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声学楼论坛 http://www.nju520.com/bbs/
摘要:以手机起家的波导将“跳槽”汽车业,联想1亿美元出售手机业务,夏新、南方高科及侨兴等手机呈现分崩离析。而诺基亚重新崛起,三星、LG在中国大行其道,国产手机“大佬”们“退隐江湖”也是情理之中了。
评论:内有“黑手机”偷袭,外有“洋手机”逼近,国产品牌手机终敌不过内外夹击,败下阵来了。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愿国产手机们真的只是“隐退江湖”,蓄积力量,等待时机再发力。
报道还称,作为亚洲板块里的三家手机品牌,三星在2007年第二、第三季度连续两次超越摩托罗拉,LG成绩也相当显著,再加上来自中国的中兴手机入驻全球手机第一阵营,全球手机市场中的亚洲军团正在异军突起。
据韩国证券投资公司的分析师预计,预计2008年,诺基亚将进一步巩固其手机出货量第一的位置,三星电子和LG电子将继续保持增长,三星电子的手机出货量将增长40.8%,达2.3亿部,LG电子的手机出货量将增长28.8%,达到1亿部,而索尼爱立信和摩托罗拉则由于不能及时推出新产品以及产品种类少,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专业人士指出,2008年全球手机市场将出现三星、LG、中兴所组成的亚洲军团对攻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欧美军团的新形势。他进一步阐述说,一直以来,全球手机市场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欧美品牌独步天下,但随着三星超越摩托罗拉,中兴手机跻身全球第一阵营,亚洲新兴势力开始逐渐浮出水面。三星、LG、中兴VS诺基亚、摩托罗拉、索爱的“三对三”格局开始成形。从目前市场份额分析,剔除诺基亚的影响,亚洲方阵与欧美军团在份额上已几乎势均力敌,诺基亚在欧美军团中正扮演着独木支撑的角色。三星与中兴的跳跃式增长也必然会抢食诺基亚的市场份额,并向其发起攻势和威胁。
业内专家还分析,2007年中兴之所以能够跨入全球手机制造第一阵营,并与三星等一道成为亚洲新兴势力,除了其全球化运作能力提升外,还与全球新兴市场的强劲增长有直接关系。
有专家预测,未来全球手机的引擎将是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手机市场,这也是诺基亚移师新兴电信市场的原因,不改变就意味着可能会丢掉份额。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中兴手机全球用户已超过7000万,2007年全球手机销量已经突破3000万部,增长速度远超诺基亚、三星等厂商,份额也已直逼LG和索爱。中兴在新兴市场的发展已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特别是今年中兴手机在印度手机市场表现更是可圈可点。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其在印度市场的手机销量就已经突破了1000万部,是继赶超LG、成功晋级印度CDMA手机第一品牌之后的又一大突破。印度也成为中兴手机海外第一大市场。
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兼手机产品体系总经理何士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8年中兴除了继续在新兴市场发挥低价格手机的优势外,还将在高端3G手机、多模和智能手机方面进行全面规划。而此次中兴比肩三星、LG进入全球手机第一阵营,不仅标志着中国手机厂商国际化进程的重大突破,同时也意味着以三星、LG、中兴为代表的亚洲势力正在快速崛起。
赛迪顾问最新的《2007年H1 中国移动通信终端产业研究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兴市场份额达到4.8%,跃居国产品牌首位。
数据显示,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尼爱立信四大洋品牌高高占据着70.7%的市场份额,国产手机品牌的生存空间已经被压缩到不足市场的三成,总体经营仍然艰难。最近三年,在洋品牌的攻击下,国产手机品牌逐渐陷入经营困境。
波导是原先的国产手机老大,2005年亏损,2006年出现回暖后,今年上半年又巨亏2.37亿元。而另一家国产一线手机品牌夏新也相当艰难,持续亏损。
这期间,联想手机曾一度崛起,2006年1月对外宣称已成为国产手机品牌第一名。不过,根据赛迪顾问最新统计数字,联想手机今年上半年只有1.7%的市场份额,中兴则成为最新杀出来的“黑马”。
中兴表示,其CDMA手机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份额已超越摩托罗拉、LG,与中国联通合作的手机目前超过了800万部,同时跟中国移动的定制合作也在加深。
中兴手机总经理何士友表示,目前中兴正在大力拓展海外手机市场,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海外的市场销售量已经达到整体的七成。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份,中兴在印度的CDMA手机销量已经位居市场第一
