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声学楼论坛 http://www.nju520.com/bbs/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7k的地方的阻抗为啥是拱起来的。
难道也是箱体引起的?
还是加了陷波器?
全频喇叭高频加陷波器不会影响听感的么?
楼主:
你的箱体是什么材料?
看起来是泡沫塑料板,是吗?
觉得楼上的跟楼主很类似,
都是喜欢搞些稀奇古怪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7k的地方的阻抗为啥是拱起来的。
难道也是箱体引起的?
还是加了陷波器?
全频喇叭高频加陷波器不会影响听感的么?
什么叫“王顾左右而言它”?
他说的是“单峰”,你却在......
其实,这个问题,不会是一个没有答案的怪问题的。
而且也是一个好问题嘛,至少很多人是没有看到过的,或想到的。
也许楼主是成竹在胸的了。
快出来说说!
什么叫“王顾左右而言它”?
他说的是“单峰”,你却在......
没必要旁推侧击,
我只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看法。
没兴趣的...说多了也没意义。
人的生命始终有限,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无限的事情,俺做不来。
况且俺不是王。
谁要做,谁做去。
其实,这个问题,不会是一个没有答案的怪问题的。
而且也是一个好问题嘛,至少很多人是没有看到过的,或想到的。
也许楼主是成竹在胸的了。
快出来说说!
只能说,很没有营养的跟帖。
试问各位,谁能看明白回帖的意思?
人家是问问题的,你不帮忙了,还跟着我搅和。
还让人家直接公布答案。可能么?
同样的内尺寸和同样的单元?或者说同样的倒相孔?
(比较奇怪,白天看不到图,晚上又可以直接看到了,估计网络或IE有问题)
楼主那里去了?莫非真的只是一个论坛游民?
回来吧!
看楼主的图,“好像箱体的板在粘胶水的时候,被胶水溶解了一点的样子”。是吗?
如果是,可能就是那种很轻的泡沫板的了。
好像只有3种可能吧:
1、Fb非常低,低于了10Hz以致看不到,不过从楼主结果看好像没有这个趋向。
2、箱体偏大很多,导致两个峰非常近,而且同时泄漏非常大,导致中间的谷点不明显。
3、吸音材料把管道堵住了。
楼主说改变长度只改变了峰的高低,大家认为哪种情况最有可能?
另外的可能,就是楼主测量的时候搞错箱子了,或者是记错了,或者是根本就在考咱们:-)
至于说吸音材料能强到把声波完全吸收,那是不可能的事,有的话,可以取申请诺_贝_尔奖金了。
好像只有3种可能吧:
1、Fb非常低,低于了10Hz以致看不到,不过从楼主结果看好像没有这个趋向。
2、箱体偏大很多,导致两个峰非常近,而且同时泄漏非常大,导致中间的谷点不明显。
3、吸音材料把管道堵住了。
楼主说改变长度只改变了峰的高低,大家认为哪种情况最有可能?
另外的可能,就是楼主测量的时候搞错箱子了,或者是记错了,或者是根本就在考咱们:-)
至于说吸音材料能强到把声波完全吸收,那是不可能的事,有的话,可以取申请诺_贝_尔奖金了。
1和3 看起来都不可能的。
泄漏很大,很可能呀!你看那个箱体,连接处好像很不可靠的......甚至有贴胶纸的迹象。
首先回答大家的一些问题,我是开了近二十年个体音箱厂,专门接发烧友订做各种箱体的。有感于高档箱体材料成本之高,生产效率之低,品质控制之难,希望寻求一种能用倒模或注塑方法生产的材料,比重相当于硬质原木,震动吸收系数大于玻璃棉,而且成型后能和木材一样能加工。偶然的机会让我留意到确有研究所在研究这种材料,在吸震系数上共分七级,硬度和比重均可控,从如石头般硬到如棉花般软。其内含元素包括加强纤维,纳米吸震粉,木粉,矿物粉等等,现在试用的是第四档吸震系数,板厚18厘,箱体容积约5升,由于在做试验,因此箱体没有做模,按尺寸做了板材再用胶水粘连,以便调整。箱内无论加或无吸音材料,或堵塞倒相孔,都不能改变单峰形态,只是改变高低而。倒相孔没有任何能量输出,单元后面产生的声压都被箱子材料吸收了。从上面二个不同箱体,但其它都一样的频响图可以看到,中高段曲线新材料箱比夹板箱更平衡,但150HZ以下则衰弱很多,实际听感也是缺乏,这吸音情况完全出乎原设计所料。现正重新调整配方和改变箱内结构,希望能把低频能量增强,也望各位老师出谋划策,谢谢。另附上另一个对比箱体和另一不同吸震系数板材做的试验小障板。
音箱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吸收掉低频?让低频“没有”,这就是HIFI?
先谢谢一下楼主提供的研究资料,支持楼主对箱体材料研究的精神与成果
同一单元在同一容积,不同箱体材料下的测试了两条曲线
1.可否透露楼主的箱体材料是什么组成的,以及密度、硬度、材料结构模式?
2.楼主提到其它配置不变,只换了箱体材料,
咋看一眼,我还纳闷此材料为什么会同时造成了箱体FB与7KHz两处的变化?
对比两张曲线发现:
A:新材料比旧材料的系统阻抗上升了10ohm 新30 /旧20 ,
B:新材料SPL曲线在100Hz~900Hz提升了3个dB左右,3K~7K提升了5dB,高频延伸下降,低频下潜升高
C:7KHz阻抗峰两条都为80ohm,其实未变(两张图片第一眼给了人错觉)
我的观点有三个
1.确定SPL测试的准确性
2.箱体泄露与内部损耗应该过大了
3.楼主提到改变倒相管长度,只能改变阻抗峰的高低,那么楼主是否可以再经过风管调试,让此阻抗峰一直低下去,直到出现双驮峰的可能?
首先祝贺老兄了!一个几乎20年的个体音箱厂,不容易呀!
能够生存下来,至少说明你是一个高人的!从所研究的问题也可见一斑了。
精神可嘉。
看了你的说明,和我原来的估计可能有点一样的了:
你的箱体板可能就是一块强度很低的板材。是不是这样?
如果是这样,倒相就受很大的影响了,这个原理是可以参看共鸣器的原理:.....箱体应该是一个刚性内壁。
你说的材料从“软如棉花到硬木”,是一个大问题的。软的箱体,还怎么是一个刚性内壁?
此外,你说的吸振系数,看要怎么理解和应用了......
是吗?
楼主很会说,但是不会做。或者说做了错误的尝试导致不正常的结果。
测一下spk近场跟port近场不就知道你的箱子到底工作在哪个状态了。
楼上的围观,楼上的楼上在误导围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