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声学楼论坛 http://www.nju520.com/bbs/

声学楼论坛是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技术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声学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3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2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求助耳机理论!

1楼
lzx8209 发表于:2006-11-2 14:56:58

有哪位DX知道国外比较出名的耳机理论网站?

烦请告知一二.....

谢谢..期待中

2楼
心动 发表于:2006-11-4 14:53:15
偶也想知道.特别是指标如何确定等.看了好多参数,都看不懂,不知道是以什么标准来看的
3楼
音响初哥 发表于:2006-11-4 20:23:20

http://www.nju520.com/bbs/dispbbs.asp?boardID=17&ID=384&page=2

GB-T 7342-1987 测听耳机校准用IEC临时参考耦合腔

GB-T 7614-1987 校准测耳机用的宽频带型仿真耳

GB-T 13581-1992 高保真头戴耳机最低性能要求

GB-T 14471-1993 头戴耳机通用技术条件

4楼
心动 发表于:2006-11-7 12:41:23

还有,看到好多耳机都说的什么20~20K\5~35K之类的,还什么-3dB.

而我自己测试出来(IEC318)的耳塞就只有100~3K左右,而且需要-10dB,不知道怎么回事.其他牌子的参数我分析也不太可能啊

5楼
心动 发表于:2006-11-7 12:42:47

而且就喇叭来说,我现在13mm的喇叭F0也才300啊,高端到2K的,

6楼
lzx8209 发表于:2006-11-13 10:47:37

心动兄的13mm的参数也还可以了,

再说,他们上面标的都是整机的参数,

再就是是一些大单元的HIFI耳机...

7楼
FINECXS 发表于:2006-11-30 11:29:45

了解耳机找我嘛 !http://erjibbs.com

http://finecxs.bokec.com

http://www.51erji.com

8楼
leelimn 发表于:2006-12-17 12:35:44

7楼的的确有料.

谢了!

9楼
顽石 发表于:2006-12-19 21:08:22
FINECXS,你应该在深圳彩田路的中银大厦那里上过班。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
10楼
crazycar 发表于:2006-12-29 21:26:02
IEC318 和IEC711相比 谁比较精确些?
11楼
Paul 发表于:2006-12-31 14:35:17
有些都是乱搞的,只有听了才知道,不要听那么什么参数有多好,瞎吹
12楼
xmrat 发表于:2007-1-1 20:42:37

哪位高手能提供较为全面专业的耳机测试资料,包括客观参数、主观音质、外观、线材、环境试验等等

13楼
HZX372108797 发表于:2007-1-3 12:22:29

哪位高手能提供较为全面专业的耳机测试资料,包括客观参数、主观音质、外观、线材、环境试验等等

请高手们出出手啊!!

14楼
benson-zhuang 发表于:2007-1-9 11:54:36

如下訊息供您參考﹗

耳机基础知识

:耳机分类:
1.
按换能原理分:
主要分动圈和静电耳机两大类。
动圈耳机原理:目前绝大多数(大约99%以上)的耳机耳塞都属此类,原理类似于普通音箱,处于永磁场中的线圈与振膜相连,线圈在信号电流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
静电耳机:振膜处于变化的电场中,振膜极薄、精确到几微米级(目前STAX新一代的静电耳机振膜已精确到1.35微米),线圈在电场力的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
2
:按开放程度分:
主要是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
开放式的耳机一般听感自然,佩带舒适,常见于家用欣赏的HIFI耳机,声音可以泄露、反之同样也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耳机对耳朵的压迫较小。
半开放式:没有严格的规定,声音可以只进不出亦可以只出不进根据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封闭式:耳罩对耳朵压迫较大以防止声音出入,声音正确定位清晰,专业监听领域中多见此类,但这类耳机有一个缺点就是低音音染严重。
3
:按用途分:
主要是家用、便携、监听、混音、人头唱片。
.耳机相关参数:
1.
阻抗:注意与电阻含义的区别,在直流电的世界中,物体对电流阻碍的作用叫做电阻,但是在交流电的领域中则除了电阻会阻碍电流以外,电容及电感也会阻碍电流的流动,这种作用就称之为电抗,而我们日常所说的阻抗是电阻与电抗在向量上的和。
2.
灵敏度:指向耳机输入1毫瓦的功率时耳机所能发出的声压级(声压的单位是分贝,声压越大音量越大),所以一般灵敏度越高、阻抗越小,耳机越容易出声、越容易驱动。
3.
频率响应:频率所对应的灵敏度数值就是频率响应,绘制成图象就是频率响应曲线,人类听觉所能达到的范围大约在20Hz-20000Hz,目前成熟的耳机工艺都已达到了这种要求。
.音质评价术语
1.
音域:乐器或人声所能达到最高音与最低音之间的范围
2.
音色:又称音品,声音的基本属性之一,比如二胡、琵琶就是不同的音色
3.
音染:音乐自然中性的对立面,即声音染上了节目本身没有的一些特性,例如对着一个罐子讲话得到的那种声音就是典型的音染。音染表明重放的信号中多出了(或者是减少了)某些成分,这显然是一种失真。
4.
失真:设备的输出不能完全复现其输入,产生了波形的畸变或者信号成分的增减。
5.
动态:允许记录最大信息与最小信息的比值
6.
瞬态响应:器材对音乐中突发信号的跟随能力。瞬态响应好的器材应当是信号一来就立即响应,信号一停就嘎然而止,决不拖泥带水。(典型乐器:钢琴)
7.
信噪比:又称为讯噪比,信号的有用成份与杂音的强弱对比,常常用分贝数表示。设备的信噪比越高表明它产生的杂音越少。
8.
空气感:用于表示高音的开阔,或是声场中在乐器之间有空间间隔的声学术语。此时,高频响应可延伸到15kHz-20kHz。反义词有灰暗厚重
9.
低频延伸:指音响器材所能重放的最低频率。系用于测定在重放低音时音响系统或音箱所能下潜到什么程度的尺度。比方说,小型超低音音箱的低频延伸可以到40Hz,而大型超低音音箱则下潜到16Hz
10.
明亮:指突出4kHz-8kHz的高频段,此时谐波相对强于基波。明亮本身并没什么问题,现场演奏的音乐会皆有明亮的声音,问题是明亮得掌握好分寸,过于明亮(甚至啸叫)便让人讨厌。

15楼
lzx8209 发表于:2007-1-19 15:16:14

谢谢!

