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 条记录, 每页显示 20 条, 页签:
[1]
[2]
1楼
国明 发表于:2012-4-16 1:32:53
看来看去, 这个技术论坛也有好几年了, 还是感觉不行.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真正潜心搞技术的人不多. 这从论坛里的讨论可以看出来, 大部分话题还都是处于解决基本的生产工艺,技术的层面上,很多人想解决他们在实际开发工作中
遇到的问题,想寻找一个快餐式的解决方案,却忽略了回答者并不真正了解提问者的环境,所以给出的方案也多是猜测性质的.
2. 电声基础问题很少人谈,即使谈也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导致想过来学技术的人最后的结果就是基本功不行, 学到的东西都是东一个西一个
的胡拼乱凑, 似懂非懂. 治表不治本. 这里的原因可能一个是真正懂的人不想认真教, 要不就是教的人自己也不是真正就懂, 两个可能.
3. 在技术方面比较有优势,有经验的版主们不是很热衷于参与技术讨论. 一些专家前辈平时很少来讨论交流, 但年会上却都出现了.
4. 论坛服务器比较差, 网络硬件方面差强人意.
5. 论坛主办者的一些错误思路, 比如"办论坛不为赚钱甚至产生负收入"等等.
2楼
skye 发表于:2012-4-16 9:53:01
国明开封了?
前面4点说得有道理,但第5点是错误思路,不是很理解
3楼
new20071201 发表于:2012-4-16 12:00:36
以下是引用skye在2012-04-16 09:53:01的发言:
国明开封了?
前面1.2点说得有道理,但第5点是错误思路,不是很理解
其实电声行业本来专业人士就不多,就比如说吧,有多少人是从正规声学学院毕业的呢?我个人认为声学楼平台还是很好,也让不是很专业的从业人员学到的一点知识。支持声学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04-16 12:02:02编辑过]
4楼
AK214 发表于:2012-4-16 16:14:34
正规声学毕业的做扬声器的也少。。。。。。理论和实践都是专家的又少之又少。。。。。。。。
5楼
小龙头 发表于:2012-4-16 18:55:08
其实我相信国内专业的人士还是大有人在的,但是这些拥有知识的人到底怎么个状态呢?知识向来是个私有的东西,至少目前在中国是这样的。MIT的开放课程计划是知识共享的典范,希望那些知识渊博的前辈和工程师多多指教,这是其一。其二,网络毕竟有它的局限性,需要写很多东西来解释,而不是面对面说,这样是不是有很多人不擅长这些呢?其三,国内的状况谁都清楚,工程师们整天忙得要死,那还有时间来这儿看一下,即使来了看看也懒得留言回复吧!说大了,为了电声这个圈子,为了这个论坛,我们尽量多些耐心,多抽些时间来这儿吧!多多交流才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9-07-28 13:18:43编辑过]
6楼
jqr01 发表于:2012-4-17 8:52:42
7楼
xiushuicunren 发表于:2012-4-17 10:26:09
以下是引用国明在2012-04-16 01:32:53的发言:
1. 真正潜心搞技术的人不多. 这从论坛里的讨论可以看出来, 大部分话题还都是处于解决基本的生产工艺,技术的层面上,很多人想解决他们在实际开发工作中
遇到的问题,想寻找一个快餐式的解决方案,却忽略了回答者并不真正了解提问者的环境,所以给出的方案也多是猜测性质的.
2. 电声基础问题很少人谈,即使谈也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导致想过来学技术的人最后的结果就是基本功不行, 学到的东西都是东一个西一个
的胡拼乱凑, 似懂非懂. 治表不治本. 这里的原因可能一个是真正懂的人不想认真教, 要不就是教的人自己也不是真正就懂, 两个可能.
3. 在技术方面比较有优势,有经验的版主们不是很热衷于参与技术讨论. 一些专家前辈平时很少来讨论交流, 但年会上却都出现了.
4. 论坛服务器比较差, 网络硬件方面差强人意.
5. 论坛主办者的一些错误思路, 比如"办论坛不为赚钱甚至产生负收入"等等.
欢迎囯明兄回归!
