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声学楼论坛 http://www.nju520.com/bbs/
不同的磁性材料,因其性能、价格的巨大差异,无论是在应用领域还是在发展前景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本文选择了钕铁硼永磁、铁氧体永磁和铁氧体软磁三种材料加以介绍。
历史上,世界磁性材料中心曾经历过从欧洲(二战前)到美国(二战后)再到日本(上世纪70年代以后)的变迁。究其原因,无外乎是跟随下游产业链的转移和满足对制造成本的最优化要求。当前,行业中心正经历又一次的转移,2005年中国国内共生产永磁铁氧体29万吨,软磁铁氧体16万吨,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46.8%和55.2%,烧结钕铁硼和粘结钕铁硼的产量合计也达到约3.48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中国已成为世界"磁都"。
与前几次转移相同,中国能够成为磁性材料行业的中心,最重要的动力仍然来源于成本和产业链两方面。
在成本优势方面,中国在人力、土地、水电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成本优势,另外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钕、铁磷、铁红、四氧化三锰、碳酸锶的生产国之一,在磁性材料主要原材料的获得上优势明显。
由于成本优势、充足的人力物力供给以及广阔的市场空间,支持了国内制造业快速稳定的成长,中国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而磁性材料的下游产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由于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其他地区能够为磁性材料行业提供如此优越的生产环境,因此磁性材料向中国的转移已成为长期的趋势。
未来五年行业发展变数增加
过去十年,中国磁性材料行业产能的扩张均十分迅猛,这主要得益于国内外企业的共同发展。一方面,国内企业生产能力在不断提高,其中还涌现出中科三环、宁波韵升、横店东磁、天通股份等这类具有技术和规模优势的公司。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磁性材料制造企业,由于本土生产成本过高,将产能和技术转移到较为落后的地区,而兼具成本和产业链优势的中国则成为了首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在大陆投厂或进行合作的著名企业包括日本的TDK、FDK、EP鄄SON、日立金属、住友,韩国的梨树、三和,欧洲的PHILIPS、VAC、EPCOS,美国的ARNORD、MAGNEQUENCH等。
但未来不同磁性材料的发展速度可能出现较大的差异,具体来看,在节能和器件小型化的趋势下,随着新的应用领域不断被开发出和钕铁硼电机的快速发展,钕铁硼行业未来五年仍将保持年均20%的增速。而铁氧体磁性材料,由于低端产品的饱和和较少的新领域开拓,难以获得钕铁硼那样快速的增长。根据我国磁性材料行业的"十一五"规划,未来五年世界和中国范围的软磁和永磁铁氧体材料的年均增长率会降到10%以下(虽然"十五"计划中有严重的低估,但未来增速的下降难以避免)。
需要指出的是,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仍将保持快速的发展,产业升级已成为趋势,这与过去国内行业定位普遍较低和下游产业不断升级的背景是相符的。分产品来看,永磁材料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仍是更强的磁性能和更稳定的物理性质,电机产品将成为最具潜力的应用领域,而软磁铁氧体材料的发展将围绕低损耗、高频、高磁导率和抗电磁干扰等主题。
我国企业产量和产值严重失衡
虽然从产能看中国已占据了世界磁性材料行业的半壁江山,但由于国内磁性材料的价格远低于国际水平,造成了产量和产值的不匹配。在国际市场上,30%的高档产品要占市场销售额的70%,而我国的磁性材料产品均价要比日本低50%左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磁性材料低端产品比重高和国内厂商定价能力低,但换一个角度来看,也意味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外国内的行业集中度仍较低,中小企业很多,即使是成规模的企业,与国际巨头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一组被广泛引用的数据是,2004年TDK公司年销售收入约85亿美元,是中国磁性材料工业总产值的五倍。但国内部分优质企业在生产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已初步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未来有做大做强的可能。
目前中国磁性材料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规模经济还不够大。虽然中国的磁性材料产业在产量总额方面已经达到世界首位,但在企业经济规模方面还不能与日本TDK、日立公司和川铁等公司相比。中国最大的磁性材料生产企业年销售额在25亿,其他企业3~4亿元;而厦门TDK公司,销售额达到27亿,日本TDK公司年销售收入约85亿美元(697亿人民币),是中国磁性材料工业总产值的5倍。
二、磁性产品档次优待提高。国内的磁性材料产品的大部分集中在中低档次,缺少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另外,价格低廉,赢利极微薄。永磁铁氧体以扬声器磁体为主,产品性能在Y30以。电机磁瓦的性能在Y30H-1,但大批量生产时性能不够稳定。尤其是径向充磁的磁体国内生产刚起步,而市场需求很大。磁性材料行业内的高档产品几乎被日本垄断。在国际市场上,30%的高档产品要占市场销售额的70%。中国磁性材料产品的价格要比国际市场低50%以上。
三、生产工艺和设备相对落后。目前,我国的磁性材料专用设备销售总额达到2亿元,能提供成套成线的磁性材料生产设备。今后,我国磁性材料的性能和档次将会有新的提高,同时,由于国内外竞争激烈,要求产品成本不断降低。为此,磁性材料专用设备应开发自动化程度高,低能耗和高效率的设备。工装设备的改善,可使磁性产品提高一个档次,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连续生产线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保证产品的一致性。
四、磁性产品缺少应用开发。中国磁性材料技术和应用开发力度不够。磁性材料的专利发明主要掌握在国外一些在公司的手中;另外国外整机开发的新产品,首先采用本国的配套磁性元器件,等到市场成熟,竞争激烈,无利可图后才采用中国磁性产品。
此外,中国磁性材料业发展还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迅猛、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出口秩序不规范等对出口影响较大的不利因素。面对国际、国内市场对磁性材料需求稳步增长的大好机会,为不断提高我国磁性材料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和产品竞争能力,为此建议:
一、培育和发展中国的实力企业。中国的磁性材料一度依靠低成本实现了扩张,以价格竞争开拓了一条发展之路。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企业纷纷进入中国,缩小了于中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差距,并以其技术优势占领着中国高端市场,使中国的磁性材料工业发展处于劣势地位。中国磁性材料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必须做大、做好、做精才能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做大,企业要有一定的规模经济;做好,产品质量和产品结构要跟上世界的水平;做精,一定要有自己特色的产品。现在,中国的磁性材料行业中,企业通过自身发展、兼并收购和联合等渠道已经形成了一批产品有规模、有特色的企业,成为我国磁性材料工业的龙头。
二、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管理水平。磁性材料行业中由于不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管理水平不高等原因,使得原来已经取得良好市场的企业最终被淘汰出局的情况并不鲜见。现在东南亚和南美的一些国家,如印度、泰国、巴西、墨西哥等,磁性材料工业发展也较快,进一步对中国的企业形成竞争威胁。中国磁材料企业要想在技术并不具有优势的情况下,在国际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在引进国外引进设备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管理经验,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打造中国自己的国际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