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拉OK的发展历史 卡拉OK日文原意是"无人伴奏乐队",60年代是井上大佑先生年轻时在日本兵库县西宫市担任沙龙乐队鼓手的年代,发明的伴唱声轨和可携式麦克风。不到三年,卡拉OK开始大行其道,大公司纷纷剽窃井上的创意,推出自己的机型。等有人建议他申请专利时,已经为时太迟。井上承认:"我从没想过申请专利。" 这个概念早在1971年井上发明8-Juke(八声道点唱机)前就已存在,而8-Juke是一个红、白颜色的木箱,装配了麦克风、放大器和八音轨的卡带播放机,仪表板则以英文标示,以便看起来"时髦"些。井上以这部原型卡拉OK作为无歌手乐队的鼓音伴奏,在沙龙中接受想唱歌的顾客点歌时播放。后来他又想到,可以借机器来达到伴奏的功能。 井上说:"我是乐队里最差的一个,我完全没有音乐技术可言,所以他们让我担任乐队经理。我想,为什么不用机器来代替我们所做的?" 在他的鼓吹下,六位乐队成员组成一家叫作"新月"的公司,生产了11部8-Juke伴唱机,并出租给当地的酒吧,让想唱歌的人花100日圆(0.83美元)藉电视机大小的唱机点播放一首伴奏。这个价钱在当时相当高,但自得其乐的消费者很肯花这种钱。 井上说:"没有卡拉OK,几乎不可能像专业歌手那样在完整的背景乐队伴奏下唱歌。在以前,那是梦想。" 30年后,卡拉OK已成为世界性的家庭用语。" 新月公司与大企业奋战到1987年,不断推出更新、性能更好的卡拉OK伴唱机,然而激光唱片技术诞生后,他终于宣布放弃。 井上大佑曾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与甘地和毛泽东相提并论。他说,他不后悔损失专利权,而即使专利权让他在1980年代大发利市,他也很可能过度扩张到其它投资,使他在日本经济衰退后留下大笔债务。 井上说:"我从未买过土地、股票、高尔夫俱乐部会员证,什么都没有。除了参加葬礼外,我从不穿西装、打领带。" 二、卡拉OK歌舞厅的产生 在六十年代的舞会上,有传统的乐队为人们伴舞。在这一时期已出现了歌手用歌声为人们伴舞的形式。这就是第一次伴奏音乐与歌声分离成为两个独立部分。 六十年代末期,盒式录音机问世以后,左(L)右(R)立体声磁带可录制两个音源,一路是伴奏音乐,一路是人声歌唱,人们可以用这种磁带学习流行歌曲的演唱。当人们学会唱这首歌以后,人们就会关掉人声这路通道,而通过话筒亲自演唱这首歌曲。这种娱乐活动首先在日本流行起来,日本人将此称为KARAOKE娱乐游戏,KARA是日本语"空"的意思,OKE是英文交响乐的缩写。所以说KARAOKE游戏是日本人发明的。 这种KARAOKE游戏在日本迅速流行起来,在社会上引起很大风波。在一些酒吧、咖啡厅、歌舞厅,老板就辞掉了原来的乐队,而采用一套音响设备。这样就受到大批电声乐队的不满,他们向娱乐圈和KARAOKE生产厂家提出抗议。但是在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日本,这些都是无济于事的。这些乐队只好转业到广告业和电视剧制作业中去了。 七十年代初期,录像机出现以后,用图像画面来解释歌曲的意境,形成了听觉视觉并举的综合艺术系统,并且有字幕的提示(利用歌词镶边、变色的方法)。 七十年代末期,激光影碟机问世以后,这种设备都是数字电路,所以它的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要比录音机和录像机有很大的提高。 影碟机和影碟的特点是频率响应宽,噪声低,失真度小,使音频和视频都达到了专业级的水准。 八十年代末期,中国才出现了歌舞厅。KARAOKE闯入中国的时间较晚,但是发展却很迅速。1988年,北京出现了歌舞厅。当时,有些饭店、酒楼,餐厅,白天进行餐饮营业,晚上,邀请专业艺术团体乐队,音响、歌手为客人演唱。1989年,北京出现了KARAOKE歌舞厅,1990年便发展为100家,1991年又发展为200家,1992年发展为400家。到1993年已发展为600家,直至1994年,歌厅、舞厅、KARAOKE厅、多功能厅,已达到800家。加上各单位,各系统对内开放的歌舞厅,北京共有千余家。 KARAOKE包间起源于日本。在日本,有些中老年人,怀念自己青春时的美好时光,通过演唱旧时的歌曲,舒发怀旧的情感,但又不便于在众人面前演唱,特为他们开辟了小型的KARAOKE包厢,使之如愿。这种形式很快在日本流行起来,1991年,开始传入中国。但在中国多为包间的形式。 1992年,有些歌舞厅加装了摄像系统。用编辑机可把自己演唱的镜头投放在屏幕上。也可将它投影在屏幕的各种不同位置上。目前,北京不少歌舞厅可把客人演唱的歌曲,制成录音磁带和录像带,提供给演唱者。 三、卡拉OK在各国的风格 日本:Karaoke的发源地在日本。Karaoke在日本很流行,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这种游戏。 台湾:台湾是最早引进karaoke的地区之一,从80年代起,Karaoke就已在酒吧出现,遍布台湾各大中、小城市。 香港:多样化。目前香港有800余家Karaoke歌舞厅。一些大型歌舞厅有小型舞台、舞池,可以供摇滚乐队演出,例如黑天鹅夜总会和宵夜中心等。同时,这些歌舞厅还可以放映大屏幕歌舞片,大享们还常常聘请影视明星同台娱乐演出,形成了多样化的歌舞厅格局。 泰国:女性化。在泰国,饭店接酒吧,Karaoke歌舞厅一家接一家是泰国旅游点的独特景象,店内处处有笑容可掬的泰国女子服务。 菲律宾:日本化。近年来,菲律宾Karaoke酒吧猛增,服务员多以日本语待客,表现出地道的日本风味。 新加坡:家庭化。新加坡人不愿当众引吭高歌,故家庭Karaoke日益兴旺,他们可以采用Karaoke设备在家中尽情地欢唱。 印尼:乡俗化。一般Karaoke酒吧均为印尼歌曲,屏幕上打出的也是印尼文,甚至于伴舞也均为印居传统舞蹈。
马来西亚:普及化。在马来西亚,Karaoke不仅在饭店、酒吧流行,而且在美容院、发廊及商店等场所渗透,到处都可见Karaoke娱乐的影子。 韩国:国有化。在韩国,由于一些Karaoke酒吧兼营色情,使韩国人对Karaoke产生抵触心理。韩国政府曾限制进口Karaoke器材,海关也禁止进口日本语歌曲及磁带。韩国人演唱的歌曲大都是韩国本国语歌曲。 中国:各省会大都市中的歌舞厅、Karaoke厅都在千家以上,目前正在向中、小城市和乡镇发展,其规模构成世界最庞大的Karaoke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