看该作者]

各位DX:

      自到论坛,身份也从游客,到了业余侠客。

      这是少不了斑竹和大家的帮助的。

      谢了!

     正如其名,我是真正的业余的,对于电声所知甚少,却又想知道多一点。所以,今后有什么胡言乱语之处,各位见谅就是。

     当然,砖是尽管拍来的,被拍了就可能受益匪浅了!

     上面的隔振话题,好像也应该是音箱的一个重要的话题的,有请大家发表高见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