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是JMLAB的另一款书架箱:
下面的KEF C95,采用了UNI-Q技术。
而下图就是TANNOY的 DC1000,两者都使用的同轴装配的高音单元。大家看看有什么不同?
KEF这个做的不错啊,通过同轴的配置,将中音或者低音的锥盆部分作为高音的波导,从而控制了离轴响应,从图中看还是比较有效的(特别是8K以上部分)。
一直有点纳闷,其实在家用器材中KEF既掌握了单元的制造技术(人家称之为核心:-)),又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例如测量处理的、对声音的主观评价方面的甚
至是分频器的设计方面,也推出不少当时先进的DD,例如UNI-Q技术,推挽的带通低音箱应用在HIFI箱子上。可以说要技术有技术,要推广有推广(当时
香港的某代理推广力度是很强的),但到了90年代后期却有点没落了,奇怪奇怪。
呵呵,这年头,技术、手段之外,还要看运气,估计KEF的运气不大好了。
不过看了上面贴的KEF的频响曲线,垂直15离轴度(点线)的结果的确比一般的设计要好一些,怪不得KEF当年要死下功夫在这个UNI-Q上面了。而一般
的非同轴配置的单元,由于在分频点附近的相位干涉,垂直离轴结果要差一些,会出现一些很深的谷点。当然UNI-Q的同轴安排也有一些缺点,这里就不深入说
了。
不过人耳对垂直向的声音方向不敏感,而且对于这些谷点对听感的影响,目前也还没有很好地研究。所以市面上大多音箱,还都是使用普通的非同轴安排的单元。
BTW,这些同轴排列的实际优点,根本不是那些杂志上面说的无相位失真那般厉害,而是通过仔细设计可以达到在离轴方向无相位干涉造成的谷点而已。
要说到测量结果,不得不提这个N年前的产品,唉,年纪
都跟我一样大的LS 3/5A了,这个原来设置在移动转播车中的小型监听箱,采用的是KEF
B110/T27单元(嘿嘿,还是这个运气不大好的KEF),板材用的是多层桦木夹板并贴专用的阻尼层。为了减少面板的衍射影响而在高音单元周围贴了一些
吸音用的毛毯,而就是这个花时间不长的设计,居然也在HIFI界获得不少的荣耀,生产的牌子好几个。虽然我觉得不能神话它,但它造成的影响还是深远的。
从BBC当年提供的资料看,其阻抗曲线如下:
阻抗最低值低于8欧姆,分频点附近上升的情况是大部分分频箱子都存在的问题。所以它标称的15欧姆阻抗,实在是让一些人搞的蒙头转向。
其频响测量结果如下:
失真如下:
这些指标对于小型箱体来说,就今天的技术水平而言,还是不错的。
DYNAUDIO BM15 的远场频率特性
继续,HOS H8
再来: DALI 450
奥地利 维也纳的音箱,型号是贝多芬:
看其3K附近的谷点,很明显是有个单元的相位接反了,造成的。此图的测量距离是1米,离地高度93cm。。。。。
很奇怪,STEREOPHILE上门对该品牌箱子测量结果也是如此,当然,如果测量点垂直偏移一些,这个谷会显得没那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