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楼论坛技术交流区基础理论室 → [原创] 乐器声学原理探析 A


  共有572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 乐器声学原理探析 A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的指纹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业余侠客 帖子:73 积分:107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5-30 15:41:45
[原创] 乐器声学原理探析 A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6 6:34:29 [只看该作者]

乐器产生与发展于人类劳动创造的过程中,是人类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产物——是最早的“音响”。

 

今天,我们通过现代音响设备所聆听的,很大一部份内容仍然与各种乐器有关——尤其是古典音乐。

 

音响与乐器——无论是在科学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是相通的。

 

探索乐器的发声原理——对于音响的研究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悟与欣赏音乐。

 

 

 

 

□   乐器声学原理探析之  弦乐器篇——

 

  

●  弦/膜/板振动的驻波——实质上都是“并联共振”。

 

 

弦乐器共鸣箱可产生“波导”驻波(λ/2共振,λ/4共振),也可形成“亥姆霍茨共鸣器”(有音孔)——前者为“分布参数系统振动/并联共鸣”(同管乐器),后者为“集中参数系统振动/串联共鸣”。                  

 


实际上,二胡并非“活塞式振动”—— 二胡为膜振动,产生横波。虽然振幅比板振动(如板胡)大,接近“活塞式振动”(尤其低频时),但同板振动一样都属于“分布参数系统”振动,产生“并联共振”,即驻波——而“活塞式振动”(如弹簧振子 )则是“集中参数系统”振动,产生“串联共振”。

 

 

 

●  弦乐器共鸣腔驻波并非整体性的空气柱“λ/4共振”——两侧封闭端至中间音孔分别形成“λ/4共振”,但可形成整体性的“λ/2共振”(音孔处为波腹)——而整个共鸣腔与音孔又可形成“亥姆霍茨共鸣器”。    

         


如小提琴共鸣腔驻波共振f0并非为250Hz(L=340mm,λ/4共振)——从频谱图可以看出,其共振峰从400-500Hz开始——294Hz则是“亥姆霍茨共鸣器”共鸣频率。

 

 

小提琴两个f 孔处宽度方向可形成“λ/2共振”(开管)——厚度方向则可形成“λ/4共振”。


                            

                  
●  弦振动为“偶极子”型——横波形成偶极子相邻的“端射阵”;各波峰/波谷前后方向又形成偶极子,最大辐射方向与前者相反——故弦的辐射声功率Wr↓,一般作为“传导器”耦合板/膜振动 ,以 ↑ Wr。

 

 

弦振动只有形成驻波时才能↑ Wr——横向为“同相小球源”,Wr↑/ 指向性↑;纵向可形成“线列阵”,但指向性↓ 。

  

 
所谓“松香味”——实际上就是松香足→摩擦系数↑,可以产生丰富的谐波——低次谐波可↑质感;高次谐波(泛音)能够使声音细腻,清晰度↑;偶次谐波可以使声音更动听。

 

 

 

                        
●  驻波与声辐射——

 

 

弦/膜/板共振形成驻波时——为“对称性振动/同相辐射”。

 

横波(2)同时向外压缩空气——声压P/振速V达到最大值时,振幅A为最小值(此时辐射阻Rr 最大);声压P/振速V为最小值时,振幅A达到最大值——然后上下交替,周而复始。

 

 

弦/膜/板驻波“对称性振动”实际上似乎不可能——介质“分身乏术”;若“分身有术”,则振幅不会很大——尤其介质材料的弹性模量比较大时。                     
              


“分身有术”——弦/膜/板振动横波的驻波,类似于板中纵波(S型兰姆波),都是介质上下表面质点作“椭圆偏振”——但前者为横波,振动方向与声辐射方向相同,波速u=0(驻波),振速v↑,故其能流密度 I ↑,辐射声功率Wr↑;而后者为纵波,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纵向)相同,而与声辐射方向(横向)垂直,波速u↑,但能流密度主要为纵向,“椭圆偏振”为泊松效应引起的横向振动,故模态密度↓,Wr↓,一般不会产生声辐射。

 

 

一般资料上所述“弦驻波”,都是单一横波交替上下振动,但这又不符合“驻波”定义 ——故有待进一步探讨。      

 