全球手机市场群雄逐鹿 中国企业崭露头角 |
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公布的调研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手机销售总量暴增至15亿部,较2006年9909万部上升16%。2007年底的销售情况吻合了一个趋势:市场需求在每年四季度将达到峰顶。第四季度,全球手机销售总量达到3.3亿部。
Gartner移动设备部门调研总监卡罗莱纳·米来纳西说:“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由于许多人购买他们的第一部手机,从而为增长提供了大量帮助。在日本和西欧等成熟市场,消费者更希望手机功能尽量丰富,比如配备电视调谐器,全球定位系统,触摸屏和高分辨率照相机等。”
诺基亚领跑
2007年第四季度,诺基亚凭借略超过1.33亿部的销量和40%的市场份额,继续领跑全球手机行业。三星继续保持第二的位置,但其市场份额稍有下滑。三星与“探花”摩托罗拉之间的差距再次扩大。
第三季度头疼的问题在第四季度继续困扰着摩托罗拉。第四季度,摩托罗拉公司已记录全球手机销量为3900万部,市场份额仅为11.9%。
Gartner报告称,摩托罗拉在年度销售中继续占据第二的位置,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上半年解决了库存问题。但尽管如此,摩托罗拉仍身处窘境——与2006年同期相比,2007年第四季度摩托罗拉公司手机市场份额同比下降9.7%。
索尼爱立信则凭借不错的业绩,将其市场份额同比提升9%,达到8.7%。另一家手机厂商韩国LG公司四季度手机销量达2350万部,市场份额继续保持7.1%。
关注焦点
2007年第四季度,全球手机市场前十大厂商中出现了三张新面孔——加拿大RIM、中国中兴和美国苹果。分析师艾维·格林加特认为,宏达、京瓷和三星等“新玩家”同样也值得关注。1月21日,京瓷宣布收购三洋手机业务。一旦收购完成,京瓷将一跃成为全球第六大手机制造商。而中国台湾省宏达公司则正积极推动其自有品牌手机的生产和研发,而非仅仅局限于OEM代工。
格林加特说:“宏达正在扩大范围,不再局限于Windows Mobile,它也已经开始接触Google Android。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对其确实是一个危险的举动。如今,Google Android得到了大量关注,但如果它证明其将得到市场的欢迎,那么它将会造成宏达的分心。宏达在Windows Mobile市场表现优异。”
预言2008
Garnter认为,由于成熟市场变得更加饱和,2008年全球手机市场销售将放缓,增长速度将下降至10%左右。
然而,美国和西欧经济不景气将对全球移动设备市场不会形成太大影响,因为2008年主要增长点将来自新兴市场。
米来纳西说:“成熟的西欧和北美市场受运营商合同条款和更新换代周期所驱动,2008年将占据全球移动设备市场仅30%的比例。”
摩托罗拉和索爱中国手机市场份额下跌
在2007年的冬天,手机洋巨头的市场份额也在分化、集中,诺基亚的市场份额继续遥遥领先,三星则大有一夺榜眼之位的趋势。而曾经风光的摩托罗拉和索尼爱立信,则陷入了市场下滑的泥沼。
决战成败皆产品
然而,一切都在改变。如今,有的洋品牌也遭遇到产品的“滑铁卢”。
反观诺基亚和三星,则胜在产品线以及产品设计等诸多方面。国内市场,第三季度,诺基亚以35.1%的市场占有率,几乎是第二名到第五名市场份额的总和,三星尽管以11.6%的市场份额屈居第三,其在CDMA市场,以25.6%的市场份额一枝独秀。
重拾消费者信心是关键
而摩托罗拉(中国)公司传播与公共事务部总监杨伯宁明确表示:“摩托罗拉人员变动与市场业绩没有关系,今年以来,摩托罗拉持续在改善。人员变动是摩托罗拉公司长期战略安排。”
分析人士表示,针对摩托罗拉和索尼爱立信的市场“病症”,两巨头的当务之急是重拾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心。产品是根本,这句“名言”同样对业界巨头不例外。面对iPhone、Gphone、黑莓等相关手机产品的冲击,市场形态以及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均已发生变化,没有竞争力的新品,没法不断地推出这样的新品,肯定不会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另外,建立稳定的业务框架和畅通的沟通渠道,对摩托罗拉和索尼爱立信也非常重要,与消费者之间缺乏足够而有效的沟通,会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前景产生错觉。
最后,该人士建议,在预防消费者用脚“投票”,是转向其他品牌的同时,也要分清市场份额与盈利的先后次序,市场份额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关键看企业追求什么。
年销售额达数千亿日元、在日本手机市场一度跻身前5名、产品曾经行销欧美及中国等海外很多国家的三菱电机,在逐渐退出海外手机市场后于近日作出决定,停止新产品的开发,彻底退出手机市场,并取消了原定于今年春天开始向NTT多科莫提供新产品的计划。
