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声学楼论坛 http://www.nju520.com/bbs/
1.ESL属于静电场换能,与电动扬声器(DL)的电磁换能是完全不同的;
2.ESL的电场力均匀施加在整个振动膜上,属于整体驱动;而电动扬声器的驱动力仅施加在音圈颈部,属于集中驱动;由于ESL的振膜受到整体驱动力,故振膜无需高强度,可以做得超轻,超薄(笔者做的振膜厚度仅亚微米——0.9微米),故ESL具有极佳的高频特性以及极佳的瞬态特性;
3.ESL的理论失真为零,实际失真也很小,约百分之零点几(包括了测量话筒的失真),这是迄今为止所有已知的电声换能器所达不到的;
4.ESL属于“冷驱动”,工作时永远不发热。而电动扬声器属于“热驱动”,过载易烧毁;
5.由于电场强度与距离成反比,故ESL的最大声压级和效率成反比,可谓鱼翅熊掌不可兼得也!
6.由5.,ESL在低频时效率低,不宜重放低频。加之,低频无需速度快,瞬态佳,在重放低频时,感觉不到ESL速度快的长处;
7.与ESL相比,等电动(即平面音圈)扬声器(EEL)亦不俗,而且可以低电压,低阻抗驱动。但与ESL相比,振膜仍重了数倍,故高频延伸以及瞬态特性皆不如ESL。而且一旦过载,音圈极易烧毁,不可修复!加之,现在的钕铁硼磁铁价格巨涨,EEL的成本可怕!所以笔者不甚看好EEL。
8.ESL的缺点:A.怕潮湿(可以解决),南方湿热天气,开空调20分钟后,ESL即可正常工作,也可以用抗潮湿的ESL解决方案,对其性能稍有影响;B.需高阻抗,高电压驱动,驱动复杂;C.低频时效率低。可采用ESL+DL的混合设计予以解决。
9.ESL做成耳机如何?那当然爽啦!无与伦比的清澈透明,低音亦不俗,音乐发烧友做梦都会想着它!
10.ESL的核心机密:振膜材料!到国外音响网站去溜溜,你可以发现,最热门的帖子就是ESL coating,点击率达数万!森海泽尔20万一付的静电耳机买的什么?告诉诸位吧,卖的不过是几张1.2微米厚的振膜!你说可气不可气?哈哈!鄙人比他做得更好——0.9微米!!所以森海泽尔赚不到我的钱。
10.ESL的发展方向,A.振动模式的最佳分布;B.超薄材料的研发,0.5微米?0.2微米?在下处心积虑地想一试,估计问题不大;C.直接驱动,一旦解决,整个ESL的失真就同现在的功放相当了!
11.顺便说一句,现在国内有号称做出ESL的厂家,恕笔者直言,他们的振膜不是那么回事。
版主:你可以将你自己的静电扬声器(ESL)大推广,你到耳机品牌是:森海塞尔不是什么泽尔吧?
1.ESL属于静电场换能,与电动扬声器(DL)的电磁换能是完全不同的;
2.ESL的电场力均匀施加在整个振动膜上,属于整体驱动;而电动扬声器的驱动力仅施加在音圈颈部,属于集中驱动;由于ESL的振膜受到整体驱动力,故振膜无需高强度,可以做得超轻,超薄(笔者做的振膜厚度仅亚微米——0.9微米),故ESL具有极佳的高频特性以及极佳的瞬态特性;
3.ESL的理论失真为零,实际失真也很小,约百分之零点几(包括了测量话筒的失真),这是迄今为止所有已知的电声换能器所达不到的;
4.ESL属于“冷驱动”,工作时永远不发热。而电动扬声器属于“热驱动”,过载易烧毁;
5.由于电场强度与距离成反比,故ESL的最大声压级和效率成反比,可谓鱼翅熊掌不可兼得也!
6.由5.,ESL在低频时效率低,不宜重放低频。加之,低频无需速度快,瞬态佳,在重放低频时,感觉不到ESL速度快的长处;
7.与ESL相比,等电动(即平面音圈)扬声器(EEL)亦不俗,而且可以低电压,低阻抗驱动。但与ESL相比,振膜仍重了数倍,故高频延伸以及瞬态特性皆不如ESL。而且一旦过载,音圈极易烧毁,不可修复!加之,现在的钕铁硼磁铁价格巨涨,EEL的成本可怕!所以笔者不甚看好EEL。
8.ESL的缺点:A.怕潮湿(可以解决),南方湿热天气,开空调20分钟后,ESL即可正常工作,也可以用抗潮湿的ESL解决方案,对其性能稍有影响;B.需高阻抗,高电压驱动,驱动复杂;C.低频时效率低。可采用ESL+DL的混合设计予以解决。
9.ESL做成耳机如何?那当然爽啦!无与伦比的清澈透明,低音亦不俗,音乐发烧友做梦都会想着它!
10.ESL的核心机密:振膜材料!到国外音响网站去溜溜,你可以发现,最热门的帖子就是ESL coating,点击率达数万!森海泽尔20万一付的静电耳机买的什么?告诉诸位吧,卖的不过是几张1.2微米厚的振膜!你说可气不可气?哈哈!鄙人比他做得更好——0.9微米!!所以森海泽尔赚不到我的钱。
10.ESL的发展方向,A.振动模式的最佳分布;B.超薄材料的研发,0.5微米?0.2微米?在下处心积虑地想一试,估计问题不大;C.直接驱动,一旦解决,整个ESL的失真就同现在的功放相当了!
11.顺便说一句,现在国内有号称做出ESL的厂家,恕笔者直言,他们的振膜不是那么回事。
谢谢解说,了解了一些发展方向的和技术上面的内容。
我一直困惑的是,类似ESL这种设计虽然可以预计其厚度非常导致重量非常低,也知道其有可能是整体驱动的,但鉴于强度实在实在是太低了,其振动模式在较低频率下已经出现了,这样在高频的时候已经呈现非常杂乱的状态,加上这么大的振膜,各发声点到达人耳的时间差是这么的巨大,那么其瞬态特性又怎么能做到非常好呢?
或者可以说,有什么客观测量结果可以反映其瞬态特性非常优良呢?
膜片本身固有的振动模式,也可以视作分割振动吧。频响起伏,不就代表瞬态特性不好了吗?
尖锐的指向特性的解决,办法无非就是弯曲或者变成非均匀驱动(幅度或者时差)的方法,也会造成对瞬态特性的影响。
至于跟随能力,还是以测量结果说话吧。兄台说的尖锐前后沿陡峭的脉冲来测试,无法就是目前也常用的冲击响应,我想问问有什么具体测量结果能反映其比传统的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