其实,该发生的事情,总会发生。墨菲定律呀.....不欢迎,也会来的。
技术和理论基础问题:那个重要?还真的一下说不清,道不明。
毕竟大多数是在基层工作的,对技术层面的事情会更关心些。这也无可非议嘛。
但是,在达到一定程度后,是要加强基础理论方面的学习的,这可能就是一个人能否“长大”的要害了。
很多在基层的技术人员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把握好,所以尽管也是很努力的,但始终没有得到提升。
所以,赞同加强基础理论板块方面的建设这个论点。
但,这个问题就不只是版主们就可以做好的,还得那些在理论方面有体会的前辈多来给菜鸟们“上课”了。
就算是普通的人,对一个问题有了较好的了解,也不妨把心得来晒一下!一来是交流,二者也许可以得到诸如“一个老兵”等热心者的指点的。
只是,好像像“一个老兵”这样的人少.....
至于一些网友(包括哪些真的高明和自以为高明的)说的东西,要百分百对,也真的很难。这就不要强求了吧。
就是错的,又有什么?你的观点说出来了,慢慢的就会有人来评头论足的,慢慢也就清楚了。
怕就怕只是在那虚晃一枪,神龙见头不见尾的.....
什么是基本功?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
囯明兄有时间不妨把一个电声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功方面的话题来一个讲座或议题,相信会有很多人参与讨论的。
我就对此话题很感兴趣,因为在实际工作里,确实是发现自己的基本功不行。很多问题自己不理解,但一旦请行家说破,就很快的变得简单、明确了。
一些基础的理论,或许很多人也是看了或知道的;但是,同样的很多需要掌握的东西,也是很多人所未能很好理解或掌握的。
所以,如果有人把从事电声业需要的基本功问题来说说,对声学楼和大家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的。
你以为是吗?
只要有人敢为人先的提出这个问题,哪怕是并不完整、甚至有一些错误,也会在大家的参与下把这个造福电声工作者的大事情做好的。
当然,一些界外高人会在一旁冷笑的......
由他去吧。
一个希望也斗胆说一下,望囯明兄注意:今后少议论一些人。
可以对一些人的说法表示你的观点,这没什么。但是,指名道姓的说就不好了。
一来是会使一些人无地自容,很是尴尬,会影响和谐;
二者这样的做法也和一个较成熟的人的做法大相径庭的。
在学术上,可以锋芒毕露,这很好;但是,对人就留有余地为好。
囯明兄前段时间是不是在这方面欠妥些?
希望在声学楼里,还是可以多看到囯明兄在技术方面那些有见地的文字!
说得不对的,请指点就是了。
8楼
马甲 发表于:2012-4-17 10:52:57
9楼
gwk348755439 发表于:2012-4-17 11:47:09
10楼
xiushuicunren 发表于:2012-4-17 15:03:30
以下是引用马甲在2012-04-17 10:52:57的发言:
此贴为界限,国明也变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就没有过错?
“改了就好!”!
人对自己是非常的宽容的。对别人,也一样宽容一点吧。
11楼
zhaifalin 发表于:2012-4-18 13:44:11
我觉的还行,办成这样也可以了,这是论坛,不是博士学校
12楼
zhaifalin 发表于:2012-4-18 13:44:39
13楼
民间侠客 发表于:2012-4-18 16:15:27
什么是基本功?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
囯明兄有时间不妨把一个电声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功方面的话题来一个讲座或议题,相信会有很多人参与讨论的。 呵呵,这样的事情,至少我会会参加的
14楼
xiushuicunren 发表于:2012-4-18 16:19:14
其实,话可以这样说:成绩很大,但也许有些问题还可以做的更好些的。
就是说,总分不错!
但还有提高的地方嘛。
为什么不是?
如果我们希望声学楼更上一层楼,就会发现自己的优点,也会发现可以改进的地方。
一个XX如此,一个人如此,声学楼也如此。
比如说“一些有经验的版主不是很热衷于技术讨论”,不是一个不足之处吗?
15楼
ZY 发表于:2012-4-18 17:27:45
16楼
zhaifalin 发表于:2012-4-19 11:34:19
目前声学楼论坛我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还没发现比声学楼比较有强势的东西出现,必竟说每年、每时、每天都会有新人出现,而有的人又来了又去,所以有经验的同仁会认为上边有时讲的东西很平常,但是对于初入行的同胞会当做宝,你说是吧。
17楼
国明 发表于:2012-4-20 0:11:58
气氛不活跃, 敢说话, 敢讨论的人不多. 大部分人没有什么兴趣讨论问题,前几年似乎还好, 现在越来越不行了, 估计原因是该讨论的技术话题已经基本上讨论完了.