三菱电机在本财年(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初原计划生产手机320万部,但由于销售低迷,规模效益下降,经营持续亏损,成本竞争力提高无望,今年2月三菱电机已将该目标下调至210万部。
报道称,彻底退出手机市场后,三菱电机将把公司的主要力量集中于工厂设备、汽车部件和空调的生产。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从蓝牙技术联盟(SIG)亚太区香港办事处获悉,蓝牙技术联盟准备今年内新设立一个“初级应用成员公司”的会员级别,在全球大幅降低蓝牙认证费用,以减少企业的研发成本,让蓝牙产品认证费用不再成为蓝牙生产企业的负担。
由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蓝牙相关产品的生产基地,因此蓝牙技术联盟此举实际上是降低在中国的认证门槛。
下调87.5%
“如果是年营业额小于300万美元的中小企业,入会费为零,认证两款蓝牙产品的费用降至2500美元。”蓝牙技术联盟亚太区市场经理苏国良透露,这项“初级应用成员公司”会员级别的计划将在今年上半年开始实施。对于国内中小蓝牙生产企业来说,这一费用比之前减少了87.5%。
1998年成立的蓝牙技术联盟,由爱立信、Agere、英特尔、IBM、微软、摩托罗拉、诺基亚及东芝等发起,目前其在全球已经发展了9000多个成员企业。而企业只要使用“蓝牙(Bluetooth)”相关商标在市场上销售产品,都必须向蓝牙技术联盟交纳商标使用费和产品认证费用。
据悉,蓝牙技术联盟实行三级会员制:一级会员每年交纳1万美元会员费;二级会员每年交纳5000美元会员费;三级会员是免费和开放的,任何一个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去注册,但是要生产蓝牙产品时必须通过蓝牙技术联盟的认证。其中三级会员或者非会员的每一款蓝牙产品的测试认证费用在1万美元。
正因为蓝牙产品认证费用太高,很多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的蓝牙产品都没有去通过蓝牙技术联盟的认证。蓝牙技术联盟的资料显示,蓝牙技术联盟在中国有近500家成员。但是,中国从事蓝牙相关产品开发、生产制造的企业却有三四千家,主要聚集在珠三角地区,其中仅深圳就有近1000家蓝牙设备企业。
撒下大网
“中国自己的蓝牙标准暂时还没有进展。”中国蓝牙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谭贻国透露,中国蓝牙技术产业联盟将于近日与蓝牙技术联盟签订合作协议,协助蓝牙技术联盟在华发展会员,加强中国蓝牙产品的认证。
而在此之前的去年12月,蓝牙技术联盟与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达成合作,后者成为蓝牙技术联盟认可的中国首家蓝牙认证测试中心。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的企业要生产蓝牙产品都可以到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进行技术监测和蓝牙专利技术的认证。
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虽然蓝牙技术联盟与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合作的国内蓝牙认证测试中心可以方便国内企业进行认证,但也更有助于其有效地对国内企业收取专利费。
“国内企业已经很难逃脱SIG撒下的专利认证网。”国内一家手机企业总经理表示,由于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负责无线电产品的型号核准,所有的与无线电有关的产品上市前都必须得到其核准,就像手机进网证一样。如此一来,除了假冒伪劣产品,正规厂家生产的蓝牙产品都要交纳产品认证费。
上述总经理透露,目前蓝牙技术在手机产品上已经非常普及,而手机也需要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的产品型号核准,才能进一步获得手机入网证。因此,绝大部分手机厂家生产带蓝牙功能的手机都交纳了产品认证费。
产业洗牌
一切似乎来得太晚了。
《第一财经日报》询问深圳多家蓝牙耳机厂家后了解到,经历了2007年,很多蓝牙耳机厂家已经退出市场。谭贻国表示,深圳蓝牙产业在去年已经经历了一次再调整,一方面因为SIG在2006年因假冒商标起诉过深圳一家蓝牙耳机厂家,让其他生产企业望而生畏;另一方面,市场变化太快,导致蓝牙耳机行业投入大、产出少。
曾经想建立属于中国自己的无线短距离传输标准(类似蓝牙)的湖州明芯微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湖州明芯”)执行董事田松林表示,蓝牙技术对普通大众来说可以应用的功能并不多,除了蓝牙耳机外,就是两台蓝牙终端互联。
基于蓝牙技术联盟的大举压境,湖州明芯已经放弃在手机等终端上深入发展,而转向无线音响、无线PC外设和无线游戏控制杠等领域。
对此,蓝牙技术联盟相关负责人表示,蓝牙技术联盟从来没有利用专利费用来限制中国蓝牙设备企业的发展,按照现在的认证费用分摊到数以百万计的蓝牙产品销量上,其实并没有给企业增加太多成本。
核心技术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中国制造迈向中国研发还有很长的过程.
