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 条记录, 每页显示 2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一年一年又过去了,聊聊电声工程师的出路吧。
1楼
路人甲 发表于:2014-1-21 9:07:32
从人生规划来看,你希望下一步怎么走?
尤其是对于超过30岁之后,你开始寻找什么?
希望大家展开热烈的讨论。
2楼
Completist 发表于:2014-1-21 11:52:36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3楼
pzpzp 发表于:2014-1-21 14:23:49
电声这个词很宽泛,涉及到的学科比较多,有点四不像的味道,向来不属于主流行业。
如果30岁时在电声行业还没有点建树,甚至四处打短工,建议转行或经商。
如果30岁时在电声行业有些成就与威望,建议通过电声技术解决主流行业(机械、电子、信息等)中的技术难点,这样在职业上还会有些发展,否则30岁后就是吃老本的过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1-21 14:26:37编辑过]
4楼
Eagle 发表于:2014-1-21 15:36:04
楼上可能代表了很多中国工程师的想法吧?很可惜,我个人认为这恐怕恰恰是中国缺少有真材实料的工程师的原因。30岁,建树?啥叫建树?以今天的科技,平均来说25、26岁才硕士毕业,30岁想成大家?你以为人人都是李一男?论坛里前不久讨论耳机知识的几个年轻人,从发言来看知识水平挺不错的,基础挺好的。但很明显实际操作经验不足,短短几个帖子就能看出来。如果他们(估计应该是)硕士毕业的,现在也该快30了,那他们是不是该转行了?看看国外那些几十岁的老头,还在做工程师的,再看看中国,过了30岁没当经理的就嚷着要转行。
我个人建议还是好好分析一下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看看自己适合干啥,不是每个人都能当经理的。早点规划好自己的职业道路,然后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坚持个一二十年是基本要求。
我曾经跟我的下属说过一个观点,跟大家分享一下:做工程师没挣到钱不是因为工程师没前途,而是因为你没到那个级别。你要能成为全球最牛逼的工程师,你的收入比你在中国企业做个经理、甚至副总都高。所以,不是做工程师没前途,而恰恰是你自己没坚持,或者不够专注。坚持时间越短,或者关注的面越宽,越没可能成为牛逼的工程师。要想成为牛逼的人,必须缩短关注的面,还要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打击,能坚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1-21 15:40:41编辑过]
5楼
pzpzp 发表于:2014-1-21 16:00:48
我赞同你的最后一段话,不认同前面的。
从事电声行业的人具有硕士学历的毕竟是极少数,即便是硕士26岁左右毕业,是块料子的4年时间也应该出点成绩。
总的一句话就是贵在坚持,适合各行各业,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精神之所在。
6楼
ToneLiu 发表于:2014-1-21 18:54:04
7楼
路人甲 发表于:2014-1-22 9:44:22
以下是引用Eagle在2014-01-21 15:36:04的发言:楼上可能代表了很多中国工程师的想法吧?
很可惜,我个人认为这恐怕恰恰是中国缺少有真材实料的工程师的原因。30岁,建树?啥叫建树?以今天的科技,平均来说25、26岁才硕士毕业,30岁想成大家?你以为人人都是李一男?论坛里前不久讨论耳机知识的几个年轻人,从发言来看知识水平挺不错的,基础挺好的。但很明显实际操作经验不足,短短几个帖子就能看出来。如果他们(估计应该是)硕士毕业的,现在也该快30了,那他们是不是该转行了?看看国外那些几十岁的老头,还在做工程师的,再看看中国,过了30岁没当经理的就嚷着要转行。
我个人建议还是好好分析一下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看看自己适合干啥,不是每个人都能当经理的。早点规划好自己的职业道路,然后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坚持个一二十年是基本要求。
我曾经跟我的下属说过一个观点,跟大家分享一下:做工程师没挣到钱不是因为工程师没前途,而是因为你没到那个级别。你要能成为全球最牛逼的工程师,你的收入比你在中国企业做个经理、甚至副总都高。所以,不是做工程师没前途,而恰恰是你自己没坚持,或者不够专注。坚持时间越短,或者关注的面越宽,越没可能成为牛逼的工程师。要想成为牛逼的人,必须缩短关注的面,还要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打击,能坚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1-21 15:40:41编辑过]
其他不说,关注面的问题,我还是不大赞成你的说法。牛逼的工程师不是工程师的唯一出路,也可以成为创业者,在目前的情况下,关注面广些,机会还是很多的。