                 

 


●  薄板弯曲波模态密度大的条件——密度小/刚度大。


桐木板完全满足上述条件——故中国传统弦乐器大多以其为音板,如古琴/筝/阮/琵琶等。

 

桐木质轻软/不变形 ,具有优秀的声学品质;透声性好,毛孔大——被称为“会呼吸的木材”。

 

 

桐木的声导纳 ↑(透射系数↑),即使共鸣腔为封闭结构,内部共鸣声波也能够传播出来——封闭结构共鸣腔主要为“λ/2共振”(两端波节),厚度方向则可形成“λ/4共振”——桐木音板处为波腹。

 

 

 

 

●  一直以为古筝/琵琶的共鸣腔为封闭结构——其实古筝的音孔(3)在底板上,而琵琶的音孔(1)在“覆手”下面——都是“藏而不露”。                     

 


琵琶音孔面积小,共鸣腔内部声音反射↑ ,混响过度——故音色“粗犷”。
古筝音孔面积大小恰当,混响适度——故其音质清澈,又具有一定“弹性”(余音缭绕) 。

 

 

 

 

●  电声弦乐器(如电吉他/电小提琴/电古琴)——拾音器直接将琴弦的机械振动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放大器/音箱发声——无需共鸣箱,音色更丰富(可通过“调节器”调节)。

拾音器(Pickup)——是一个电磁感应的信号转换装置,与麦克风(MIC)不同——与声波的空气振动无关。


 
“真正意义上的弦鸣乐器”——电声弦乐器主要为“弦振动”,与传统弦乐器不同(“弦振动”耦合“板振动”/“膜振动”)——虽然不同材料的琴体“板振动”也会对音色产生影响。

 


“弦振动”主要产生“奇次/偶次谐波”(谐波频率与基频成整数倍关系)——而 “板振动”/“膜振动”/主要产生“间谐波”(谐波频率与基频不成整数倍关系)。

 

偶次谐波可以构成“谐和音程”——而奇次谐波/“间谐波”声音都不和谐(后者更甚)——声音和谐性:偶次谐波>奇次谐波>间谐波。

 

 

当弦振动产生的奇次谐波与板振动/膜振动的次间谐波/间谐波发生共振时——会导致“狼音”,使声音不和谐——而前者产生的偶次谐波与后者次间谐波/间谐波共振时,则可降低不和谐性,使声音动听(松香味)。

 

 

从某种意义上——演奏弦乐器的过程就是“↑偶次谐波/↓间谐波”的过程,演奏者通过长期练习——不但提高音准/节奏/旋律等方面的素养,还要使音乐更“动听”。

 

演奏家与演奏者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演奏家会有一种“本能”(技巧),通过运弓/指法的某种直觉——↓“狼音”/↑“松香味”。

 

 

相对于传统弦乐器,电声弦乐器更容易使声音和谐动听——可以有效防止“狼音”,↑“松香味”——↓“间谐波失真”(IHD/SIHD)。

 

但是电声弦乐器易受电磁辐射的干扰(尤其单线圈拾音器)——EMI会导致“间谐波失真”(IHD/SIHD) ——双线圈拾音器(HUMBUCKING)则可↓EMI的影响。

 

电源污染也会↑拾音器的“间谐波失真”(IHD/SIHD)——EMI/电源污染等都会导致放大器的间谐波/次谐波——使音质劣化,音色不和谐。
 

 

 


●  弦乐器的共鸣箱实质上为“声学功率放大器”——弦振动→板/膜振动(面积S↑,Rr↑/Wr↑)→共鸣箱声能聚集/声压放大。

 

背板(一般为硬木材料)相当于“刚性壁”——近似于“同相球源”,由于“镜像原理”使板振动的声波声压加倍,如小提琴/古筝——二胡/板胡无背板,则共鸣效果(声压)↓。

 

反射/混响/干涉也可以增加声压——共鸣箱为相对密闭空间,可使声阻抗(空气弹簧劲度)↑,有利于↑声压——共鸣腔空气柱“驻波共振”也可增加声压。

 

