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声学楼论坛 http://www.nju520.com/bbs/

声学楼论坛是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技术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声学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9 条记录, 每页显示 2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1W就可以推动的音箱

1楼
xiushuicunren 发表于:2010-9-7 9:51:47

台湾的38°C公司,据说有一种1W 就可以推动的音箱,叫BRAVO的。

 

现在我们的音箱的灵敏度一般是不高,高保真的音箱更是这样。往往要很大功率的功放才可以推动。

几十瓦,甚至几百瓦的功放,不但贵,也浪费能源呀!

如果我的音箱是几瓦就可以推动的话,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这个音箱1瓦就可以推动呢?有什么技术方面的进步?

当然,又有什么缺点呢?估计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的,否则早就风行全世界了.....

 

请各位指教了!

2楼
kadeton 发表于:2010-9-7 10:50:14

http://www.chpo.cn/products_view.asp?ID=116

 

这款音箱是1.2W。在音响展上看到的。

 

现在的功放技术进步很快,大功率,低失真且成本不高的功放很多。喇叭技术好像没啥变化,要高SPL,FO就下不来。

3楼
阿龙-翟 发表于:2010-9-7 10:51:59

用的是高灵敏度喇叭单元,属于效率型,和常规顺性型的做法不同

具体的自己听,声音都是见仁见智

4楼
xiushuicunren 发表于:2010-9-7 11:02:17

谢谢龙哥了!

 

好像你说的是“鸣蝉”这个小音箱,2.1。

而BRAVO是普通的书架箱。

 

如果是效率型的高灵敏度,又有什么缺点?

请指教。

 

5楼
阿龙-翟 发表于:2010-9-7 11:23:25

楼主客气了,我也是知道点点皮毛,目前属于新手上路途中

 

效率型单元,普遍的低频下潜不足(加大口径可以有限度的弥补这个先天缺陷,不过难度在目前技术水平和认知上也越来越超出想象),而且功率偏小

6楼
xiushuicunren 发表于:2010-9-7 11:41:30

龙哥,是你客气了!

你的全频单元可是闻名得很的呀!

 

效率型的单元下潜不够,是不是一定要去改善?

换一个思维:加一个重低音如何?

好像这样的做法有点不齿于HI-FI的。但是,也有人在这样做,只是不敢说出来而已。

而这样做的人,也绝不是菜鸟和囊中羞涩,没有什么器材的人。

 

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

7楼
阿龙-翟 发表于:2010-9-7 12:26:30

我做的全频单元争议太大,公开后还可以符合之前的测试,权当是碰巧吧

而我也是第一次做那大口径全频单元,谈不上很熟悉。因为行业游戏规则,我不会做第三只那个外观的喇叭,不是制造难度问题

 

好了,我要去找工厂上班了,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09-07 12:53:38编辑过]
8楼
xiushuicunren 发表于:2010-9-7 17:02:49

哈哈,龙哥还要“找工厂上班”?怕不是找......

 

至于争议是没有什么可怕的。很多东西就是在争议中脱颖而出的。

至少争议也可以提高你的水平嘛!如果一个东西被争议一下就完蛋,那只是说明本来就该完蛋的。

 

你说是吗?

9楼
阿龙-翟 发表于:2010-9-8 13:33:44

所谓质疑和争议本来就是在争论我这里已经存在的实物单元,只是更多细节我没有公开,那些人不愿意相信而已(不排除我是河南人的原因,郁闷而且尴尬)

而且我的确不怎么懂得GB/T类术语,南大系的教材也只是浏览过,按某种观点看我只能是业余了,不过也没有错

 

兵无常势,用在喇叭制造方面一样有道理(类似胡思乱想,全当顶贴,呵呵)

 

10楼
xiushuicunren 发表于:2010-9-8 15:41:45

天呀!现在是什么年代,还有什么“河南人”这样的问题!

