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声学楼论坛 http://www.nju520.com/bbs/

声学楼论坛是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技术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声学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38 条记录, 每页显示 2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说说十年前的音响热和大潮

1楼
一个老兵 发表于:2006-9-23 0:09:00

   说说十年前的音响热和大潮.

  十年(?)前在中国大地刮起了一个音响热.
在这儿我是想把那些有关的事和人讲一讲.

  首先我想到的是两个机构.
一是广州的音响科学杂志,
二是成都的电子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4 03:48:22编辑过]
2楼
一个老兵 发表于:2006-9-23 0:18:12

HI-FI和家庭影院热是怎么起来的?

我不大清楚.

知道的是上述两个组织在1996年举办了国产音响设备第一次大展.

另外,上述两个媒体和其它杂志在这大潮中起的作用是不得了的.

3楼
松香味 发表于:2006-9-23 1:05:11

HI-FI和家庭影院热是怎么起来的?我是HI-FI“发烧友”(自封的),盗版CD、VCD碟片和泛滥的VCD机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加上电声媒体的推波助澜。

哈哈!两者的合力能量非常大哟。

4楼
松香味 发表于:2006-9-23 1:24:01

记得当时经济稍微宽裕的,家里没有VCD、卡拉OK系统好象就很不体面;没有某歌曲的卡拉OK碟片就赶不上潮流;连农民都天天卡拉OK哟!

当时VCD的最重要功能就是卡拉OK了。接下来就是功夫片,枪战片…………,没有盗版碟片,老百姓怎能‘消费’得起?怎么热得起?但是,这一开始就是一个盲目的、违法的错误。

5楼
imxp 发表于:2006-9-23 1:31:32

《无线电与电视》《电子报》《音响世界》《实用电子文摘》《无线电》《发烧友(以后的视听技术)》《信息时报音响版》《高保真音响》等等杂志,对在这时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社会本身的发展、群众的需求也更主要。

现在不同了,现在的世界精彩(或者说可以玩的、要花钱的地方)多很多,所以音响市场相对成熟一点。也正如此,国产的音响行业在这几年虽然蓬勃发展,但也有很多厂受到严重的打击,甚大批厂家倒闭、转行。

6楼
cy9663 发表于:2006-9-23 8:05:17
应该主要是民众的需要,在家里就可以做到电影院里的事,很有吸引力啊,当时我姐姐结婚的三大件,电视机,VCD,录像机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7楼
一个老兵 发表于:2006-9-26 0:53:13

在那个大潮中,事后来想,

我感到很多工程技术人员是被动的,

我也不例外,也比较被动,等到真的认识到一些什么的时候,

潮水已在退却.

倒是许多把行动作为信条的人取得成功的几率高得多.

8楼
一个老兵 发表于:2006-9-26 0:58:55

取得成功是不容易的,是要付代价的.

同样,没有成功的人不一定就没努力过,

也许是更加努力过的,但是天时,地利不完全合拍,

或者有时是有运气在作用的.

啊,有点迷信了,该挨批了.

9楼
一个老兵 发表于:2006-9-27 0:58:09

我记忆中的大事里有一件是1997年春在我所在城市举办的

第一届国产音响器材展览会.

会议的组织者在名义上自然有好几个,

真正的组织者是我的老同事,也是很多人知道的名人.

这次会是相当成功的,为此我很佩服我这位老同事.

前前后后的故事是真不少,也许可以挑一些讲讲的吧.

各人有不同的收获的吧.

我在这个会上结交了一些老板和经理,成了朋友.

而我的老同事召集了一批音乐和器材的爱好者,他们服务在会场,

我和这些年青人相处,度过了愉快和紧张的几天.

那应该是人生中有采色的日子啦.

10楼
一个老兵 发表于:2006-9-27 0:59:40
欢迎评论!
11楼
一个老兵 发表于:2006-10-13 0:23:21
以下是引用松香味在2006-09-23 01:05:11的发言:

HI-FI和家庭影院热是怎么起来的?我是HI-FI“发烧友”(自封的),盗版CD、VCD碟片和泛滥的VCD机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加上电声媒体的推波助澜。

哈哈!两者的合力能量非常大哟。

是的,碟片起的作用太大了,很多人要在家看什么大片.另外一个需求是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一道在家卡拉OK.

这两项的需求是主要的.

很少的一些人是听CD.

12楼
一个老兵 发表于:2006-10-13 0:29:00

那么今后有没有可能再次出现类似的大潮呢?

13楼
一个老兵 发表于:2006-10-13 1:58:50

我以为小潮是可能的,而且假日经济在某种程度上是这几年比较流行的促销方式.

很多有远见的学者把这一希望放在广大农村和中小城镇,

我以为是非常有道理的.

如果我们的广大的农民兄弟真正有了钱的话,他们难道不要看大片?

他们不想卡拉OK?!

我以为年青的一代的需求其实和城市的没多大区别.

如果要讲区别的话,那就是对HI-FI的认识了.

我看,在这一点上,中国和美加两个国比的话,大同小异.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美,加两个国家的CD唱片店里,

古典唱片的零售价是比较低的.(也和哪个唱片公司有关).

14楼
一个老兵 发表于:2006-10-13 2:01:43

那个关于内需的关键就是广大农村能不能真的有钱花到

我们的产品上的问题了.

15楼
一个老兵 发表于:2006-10-13 2:11:13

如果上述前题成立,

那么就是什么样的产品会受到欢迎的问题了.

请记住:

"视"在中国(还有美加等平民化市场上)将比"听"重要.

这一点是许多人早就知道的了.

我以为这是我们工程技术人员不能忘的.

我也有过这样的梦:能开发出非常好听的音箱.

但是从来就没赶上合适的时候.

也许.这儿的年青人中有少数已经有了条件来做这件事,

我衷心祝愿他们成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3 02:12:28编辑过]
16楼
一个老兵 发表于:2006-10-13 2:20:55

就是说,为"听"的产品首先是"视"的产品的帮手,

在平民化的市场上,想颠倒这一关系是要吃大亏的,

但是作为一个卖点是可能得到一定的成功的.

17楼
一个老兵 发表于:2006-10-13 2:29:44

在唱卡拉OK这件事上,

有其特殊性,MIC和放声系统的好坏(加上房间),

使用者多用几次就知道它们的好坏.

这个使用恐怕是带有亚洲特色的吧,

在美加两国的很多亚裔及其社交圈里,

这仍然是流行的吧,不过这只是我的印象而没有统计数据.

18楼
一个老兵 发表于:2006-10-14 0:32:04

有件事,我是一直感到困惑的,

就是那些大尺寸屏幕的平板电视机的电声系统的设计远远没达到

优化设计的程度,大公司内有外人不能理解的一本难念的经.

而另一方面,在用户这方面,购买某个产品时的依据是什么呢?

结果是并不那么理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4 00:33:57编辑过]
19楼
一个老兵 发表于:2006-10-14 3:45:18

我试图在这个帖子里谈一些大潮后的感受,

也许要说一些看法,会有片面性吧,

但是我以为对于新产品开发有决策权的有必要多听多看.

而搞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市场动向应有所了解.

20楼
一个老兵 发表于:2006-10-16 5:55:35

我在四年前,在一个台资厂听到一个产品销售和开发上的理论,

大家给它起的名字叫

金字塔理论.

是老板的经验总结.

我想应当命名为陈氏金字塔理论.

这儿有网友知道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6 05:58:33编辑过]
共38 条记录, 每页显示 20 条, 页签: [1] [2]

Copyright © 2005-2025 nju520.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