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单轨录音,谁与争锋
在单轨录音软件的较量中,我们的几位选手-Sound Forge、WaveCN、GoldWave、 WaveLab-已经亮相过了,它们将在下面几个回合中一决高低,我们也将给出最切合你心意的"裁判意见"(就是笔者总结性的吐血推荐了)。
第1回合. 录音质量
既然我们要用它们来录音,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录音质量了。如果录制出来的效果很糟糕,那不管其他方面表现再好都是毫无意义的,毕竟音质才是第一位的。 当对同样一段声音片段进行麦克风录音时,我们基本感觉不到它们四者的差别,播放的时候都能比较忠实的回放出声音的真实效果。如果我们借助一个频谱软件(就是能够图像化的表示出声音的各种特性参数的软件,让我们的判别更具科学依据),比如Pinguin Audio Meter(PG-AM)还是能观测出它们的音质区别的。 用Sound Forge录制出来的声音润泽、饱满又不失清晰感,在PG-AM的各项指标测试中均表现良好(如图10),无疑是保证音质的最好选择。其实,在笔者的长期研究、对比中发现,Sound Forge采用的音频内部算法的确是最优的。对于同样一个操作,Sound Forge作用后对声音的直接影响效果要比同类其它软件好,这也是Sonic Foundry公司引以自豪的一点,的确是所向披靡、无人能敌! 图10:用PG-AM测试后发现Sound Forge的录音音质最好 至于其他3个软件的录音音质方面,WaveLab也具有很高的专业性,Steinberg的所有录音软件产品的品质还是很有保证的,WaveLab也不例外;WaveCN和GoldWave次之,毕竟音频内部算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裁判意见: 第1回合-录音质量的较量中,Sound Forge胜出。虽然从普通用户的耳朵里可能不太能够听出它们的差别,但对准求品质的专业级别用户,首选还是Sound Forge!
第2回合. 运行环境
一个优秀的软件是能够在各种环境下使用并且工作稳定,相比这4种软件来说,WaveCN 1.4的体积是最小的,仅有一个的安装文件一共才1.1M,用一张软盘就可以装下,方便于携带。GoldWave 4.16体积也很小,其主文件也才1.4M,并且是这4种软件中唯一一款不需要安装的绿色软件。相比之下Sound Forge和WaveLab的10多M安装容量就显得略为臃肿了,对网络上的传播也不太方面。 另一方面,从各个软件的硬件要求来看,Sound Forge无疑是最高的,在打开多个其他软件的情况下同时运行Sound Forge进行录音操作,很容易造成死机,究其原因也在于其运算会消耗掉不少的CPU资源。而WaveLab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赛扬300以下的电脑基本玩不转,所以还是WaveCN和GoldWave要好很多,尤其是GoldWave,绿色软件的特性决定了在任何时候使用都不会出现非法操作的错误,的确难能可贵啊! 裁判意见: 第2回合-运行环境的较量中,GoldWave 4.16胜出。其取胜的法宝就在小巧的软件容量和零耗时的安装,并且在低配置的电脑上也能运行自如,对于口袋里银子不多的朋友,有特别的实用价值!
第3回合. 操作难易
功能越强大,也就意味着操作越复杂!这个道理在录音软件中也普遍存在,从各个软件的菜单命令中就可以看出来。Sound Forge无疑让所有初学者望而却步,其繁杂冗长的菜单命令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往往很简单的一个操作也会在各种主菜单、子菜单中反复切查找,费时费力。 与Sound Forge类似还有WaveLab,虽然菜单命令略显精简,但对不熟悉音频软件操作的朋友来说,面对满屏的E文操作起来还是不那么顺心。对于普通用户,最好还是选择文中操作界面的GoldWave和WaveCN,前者毕竟是英文软件的汉化版本,在汉化过程中很多语法、词条中文译名汉化得不准确,虽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软件的用法,但对要求较高的用户就有点鸡劣的感觉了。而后者WaveCN则完全不同,它是一款由中国人编写的中文录音软件,各种音乐专业术语、词汇都解释得比较到位(如图11),菜单命令和鼠标操作也十分简单,能够让初学者在很短时间内学会它的使用。 图11:WaveCN的全中文操作方式 裁判意见: 第3回合-操作难易的较量中,WaveCN 1.4胜出。初学者要想快速掌握基本的录音方法技巧,选择WaveCN就不会错的。当然GoldWave和WaveCN的操作中不支持右键快捷菜单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o(
第4回合. 外观界面
现在任何一款软件都十分重视操作界面的美观性,谁都不想整天对着一张"丑陋的脸蛋"工作,因此美观的界面已经成为了各种软件开发商在软件设计中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录音软件也不例外。 WaveLab秉承了Steinberg产品的一贯界面风格,在细致入微地"雕琢"每个按钮、推子的造型同时又不失整体布局的统一、整洁性(如图12),毫无疑问的征服了"评委们"的心。 图12:WaveLab秉承了Steinberg精制的界面设计风格 在WaveLab的比较下,其它3个软件就显得有点黯然失色了。对于GoldWave这种容量本来就小到无法顾忌太多界面性的软件,和WaveLab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在低挡电脑上享受GoldWave的稳定运行的朋友又要忍受它"恐龙"的形象了 :o) 裁判意见: 第4回合-外观界面的较量中,WaveLab 3.0以绝对优势胜出!没有太多的解释,把它们都运行一次就一目了然了。使用WaveLab进行录音操作,就象是在欣赏一件视觉艺术品一样(有点夸张),绝对是一种享受!
第5回合. 特效制作
往往录音操作不仅是把声音录制进去就完事了,而是要在后期对声音进行各种处理,来制作出我们想要的各种声音特效,这就要看录音软件提供的编辑手段和特效制作方法了。虽然WaveCN、GoldWave、WaveLab对常用效果的制作都能游刃有余,但相比Sound Forge细致地调节、丰富的预置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象淡出淡入、音量最大化、时间拉伸、均衡调节都效果对Sound Forge来说简直就是小Case了,连声场模拟、降噪、波形生成、同步设置等高级技巧也不在话下,的确象前面所讲到的那样,用Sound Forge进行音频处理,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做不到的! 裁判意见: 第5回合-特效制作的较量中,Sound Forge胜出!如果你不需要制作那么多复杂的声音效果,那么选择WaveCN和GoldWave也行,如果你想把录音DIY进行到底,那Sound Forge是跑不掉的。
综合意见 真可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从上面的较量中可以看出,再强大的一个单轨录音软件都无法完全取代其他同类软件的。其实,根据不同的录音要求和不同的专业程度,选择自己理想的软件才是最重要的。对专业和半专业的多媒体制作者和录音师来说,Sound Forge是首选,也可以考虑WaveLab,以其与后面的Nuendo多轨录音软件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普通初学者来说,WaveCN和GoldWave才是最理想的选择,中文化的操作界面是它们最大的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