不过楼上的资料好像大家每个人都有,

来点稍微专业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6楼
FINECXS 发表于:2007-1-20 11:27:43
以下是引用顽石在2006-12-19 21:08:22的发言:
FINECXS,你应该在深圳彩田路的中银大厦那里上过班。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

哪位朋友,跟我这么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7楼
FINECXS 发表于:2007-1-20 11:33:43
以下是引用xmrat在2007-01-01 20:42:37的发言:

哪位高手能提供较为全面专业的耳机测试资料,包括客观参数、主观音质、外观、线材、环境试验等等

主观音质.........叫人怎么说呢

这可与你的音乐细胞有关呀.

其它的一些资料可先到我的博客上了解一些

另外不够的话请QQ联系

个人主页>HTTP://FINECXS.BOKEC.COM

QQ:306577757

18楼
benson-zhuang 发表于:2007-1-22 17:25:54

 1. 20Hz--60Hz部分。这一段提升能给音乐强有力的感觉,给人很响的感觉,如雷声。如果提升过高,则又会混浊不清,造成清晰度不佳,特别是低频响应差和低频过重的音响设备。

    2. 60Hz--250Hz部分。这段是音乐的低频结构,它们包含了节奏部分的基础音,包括基音、节奏音的主音。它和高中音的比例构成了音色结构的平衡特性。提升这一段可使声音丰满,过度提升会发出隆隆声,衰减此频段和高中音段会使声音单薄。

    3. 250Hz--4KHz部分。这段包含了大多数乐器的低频谐波,同时影响人声和乐器等声音的清晰度,调整时要配合前面低音的设置,否则音质会变的很沉闷。如果提升过多会使声音像电话里的声音;如把600Hz和1kHz过度提升会使声音像喇叭的声音;如把3KHz提升过多会掩蔽说话的识别音,即口齿不清,并使唇音m、b、v难以分辨;如把1kHz和3kHz过分提升会使声音具有金属感。由于人耳对这一频段比较敏感,通常不调节这一段,过分提升这一段会使听觉疲劳。

    4. 4kHz--5KHz部分。这是影响临场感(距离感)的频段。提升这一频段,使人感觉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显得稍近了一些;衰减则就会使声音的距离感变远;如果在5KHz左右提升6dB,则会使整个混合声音的声功率提升3dB。

    5. 6kHz--16kHz部分。这一频段控制着音色的明亮度,宏亮度和清晰度。一般来说提升这部分使声音宏亮,但不清晰,还可能会引起齿音过重;衰减这部分使声音变得清晰,可音质又略显单薄。该频段适合还原人声。

以上可否>?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9楼
87725232 发表于:2007-1-23 8:12:35

书上抄的,没有意思

还是FINECXS提供的网站比较吸引人,里面的东西多啊!

20楼
lzx8209 发表于:2007-1-25 17:28:44
以下是引用benson-zhuang在2007-01-22 17:25:54的发言:

 1.
  
20Hz--60Hz部分。这一段提升能给音乐强有力的感觉,给人很响的感觉,如雷声。如果提升过高,则又会混浊不清,造成清晰度不佳,特别是低频响应差和低频过重的音响设备。
  


    2.
  
60Hz--250Hz部分。这段是音乐的低频结构,它们包含了节奏部分的基础音,包括基音、节奏音的主音。它和高中音的比例构成了音色结构的平衡特性。提升这一段可使声音丰满,过度提升会发出隆隆声,衰减此频段和高中音段会使声音单薄。

    3.
  
250Hz--4KHz部分。这段包含了大多数乐器的低频谐波,同时影响人声和乐器等声音的清晰度,调整时要配合前面低音的设置,否则音质会变的很沉闷。如果提升过多会使声音像电话里的声音;如把600Hz和1kHz过度提升会使声音像喇叭的声音;如把3KHz提升过多会掩蔽说话的识别音,即口齿不清,并使唇音m、b、v难以分辨;如把1kHz和3kHz过分提升会使声音具有金属感。由于人耳对这一频段比较敏感,通常不调节这一段,过分提升这一段会使听觉疲劳。

    4.
  
4kHz--5KHz部分。这是影响临场感(距离感)的频段。提升这一频段,使人感觉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显得稍近了一些;衰减则就会使声音的距离感变远;如果在5KHz左右提升6dB,则会使整个混合声音的声功率提升3dB。
  


    5.
  
6kHz--16kHz部分。这一频段控制着音色的明亮度,宏亮度和清晰度。一般来说提升这部分使声音宏亮,但不清晰,还可能会引起齿音过重;衰减这部分使声音变得清晰,可音质又略显单薄。该频段适合还原人声。

以上可否>?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挺好!继续...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共3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20 条, 页签: [1] [2]

Copyright © 2005-2023 nju520.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2500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