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声学楼论坛 http://www.nju520.com/bbs/

声学楼论坛是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技术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声学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6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中低音单元,高频段滚降很难吗?

1楼
xiushuicunren 发表于:2010-11-28 9:52:58

有一些中低音单元,它有一般的中低音单元没有的特性:在高频段的滚降很陡。

所以,有的音箱采用这种中单元单元后,这个单元就不用分频器,而是直通了。

 

这样的扬声器单元在生产上,有什么难度?

声音的表现又有什么特点?

 

请指教!

2楼
xiushuicunren 发表于:2010-11-28 10:31:36

注:好像只是在哪里看到过有一种振膜,是在和音圈的结合部分,有一个所谓“机械滤波器”的。

这个问题和做单元的人说,他们说很难做.......

3楼
玛田音箱 发表于:2010-11-28 20:48:05
好单元都不是滚降,
4楼
国明 发表于:2010-11-28 21:11:25
以下是引用xiushuicunren在2010-11-28 10:31:36的发言:

注:好像只是在哪里看到过有一种振膜,是在和音圈的结合部分,有一个所谓“机械滤波器”的。

这个问题和做单元的人说,他们说很难做.......

 

   不难做, 只是想不想做的问题, 这种传说中的喇叭是有的, 高频部的降落可达48dB/oct!

5楼
xiushuicunren 发表于:2010-11-29 9:24:37
以下是引用玛田音箱在2010-11-28 20:48:05的发言:
好单元都不是滚降,

老兄,有点武断了吧?

 

什么东西加了一个“都”,就往往出问题的......

6楼
xiushuicunren 发表于:2010-11-29 9:28:40
以下是引用国明在2010-11-28 21:11:25的发言:

 

   不难做, 只是想不想做的问题, 这种传说中的喇叭是有的, 高频部的降落可达48dB/oct!

接GM兄的话:

于是,有一种高端的音箱,就采用这个方法,它的中低音单元就有这样的特性,所以:不要分频器,直通了!

当然高音单元还是要一个简单的分频器的。

 

这不很好吗?为什么不想做???

7楼
xiushuicunren 发表于:2010-11-30 8:43:39

补充一点点素材:

 

美国名厂Eggleston works的HI-END音箱Isabel,这个一流的HI-END厂家,采用的是"高端有陡峭的自然滚降的著名的

Morel 6英寸中低音单元,是无分频直接连接的。

 

所以,信号的再现最直接、自然,毫无分频器元件的渲染和损失,动态无压缩.....

 

以上,是《高保真音响精品赏析》,p.3.的内容。

 

所以,至少这个滚降的单元,好。

 

那位对单元制作有研究的,再发表点意见如何?为什么难或不难做?

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30 08:44:25编辑过]
8楼
xiushuicunren 发表于:2010-12-1 9:27:11

再具体补充:

还是俞锦元先生的书在“锥顶滤波器”一节说的。大意是在纸盆的毛坯和音圈连接附件,压出一个凹环,有点像折环的样子。

这就是机械滤波器了。

 

我们要提高单元的高频端的声压的时候,一般会采用更坚固的材料来做音圈;而这个设计,反其道了,是采用对高频来说是很大的衰减的结构了。

可能高频的振动还来不及传递到振膜的上部吧?瞎说的。

 

有一个“糊单元”的人,也按照这个方法试验,就是难控制具体的环的参数。

可能也是一个工艺的诀窍吧?

9楼
路人甲 发表于:2010-12-1 12:32:31

到底是分频元件的渲染大,还是喇叭本身的渲染大?

两害权衡还取害处更大的?

 

10楼
xiushuicunren 发表于:2010-12-1 15:58:50
以下是引用路人甲在2010-12-01 12:32:31的发言:

到底是分频元件的渲染大,还是喇叭本身的渲染大?

两害权衡还取害处更大的?

 

如果是单元的渲染大(当然是指这种高频陡峭滚降的单元),为什么还要有这种单元?

而且,高端的HI-ENG音箱厂也不会去要MOREL“特制”这样的单元了吧?

一个疑问而已。

共16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Copyright © 2005-2025 nju520.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312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