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nszfboy在2006-12-07 21:34:19的发言:
国内80%的手机都用我们的产品
是手机品牌占有率,还是手机数量占有率?
"80%"很牛啊!羡慕.
手机产业的迅猛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与其配套的电子元器件产业的进步,但是受种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元器件供应商与手机企业的衔接配套却不尽如人意,相当一部分企业仍处于选择认识或选样试用阶段,只有极少数企业已经成长为手机企业的长期稳定供应商,绝大多数企业仍面临许多困难从而不情愿地“游离”于手机供应链系统之外。智多星顾问认为,目前,国内真正具备配套能力的只有手机电池、充电器、片式电阻、MLCC、片式电感、振动马达及手机板等的生产,而其他元器件配套尚未形成气候。
今年全球手机产量将达8.5亿部
今年年初,iSuppli认为,全球手机产量经2003年-2005年高速增长后,2006年增长速度将放缓,预计2006年全球手机产量可达8.5亿部,比上年增长6.25%,销售额达109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7%。智多星顾问认为,手机在全球大部分发达国家已趋饱和,今后手机主要靠更新换代销售,而不是靠新增用户的驱动,目前手机的平均更换期为2.5年,而且这一周期有日趋缩短之势。可以断定,就产销量而言,手机热销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据信息产业部统计,2005年中国手机产量为3.0367亿部,比2004年增长31%,远高于2005年全球手机产量13.6%的增长率。信息产业部预测,2006年中国手机产量可达3.4亿部,同比增长12%,仍高于2006年全球手机产量6.25%的增长率。2005年中国手机产量已占全球手机产量的38%。
马达价格基本稳定
据智多星顾问的调查研究,目前国内手机马达的产量占全球的80%以上,但以外资和合资企业为主,其占总产量的绝大部分。2006年,国内生产手机马达的企业大概在50家左右,其中上规模的企业(月产能超过100万只)有将近20家,主要有东莞华强三洋马达、乐金电子部品(惠州)、日本电产科宝(浙江)、思考电机(上海)、珠海美蓓亚松下马达等。
智多星顾问的数据表明:2005年中国手机马达的总体月产能已超过8000万只,而实际的产能利用率仅为65%左右。
智多星顾问调查发现:前几年手机马达的利润空间相对较大,近几年价格下降幅度则比较大,目前马达的价位已经降到了一个较低的水平。2003年手机马达的市场价格在5元-6元/只,到2004年大概在4元-5元/只左右,下降幅度较大,2005年手机马达的市场价格基本与2004年持平。目前扁平马达的市场价格约为5元/只,圆柱马达的市场价格在4元/只左右。
智多星顾问预计2006年手机振动马达的价格下降幅度将大大降低,略呈小幅下降趋势,基本处于稳定阶段。这是因为:1.手机马达的利润空间已大大缩小,基本处于微利状态;2.手机马达生产的原材料成本上升;3.市场供需相对平衡,新进入的企业非常有限;4.部分手机马达企业被淘汰出局。
片感缺口逾50亿只
目前,我国片感生产企业约有20多家,年生产能力超过100亿只。其中,主要的手机片感生产企业有10多家,包括广东风华、深圳南玻、深圳顺络、深圳麦捷微电子、日本太阳诱电东莞厂、美国AEM苏州厂等。目前,整个国内手机片感年产量在30亿只以上。根据智多星顾问的调查研究,2004年中国手机片感的需求量为58亿只,2005年的需求量为65亿只,预计2006年将超过86亿只,缺口部分主要靠进口解决。
我国手机片感的产品型号基本上与国际同步。叠层式片式电感的产品型号已形成了0402型为主的生产布局,另外也有部分0603型产品,手机用绕线式片式电感的产品型号以0603为主,并有0402尺寸的产品量产。
为了降低风险和开拓市场,一般手机片感生产商同时给多家手机生产商供货。同时,由于各款不同的手机所用片感的型号和规格不同,一般的手机生产商都会用到多个不同型号的片感,需要向多家片感生产商进行采购,例如摩托罗拉就向广东风华、深圳南玻、深圳顺络等多家片感商进行采购。
电声器件本土配套力待加强
手机的电声功能包括来电铃声、受话、扩音(免持听筒)、发话。在来电铃声部分,主要是由蜂鸣器、讯响器或扬声器负责;而受话功能方面,则是由受话器担任;至于免持听筒扩音功能及发话功能,则分别交由扬声器与电容式麦克风或传声器、送话器来负责。这样,平均而言,每部手机需要扬声器1只-2只(包括扬声器和受话器的二合一产品)、传声器1只、受话器0.5只、其他电声产品1只。
这带来对手机用电声器件的需求增加。根据智多星顾问的数据,2005年我国手机用电声产品需求总量为12亿只,其中扬声器4.50亿只,传声器3亿只,受话器1.51亿只,其他电声产品3亿只。
目前国内手机电声产品市场基本上被荷兰飞利浦、日本星电、日本松下部品和中国台湾美律四家垄断。作为手机配套产品不可或缺的电声产品,国内能够为国际一线手机大厂配套的厂商还不多,目前只有瑞声声学科技、浙江新嘉联等个别公司可以与外资企业一较短长,其他企业大都规模比较小,竞争实力较弱。
应该说,尽管中国手机产业的国产电子元器件配套率逐步上升,但是,整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尤其是日本)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手机的多功能化对元器件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情形下。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满足国内外手机市场的需求,中国本土配套企业还有较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