 

至于业余和专业,内行和外行,倒是有差别的。这里有一个转化的过程、学习的过程。

基础电声知识是要学习的,而且大家都要学习和提高。特别是业余的,有可能看看这样的书和请教声学楼的DX们,也就会

慢慢的成长了,最后成为专业的了。

博良的老板,是一个很专业的高人,也说自己是外行。因为他也不是电声专业的。

 

而我也是典型的半路出家的,发现要恶补的东西真的很多很多,要请教的问题很多。好在什么高等数学之类的东西我们也是学过的,不然的话,

南大的书还真的有点看不下去的感觉。

不过,也可以不看繁琐的推导过程,看结论和分析,也是一种入门的方法的。

行业那末大,一个人要是能够有一点点贡献,就善莫大焉了的。

 

希望有机会可以看到啊龙哥的全频单元。

11楼
阿龙-翟 发表于:2010-9-8 17:57:53

熟悉一下基础声学电学力学常识,熟悉研发、IE、制造、品管。。。手法,再熟悉并结合中(含台湾)、德、日、丹、美、。。。的做法和理念,加入一些自己的体会或是想法,以实用效果用途为目的而不拘形式,做,并实现结果,就可以了

 

那个12全频单元,实际上是我个人做成的成型的样品单元,也只是一对单元(之一)而已,图片和测试部分有公开,就当过去了吧

 

 

 

12楼
xiushuicunren 发表于:2010-9-9 8:23:20
以下是引用阿龙-翟在2010-09-08 17:57:53的发言:

 

那个12全频单元,实际上是我个人做成的成型的样品单元,也只是一对单元(之一)而已,图片和测试部分有公开,就当过去了吧

 

 

 

哈哈!为什么要“就当过去了”?

你辛辛苦苦的做了,也做出来了,说不定就有很多特点、优点的。哪怕是不完美,也是你的心血呀!

走下去,可别半途而废呀!

13楼
民间侠客 发表于:2010-9-16 17:14:47
是呀,坚信自己的路走下去,我去看看你的测试数据,这么大一个试题,先谢过了
14楼
carsound 发表于:2010-9-21 15:32:07
38°C的喇叭是以反电动式的设计(蔡博士),所以1W是指1W就可以把动态推得很好,而不是推的动而已。
15楼
阿龙-翟 发表于:2010-10-3 18:59:12
以下是引用xiushuicunren在2010-09-09 08:23:20的发言:

哈哈!为什么要“就当过去了”?

你辛辛苦苦的做了,也做出来了,说不定就有很多特点、优点的。哪怕是不完美,也是你的心血呀!

走下去,可别半途而废呀!

过去了就过去了,已经是随手可得的东西,有必要紧张吗

16楼
xiushuicunren 发表于:2010-10-4 8:49:58
以下是引用阿龙-翟在2010-10-03 18:59:12的发言:

过去了就过去了,已经是随手可得的东西,有必要紧张吗

龙哥厉害呀!

 

如此好的东西,竟是“随手可得”,说明你在这方面是得心应手的了,可贺!

自己的东西,毕竟也是希望它有朝一日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吧?

期待你的试验品,最后有一个好的结果,成为产品。

17楼
谁是谁 发表于:2010-10-11 0:12:49

这是专业人群吗?

还在说什么“推动”?

什么叫“推得动”,什么叫“推不动”?

 

18楼
xiushuicunren 发表于:2010-10-11 9:50:08
以下是引用谁是谁在2010-10-11 00:12:49的发言:

这是专业人群吗?

还在说什么“推动”?

什么叫“推得动”,什么叫“推不动”?

 

哈哈,扔砖头的老大 发话了,而且是零点出击!谢谢。

 

这样的说法,当然是不专业的,就是一些发烧友的说法而已。意思是说该音箱用小功率的功放就可以轻松的放出较大的声压的。就是小功率的胆机也可以较好的工作的,......大意是这样的。

而一些音箱,就非得什么Krell 的大功率功放才行的。

在一些并不是专业的杂志里,如《高保真音响》,大概也是这样说音箱的吧?所以,在声学楼这样的专业网站里这样说,真的是下里巴人的了。

不过,在严肃的网站里,多多少少的容忍一点点这样不专业的表述,可能也无伤大雅吧?不是在声学楼里还可以看到诸如“喇叭、分音器、风管”等等嘛!

这是在找“借口”推脱了,罪过......

 

其实,真的十分欢迎你来拍砖的,只是怕还不够被拍的资格的。没有什么值得拍的东西,还真的连挨板砖的机会都没有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11 09:51:07编辑过]
19楼
xiushuicunren 发表于:2010-10-21 9:24:41

再补充一个洋音箱:

 

著名的Mark Levinson公司,最近退出高端音响系列,其中的M1音箱的灵敏度是100dB!

可以和专业音箱媲美了。

 

这也是一个1w就可以推动的音箱,而且是由一家钢琴厂专门制作的高端音箱。音质当然是不会差的了。

 

具体的信息见《现代音响技术》,2010年10月号,p.109.

 

有什么技术特点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1 09:25:18编辑过]
共19 条记录, 每页显示 2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05-2023 nju520.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625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