记得有人说过:世界现在还不是中国制造,想要中国研发就要先做好中国制造.
了解,说真的,还没买过国产的手机,用了就怕
华为出售移动设备部门的买家逐渐浮出水面。昨日,有消息透露,目前已经确认有5家私人资本运营公司成为华为手机部门的竞购方,而通过各家公司的报价,华为出售的该部分股权价值超过20亿美元。据数据显示,华为手机部门2007年的收入在28亿美元左右。业内人士表示,华为曾想通过并购3COM公司进入美国市场而最终失败,而在目前中国本土手机整体疲软的时候,华为如能以超过20亿美元出售手机部门,不仅可以达到进军美国的目的,而且也可以集中精力做好电信设备等主营业务。
高盛入围最后买家
据了解,在被列入候选名单的5家公司当中有4家公司分别是:Bain Capital Partners LLC(贝恩资本)、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旗下私人资本运营子公司、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和Silver Lake Partners以及AEA Investors。而此前提出收购建议而没有进入最后角逐的私人资本运营公司有百仕通集团(Blackstone Group L.P.)、凯雷投资集团(Carlyle Group)、TPG。据悉,没有入选候选名单的竞购者将不允许在下一轮竞购当中通过加入银团来参与竞购。而知情人士表示,虽然负责此次华为的出售交易的是摩根士丹利,但曾联合华为洽购3COM公司的贝恩资本起到了关键因素。
出售股份比例或变化
据悉,华为公司管理层与候选竞购者将从下周开始会晤,但消息并没有得到华为公司的确认。据此前媒体报道,华为原计划出售手机业务部门49%的股权,但是如果有私人投资公司愿意支付“控制权溢价”,则会考虑出售更多股权。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最终的收购价格将取决于华为是否会放弃控股权。而公开资料显示,华为的主营业务包括网络设备(固网、移动网、光纤网),终端(移动终端、数据卡、固网终端),存储与网络安全,数据通信,软件与服务等几大块。华为数据显示,该公司2007年合约销售额为160亿美元,其中72%来自海外市场,而华为手机部门2007年的收入在28亿美元左右,预计华为移动设备部门2008年的销售收入达到35亿美元,净利润大约是4亿美元。
华为欲再入美国市场
有华为员工表示,此次出售股权所得收益或用于海外扩张,主要是为了华为进军美国市场。此前,华为为进军美国市场,曾联合贝恩资本洽购3COM公司,但最后因遭到美国监管机构阻挠而失败。某国产手机负责人陈先生表示,目前国内手机产业遭遇整体疲软,昔日国产手机巨头纷纷陷入困局,联想手机已经转让,波导手机、夏新均遭遇巨亏,虽然华为手机销售情况良好,2007年已增长到了7000万部,但在诺基亚、三星等洋品牌的挤压之下,国内手机行业进入了低利润、高风险的时代,同时,由于华为手机多为出口以及运营商定制,在目前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中国出口环境发生变化,而随着国内电信运营商重组启动,华为手机业务要想做大不易。这位人士表示,如果成功出售手机业务,不仅能帮助华为顺利进入美国市场,而且也成功实现了华为的战略调整,放弃手机业务,从而使华为有更多精力做大电信设备等主营业务。(段郴群)
夏新电子最新公布的2008上半年财报,肯定让很多人都寝食难安,如刺入肉。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履新还差三个月就期满一年的夏新电子总裁卢振宇了。
2007年12月,卢振宇取代李晓忠,成为夏新电子新总裁。从IT转战手机的卢振宇踌躇满志,在演讲中乐观地说:手机有比电脑产业更庞大的用户群,更丰厚的利润率。这是个让人兴奋,让人激动的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或许当时新官上任、激情澎湃的卢振宇想不明白他的前任:做的是这样一个如日中天的产业,夏新电子的净利润年亏损居然多达8个亿!但卢振宇做梦都想不到的是,夏新电子巨额亏损的噩梦在他治理下继续上演,他不仅没能扭亏为盈,比起前任来,业绩也没有显著起色。
夏新电子2007年度财报净利润亏损为8.44亿。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2008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达4.04亿。这个数字让卢振宇力图重振夏新电子的愿望变得越来变渺茫。
从一些媒体报道了解到,卢振宇是IT业著名的“扭亏高手”,在TCL电脑、神舟电脑、长城电脑从业时,都有尚佳表现。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CEC(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才把陷进亏损泥潭无法自拔的夏新电子的权杖交到他手上,希望他把夏新电子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但是马上就期满一年了,卢振宇却无没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