共鸣可以↑辐射声功率(Wr),↑质感/临场感,↑泛音,生动自然——弦乐器板/膜振动的驻波共振与共鸣腔空气柱的驻波共振异曲同工——都可称之为“共鸣”。

 

板/膜“驻波共鸣”可以通过共鸣箱将声音进一步“放大”——虽然板/膜振动间谐波的和谐性↓(IHD/SIHD),但可使声音更动听——类似于“擦弦声”/“松香味”。

 

实际上,“共鸣”与“狼音”并无本质区别——恰到好处(共鸣)可以使演奏“出彩”,太过(狼音)则会使声音不和谐——弦振动的奇次谐波/板膜振动的间谐波/共鸣腔空气柱的驻波“耦合”时,可能会导致“狼音”。


 

 

 

                          

□   乐器声学原理探析之   膜鸣乐器篇  ——
 

 


●  双面鼓——

 

 

双面鼓被击打的一面鼓膜可视为“主动辐射膜”(AR)——另一面鼓膜可视为“无源辐射膜”(PR) 。 
                           
若AR与PR材料/面积/厚度/张力等完全相同时,可同时发生共振(共振频率 fOD)——相当于2个“并联共振”之串联,可构成“四阶高通声学滤波器”(-24dB/oct,360°)——AR与PR为“对称性振动/同相辐射”。

 


AR与PR可与鼓腔C0形成“亥姆霍茨共鸣器”( 共振频率fOB)——两面鼓膜为不透气材料,具有一定质量,相当于倒相管内空气柱 M0,类似于“膜振动型吸声结构”——AR与PR也是“对称性振动/同相辐射”。

 

 


AR与PR可形成“耦合振动”( fOD/fOB之外)——AR与PR振幅交替由大到小 (此消彼长),为“同相振动”——而 fOD/fOB共振时,AR与PR振幅同时由大到小,为“反相振动”。

 

 


                  


●  双面鼓/三弦——封闭共鸣腔“空气弹簧”劲度↑ /压强P ↑ ,声阻抗Za ↑ (Za=ρv ,ρ↑ )——内部空气Za↑ ,与振膜Za差异 ↓(匹配性↑),则声反射↓, 声导纳↑ ,声能传导↑,PR的辐射声功率Wr↑ 。

 

 

若双面鼓/三弦两侧振膜面积S不同,S ↓(PR)/ S ↑(AR),则更易驱动——“耦合振动”类似于听诊器,具有放大作用——F=P1S1=P2S2 。

“耦合振动”——AR与PR振动相位相差90°,辐射声波相位相差90°/270°,故不会形成“偶极子”,导致声短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9-07-20 16:21:44编辑过]


Go
Deep into
The DOS level
To
Probe
               Trueness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Speakon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3 积分:9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4-23 16:47:18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7 16:07:04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我不能下载?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的指纹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业余侠客 帖子:73 积分:107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5-30 15:41:4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7 17:33:43 [只看该作者]

可能是由于新手,需要发布9个帖子以上才可以——请试一试。


Go
Deep into
The DOS level
To
Probe
               Trueness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erateltmd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4 积分:206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4-26 22:06:3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12 11:31:36 [只看该作者]

“四阶高通声学滤波器”(-24dB/oct,360°)

“三阶高通声学滤波器”(-12dB/oct,360°)

“二阶高通声学滤波器”(-6dB/oct,360°)

“一阶高通声学滤波器”(-3dB/oct,360°)

是这样的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的指纹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业余侠客 帖子:73 积分:107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5-30 15:41:4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15 7:01:55 [只看该作者]

应该是——


“四阶滤波器”(-24dB/oct,360°)

“三阶滤波器”(-18dB/oct,270°)

“二阶滤波器”(-12dB/oct,180°)

“一阶滤波器”(-6dB/oct,90°)

 

                                      ——请多指点。
 



Go
Deep into
The DOS level
To
Probe
               Trueness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欧姆805
  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2 积分:76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2-20 22:31:14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3-30 23:56:53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的指纹
  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业余侠客 帖子:73 积分:107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5-30 15:41:45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4-23 11:44:40 [只看该作者]

 

 

共同探讨——



Go
Deep into
The DOS level
To
Probe
               Trueness
 回到顶部