执着是一面,随机应变是一面。
8楼
子卿 发表于:2014-1-22 10:46:48
以下是引用pzpzp在2014-01-21 16:00:48的发言:
我赞同你的最后一段话,不认同前面的。
从事电声行业的人具有硕士学历的毕竟是极少数,即便是硕士26岁左右毕业,是块料子的4年时间也应该出点成绩。
总的一句话就是贵在坚持,适合各行各业,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精神之所在。
四年时间就要出成绩...恐怕是有点难...抛除在学校学的理论基础不一定全都用得上,还需要在工作中学习与实践结合的理论,只是积累相关经验都应该不止四年了...理论不万能,经验积累不足理论再强大也白费。
9楼
Eagle 发表于:2014-1-22 12:23:27
以下是引用路人甲在2014-01-22 09:44:22的发言:
其他不说,关注面的问题,我还是不大赞成你的说法。牛逼的工程师不是工程师的唯一出路,也可以成为创业者,在目前的情况下,关注面广些,机会还是很多的。
执着是一面,随机应变是一面。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的,搞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吧。所以我说过,先根据自己的优缺点想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然后坚持走下去。当然这只是我个人观点,你坚持认为万金油是你的发展方向,没人干涉得了你。你要注意一个事实:这个社会万金油不缺,缺的是有深度的工程师。当你选择做万金油的时候,你就放弃了做有深度工程师的机会,这是现代管理学讲的“机会成本”。不要以为自己即能兼顾很宽的面,又能在每一个领域的造诣很深。不可能的事!除非你除了学习和工作,其它啥事都不干,不睡觉,不陪爱人和孩子......能搞定一个领域就很牛逼了,有很多人一辈子一个领域都搞不定。爱因斯坦智商那么高,让他去搞搞销售试试?
现代社会讲专业化分工,讲团队精神,讲team working。5个各个专业领域的高人组合在一起相互补充和配合,可以成为很强大的团队;5个万金油组合在一起,啥也不是。啥叫团队精神?就是甘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踏踏实实的,在自己的领域深度发展,愿意跟其他领域的高人配合组成强大的团队。而不是啥事都以为自己能行,啥事都行,意味着啥都不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1-22 13:02:59编辑过]
10楼
Sted_Zero 发表于:2014-1-22 13:46:06
五个牛人加一个万金油才能算是一个强大的团队,人人都希望得到更好的发展更优的待遇,相信牛人更会如此。五个牛人的团队可能是一盘散沙,但那一个万金油却可以是一个容器。
11楼
seasun 发表于:2014-1-22 13:50:25
12楼
路人甲 发表于:2014-1-22 14:19:08
以下是引用Sted_Zero在2014-01-22 13:46:06的发言:
五个牛人加一个万金油才能算是一个强大的团队,人人都希望得到更好的发展更优的待遇,相信牛人更会如此。五个牛人的团队可能是一盘散沙,但那一个万金油却可以是一个容器。
万金油不好做,是润滑剂、是容器、是胶黏剂、是催化剂。
13楼
Eagle 发表于:2014-1-22 17:23:09
以下是引用路人甲在2014-01-22 14:19:08的发言:
万金油不好做,是润滑剂、是容器、是胶黏剂、是催化剂。
还是好好体会一下“一个中国人是条龙,10个中国人是条虫;1个日本人是条虫,10个日本人是条龙”的道理吧。万金油不是没用,我从来没说它没用,但不需要那么多。当人人都以为自己是做万金油的料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剩下一堆虫。还有,不要以为管理者就是万金油,管理者最重要的功能是要高瞻远瞩,具备很强的方向感。优秀的管理者是管理方面的牛人,不等于万金油,万金油不等优秀管理者。粘合剂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也不等于万金油,而且粘合剂也必须是团队里面的其中一个螺丝钉。周恩来牛逼不?圆滑不?反应快不?有几个人能超过他?一辈子被毛整得呼呼贴贴的。不服?他敢试试不?搞清楚自己几斤几两,搞清楚自己能干好什么,在自己能干好的位置上老老实实、踏踏实实的干。就像周一样,虽然他反应灵活、组织能力远比毛高,还是老老实实的做自己的事情,否则可能命都会没有。
对这个话题我的兴趣就到此为止,各位高人尽管发表自己的高见。我发表的也仅仅是个人观点,愿听就听,不愿听没人逼。看着别人收入高,自己不服气,尽管去尝试,这个社会机会很多,没人能拦得住你。但记住我说的机会成本:当你尝试某种东西的时候,意味着你放弃另外一些东西。这世界没有后悔药,等你发现自己原来不是那块料的时候,恐怕也就晚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1-22 17:46:39编辑过]
14楼
路人甲 发表于:2014-1-23 9:19:29
以下是引用Eagle在2014-01-22 17:23:09的发言:
