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声学楼论坛 http://www.nju520.com/bbs/
1、实效频宽论应建立在相对论的基础上,不是目前那些喇叭理论书籍能说得明白的,如航天器要克服地球引力傲游太空。
2、实效频宽的频带范围应同时考虑到基音与泛音的灵敏度,否则测试指标上是线性的,但实际听感的音色干冷发涩。
(阿兄的12”全频高频达20000HZ,是否测试过10KHZ~20KHZ的多次谐波的线性灵敏度呢?不要告诉我是用数码式的测试仪,那都是给工厂用来控制产品的品质的产物,未能如实的反映单元和音箱的真实技术参数)
3、从声学的角度来看,声音的传播是三维的,模拟设备可以几乎如实地将声音的三维信号保留和再生,但不同的音响系统还原就有不同的音色,单元也一样,为什么呢?各频段的泛音不同,其实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那如何测试泛音呢?问题来啦,古老的模拟示波器可以准确地再现泛音的频谱,可惜无量化的参数,专家会说,有谐波测试仪呢,哈哈,用过就知道啦。目前的数字声频测试仪,从采样原理来看,只能反映二维空间的参数,除非有象CT的断层扫描技术,那问题又来啦,要扫描声音=扫描空气,用什么来做取样的参照物呢?是激光,还传统的话筒,难......!
阿兄的探讨和实践精神非常可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是目前我国和我辈人缺少的理念。如何巧妙地站在前人的肩上去创新,是我辈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阿龙本身并没有错,错只是错在生不逢时,假如没有T/S的两位先驱的出现,今天将是人家的天下。
国内就是这样的人多
以前AILANG什么的就是这样自己吹自己把自己的东西吹上去的
Liang兄何必跟他认真
拿国内音响营销那套来到技术论坛来吹
龙大爷何必
真的
再到卖场去吹吧
看看能卖出几个东东
要不就业搞个音响* 传* 销吧
可能那才是发财的方式
-物理指标与音质评价-
目前的物理测量方法和测量手段还不能把电声设备的全部特性表达出来。用物理指标来表示电声设备的性能,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些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而且我个人怀疑其中个别指标已经落到不必要条件里去了。
友情引用管老师的话:
“如果一个学生的考试成绩很不好,说他是个好学生也是不对的,好学生的分数也不能太低。同样,如果电声器材的物理测试结果很差,那么这台设备就肯定是不好的,没有必要再作听音评价。”
回“相对论”:
如果经验主要限于录音行业,在这里倒的确是外行了。当然,有您捧一捧,阿龙会很感动,心情会很好。票友之间也可以惺惺相惜么。但是也仅限于心情了。
电声的问题在于门槛低,人员良莠不齐。叫个外行做显示器,怎么都不会亮;但是叫个外行做个音箱,怎么都可以响。现阶段大家要求不高,能响就行了,于是满街都是“大师”、“奇才”。当然,不论谁都能评价几句“音质”;好多人爱屋及乌,仿佛对硬件和理论也懂行。结果发展出好多“声学”评论家,都是“懂设备”的人。其实,因为这个就觉得自己能谈理论、谈测试,就错了。你所说的,工程师天天都在想。你以为是模糊的地方,行业内其实讨论过;而且很多已经讨论明白了——如谐波测试。你说不好测的东西,其实已经有人做过测试,且发过文献了——如主客观指标的对照。
生活中您可能做甲方习惯了,生活中也是乙方满足甲方。但是技术的事情,该怎样就是怎样,不随甲方好恶而有所变化,正如它不随阿龙的“评测”而变。按照阿龙跟您的电声技术跟理论修养,在这里只能被拍。不管声学楼里有多少不专业的人,它始终是个专业论坛。
1、实效频宽论应建立在相对论的基础上,不是目前那些喇叭理论书籍能说得明白的,如航天器要克服地球引力傲游太空。
2、实效频宽的频带范围应同时考虑到基音与泛音的灵敏度,否则测试指标上是线性的,但实际听感的音色干冷发涩。
(阿兄的12”全频高频达20000HZ,是否测试过10KHZ~20KHZ的多次谐波的线性灵敏度呢?不要告诉我是用数码式的测试仪,那都是给工厂用来控制产品的品质的产物,未能如实的反映单元和音箱的真实技术参数)
3、从声学的角度来看,声音的传播是三维的,模拟设备可以几乎如实地将声音的三维信号保留和再生,但不同的音响系统还原就有不同的音色,单元也一样,为什么呢?各频段的泛音不同,其实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那如何测试泛音呢?问题来啦,古老的模拟示波器可以准确地再现泛音的频谱,可惜无量化的参数,专家会说,有谐波测试仪呢,哈哈,用过就知道啦。目前的数字声频测试仪,从采样原理来看,只能反映二维空间的参数,除非有象CT的断层扫描技术,那问题又来啦,要扫描声音=扫描空气,用什么来做取样的参照物呢?是激光,还传统的话筒,难......!
阿兄的探讨和实践精神非常可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是目前我国和我辈人缺少的理念。如何巧妙地站在前人的肩上去创新,是我辈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现实是怎样在前辈理论实践的基础上做一些创新(任意发挥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而不是按部就班
争论真的没有意思,道不同不相为谋,就好了
看到这片文章被顶出来了,也来聊两句,先跟大家唠唠历史嗑,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路思想学说,百花齐放,而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大行其道的儒家思想却并不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孔孟二老都不招人待见。与其它法家们相比,显然他们推销的“仁义”根本不对诸侯们的胃口,“仁义”这种产品在当时的社会并没有多大的“市场需求”,所以纵使孔孟之徒是当时最顶尖的营销高手,也无法出手,只好烂在自己的肚子里。
但是呢,其思想却被后来的统治者用来做为治世之道,自此以后,基本上,中国就再也没有产生原创性的思想。
现在很多人、公司,甚至N种精密测试仪器都是以TS参数为参照。在此并不想讨论TS参数好与不好,因为它已经被很多追随者认同。
倘若把TS参数比做儒家思想,而它也就只是一个被经营者使用的思想而已。这难道能说明其它学说思想就没有其可取之处么?
声学楼作为一个学术性的论坛,希望大家能更多的去分析,理解,辩驳声学方面的不同思想流派,使其逐渐接近“真理”,而不是以自有的认知去直接否定别人的成果,而且这还是建立在一个本身主观争论就很大的产品上。
引一段目前流行的话: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