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声学楼论坛 http://www.nju520.com/bbs/
有一些中低音单元,它有一般的中低音单元没有的特性:在高频段的滚降很陡。
所以,有的音箱采用这种中单元单元后,这个单元就不用分频器,而是直通了。
这样的扬声器单元在生产上,有什么难度?
声音的表现又有什么特点?
请指教!
注:好像只是在哪里看到过有一种振膜,是在和音圈的结合部分,有一个所谓“机械滤波器”的。
这个问题和做单元的人说,他们说很难做.......
注:好像只是在哪里看到过有一种振膜,是在和音圈的结合部分,有一个所谓“机械滤波器”的。
这个问题和做单元的人说,他们说很难做.......
不难做, 只是想不想做的问题, 这种传说中的喇叭是有的, 高频部的降落可达48dB/oct!
老兄,有点武断了吧?
什么东西加了一个“都”,就往往出问题的......
不难做, 只是想不想做的问题, 这种传说中的喇叭是有的, 高频部的降落可达48dB/oct!
接GM兄的话:
于是,有一种高端的音箱,就采用这个方法,它的中低音单元就有这样的特性,所以:不要分频器,直通了!
当然高音单元还是要一个简单的分频器的。
这不很好吗?为什么不想做???
补充一点点素材:
美国名厂Eggleston works的HI-END音箱Isabel,这个一流的HI-END厂家,采用的是"高端有陡峭的自然滚降的著名的
Morel 6英寸中低音单元,是无分频直接连接的。
所以,信号的再现最直接、自然,毫无分频器元件的渲染和损失,动态无压缩.....
以上,是《高保真音响精品赏析》,p.3.的内容。
所以,至少这个滚降的单元,好。
那位对单元制作有研究的,再发表点意见如何?为什么难或不难做?
谢谢!
再具体补充:
还是俞锦元先生的书在“锥顶滤波器”一节说的。大意是在纸盆的毛坯和音圈连接附件,压出一个凹环,有点像折环的样子。
这就是机械滤波器了。
我们要提高单元的高频端的声压的时候,一般会采用更坚固的材料来做音圈;而这个设计,反其道了,是采用对高频来说是很大的衰减的结构了。
可能高频的振动还来不及传递到振膜的上部吧?瞎说的。
有一个“糊单元”的人,也按照这个方法试验,就是难控制具体的环的参数。
可能也是一个工艺的诀窍吧?
到底是分频元件的渲染大,还是喇叭本身的渲染大?
两害权衡还取害处更大的?
到底是分频元件的渲染大,还是喇叭本身的渲染大?
两害权衡还取害处更大的?
如果是单元的渲染大(当然是指这种高频陡峭滚降的单元),为什么还要有这种单元?
而且,高端的HI-ENG音箱厂也不会去要MOREL“特制”这样的单元了吧?
一个疑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