还是好好体会一下“一个中国人是条龙,10个中国人是条虫;1个日本人是条虫,10个日本人是条龙”的道理吧。万金油不是没用,我从来没说它没用,但不需要那么多。当人人都以为自己是做万金油的料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剩下一堆虫。还有,不要以为管理者就是万金油,管理者最重要的功能是要高瞻远瞩,具备很强的方向感。优秀的管理者是管理方面的牛人,不等于万金油,万金油不等优秀管理者。粘合剂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也不等于万金油,而且粘合剂也必须是团队里面的其中一个螺丝钉。周恩来牛逼不?圆滑不?反应快不?有几个人能超过他?一辈子被毛整得呼呼贴贴的。不服?他敢试试不?搞清楚自己几斤几两,搞清楚自己能干好什么,在自己能干好的位置上老老实实、踏踏实实的干。就像周一样,虽然他反应灵活、组织能力远比毛高,还是老老实实的做自己的事情,否则可能命都会没有。
对这个话题我的兴趣就到此为止,各位高人尽管发表自己的高见。我发表的也仅仅是个人观点,愿听就听,不愿听没人逼。看着别人收入高,自己不服气,尽管去尝试,这个社会机会很多,没人能拦得住你。但记住我说的机会成本:当你尝试某种东西的时候,意味着你放弃另外一些东西。这世界没有后悔药,等你发现自己原来不是那块料的时候,恐怕也就晚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1-22 17:46:39编辑过]
很高兴你能参与进来,希望能听听大家的想法。
其实你的讨论有点偏离而且把我原来论题局限在某个二元选择上面了。
15楼
pzpzp 发表于:2014-1-23 15:16:07
本人肤浅的认为一个优秀的工程师从学校(专科/本科/硕士)出来3~5年后应该能出点成绩(在某个电声技术领域能有独到的见解/能做出一款比较优秀的扬声器或音箱等等),这也是一个工程师成长的关键年龄段!如果这个年龄段都不能出点成绩,以后很难成为优秀的工程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1-23 15:21:38编辑过]
16楼
pzpzp 发表于:2014-1-23 15:58:45
电声这个行业真心是冷门行业!说难听点就是个混血儿、四不像,任何基础行业(机械、电子)或信息行业的技术改革与进步都能影响到电声技术的发展,甚至改变电声技术的基础理论。电声行业可以引导小部分机械、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但不能成为决定这些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17楼
Sted_Zero 发表于:2014-1-23 19:44:22
声学是一个交叉性及强的专业,想要在声学上有所建树,就需要很全面的知识。声学的鼻祖性人物瑞利,他就被称为经典物理学领域中最后一个伟大的多面手。
电声作为声学的一个分支,如果能够跟半导体行业、无线电或者信号处理等领域紧密结合,他的前景如何,那还不得而知。
18楼
xiushuicunren 发表于:2014-1-25 10:43:40
以下是引用Eagle在2014-01-21 15:36:04的发言:要想成为牛逼的人,必须缩短关注的面,还要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打击,能坚持!
高度赞同!
其实,“缩短关注面”,可能已经是Eagle兄的一个理念了。在产品的设计方面就表达过这样的理念,在下是受益颇多的。
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件“产品”的设计呢?
当然,在起步的时候,还是要“广种薄收”的。因为你还不知道什么才是你最希望做的和最有希望做好的。
当经历丰富了,如果还是不断的扩大打击面,可能就不对了。
而其中的拿捏、分寸的掌握,当然就要靠个人的灵气了,也不是什么工作时间的长短可以界定的。
人生几何?无论精力、时间都是一个很有限的资本,不集中兵力去重点突破,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是没有希望的。很多人也就是一个“万金油”式的工程师了......
19楼
pzpzp 发表于:2014-1-25 15:08:57
要想成为牛逼的人,必须缩短关注的面,还要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打击,能坚持!
上面的一句话有道理但不该是一个优秀电声工程师说出来的话。一个优秀的电声工程师应该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来设计并制造出一款优秀的电声产品。首先设计一个电声产品应提出设计原理、预计性能指标及评测标准的大纲,再通过理论公式或仿真手段来进一步实现样品的试制,最后通过材料、结构、工艺等方面的等效理论值来不断优化集总参数。
一个电声工程师如果能达到我上面说的水准,相信他在电声业界会是个执牛耳的人!
20楼
明天会更好 发表于:2014-1-25 17:11:33
对的,我顶你一下! 在国外工程师一职是很受人尊重的!而且他们都在行业里干了许多年的。
共38 条记录, 每页显示 20 条, 页签: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