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声学楼论坛 http://www.nju520.com/bbs/
一个音箱的箱体内部有多复杂?
下面可能是史上最牛的一个:美国Magico(魔域)公司Q5:
这个音箱的官方当时(2011年)售价是约6万美元/对。
除了其箱体采用机制木板外,还采用了铝板。
还感到意犹未尽,就把箱体内部的支撑等搞成如此复杂的了。
当然,这样的结构箱体板的振动是很小的了。
但是,真的有这样的必要吗?
没有音染,有共鸣吗?
没有音染,有共鸣吗?
共鸣,不也是一种“音染”吗?
估计该产品结构方面的振动是被消除到很低的水平的了。
但是,最可恨的也就是这个但是,箱体内部的“共鸣”,靠这样的结构也是消除不了的吧?
所以,这样的箱体,箱体的振动可以是很小的,但是“共鸣”就未必会很小的吧?
meiloon兄好眼力!
看来还不是的。如果真的是搞建筑类的,力学当然会很好的啦。
可是看他们的这样的结构,可是没有把力学用到极致的了。
只不过是把“框架”这东西胡乱搬来的.....
真正力学内行的,做出的结构不会是这样的!
好像一个历史的大人物莫尔斯说,声学几乎就是振动学。
这个产品从振动的角度去做,或改进,当是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错误的吧?
据说,该结构里还有一些铜条,是用来吸收一些特定的声波的。
这也是一些高端的器材里也可以看到的共振吸声结构(其实和音叉原理一样),FOCAl的一些音箱里也是有的。
是为补充。
我估计设计这个怪胎出来的家伙不见得有花多少脑筋。很可能是初建模-模拟-谐振出现a/b/c/d.......,然后在电脑模型里面某处先加两根撑棒,来个点痣小手术,再模拟,谐振点e/f/g/h......,坏了!手术失败留下疤痕,赶紧继续除疤手术,再看效果,疤痕去掉了,但是有色斑,还得继续,无限不循环的手术下去,这个奇葩就问世了!这个当然要卖高价啊,设计周期长,成本高,彻底根除弊病。
换个人来搞,可能会这样,有痣是吧?擦点粉底化化妆,掩盖一下(简正谐振集群、与单元曲线互补填坑什么的),OK。虽然说你看得见还是看不见,痣还在那里,但是痣就那里,你肯定看不见,知道的只有音箱它自己。
楼上好生风趣!
但可能事情不是这样的。
因为和这样的音箱结构大同小异的远远不止这家会“点痣”手术的。
我估计设计这个怪胎出来的家伙不见得有花多少脑筋。很可能是初建模-模拟-谐振出现a/b/c/d.......,然后在电脑模型里面某处先加两根撑棒,来个点痣小手术,再模拟,谐振点e/f/g/h......,坏了!手术失败留下疤痕,赶紧继续除疤手术,再看效果,疤痕去掉了,但是有色斑,还得继续,无限不循环的手术下去,这个奇葩就问世了!这个当然要卖高价啊,设计周期长,成本高,彻底根除弊病。
换个人来搞,可能会这样,有痣是吧?擦点粉底化化妆,掩盖一下(简正谐振集群、与单元曲线互补填坑什么的),OK。虽然说你看得见还是看不见,痣还在那里,但是痣就那里,你肯定看不见,知道的只有音箱它自己。
REQIUS DX太有菜了,
是否可以概括成一个原理:
空肥皂盒效应?
不明白的就是如果里面还有金属的话,反折射不就更多吗?
那产生驻波的机率不就更大了吗?
难不成是为减振忽略了驻波?
不明白的就是如果里面还有金属的话,反折射不就更多吗?
那产生驻波的机率不就更大了吗?
难不成是为减振忽略了驻波?
产生驻波或者说驻波的严重程度跟你说的金属结构增多没有正比例关系的。
上面说的力学结构的人估计设计出类似桥梁的那种结构吧,呵呵。
但说到铜条吸声波,那搞错了吧,吸结构振动还有点牵强。
可能这样说好一点:
的的确确是有人在故弄玄虚,而且不在少数,不分中外。
但也确确实实的也有不少厂家在高端的产品上精益求精的。
比如小小的收音机,能够做到怎样复杂的程度或高档的程度?好像很难。但是事实上,就是有一家很出名的厂家的产品做到这样的。
此外,如果只是靠吹或者叫运作之类的就可以把产品做成名牌,那我们早就有大量的名牌了。可是现在没有.....
那么复杂的内部结构,我真佩服他是怎么去固定那些支架的,只要有一根支架没固定住,那发出的声音??好可怕,还有,这样的箱子,估计多搬运几次,就会有那跟支架不稳定,那结果,,,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的感觉?
那么复杂的内部结构,我真佩服他是怎么去固定那些支架的,只要有一根支架没固定住,那发出的声音??好可怕,还有,这样的箱子,估计多搬运几次,就会有那跟支架不稳定,那结果,,,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的感觉?
楼上的说出了我的疑问。
我也是认为只是在“创造”复杂结构而已。
要箱体刚度大,自有千条路,唯有这条最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