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声学楼论坛 http://www.nju520.com/bbs/
曲线没有分颜色,看的好累,呵呵
不过好像第一个图片里面倒相管和喇叭的曲线标识反了。
kin兄,能否贴详细的参数出来讨论讨论?
单元与倒相管未使用附加功放的近场曲线,考虑到有的超低音在电路和频率电位器的问题,最好是测试频率电位器在最小,中间,最大三个点的近场。
然后进行近场换算并合并处理;
功放的EQ曲线,如果有上面说到的问题,最好也是三点。
再来就是使用附加功放并测试单元与倒相管的近场曲线,并测试三点,然后换算并合并处理。
当然最好是连箱体数据和单元数据都提供就更好了。但是箱体的阻抗曲线是必须的。
如果测试空间比较大,那么把箱子丢一边,没有附加功放时,用2M或者更远的距离测试一下全频看看,然后再附加功放测试一边也是可行的。
找个时间会将测试数据补上,谢XJ好的建议.
在补之前,各位可否说说上面电的EQ与声的响应衔接是否合理,风管输出声压与喇叭的声压衔接是否合理.低音的声音对比各表现如何.
对了,低音是4" 6OHMS 5W 泡边 紧压纸胴体.
今天将1# 低音及副机 electrical EQ 改好了.
电子EQ补偿喇叭箱体曲线,将曲线尽量调直
比如,2.1有源音箱
通常超重低音的EQ要调到比左右声道高+12DB,
左右声道的曲线就利用声波的叠加原理来调
电子EQ补偿喇叭箱体曲线,将曲线尽量调直
比如,2.1有源音箱
通常超重低音的EQ要调到比左右声道高+12DB,
左右声道的曲线就利用声波的叠加原理来调
第1点有点参考值,功率的匹配问题,然而分频点,开口如何定?低频的那些频率的响度与副机的频率如何去匹配,包括声的响应.
第2点请可否详细说明.
感谢!
好贴,顶起来
再提个问题,有没有增加低频部分“增益”但“振幅”不增加的方法?
好贴,顶起来
再提个问题,有没有增加低频部分“增益”但“振幅”不增加的方法?
好贴,顶起来
再提个问题,有没有增加低频部分“增益”但“振幅”不增加的方法?
好贴,顶起来
再提个问题,有没有增加低频部分“增益”但“振幅”不增加的方法?
中高頻減低應該是最省事的。
楼上的办法很阴险啊!不过如果系统最大声压级余量足够富裕的时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电子EQ补偿喇叭箱体曲线,将曲线尽量调直
比如,2.1有源音箱
通常超重低音的EQ要调到比左右声道高+12DB,
左右声道的曲线就利用声波的叠加原理来调
l楼的平时听什么音乐,超低比左右多十个DB,看来是不是做迪厅音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