很多高手已经收山了.
有新思维的人少, 也有极少数标新立异的话题,但基本都是民间科学家异想天开,荒诞的"发明",或是做广告.
思想僵化的老古董太多, 空气严肃沉闷, 新加入的人很容易被这种气氛感染, 可能有人本来是想说话的, 被人教训几句就不敢作声了.来这里让人感觉一下就老了十岁.呵呵.
18楼
xiushuicunren 发表于:2012-4-20 10:55:18
以下是引用国明在2012-04-20 00:11:58的发言:
气氛不活跃, 敢说话, 敢讨论的人不多. 大部分人没有什么兴趣讨论问题,前几年似乎还好, 现在越来越不行了, 估计原因是该讨论的技术话题已经基本上讨论完了.
思想僵化的老古董太多, 空气严肃沉闷, 新加入的人很容易被这种气氛感染, 可能有人本来是想说话的, 被人教训几句就不敢作声了.来这里让人感觉一下就老了十岁.呵呵.
如果真的该讨论的技术话题基本讨论完了,那真的是“阿尼陀佛”了!
也许初看也是这样的,泛泛而谈也是这样。但只要对一个问题深入下去,来点有理有据的东西,对前人或前辈或“大家”的东西来一点点去伪存真的东西就少之又少了。
这些以前的东西都是完美的吗?再也没有改进或修正的余地?
未必。
一方面我们承认声学很复杂,和电子科学相比还是相对不成熟的,会有好多新的东西在等待人们去发现;另一方面又以为技术问题基本讨论完了。
这就不对了。
举一个例:传统的吸声材料的吸声机理是认为声波在这些材料里面的微孔里受到摩擦而消耗了声波的一部分能量的。
这样的理论是现在大家都这样说的。
但一个人却从大量的试验和分析里得出不同的解析,认为是这些材料的振动引起的提出“振动吸声理论”。而且这些理论也可以较好的解析很多传统的理论无法解析的问题,实践的效果也很好。
这不是一个需要的进步或修正吗?
至于论坛的氛围,也许是要活跃一些才好的。
教训人的人,也并不多,也就那么几个吧。大部分还是心平气静的说的。
他爱教训人,或者是他比较高明,那就让他教训一下何妨?有的时候,要请一个人来教训还很难的。
如果只是喜欢教训人而自己也没有什么拿得出的东西,只能说他“没文化”,不理睬他就是。
如果大家都是"对事不对人'',氛围及会好得多了。
你说是吗?
你还是常来发发议论,至少一部分人还是感到有你在活跃很多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04-20 10:57:50编辑过]
19楼
国明 发表于:2012-4-20 22:17:29
说的是张新安的"振动吸声理论"吧? 好像是同济大学声学所的, 还出书了. 这就难怪了, 那个是搞建声的, 经常需要一些提出似是而非的东西丰富一下学术界, 他那个理论大部分是自己的主观想象, 大概意思是说, 如果纤维布与墙距离近, 他的理论没什么效果, 如果纤维布离墙距离远了, 空气振幅大了,他的理论就能解释了, 这是没有搞清吸声这个问题的主次, 去追究一些细枝末节上的功夫. 实际上纤维的振动,并不是消耗声能的本质原因.也不能对吸声有什么太大的帮助.照这个讲法, 音箱的板材在受到扬声器振动的激励以后, 也会产生振动, 既然如此, 就会消耗一部分能量(这是肯定的), 所以音箱箱板的振动,对降噪有好处的, 这也算是一种"箱板振动吸声理论", 如果这讲法是对的,我们就希望音箱板材振. 但实际上呢, 都知道箱板的振动会发出有害的噪音. 所以张新安的理论实用性不大, 难以推广. 所以是不会得到广泛承认的, 但作为一篇论文交差,还是可以的. 我觉得这个理论同马大猷的"微孔吸声"有点像, 你很难说他错了, 但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没多大用处.消声室什么时候用过穿孔板了? 你什么时候看到只依靠"振动吸声理论"建起一个消声室那我就信他, 所以你信他才怪, 他们自己都不信的东西你还去追捧呵呵.
20楼
国明 发表于:2012-4-20 22:17:29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04-20 22:18:28编辑过]
共37 条记录, 每页显示 20 条, 页签: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